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青之所以讓郭從義不必擔心有皇衛探聽他們之間的談話,不是沒有顧慮到他出現在慶州,會不會給郭從義帶來什麽麻煩。
而是盧青知道,他接下來在這節度使府與郭從義等人的談話,即便被皇衛報告給了柴榮,柴榮應該也不會怪罪他和郭從義二人的。
有了這個底氣,又何必再偷偷摸摸的呢?
眾人落座之後,郭從義當即吩咐下麵的人準備酒菜。
一方麵,他和盧青叔侄二人的確超過了半年未見,自然要喝酒暢聊一番。
另外,前來請罪的黨項三十六族族長,也是貴客,正好可以慶祝慶州一帶戰事平定。
很快,廳堂內擺下了三桌豐盛的酒席。
酒桌上,郭從義與盧青坐在一起,直言問道,“賢侄,這兩個月你到底去了什麽地方,怎麽一點消息也沒有。”
盧青也正想著向郭從義打聽一下這段時間中原發生的詭異事件,於是直言不諱的答道,“不瞞郭叔叔,小侄於去年冬年帶著家人出海,去了東海方向的流乣島,將那海島上的海盜消滅之後,就在流乣島上安了家。
就在前不久,才剛剛從流乣島上回到中原來。”
“流乣島?”郭從義搖了搖頭,表示對那個地方不太熟悉。
不過,下一秒,郭從義便調笑道,“這麽說,以後見到賢侄,倒要稱一句盧島主了,嗬嗬。”
這當然是玩笑話。
可酒桌上的三十六位黨項族長卻跟著附和起來,當即舉杯賀道,“咱們就先敬盧島主一杯,恭喜盧島主安了新家。”
對於這個新的稱呼,盧青並不反感,甚至隱隱覺得有些新奇。
事實上,現在整個流乣島也的確是他說了算。
幹了一碗酒之後,盧青擰眉問道:“郭叔叔,小侄這次從流乣島上回到中原,原來是打算在中原聯係一些商家,方便小侄通過海路做些買賣。
可是,小侄一到了中原,就發現不少對小侄不利的言論。
直到今天在野雞穀中,聽到三十六位黨項族長和已經被殺掉的吐蕃人所說,這兩個月內,我大周好象近期烽煙四起,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原來小侄打算到鄭州去尋找晉王,想從他那裏打聽一些情況。
隻是,聽說晉王帶兵去了蜀地,於是,小侄這才找到了郭叔叔這裏來的。”
借著酒勁,盧青問到了正題上。
郭從義放下酒碗,沉默了一會兒,方才緩緩點頭。
“賢侄所言一點不差。
就在今年年初,大周四麵再起戰端,而且還不止一次。
郭某身為慶州節度使,對於這些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
最初的戰端起因,是因為年初南唐方麵發生了百年一遇的凍雨自然災害,南唐大地幾乎顆粒無收。
南唐國主無奈之下,向官家請求減免今年的歲貢。
官家收到奏報後,當即表示同意。
不僅如此,官家還從國庫調了五十萬石糧支援南唐渡過這次危機。
詔書發出之後,大部分地方都響應了官家的旨意。
不過,後蜀孟氏卻陽奉陰違,本來後蜀豐收之後,糧食多不勝數,卻在回複官家時謊稱後蜀同樣遭遇災,隻同意供給南唐二十萬石糧。
官家得知實情後大怒,因此發動了對後蜀的進攻。
晉王奉命與韓指指使共同帶領禁軍出兵後蜀,所幸大軍所向無敵,僅用了半個月時間,就拿下了後蜀孟氏,並將孟氏帶回京城大梁,就安置於已經廢棄的大摩尼寺中。
原來事情發展到這裏,就已經告一段落了。
哪知大周軍隊剛剛拿下後蜀,南唐境內各地卻突然間烽煙四起。
有一支叛軍打著,呃,打著賢侄你的旗號,想要一舉推翻南唐政權。
並且接著還要出兵大周,為賢侄你討個公道!”
“什麽?!”聽到這裏,盧青終於動容!
竟然真的有人打著他盧青的旗號造反?
“郭叔叔,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怎麽還牽扯到了小侄身上了呢?”
“賢侄莫急,聽我慢慢道來。”郭從義伸手示意,繼續說道。
“後來郭某才聽說,原來事情的起因,是去年冬天發生在京城的那起摩尼總教查爾斯一行人被刺殺!
據說查爾斯一行人被刺殺之後,有傳言說與賢侄有關。
而且事情發生後,賢侄為了防止官家追究責任,偷偷逃離了中原。
事後官家又發出通緝令,想要捉拿賢侄。
其實這都是謠言。
據說,查爾斯被刺之後,官家和晉王已經調查清楚,是平安島使者所為。
並且官家還為此特地發出榜文公布天下呢。
可有些人並不認同這個結果,堅決認為這是官家蒙敝百姓的一種說辭。
堅持認為官家對賢侄不滿,正在暗中追查賢侄的下落,一旦逮到賢侄,就要秘密處死。
因此,一些曾經自認為受到過賢侄恩惠的勢力,趁機揭杆而起,打著為賢侄討個公道的旗號,要聯合起來向官家發難!
因此,不久之後,似乎是約好了一樣,契丹,吐蕃,南唐,南楚,南漢等等各地,或聯合在一起,或同時起兵,進犯我大周各地。
一月份開始,遼國就開始派兵遊走於長城一線,想要再次入侵我大周燕雲之地。
幸好密州守將楊業勇猛無敵,數次挫敗遼國的陰謀,將契丹人擋在了長城之外。
緊接著,已經滅亡的後蜀,各地州縣突然間紛紛造反,說是要收複故國,並且接受了西邊的鄰居吐蕃的幫助,四處與晉王和韓指揮使的大軍發出衝突。
聽說南漢和南楚以及南唐那邊也不太平。
至於具體發生了什麽,郭某就不得而知了。
因為,就在一個月之前,郭某駐守的慶州這裏也發生了戰亂。
至於具體情況不說也罷,反正現在得賢侄相助,慶州這裏的叛亂,總算是告一段落了。”
說完,郭從義下意識的看向同桌上的巨石族長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