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盧青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拿下焉耆不久,高昌國主獅子王,竟然親自趕到了焉耆!

“哈哈——”

“國師,你帶給本王的驚喜真是太大了!”

“這才多長時間?還不到一個月,你就連續拿下六座城池,並且打通了焉耆通往龜茲這條要道!”

“喀喇汗大軍大半年的成果,卻被國師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就基本打回了原形!”

“本王可是聽說了戰報,你在於祝城那裏一戰,實在令人難以想象啊!”

“從將近二百米的山上,單槍匹馬,飛身入城,簡直就是天神附體,不愧是我們的大慕闍!”

剛一見麵,獅子王就興奮的讚不絕口。

這也難怪,大半年的時間,喀喇汗大軍帶給高昌國的壓力,幾乎讓他喘不過氣來,眼看著高昌國被擠壓到了東北部的小角落裏,可盧青一到西域,就改變了局勢。

更是直接破開了喀喇汗大軍在高昌西部和南部的封鎖!

盧青謙遜的笑道,“陛下過獎了,盧某不敢居功,瓦骨裏將軍和他帶的勇士,這次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獅子王點了點頭,“瓦骨裏的確功不可沒,稍後本王自會對他們進行獎賞。”

一旁的瓦骨裏聞言,感激的看著盧青。

這次追隨盧青作戰,原本瓦骨裏已經抱了必死的信念。

誰知不但沒死,反而受到彎刀七十六騎的影響,手下八百兒郎戰力直接上升,更是立下了大功!

“陛下,這焉耆龍家世代與龜茲為敵,早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如今更是死心蹋地的追隨了喀喇汗王朝,依盧某之見,最好趁此機會,徹底鏟除他們在焉耆的根基,以絕後患!”

獅子王冷哼一聲,“這個自然!

就算國師不說,本王這次也下定決心,絕不會再給他們翻身的機會!

稍後本王便會命人在焉耆對現存人口重新進行登記造冊。

所有龍家餘孽,一個不留!

不過,國師,眼下還有更重要的問題要處理。

畢竟還有一小部分喀喇汗騎兵逃走,依本王推測,他們應該已經逃往彰八裏和別失八裏,和那裏的喀喇汗大軍匯合。

一旦那邊兩支敵軍得到消息,勢必會展開瘋狂報複,我們不得不提前進行布置了。”

“陛下所言甚是,此事盧某已經有了初步設想。”

“哦?國師不妨說來聽聽?”

“這個不急。”盧青微微一笑,將柴宗宜叫了過來。

“陛下,盧某有個不情之請,還請陛下派人將我這個徒弟送回中原。”

柴宗宜一聽急了,連連搖頭道,“不!師父,弟子要跟您一起繼續戰鬥!”

“胡鬧!”盧青沉下臉來說道,“當初你跟著為師過來,是要幫為師救出你師娘母子,如今她二人平安救出,你再沒有留在這裏的理由了。

更何況,你在大周身兼重職,豈能長期滯留在外?”

“可是——師父,您什麽時侯回去啊?弟子是想跟著師父一起回到中原的。”

其實柴宗宜也有自己的想法。

當初在大梁城裏,盧青和他父親話不投機,憤然離開,柴宗宜堅持跟著一起過來。

一方麵當然是想幫著盧青一道把郭珂母子救出來。

而另一方麵,他則更多的是替父親著想。

大周局勢剛剛有所穩定,正需要像盧青和彎刀七十六騎這樣強勁的助力。

倘若盧青一氣之下,留在西域,那對大周將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而如果他能留下來,就可以從中斡旋,找機會勸勸師父,讓他再回中原。

然而,當他們看到盧青奪回龜茲後,就有一種心慌的感覺。

好象盧青已經打定主意,要在龜茲建設一個獨立的小王國了。

果然,這次打下焉耆之後,盧青不但沒有止步的意思,反而直接要安排人讓他自己回到中原了!

“師父,你,你該不會再也不想回去了吧?”

“怎麽可能呢?”盧青緩和了語氣勸道,“為師的家人還在中原,自然不會扔下他們不管。

等這裏的事處理完之後,為師會回去的。

你畢竟在朝廷有官職在身,不能由著性子來。

大不了,等為師回到中原之後,派人去京城通知一聲就是了。”

安撫完柴宗宜,盧青又對獅子王說道,“實不相瞞,陛下,我這弟子,前不久剛剛被大周天子冊封為晉王,身份顯貴,不宜留在這裏繼續冒險了,所以——”

“晉王?”獅子王重新打量了下年紀輕輕的柴宗宜,當即以平等身份和他施了一禮。

“真是想不到,國師還有這麽一位身份不凡的弟子,當真讓本王驚訝!”

“我高昌王國一向和中原交好,晉王到此,非但沒有好好招待一番,反而讓晉王以身犯險,實在報歉。”

“這樣吧,國師,我馬上派出一隊使臣,前往中原朝拜大周天子,順便將晉王送回中原,這樣可好?”

盧青點了點頭,“那就有勞陛下費心了。”

柴宗宜眼看著無法回頭,隻得點頭應下。

獅子王則立馬派人先把柴宗宜送回國都,並且準備使團事宜。

柴宗宜走後,獅子王這才問道,“彰八裏和別失八裏這兩處敵軍,不知國師有何良策?”

盧青直言不諱道:“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盧某不得不承認,喀喇汗騎兵戰力的確不俗。

在同等兵力下,高昌軍隊要想戰勝對手,難度很高。

而留在北麵的兩支喀喇汗騎兵人數至少四五萬人,拖住了高昌將近一半的兵力。

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想擊退敵軍,隻能另想辦法。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喀喇汗大軍留在北邊騎兵的糧草補給,之前都是從他們占領的城池所獲得的。

可如今龜茲和焉耆等地已經被我們收複。

那麽,喀喇汗騎兵再想獲得補給,可能就不得不從他們本國運來。

隻要我們派出一支騎兵,專門用來斷其糧道,這樣一來,四五萬的騎兵補給一斷,最終他們隻能選擇退兵!

當然,如果那兩支騎兵想分兵前來,重新要奪回焉耆,我們也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