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瑞典攻略

一秒記住

就在林恩和安德裏的談話後不久,從瑞典政府傳來內線消息,英國方麵無意在“提爾皮茨”號殘骸的問題上設置障礙,在了解厄利孔一匹菲爾公司對這艘廢棄戰艦的購置方案後,兩位英國將軍表示了原則上的理解和支持,但要求挪威方麵在協議正式達成前須與英國政府進行二次溝通,屆時英國政府將視具體情況提出附加要求並簽署一份三方麵的備忘協議。

聽到這個消息,林恩、安德裏以及考特蘭德雖是鬆了一口氣,內心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對於曾經威震歐洲、如今基本和一條死鯨相仿的“提爾皮茨”號,挪威人本身並沒有太多的芥蒂,反倒是被德國海軍折磨了快六年的英國人應該對戰爭期間沉沒的近三千艘各式艦船耿耿於懷。事實上,駐挪威的德軍部隊投降後,英軍很快就派出包括艦艇工程專家在內的海軍人員進行了實地勘測。客觀公正的說,德國的主力戰列艦技術並不全麵,在設計、雷達裝備、防空武器這幾個重要方麵都存在較大的隱患,但俾斯麥級的火力、速度還有超群的抗擊打能力使得它們成為這場戰爭中最可怕的海戰對手。相較而言,英國皇家海軍最新一級戰列艦已經處於舾裝的“前衛”號,根據實戰經驗改進了艦體水密隔艙結構,且在喬治五世級的基礎上提升了防禦性能,重新設計了艦艏舷弧,艦艏幹舷提高,增設防浪板,提高在惡劣海況下的航海性能,優化的艦型設計,艦體的長寬比適中,艦艉采用方形艉提高了推進效率,還裝備了比較完備的雷達火控係統。除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外,不僅主、副炮裝備了火控雷達,各種口徑的防空火炮也裝備了炮瞄雷達。紙麵上,造價昂貴的“前衛、,號除了火力之外在各方麵都已超越了德國的俾斯麥級,但狀態理想下的“前衛”號遇上“俾斯麥”號或“提爾皮茨”號,鹿死誰手還真很難說。然而德國畢竟已經戰敗,不再有任何一艘軍艦能夠和皇家海軍抗衡了,這也是真正讓英國人放下恐懼、保留自尊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在挪威逐步掃清了障礙,執行“春雷計劃…”的一行人直接從挪威奧斯陸動身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而在這之前,確切的說是他們前往瑞士後數周時間帝國除了從“避難所”基地派遣人員在挪威聯絡間諜、查探信息以及打通關節,同樣派遣了經濟和工業方麵的專門人員前去瑞典以及芬蘭從事前期鋪墊工作。這兩個北歐國家在曆史淵源、民族習性等方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1941至1944年,大約有1500名瑞典誌願兵在芬蘭服役,但這兩個國家在近代百餘年間卻逐步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盡管在前期合作關係上,芬蘭人和第三帝國顯然走得比瑞典人更近一些,但在林恩的規劃…中,瑞典的重要性卻比仍在履行密約的芬蘭更大一些。

作為和瑞士態度相似的武裝中立國家瑞典在二戰期間一直扮演著中立國的角色,與德國和盟國都保持著或多或少的聯係。瑞典最後一次參與的主要戰爭還要追溯到拿破侖時期。而在1939年的蘇芬之戰中,有超過一萬名瑞典誌願軍與芬軍並肩作戰。這個數字具有特別意義,因為當時瑞典的總人口大約為650萬,所占的比例還是較大的。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已經有少量瑞典人分散在德軍中服役,例如在第5ss維京師。當德國入侵蘇聯後,大約200名想加入德軍的瑞典誌願兵通過駐斯德哥爾摩公使和德國黨衛隊駐瑞典的非正式部門被集中起來取道挪威到達德國。戰爭期間,受傷和陣亡人員占到了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其中一些佼佼者還被送到黨衛軍軍官學校培訓,柏林戰役時也有瑞典誌願兵參戰,他們隸屬於北歐師。 戰爭結束前,盡管帝國高層秘密雨釀並實施了“雅利安方舟計劃…”但由於並未充分考慮到重新崛起的路線隻有極少數瑞典誌願人員經過特殊培訓以情報人員的真實身份送返瑞典。不過在1940至1945年間,德國軍事諜報局和黨衛隊各自在這個軍事工業發達的北歐國家發展了間諜和情報提供者在帝國戰略參謀部的努力下,兩個情報網合並在戰後仍繼續為帝國工作的人員在50

人左右。

經過了前期的行動,林恩愈發覺得自己對歐洲國家的人文曆史缺乏足夠了解,為了在更多場合發揮自己的決定性作用,他抓緊一切時間惡補自己的知識。在抵達瑞典之前,他明確了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政策簡單而可靠,那就是絕對不參與戰爭。

做出這樣的決定容易,保持這樣的立場就不那麽輕鬆了。二戰爆發後,德國和英國都承諾不幹涉瑞典同他國的貿易,但在戰爭的頭7個月中,瑞典還是損失了40餘艘商船。德國占領丹麥和挪威後,更是用魚雷和潛水艇徹底封鎖了瑞典與同盟國之間的貿易線路,同盟國也趁機強行租賃了被擋在封鎖線外的瑞典船隻。與此同時,急需瑞典生產的滾珠和軸承的英國不惜冒險派出運輸機,飛越德國占領區到瑞典空運這些重要的軍工物資。從交戰的另一方來看,盟國在這一時期也充分認識到瑞典鐵礦石對德國戰爭經濟的重要性,多次籌劃切斷或削減這種供應。隨著凹40年6月挪威戰事的結束和西線戰事的吃緊,盟國已無力幹預北歐事務,瑞典已全麵落入德國的控製之下,此時盟國對瑞典的處境是體諒的。就連一貫強勢的丘吉爾在同後來出任瑞典駐英國大使的博赫曼會談時也表示,英國不希望再有一個德國人的犧牲品,英國所要求的一切便是:瑞典在一旦遭到襲擊時能夠捍衛自己,不再作出任何不必要的讓步,而且能夠盡快撤消那些已經作出的讓步。

不過,地理位置和政府立場並不足以保障一個國家的安全,瑞典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相對中立性,擁有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最強大的海軍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而且它的軍事工業非常發達,許多著名的武器都產自瑞典。早在德國準備入侵挪威的時候,就有海軍將領提出,與其冒險從海上迂回登陸挪威,不如先攻擊瑞典,然後從陸路向北推進,但一貫喜歡冒險的德國元首也不願招惹這個北歐第一號軍事強國。

於是德國向瑞典下達指令:“隻有傾向於德國的中立才是保證不被侵犯的唯一道路。…,德國同意有條件地尊重瑞典的中立地位,條件之一就是瑞典不可削減對德國的鐵礦石出口。

西線戰役結束後,瑞典向德國妥協,同意德國經由瑞典境內向挪威運送軍事物資,並同意德國軍隊在境內通過,但在這段日子裏,瑞典的軍隊擴編了一倍,達到50萬人,武器裝備為從前的3倍,並加強了機動化部隊。瑞典建立起自己的潛艇和魚雷艇部隊,飛機總數翻了一番,並且服役的大部分都是新製造出來的高性能戰鬥機。當德國在庫爾斯克的坦克決戰中失利後,瑞典終於決定不再替德國運輸物資和士兵,在此之前他們共運送了214萬名德軍士兵和10萬節車皮的物資到前線。

當戰爭形勢發生轉折後,盟國也加大了對瑞典的壓力,對瑞典威脅最大的現在是盟國而不是德國。為了適應形勢,瑞典逐步取消了對德國的讓步,開始向盟國靠攏。對此,德國元首雖然惱火,卻又無可奈何,因為此時他已是自顧不暇,沒有力量再去幹涉中立國的事務了。

當1943年夏天瑞典通知德國過境運輸必須停止時,他平靜地接受了這一事態的發展,因為此時他還有其他許多更重要的問題,比如盟軍入侵意大利,墨索裏尼倒台,對法國的壓力不斷增大——所有這些結合起來,迫使德國從挪威撤出軍隊前往法國而不是在北歐開辟新戰線。

就這樣,依靠在戰爭的不同階段采取靈活的妥協政策,瑞典博取了交戰雙方中優勢者對中立的認可和維持,而處於劣勢者或者出於理解,或者出於無奈,眼睜睜地看著瑞典為敵方服務卻無力幹涉。

總體來說,瑞典的中立除經濟活動外無可指責。它為盟國情報人員和丹麥、挪威的抵抗組織提供了活動方便,還接收了絕大多數丹麥猶太人前來避難。瑞典紅十字會在戰爭期間為歐洲難民提供了大量人道主義援助。另一方麵,瑞典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其優質鐵礦砂(可以生產出高級合金鋼)對德國的國防生產尤其重要。最後,瑞典民族崇尚平等、合作,追求人性和人權的完美。在婦女參政問題上,1921年瑞典婦女獲得了投票權。政府與各黨派對婦女參政問題長期保持沉默……

此次親赴瑞典,除了投資合作礦產和冶金行業,林恩一行人還有著更大的野心,也就是借助瑞典的技術力量恢複並提升帝國的軍事力量。

戰爭期間瑞典政府的態度已是無比鮮明,因此,戰後他們更不可能像芬蘭人那樣秘密地與第三帝國的殘黨們展開任何形式的合作,一切仍隻能以非常規的手段進行。

經過對各方麵信息的收集分析,林恩和大本營的高級參謀同僚們在關鍵部分取得了共識,在瑞典的主線行動將圍繞三個關鍵企業,機構展開:諾貝爾物理研究所、博福斯公司、瑞典飛機股份公司(簡稱薩博公司)。

瑞典雖然還未開展核武器研究,未來也不會有決心和能力研製原子彈,但得益於近代曆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藥發明者瑞典人諾貝爾留下的寶貴物質與精神財富,以及戰爭期間這個北歐之國相對寬鬆穩定的政治氛圍,在戰爭結束時,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諾貝爾物理研究所擁有一批歐洲乃至世界最頂尖的粒子物理學者以及精良的試驗設備,他們中的代表人物和領軍者之一就是莉澤邁特納博士,這位67歲的偉大女科學家有著“原子彈之母”的美譽,她在核物理方麵的貢獻和成就幾乎不遜於奧托哈恩。勝過普通物理學家的一點是,她既是物理學家又是化學家1她既利用物理又利用化學:她與被她當作父親般愛慕和崇敬的馬克斯,普朗克有著長期的富有成果的通訊聯係,她還經常到哥本哈根去玻爾家作客:她確立了裂變的概念,但不得不麵對裂變被用來生產大規模殺傷武器的事實。因此,她一直拒絕參加核武器的研究工作,並在戰爭期間斷然拒絕了來自美國的邀請。

至於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老招牌“博福斯”跟當時擁有驚人財富的炸藥大王諾貝爾也有著很深的淵源。1894年,晚年的諾貝爾為了加強祖國瑞典的國防工業,花130萬克朗買下了位於韋姆蘭省博福斯的博福斯,古爾斯邦公司,主要生產鋼鐵和炸藥,並在諾貝爾的苦心經營下公司逐漸壯大,後更名為博福斯公司。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瑞典保持中立國,使博福斯公司能夠方便地向戰爭雙方出售武器,並因此一躍成為世界上排名前列的武器製造商。

一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受限於《凡爾賽協定》不得開發任何新式大威力殺傷武器。20世紀20年代,德國克虜伯公司收購了部分博福斯公司股份並轉入了一些生產技術,與博福斯公司合作在瑞典設計和研製各種新式火炮。這對於博福斯公司而言,無疑是難能可貴的機會,瑞典設計師們從德國設計師處獲得了全新的設計思路和寶貴的設計經驗一盡管博福斯和克虜伯兩家公司的設計理念存在較大區別,瑞典設計師們一直專注於輕型火炮的研製,而德國設計師們則偏向研製重型火炮,兩大軍火公司的合作也在德國重整軍備後宣告結束,但這段合作經曆仍使博福斯公司在技術方麵得到了壯大,甚至能夠為波蘭軍方的305毫米重型臼炮提供身管、駐退機構這樣比較有難度的部件,這種帶有斯柯達風格的重炮於1939年春完成了樣炮製造並運往華沙進行測試,隻是受波蘭方麵缺乏有效的大功率火炮牽引車影響未能及時投產,波蘭人也沒能實現製造這種火炮的初衷:對抗日益強大的德國軍隊。

在航空技術方麵,客觀的說,戰爭末期的德國在許多領域都遙遙領先於盟軍。在林恩眼中,停放在北歐寒地洞庫中的碟形飛行器已是這個時代匪夷所思的作品,即便因為技術的不成熟性而拋開不說,在常規武器方麵,單發和雙發噴氣式戰鬥機、單旋翼和雙旋翼直升飛機、機載雷達的實用技術也仍然具有相對優勢”但顯而易見的一點是,英、

美、蘇聯這些老對手都在利用國家實力快速攀登科技樹,若是帝國的航空技術始終停留在山洞階段,率先登頂並獲得絕對優勢基本等同於癡人說夢,長此以往必將被對手拋在後頭。瑞典空軍在規模上雖然不能夠和主要交戰國相比,但他們擁有相對完整的航空工業,薩博公司就是後起之秀和當前的佼佼者。它的前身是1891年成立的瑞典維斯比車輛製造工廠,1937年,看中瑞典國內的航空需求,維斯比投資成立了瑞典飛機股份公司也就是薩博。在二戰期間,它最獨特的產品莫過於瑞典小21戰鬥機,一種十分前衛的螺旋槳後置式活塞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和德國的“箭”式並沒有什麽血緣關係,它早在1939年就躍然於設計圖紙之上,1943年樣機試飛,1945年投入批量生產。這種後置螺旋槳型戰鬥機共生產398架,使用德國戴姆勒,奔馳公司的db-605b型12缸液冷活塞發動機,應用了發動機後置、推進式螺旋槳、雙尾粱布局。設計時主要考慮這樣的布局可以為飛行員提供良好的前向視野,同時機頭有空間安裝強大前向的火力:一門20毫米航炮和米機槍,另外兩側尾粱上各安裝一米機槍。此外由於飛行員跳傘時容易卷入後置的螺旋槳,這種外觀超前的戰鬥機還安裝了薩博公司自行研發的飛行彈射座……,

在二戰結束前,薩伯公司就已經意識到,噴氣發動機將是未來戰鬥機的主要動力,是研製現代戰鬥機的基礎。但當時無論軸心國還是同盟國都將噴氣發動機技術視為“最高機密”不向外界透漏一絲一毫,因此薩伯對噴氣發動機技術幾乎是一無所知。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秋,經過不懈的努力,瑞典終於得到英國德哈維蘭的“妖精”離心發動機,並得到了該發動機的生產許可證。1945年時,瑞典想要獲得噴氣式戰機的研製和使用經驗,於是決定將一部分j21a-1換裝噴氣發動機換裝“妖精”2型離心噴氣發動機,就這樣二戰期間研製的j21成了瑞典的第一種噴氣機,新機型被命名為j2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