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喀喇汗王朝沒有惹到盧青,他自然不會答應獅子王,把炸藥包送給高昌去對付喀喇汗王朝。

可獅子王的話說的也相當明白。

眼下高昌與喀喇汗王朝勢成水火,不會因為希爾和伊迪二人死了,事情就淡下來的。

更何況,推動高昌與喀喇汗王朝之間對立的,說不定並非是希爾和伊迪兩個站在前台的人。

說不定還有幕後更隱蔽的力量,在推動兩股教派勢力在對決呢!

即便今天高昌和喀喇汗王朝之間這種對立的局麵,並不是盧青的本意,可在獅子王看來,卻盧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事實上,也的確是因為當初盧青在西域大顯神威,才造成了摩尼教在西域的廣泛傳播,壓迫了喀喇汗王朝的古蘭教的生存空間!

這兩個國家彼此選擇什麽教派,盧青不關心。

可既然眼下獅子王有求於他,盧青又的確牽涉於其中,想要推卻,恐怕也不太容易。

思來想去,盧青果斷開口道,“既然陛下以高昌國運相托,盧某盡力便是。

但不知陛下打算如何處理與喀喇汗王朝之間的關係?”

見盧青答應幫忙,獅子王大喜過望,鄭重說道,“本王執掌高昌,不求開拓疆土,隻願境內百姓安居樂業即可。

喀喇汗王朝是我高昌近鄰,想搬也搬不走。

如果可以的話,本王當然希望能與喀喇汗王朝和平相處,互不侵犯了!”

“好!”盧青一拍石幾桌麵,“既然如此,那就請陛下先派出使者前往喀喇汗王朝,告訴他們,盧某十日後將會前往喀喇汗王朝,商議兩國退兵一事!”

“萬萬不可!”

獅子王聞言嚇了一跳,連忙擺手道,“國師勇猛,本王毫不懷疑。

可國師不知道,你在高昌,龜茲和於闐等地受萬人景仰,可在喀喇汗王朝百姓看來,國師卻是惡魔一樣的存在!

倘若國師孤身前往喀喇汗王朝,萬一受到什麽損傷,本王如何放心得下?

縱然逼不得已要與喀喇汗拚死一戰,本王也絕不允許國師冒險!

國師無須多說,此事沒得商量,斷不可為!”

獅子王沒有一點虛情假義的意思。

雖然與盧青隻是幾次交往,可每一次,盧青都能化解高昌王國所麵臨的危機!

在獅子王看來,盧青就是高昌王國的護國法師,與高昌王國休戚與共,自然不可能讓盧青輕易涉險了。

盧青也能看得出來,獅子王的濃情厚義,感懷之餘笑了笑,“陛下放心,盧某既然有意前往喀喇汗王朝,自然有信心自保。”

“不可!”獅子王打定了主意,腦袋搖得好象撥浪鼓一樣,“倘若要國師為我高昌甘冒性命之危,本王寧願帶領部下與喀喇汗拚死一戰!”

古人說,士為知已者死。

盡管盧青被獅子王的真情所打動,但要說感動到為了獅子王去拚死,倒也不至於。

畢竟,他現在不是一個人。

他還有家人,有愛人,有子女,還有一大票的兄弟追隨。

不過,與喀喇汗王朝之間的談判,盧青認為還是有一定的信心的。

正如獅子王剛才所說,喀喇汗王朝之所以不敢輕易對高昌動兵,完全是因為盧青手握可以讓喀喇汗王朝隨時滅國的大殺器!

可是,也正如獅子王說的那樣,一旦把喀喇汗王朝逼到了絕路,為了生存下去,喀喇汗王朝難免會舉傾國之力與高昌決鬥的!

到了那個時侯,高昌絕對不是喀喇汗鐵騎的對手!

不過,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高昌國主動伸手橄欖枝,提出與喀喇汗王朝議和,並由盧青本人出度談判現場,喀喇汗王朝必然能夠感受到高昌王國的誠意!

同時,因為盧青本人所掌握的大殺器,即便盧青孤身前往談判,喀喇汗王朝即便再對盧青有恨意,也不敢輕易拿整個喀喇汗王朝來賭命!

這就是盧青敢於提出孤身前往喀喇汗王朝談判的底氣所在。

奈何獅子王打定主意,不想讓盧青親身犯險。

兩人就這樣默默的僵持下來,場麵一度陷入了沉寂。

好一會兒之後,盧青打破沉默。

“對了,陛下,據盧某所知,大周天子曾經應陛下的邀請,進入了別失八裏駐軍了是吧?

不知韓令坤韓將軍在別失八裏那兒經營的情況怎樣了?

提到別失八裏,獅子王麵色鬆了下來。

“嗬嗬,說起此事,還是要多虧了國師的福分,才讓我高昌順利與大周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韓將軍於兩個月之前到達了別失八裏,並且展開了在那裏的經營,正在恢複大周在西域的存在。

本王也曾親自去過一趟別失八裏,與韓將軍見過一麵。

我高昌雖然國小力弱,但一座別失八裏城還算不得什麽。

能夠與大周建立長久的關係,這對我高昌來說,隻有利絕無害!

國師放心就是,韓將軍對本王還是相當客氣的,並沒有因為是上國大將軍就對本王頤指氣使。”

盧青點了點頭。

柴榮派了韓令坤此人帶兵來經營西域,實是看重了韓令坤此人穩重而有治才。

“那麽,不知喀喇汗王朝對大周在別失八裏的存在,又是什麽態度呢?”

獅子王不知盧青此問何意,實話實說道,“喀喇汗在西域強國,但與中原大周相比,自然不值一提,當然想與大周攀上關係了。

據本王所知,喀喇汗王朝在這兩個月間也曾派過使者兩次到訪與韓將軍會過麵,雙方還算融洽。”

盧青不禁奇道,“既然如此,陛下為何不請韓令坤韓將軍為高昌和喀喇汗說和呢?”

獅子王搖了搖頭,“韓將軍雖然是大國重臣,但想要為我高昌與喀喇汗當說客,份量還是不夠。

更何況,我高昌與喀喇汗兩國紛爭起源是教派之爭,與普通的兩國紛爭大大不同,不是輕易能勸和的。”

“陛下說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