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凱旋日,受彈劾 無憂中文網

自古以來,所有皇儲都離不開兩點。其一、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這是千百年以來,老祖宗定下的規矩。以嫡長子為第一順位,然後是嫡次子,若無嫡子,這才輪到庶長子。另外一點是立賢不立嫡。這一條,顯然是有違老祖宗定下的規矩,然而卻是最適合國家長治久安的一種方法,大多有遠見的君王都會選擇此項。

另外在清朝還衍生了另一種立儲方式,就是效仿野獸,讓皇子相互爭鬥,爭贏的就是太子。也因此,來了一個滿清無弱君的傳言。且不說這是不是大話,反正奴清兩百年,沒有幾年是像樣的。尤其是科技,自古到今,華夏的科技遠遠領先於世界,一到了清朝這裏就打落底穀。

然而擇儲的方式到了李世民這裏卻產生了異變。

他不選擇文采飛揚的李泰,也不選擇文治武功,英果類他的李恪,出人意料的選擇了毫不起眼的李治。

隻因為在李世民的眼中,能夠保住自己兒子的性命,比給大唐立一個如自己一般的鐵血君王更有意義。

故而,杜荷幾乎斷言了李泰、李恪,失去了做太子的資格。

他們爭的越厲害,相互之間的仇恨也就越大。恨越大,彼此就容不得對方,這樣他們也就失去了成為太子的真正關鍵。

李泰的夢做的很好,他以為自己戰勝所有的皇子,壓在所有皇子的頭上,那他就一定是下一任太子。卻沒有想過,李世民這位千古一帝,對於大唐王朝是完全的掌控。

他要立誰,就能立誰,誰也幹涉不了,並不是規定了隻立勝者。

在杜荷眼中,李泰已經是沒有任何的希望了,李恪到還有一絲希望,因為他在江南偏遠之地,遠離長安,避開了與李承乾的儲君之爭。隻要他能夠無視太子之位,做出不爭的姿態,全心發展江南,在江南幹出一番輝煌的成就,讓李世民側目,他便有希望。但是李恪是有野心的,以退為進,在沒有人指點的情況下,他未必做得到。

至於流傳甚廣的身份之說,說李恪是楊廣的外孫,立李恪會讓大唐王朝不知姓李姓楊。杜荷覺得這一說法,不大可能。自古都是子隨父,還沒有子隨母的。況且,就是是李恪繼承了大唐的江山,相信他也不會腦袋發熱,秀逗的將自己的姓氏改為楊,將繼承的李唐江山,改成楊隋天下。

曆史也證明了這一說法,說不通。如果李恪因為身份的關係,真的沒有希望,那長孫無忌又何必殺他?

長孫無忌殺李恪的原因是“以絕天下望”,如果沒有一點可能,又哪裏來的天下望?

反觀李治,杜荷覺得希望最大的還是他。因為他不爭,他的軟弱。他知道皇位輪不到他,故而沒有生出一絲一毫的爭鬥之心,如此反而成為了他是太子的關鍵。

看著一頭霧水的房遺愛,杜荷笑著道:“一些事情我不說,不是我這做老大的信不過你,隻是你知道的越多,對你越是不利,也沒告訴你。你隻要記得少摻合這立儲風波中去就是了,你與李恪做朋友,我並不反對,這是你的自由,但最好不要過激。以你我老爹的身份,根本不需要去抱未來太子的大腿。隻要自己做出成績,作為功勳之後,又有誰能否認這一切?”

房遺愛點了點頭,笑道:“大哥放心,遺愛明白的……嘿嘿,其實大哥今日說的,與我老爹說的一樣。他說陛下是重情之人,不會虧待我們的。隻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即可保障一世功成名就……若過渡牽扯其中,反而會為其所害。”

杜荷聞之肅然起敬,房玄齡這番話可謂是老謀深算了,終貞觀一朝,李世民對於功勳之後,一直恩寵,然而許多功勳之後卻陷入儲君之爭,使得先人一生之功,歸為塵土。

若非他的出現,傻不拉唧的杜荷想必也會如曆史上說的一般,成為李承乾的謀士,陷入李承乾謀反一案中去。

杜荷與房遺愛略作交談,便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小寶兒、小百合的滿月酒在半夜才算結束。

過了半月,大唐出征薛延陀的大軍方才凱旋抵達。

杜荷也回到了軍中,參加凱旋儀式。

征伐薛延陀一戰,是貞觀一朝規模最大的戰役。比之昔年的定突厥、破吐穀渾、克高昌更加的壯大,聲勢也更為宏偉。

李世民為了彰顯大唐聲威,舉行了隆重的凱旋及獻俘儀式。所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包括親王、郡王及其他文武散官。都被要求出席,使得明德門外黑壓壓的都是著各色官袍的朝廷重臣。

但聞知消息後來看熱鬧的人更多,明德門外那一大片開闊地帶,有十以萬計的長安城內近附近的百姓聚集著,以一睹取得大勝後凱旋的王師風采。

李世民更是親自閱軍,親自下令犒賞三軍,所有出征歸來的將士,皆有封賞。

至於李績、張士貴、李大亮、李襲譽、張儉、杜荷等隨軍大將親自在朝堂上受到了接見。

李績官職不改仍是兵部尚書,但授以從二品的鎮軍大將軍銜,加封食邑六百戶,賞黃金二十斤,絹兩千匹。

張士貴授以冠軍大將軍銜,加封食邑五百戶,賞黃金十斤,絹兩千匹。

李大亮、李襲譽、張儉三將也分別都授以大將軍的軍銜,以表功績。

接著輪到了杜荷,百官屏氣。

戰報與功勞簿,李績早已逞上。

杜荷北伐之功,早已傳揚開來。以先鋒軍之態,兩敗侯君集,又出計罷了侯君集的軍權,更是設局大破薛延陀由大度設率領的正規軍。攻克薛延陀汗庭有他之功,生擒侯君集又是出自他的手筆。經過計算,他北伐所立下的功勞,僅次於三軍統帥的李績,就連張士貴、李大亮、李襲譽、張儉這些分兵在外的統兵大將也略遜他一二。

他今年二十歲,已經位列左威衛將軍,如果在升官,那隻有授予大將軍銜了。

二十歲的大將軍,在唐朝還絕無一人。

還沒有等李世民***行賞。

朝堂上異軍突起,傳來了兩句異聲,打斷了這一次的***行賞。

第一句是“陛下,臣有罪,不敢領功……”

第二句則是“陛下,臣有事啟奏……”一名侍禦史疾步出列奏道:“臣彈劾朔州行軍道副總管杜荷……”

兩句話一前一後,就如事先商議好的一樣,同時響起。

原本喜慶的氣氛,一下子也**然無存。

在眾臣驚訝的目光中,站在大殿上的杜荷與侍禦史格外顯眼。

原本一臉愉悅的李世民,表情沉了下來,分別瞄了杜荷與侍禦史一眼,道:“究竟何事,小杜愛卿,你先說來……”

杜荷餘光瞄了一眼打算彈劾自己的侍禦史,覺得他有些陌生,似乎新晉之臣。

麵對李世民的追問,這位侍禦史被尷尬的晾在了一邊。

杜荷道:“臣有兩罪,此其一、帶女子入軍營;此其二,擅自離軍,因私廢公。”

李世民眉毛一挑,見侍禦史臉色有些慘白,心中冷笑了一聲,以知這位侍禦史便是想要彈劾,這兩罪之一,沉聲道:“究竟是怎麽回事?”

杜荷答道:“臣有一江湖朋友,擅於易容之術,因戰事所需,需要假借契必何力將軍的頭顱一用,故而擅自將她帶入軍營。此外臣妻子懷有身孕,在出征前答應她必將與她一起迎接孩子的出世。不料戰事耽擱,延誤了時辰,不得已請假返回長安。臣為私事離軍,心中不安,特此請罪。”

杜荷表情一片肅然,心中卻是樂開了花,心想:“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在大軍到來之前,杜如晦來杜府看他的孫子、孫女,其後與杜荷聊天時。

杜如晦便說道了此事,很嚴肅的告訴杜荷,讓他做好被彈劾的準備。

杜荷還不以為然,覺得杜如晦有些多慮了,自己好說歹說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哪能說彈劾就彈劾。不過,還是決定依言而行,想不到竟真如杜如晦所料。果然,身在朝堂,想撇開爭鬥,都不可能。隻是不知究竟是誰向他下手,難道是長孫無忌?

這倒是杜荷冤枉長孫無忌了。

長孫無忌還沒有蠢到這個份上。

一切還是李泰在作怪,那日的滿月宴會,李泰服氣離開。他性本孤傲,見杜荷不識抬舉,也斷了拉攏杜荷的念頭,打算給杜荷一個教訓,讓他知曉一些好歹,明白與大唐未來太子為敵的下場。

於是乎,動用了世家的力量,來找杜荷的茬。

那個告杜荷是侍禦史是滎陽鄭家的女婿,剛剛被提拔為侍禦史不久,急於在李泰這位大唐未來太子麵前立功,也擔下了這個任務。杜荷提前返回長安一事,人盡皆知,無法抵賴,正是因私廢公的舉動。

隻是杜如晦老謀深算,在官場混跡多年,以如老油條一般,將各種手段都玩得圓潤自如。他知官場上不可能沒有敵人,哪怕在如何逢源,也會有人暗自敵視。杜荷早已是開弓箭,出頭鳥,不可能沒有敵人。

故而在事先就知會了杜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