第269章 革職審查
金碧輝煌的文德殿裏,一場激烈的辯論讓整個大殿像開了鍋一般,讓眾臣爭持不下的,正是有關讓西夏降將保多保忠、嵬名阿吳出任新組建騎兵主將的提案。
前唐時期,任用胡人為大軍主帥是很普遍,而前唐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大宋對此可謂是心有餘悸,太祖皇帝就曾說過:朕派遣去治理地方的文官再貪、再惡、再混賬,哪怕他們成天隻知道盤剝百姓,也不及一個武將叛亂為禍之烈。
正是出於這種顧忌,大宋立國至今近一百五十年,對軍權的控製絲毫沒有放鬆過;
殿前都檢點一職取消,三衙長官經常空置;將領定期調動,軍隊定期更戊,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包括神宗伐夏之時,竟任命了兩個主帥,這無不是在防範武將軍權過大。
王安石時,針對這些政策帶來的弊端,曾出台過將兵法,後來也被司馬光廢除了,將兵法至今沒有再完全落實下去。
而對異族將領的態度,大宋更是慎之又慎,基本沒有異族人可以出任重要軍職過;
現在突然提出讓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吳出任幾萬騎兵主將,即便是章惇這位首相提出,仍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對;反對者甚至包括李清臣這些重量級的人物。
其實許多人也知道,在當前的大宋軍製下,即便讓仁多保忠和嵬名阿吳出任主帥。他們也無法號令這支軍隊作亂,但如李清臣所言,口子一開。恐將來越開越大,必須防範於未然,杜絕這樣先例。
此事還沒爭出個結果。突然聽殿外傳來嘹亮的唱進聲:“大宗正、開勝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南陽郡王殿下覲見!”
隻見殿門走進一個六十來歲的老者,頭戴梁冠,腰圍玉帶,一身緋色郡王服飾,麵容清臒,長髯微斑,手持玉笏板邁著四方步走進大殿來。
南陽郡王輩份尊崇,因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他對趙似和劉皇後也隻是輕揖一禮,趙似還得連忙讓他免禮。
南陽郡王平素是不上朝的,他突然到來,讓殿中的辯論平靜了下來,百官都悄悄看著他。南陽郡王對眾人的目光視若無睹,他施施然走到楊逸麵前,上下打量了一翻說道:“你就是天章閣侍講楊逸。”
楊逸見這老家夥竟是衝著自己而來,心中暗暗凜然,謹慎地答道:“回南陽郡王。下官正是楊逸,不知郡王有何賜教?”
雙方這一問一答聽似平常,但卻讓殿中眾臣頓時都屏住了呼吸,南陽郡王地位尊崇,非重大朝會輕易不會露麵,如今一來便找上楊逸,這本身已經足夠讓大家猜測紛紛的了。
便是站在前排的章惇,也微微皺起了眉頭,很顯然,南陽郡王趙宗楚這是善者不來,來者不善啊!
果然,隻聽南陽郡王朗聲說道:“本王無權幹政,賜教就不敢當了,今日本王前來,倒有一件事希望楊侍講能賜教是真。”
楊逸剛想謙虛兩句,南陽郡王卻突然一拂大袖,須發具張,凜然吼道:“楊逸!本王問你,康國長公主因何出家?在西北之時究竟發生了何事?你到底對康國長公主做了什麽?以至她年紀輕輕便遁入空門!本王身為大宗正,此事涉及皇家聲譽,本王不得不問個明白。楊逸,請你回答本王!”
南陽郡王嚴詞責問,威儀凜凜恍若天神不可侵犯,兩道烔烔的目光如利劍一樣射在楊逸臉上,氣勢極為逼人,他吼聲一落,大殿中頓時傳出一陣“嗡嗡!”之聲,有如無數蜜蜂在大殿中飛舞。
楊逸臉上不動聲色,實則心裏已翻江倒海,此事他就是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楚,當初有趙煦在還好,有章惇和蘇頌幫著周旋,最多是受趙煦私下一頓責罵,或是懲罰性的貶貶官職。
但現在南陽郡王以大宗正的身份,竟然不顧康國長公主的聲譽,將此事捅到朝堂上來,這分明地磨刀霍霍,要把他砍倒了。
楊逸心念百轉,徐徐答道:“郡王殿下,我與康國長公主之間清清白白,沒有任何見不得人之事,郡王殿下身為大宗正,還望郡王殿下能多為康國長公主、為皇家聲譽著想,莫要製造流言蜚語。”
“你還知道皇家聲譽?”南陽郡王勃然大怒,指著楊逸麵門喝道:“我皇家聲譽早被你敗壞完了!本王問你,你若是沒有對不起康國長公主之處,她為何回來便堅持要出家?你說啊!”
“這……”
楊逸實在不知如何解釋,但楊逸也絕對不甘心坐以待斃,南陽郡王捅出康國長公主之事,無非是想搞臭自己,扳倒自己,對方若是拿其他事來攻擊,他都雖然也會反擊,但不至於如此憤恨,這次南陽郡王算是真正觸動他的逆鱗了。
他冷冷地回望著南陽郡王,沉聲答道:“康國長公主為何出家,下官不知,此事郡王殿下大可私下去詢問康國長公主,您如此到朝堂上來責問下官,讓康國長公主何以麵對世人?郡王殿下是想逼死康國長公主嗎?郡王殿下你太過分了!
你如何汙蔑下本不要緊,但郡王殿下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竟然拿康國長公主的聲譽、拿皇家的聲譽來作賭注,你雖然地位尊崇,但下官還是要直言一句,這大宗正之位,你不配!”
“楊逸,你好大的膽子,做下如此齷齪之事,竟然還敢來指責本王,你簡直是無法無天!”南陽郡王被他一駁,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竟惱羞成怒揮掌對楊逸就打。
楊逸疾身後退,避開他的巴掌,誰也沒料到事情發展這麽快,莊嚴的朝會上竟動起了手來,包括劉皇後在內,全都驚呆了。
就在這時,隻聽大理寺卿劉奉世出班奏道:“陛下,紹聖皇後,據臣所知,先帝大行前,曾下過中旨招楊逸回京,正是要欽定此事,可惜天不假年,先帝突然大行,楊逸因某些人包庇,僥幸逃過嚴懲,本官作為大理寺卿,有權重新審理此案,以慰先帝在天之靈。”
此事蘇頌和李清臣要避嫌,都不好出班說話,隻見章惇執笏出班,沉聲奏道:“陛下,紹聖皇後,據老臣所知,先帝大行之前,確實下過中旨招楊逸回京,但聖意卻是招楊逸回京述職,請問劉大人,先帝招楊逸回京問責之說從何而來?請劉大人拿出明文記載。”
劉世奉冷冷一笑道:“先帝中旨上確實是招楊逸回京述職,但各位試想,當時楊逸到環州任職未滿一年,先帝有何理由招楊逸回京述職?若真是這般,旨意自應由中書省來擬,備注存檔。先帝下中旨必是有不得已的理由。”
新黨也不是傻子,已知道今日南陽郡王此舉,其實和彈劾刑恕、來之邵一樣,根本就是針對新黨成員的一種攻擊;
之前是刑恕和來之邵,現在是楊逸,接下來輪到誰?
張商英等人都是“除惡務盡”的人,對劉奉世這些“餘孽”站於朝堂之上,其實早就看不順眼了。
這時見他再蹦出來,張商英等人哪裏還忍得住,隻見張商英疾步出班,對劉奉世怒目而視道:“劉大人恐怕是想審案想瘋了吧?南陽郡王所提之事,就算劉大人想當案件來處理,也總得有苦主,有原告吧?
南陽郡王隻是在向楊侍講詢問康國長公主出家的原因,楊侍講已答不知,那麽原因就應去向康國長公主詢問,若是康國長公主說楊逸有何褻瀆行為,到時再問罪楊侍講不遲;
劉大人此時跳出來,請問你想審誰?大理寺審案就這般隨意嗎?陛下,紹聖皇後,臣要彈劾大理寺卿劉奉世濫用職權,濫入人罪!”
張商英話聲一落,禦使劉海、羅定,中書舍人林希等人也紛紛出班彈劾劉奉世,一時之間劉奉世反倒成了眾矢之的。
這時南陽郡王搶步上前,凜然四顧張商英等人,向禦座上一拜說道:“陛下,紹聖皇後,不管楊逸對康國長公主做了什麽,他褻瀆了皇家尊嚴這已經無須置疑,康國長公主出家也確實是因為楊逸,先帝未及問罪便大行,如今必須徹查楊逸之罪,以明正法典,以告慰天帝在天之靈。”
此事異常棘手,劉皇後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她強作鎮定問趙似道:“官家以為當如何處置?”
趙似哪裏知道怎麽辦?憋紅了一張臉無所適從,作為尚書左仆射的蘇頌此時出班奏道:“陛下,紹聖皇後,此事涉及皇家成員,老臣建議先將楊逸停職,然後著內侍省低調查詢核實之後,再對楊逸加以處置。”
蘇頌這也是不得已,他不好偏袒楊逸,隻能盡量縮小此事的影響,讓內侍省來查辦,總好過讓外廷大張旗鼓地來查。
劉皇後一聽他這建議,不及多想便出言道:“蘇相言之有理,此事便交由入內內侍省都都知去查辦吧!好了,此事至此為止,爾等不得再多作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