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河村,位於霸州西百裏,是通往祁州和易州的交通要道。

奉旨出行的趙匡胤,趙普,劉守忠三人,各自帶著一路兵馬,即將奔赴南北。

趙匡胤軍帳中,三人圍坐在一起。

“唉!”

劉守忠一口喝幹了碗中酒,長歎一聲,神情落寞。

“真是想不通,那晉王已經失蹤快一個半月了,如果活著,早就回來了,可官家卻非要繼續派我去那個死地方尋找,這不是為難人嘛!”

趙匡胤沉聲說道,“六弟說的這是什麽話!

晉王乃是官家親生兒子,地位何等尊崇?

就算是普通人家發生這種事,也不會輕易放手,何況是晉王了!

六弟切不可再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否則讓官家知道了,有你苦頭吃!”

“是啊,六哥,大哥說的一點沒錯。”趙普在一旁打著圓場道,“六哥放心,官家痛失愛子,心情難過,我們做臣子的,應該理解才是。

等過段時間,官家就會忘記這事兒,到時侯,我和大哥會向官家建議,把你調回來的。”

說完,趙普與劉守忠對視了一眼。

當初趙普勸動王政忠半路劫殺柴宗宜一事,劉守忠也在場,隻有趙匡胤一個人被蒙在了鼓裏。

因此,聽了趙匡胤剛才一番義正言辭的話,劉守忠無奈,隻得落寞的搖了搖頭。

“大哥說的是。不過,這次趙先生升任三司副使一職,可謂是平步青雲哪!

三司副使,雖然暫時隻是副手,可再進一步,那就是相當於宰相了,大哥,咱們敬趙先生一碗!”

“嗯,以趙先生大才,將來即便入閣拜相,也指日可待。”

趙普則謙遜的笑著擺了擺手,“此事還要多虧大哥和六哥七哥在官家麵前的美言,否則,趙某也不會撿了這麽個美差呀。”

“是啊,趙先生,這三司使和副使,管的就是錢糧,也算得上咱們大周的財神爺了。

以後兄弟要是缺了錢糧,趙先生可千萬不要推卻啊!”

“這個當然。”趙普拍著胸脯保證道,“以後咱們兄弟有任何需要隻管開口!

別人的事先放在一邊,趙某絕對不會虧待了眾兄弟的手下就是!”

說完,趙普壓低聲音對趙匡胤說道,“大哥,官家雖然指定我專門負責彰武,建雄,保大,昭義四鎮節度使的錢糧。

不過,大哥所在的隰州就在這四鎮節度使的附近,到時侯我會找個機會,專門給大哥調一批錢糧過去的。”

“萬萬不可!”趙匡胤嚴詞拒絕道,“趙先生這個三司副使責任重大,千萬不能因小失大啊!

其實在趙某看來,趙先生哪兒都好,就是這貪小便宜這一點——唉!”

趙普尷尬的笑了笑,“大哥教訓的是,小弟記住了。

咳咳,不過,小弟覺得,官家把大哥調到隰州一事,實在有些耐人尋味呀!”

“這話怎麽說?”劉守忠好奇的問道,趙匡胤也凝目向他看了過來。

趙普整理了下思緒道,“如今燕雲地區的戰事基本已經定下了,北漢更如一隻無牙老虎,早晚必定拿下,官家卻調集了八路節度使在北漢周圍,分明另有深意!

如果小弟沒有猜錯的話,官家應該是想要對定難軍李氏下手了!

李氏長年割據夏綏五州,與我大周離心離德。

在契丹和北漢沒有擺平之前,官家尚能隱忍。

可現在燕雲即將收複,北漢也不成問題,一直三心二意的定難軍,就好象一顆毒瘤般篏在西北,以官家的個性,怎麽可能還能容忍他的存在?

隻不過,定難軍再強,應該也不需要大哥這樣的人物出馬啊!

整個殿前軍係統之中,都點檢張永德被官家按在了南京動彈不得,副點檢晉王又,又下落不明,如無意外,殿前軍就是由大哥說了算啦。

可惜,大哥此刻卻被調離京城,去了那隰州駐守。

小弟總覺得官家這樣安排似乎有些刻意的成分!”

趙匡胤擺了擺手道,“趙先生多慮了。

如果官家真的有意防範定難軍,隰州那個位置的確相當重要!

因此,官家派趙某駐紮隰州,於情於理並無不可!”

“可是——”趙普仍然有些不甘心的辯解道,“大哥,難道你沒覺得有什麽不妥的地方嗎?

咱們這些兄弟,一年多的時間,現在已經被調動的天各一方了!

比如二哥李繼勳,被留在了滁州,三哥石守信被扔在了薊州那個苦寒之地。

還有五哥王審琦,直接被調離了禁軍,被分配到了申州當個防禦使!

如今六哥又被官家趕到牛欄山去尋找可能早已經沒命了的晉王爺。

剩下的七哥,小弟我,還有大哥也即將分開了,難道大哥就沒覺得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嗎?”

趙匡胤聞言,連忙厲聲製止道,“行了!趙先生,這種話以後千萬不要再提!

如果趙先生有什麽不滿的話,大可以辭官回鄉!

還有其他眾位兄弟也一樣,不想幹趕緊離開就是!

好了,時侯不早,咱們也該上路了!”

說完,趙匡胤沉著臉離開了軍帳。

“趙先生——”見趙匡胤臉色不太好看,劉守忠眉頭一皺,“要不然,咱們還是把話直接跟大哥挑明了吧?”

趙普搖了搖頭,“不行!大哥一向重情重義。

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讓大哥知道咱們的心思,反而壞事!

放心吧,官家那邊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有消息。

好在七哥還在官家身邊,可以時時給咱們傳遞消息。

六哥盡管放心回到順州那邊,京城一有消息,趙某必定第一時間聯係六哥就是。”

三人分開之後,趙匡胤直接帶兵向隰州方向前進。

而趙普則帶著王政忠臨時調給他的二百名鐵騎軍士兵,火速趕往滑州。

按照柴榮最初的部署,三司使張美把南唐和後蜀調集過來的大量錢糧,全部集中在了滑州軍需處,方便北伐各軍的錢糧供應。

因此,剛剛上任的三司副使趙普,奉命直接趕往滑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