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的到來,給了盧青很大的心理壓力。
和柴榮的第一次接觸,給盧青的印象是,這位五代時期難得的明主,行事霸道果決,不拖泥帶水。
這與他想象中的周世宗完全不同。
在盧青看來,周世宗柴榮落難之時,也曾經在底層經商為生,見慣了民間疾苦,和名種奸商打過交道,肯定是個心思細膩,行事圓滑之人。
可這一次見麵,卻推翻了他對柴榮的全部看法。
也許,一個人的位置不同了,想法和心性自然而然的就會發生變化。
畢竟,柴榮此時已經坐上帝位,在他看來,一切的陰謀和話術,在絕對的實力麵前都不堪一擊!
身為大周天子,他要的隻是兩個答案。
一個是服從,一個是拒絕。
當然,第二個答案,基本上不在柴榮的考慮之中。
服從他柴榮的安排,自然是高官厚祿。
於於拒絕的後果,也不難想象。
盧青很討厭這種選擇。
自從來到這個時代之後,他已經習慣了凡事追尋本心,不受任何威脅。
就好象在衛王府麵對符彥卿時,盡管麵對的權勢滔天的衛王爺,盧青仍然堅持已見,拒絕了符彥卿嫁女的提議。
可這一次,他麵對的卻是整個大周最有權威的皇帝,情況又有所不同了。
整整一天時間,盧青都在房間裏修習著大光明手印。
每當他心煩意亂時,都會這樣做,基本上已經成了他的習慣了。
可這一次,好象沒什麽用。
總是靜不下心來。
也許宮中事務繁忙,柴宗宜這個弟子也一直沒有回來。
巴圖仍然在大梁城內和各個行業的商家聯絡感情。
據李錦所說,昨天巴圖甚至和開封府專司商業的榷易使搭上了關係。
不得不說,在經商方麵,巴圖越來越表現出了他那異於常人的天賦。
在盧青表明態度,看好大梁城日後的發展,想把主要業務移到大梁城之後,巴圖主動提議,在大梁城現有的幾條主要街道上,繼續收購更多的店鋪!
按照巴圖的設想,將來就算這些店鋪自已不使用,也可以隨時租出去。
這樣一來,積攢在野雞穀的那些金子,又可以調動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了。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還是大梁城能夠確保不再遭受兵禍。
盧青本來已經給了巴圖最大限度的權力,讓他盡情施展。
可這一天,盧青卻把巴圖叫到了麵前,讓他暫時停止一切活動。
“老大,是不是大梁城要發生什麽變故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要盡快把手中的鋪位全部出手,這樣咱們的損失還能少一點。”
盧青搖搖頭道,“沒有的事兒,大梁城不會出變故。
隻不過是我想在其他地方開展新的業務。
現在還沒有定下來,你心裏有個數,這兩天先停下一切活動,等我另行通知。
也許,明天就會真正決定下來了!”
距離柴榮給他的最後期限隻剩最後一天了。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盧青還是決定拒絕那個教練使的職位。
至少在他的商業版圖還沒有定型之前,他不想因為一個教練使的職位,就把自己拴在朝廷的戰車上。
倘若明天麵見柴榮時,情況對他不利,那他隻能逃離這個地方,也不想違背自己早已決定的規劃!
與此同時,皇宮大殿上,柴榮已經開始了對禁軍進一步的改革。
除了侍衛親軍和殿前司主要將領的任命,由柴榮親自作主之外,其他低階將領以及士兵的調動,都下放到了都頭一職的權限。
剛剛履職侍衛親軍都虞侯的柴宗宜,更是被柴榮親自指定為改革禁軍的操刀手。
因此,這兩天柴宗宜的確非常忙碌,一直留在宮中的禁衛營。
對於柴宗宜在禁軍中的異軍突起,各級將領心思各異。
作為柴宗宜的頂頭上司李重進,這兩天的心情最為複雜。
明明他才是侍衛親軍的最高指揮,可如今年紀輕輕的柴宗宜,實際權力卻已經淩駕於他之上了。
甚至就連殿前司的一些下級軍官的任命,柴宗宜也當仕不讓的直接開始插手了。
不過,對於這些,沒人敢提出異議。
畢竟,柴宗宜的一切行動,都是獲得了官家的授權。
而且,也許正因為柴宗宜初入禁軍,對於侍衛親軍和殿前司兩大係統的人都不熟悉,反而能夠做到公平正義,避免了以前的人情關係和拉幫結夥的現象,倒也讓眾人心服不已。
不過,今天眾臣正在金殿議事之際,卻突然傳來奏報,遠在西域的高昌回鶻使者進京了,而且此時正在殿外侯旨。
柴榮隻好放下手頭上的事,宣使者進殿。
“高昌回鶻國副相隆吉,參拜大周天子,但大周國運昌隆,皇帝陛下事事順心,身體康健!”
身為高昌使者,隆吉麵相憔悴,顯然是旅途勞頓,還沒有休息,就直接進宮了。
自大周建國以來,西域各國每年都會派來使者,高昌回鶻更是其中最勤的一支。
隻不過,高昌回鶻國副相作為使者出使到大周,這還是四年來的首次。
柴榮微笑著招呼道,“高昌國使臣遠道而來,怎麽不在驛館稍歇一下就入宮了?向卿家,你們宣徽院是不是招待不周啊?”
宣徽院使向訓連忙出班奏道,“啟稟官家,高昌使臣執意急著進宮,說有要事求見官家,微臣無奈,隻能安排他前來見駕。”
“哦?”柴榮眉頭輕皺,萬分不解。
雖然高昌回鶻國一直對大周稱臣,但其國土畢竟遠在西域,早在唐末時期,中原政權對西域就已經有心無力,鞭長莫及了。
所謂屬國進貢,更多的隻是一種雙方貿易一種方式罷了。
因此,柴榮頗為好奇,到底是高昌使臣急著進宮,到底有何要事與大周有關呢?
“高昌使臣,你有何事,盡可直言。”
隆吉再次謝恩,這才開口道,“鄙國國主獅子王聽聞大周天子半年前打敗了北漢和契丹聯軍,特命臣下前來致賀。
由於鄙國與大周路途遙遠,所以直到今天方才進京,還望陛下寬諒。”
“原來這樣啊,嗬嗬,回去轉達朕對獅子王的好意,我大周兵強馬壯,自然不會懼怕北漢與契丹的所謂聯軍,打敗他們,也在情理之中,不值一提。”
柴榮心情大好。
想不到半年前擊敗北漢與契丹聯軍一事,竟然已經傳到了遠在西域的高昌國,這也算是他登基以來一件值得稱道的大事了。
隆吉則繼續說道,“大周將士自然勇猛,鄙國上下無不敬服。
微臣還聽說大周在雁門關一戰中,有一支彎刀七十六騎的小隊,更是大敗契丹一萬鐵騎,陣斬契丹大將楊袞!
微臣進入中原之後,一路上也曾聽聞大周這支戰無不勝的勁旅。
大周有如此雄師,邊陲宵小日後更不敢覬覦中原盛土,實乃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