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真正的對手
沉沉夜幕下,從柏林延伸向斯德丁灣的高速公路仿佛一條攤開的皮尺,中間雖有彎曲,但總體上要比普通公路直得多。為了遲滯蘇軍進攻,德軍已自行炸毀了這條公路上的橋梁,可這並不能阻止有備而來的蘇聯軍隊。顯然是從早先占領德國期間的反遊擊作戰中吸取了教訓,高速突進的蘇軍機械化部隊配備了大量工程車輛和架橋設備,在一條七八米寬的河流上架設便橋隻需要十幾分鍾時間,至於那些原本架設在溝壑、穀地上的旱橋就更不足為慮了,越野能力出色的蘇軍裝甲車輛隻需多費點功夫就能通過。若是沒有意外情況出現的話,精銳的蘇軍北翼兵團很快就能挺進柏林城下。
夏日的蟲鳴賦予田野旺盛的生命力,茂密的植被循環淨化著空氣,而在這樣一場驚心動魄的突襲戰打響之前,它們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進攻方戰車發出的低沉轟鳴聲。帝國近衛軍第1裝甲集群的5個獨立坦克連和9個滿編裝戰連經過長途奔襲進抵萬德利茨東北方約20公裏的公路地帶,官兵們頂著源自本能的重壓沉穩向前,直至在大概800米距離被蘇軍崗哨發現,他們才打破靜默猛烈開火。炮射照明彈如流星般飛過樹林上空,瞬間綻放的白色光芒將公路連同在公路兩側臨時宿營的蘇軍部隊照得無處藏身,那些外形特征鮮明的t-54中型坦克簡直就是進攻方炮火的吸鐵石,隻見這些尚未發動的鋼鐵戰車一輛接著一輛被炮彈擊中,有的外殼發生爆炸而內部情況不明,有的在遭受打擊後冒起黑煙。還有的突然發生殉爆,熾烈的火球迸射開來,刹那的光焰刺得人們不敢正視。
各種光源的映襯下,借樹林、灌木和長草隱遁身形的德軍戰車在緩慢有序地向公路推進,而身穿黃綠迷彩服的德軍步兵們低著頭、彎著腰。以突擊步槍或反坦克火箭筒為武器,勇敢無畏地走在了己方坦克和裝甲車之前。他們的這種舉動可不是盲目陷陣,當蘇軍警戒部隊的反擊火力尚不足以構成致命威脅之時,他們大踏步向前推進,而當多數蘇軍官兵反應過來加入戰鬥。戰場上的槍彈炮火變得密集而危險起來,他們便不再快速前行,而是展現出精巧、熟練的戰術配合,在距離公路三百至四百米的地帶形成“隱蔽戰線”。為了擺脫被動挨打的困境,蘇軍擺出一貫的強硬姿態,坦克發動之後不是後撤或原地防禦,而是正麵朝向敵人發起反突擊。並且格外重視車組之間的掩護配合。在這種情況下,遭到襲擊但數量處於優勢的蘇軍裝甲部隊逐漸扳轉場麵上的被動,在公路一側閃動的炮口焰光漸漸多了起來,而且蘇軍t-54坦克裝備的100毫米線膛炮本身就擁有火力上的明顯優勢,理論上完全可以壓過仍然使用75毫米炮的對手。但大炮的口徑絕不是決定戰鬥勝負的唯一標準。蘇軍投入反擊的炮火固然凶猛,發射的照明彈也不少,可他們的炮彈卻沒有真正擊中對方幾輛坦克戰車,從此時的情形來看,德軍坦克不攜突襲之勢迅速拉近交戰距離是經過深思熟慮的——t-54在技術上較以往的蘇軍坦克並沒有劃時代的跳躍,它的射擊精度依然乏善可陳。增加火炮口徑後反而加大了裝填手的負擔,而且彈藥和燃料的儲存位置依然是一個致命缺陷,很容易引發二次爆炸。唯一值得蘇聯人驕傲的是它性能優越的懸掛係統,使得這種看似笨重的鋼鐵戰車能夠毫不費力地翻山越嶺。
隨著蘇軍反擊的深入,t-54坦克不斷遠離公路。有那麽一小段時間,在公路上方投放的照明彈造成了背光效果,使得德軍一方的火炮命中率出現明顯下降,而當蘇軍坦克正麵相向時。豹式坦克的75毫米炮就顯得有些乏力了,在500米以外發射的穿甲彈很難從正麵擊穿t-54。尤其對它的鑄造炮塔無可奈何,戰鬥距離的拉近反過來有利於蘇軍坦克提高火力精準度。不過,戰場形勢的發展卻並不如蘇軍官兵期盼的那樣,因為他們的坦克很快遇到了新的麻煩——那些突前至戰場中央的德軍步兵。坦克在大多數時候都堪稱步兵的天敵,可有時候情況也會反轉過來,手握“鐵拳”的德軍步兵正等著蘇軍坦克進入百米距離。他們此時所使用的是鐵拳係列的第三代產品,依然是傳統的目測觀瞄、火箭推進、空心裝藥,其破甲深度達到220毫米,而且彈體的飛行速度和穩定性有較大提升,這意味著技術熟練的操作手有更高的把握擊中移動目標。
看著己方坦克一輛接一輛地遭到毀傷,那些距離稍遠的蘇軍坦克和自行火炮試圖用槍炮清掃這些難纏的德軍步兵,然而編成數十個反坦克戰鬥小組的德軍步兵們分散在偌大一片區域內,戰鬥中不斷靈活變換位置、躲避攻擊,使得負責火力支援的蘇軍部隊難有作為,而對於協同反擊的蘇軍步兵,他們手中的武器更是毫不含糊,mg42用暢快的嘶鳴傾吐著長久以來的鬱悶,mp44以輕快的節奏索取宿敵的舊債,長柄手榴彈亦在這樣一個奇妙的時空延續戰爭使命。在德軍嚴密有序的火力網麵前,蘇軍坦克一次次無功而返,蘇軍步兵一波波拋灑熱血,激戰兩個多小時,數量明顯占優的一方成了這場戰鬥的苦主,公路往西的田野中遺落了四十多輛t-54殘骸,另有二十餘輛自行火炮和裝甲戰車遭到摧毀,蘇軍損失的運輸車輛和遭擊傷擊斃的人員更是不計其數!
以蘇聯的戰爭潛力,彌補這些損失並不需要太長的時間,然而眼界縮小到戰術層麵,由於戰場位置處於蘇軍近衛第11坦克軍和第8機械化軍的連接地帶,前者的後衛部隊又蒙受了噩夢般的挫折,近衛紅旗喀爾巴阡-柏林坦克第11軍的指揮員們感到十足的驚訝和緊張,他們意識到看似軟弱無力的敵人正發動一場有預謀的攻勢,而他們滿載榮譽的部隊儼然成了敵人的目標。以最基本的軍事常識輔以理性分析,第11近衛坦克軍指揮部迅速調遣麾下部隊回援,並聯絡友軍協同抗敵——在發生激烈戰鬥的地段以北,蘇軍第8機械化軍迅速派遣第49近衛坦克旅沿公路馳援友軍。結果,這支身經百戰、曾突破多層德軍陣地攻入柏林市區的榮譽部隊動身不久便在夜色中遭到伏擊。如若伏擊者隻是敵人的牽製部隊,以t-34/85中型坦克為主要裝備的第49近衛坦克旅大可以不顧一切地衝破阻礙,但他們出乎意料地遭到了大口徑榴彈炮和火箭炮的密集炮擊,炮火將一段長達兩公裏的路段變成火海,繞路而行的蘇軍裝甲部隊又因對手的反坦克地雷陷入進退兩難境地,隻得放慢腳步掃清障礙,等他們調集精兵循著炮擊方位實施戰鬥反擊,卻發現對方已經消失得無影無終,可恨空中優勢在這視線糟糕的夜晚又無從發揮,最終也隻能眼睜睜地任時間溜走。
視線轉回到即將一夜成名的小城萬德利茨,蘇軍第11近衛坦克軍的第22坦克旅之前通過一場激烈但缺乏懸念的戰鬥占領該地,官兵們原本準備在這裏休整一晚,待天明之後再在空軍的協助下追擊潰敵,但己方後衛部隊遭到襲擊的消息讓他們匆匆整備準備再度接敵。隨著戰鬥的進行,己方後衛部隊愈漸糟糕的處境讓他們倍感意外,軍指揮部的命令很快到來,旅長維利斯托夫上校親率33輛t-54搭載百餘步兵奔赴戰場,其餘部隊連同輜重車輛留在萬德利茨。在這位胸前掛滿勳章的上校看來,隻要己方後衛部隊繼續牽製住敵人,自己率領的突擊部隊便能夠以閃電之勢直插敵人腹背,而即便這股敵人聞訊而逃,裝備紅外夜視儀的t-54也能夠在遭遇戰中大顯神威。維利斯托夫萬萬沒有想到,他的部隊離開萬德利茨還不到五公裏就進入了敵人連夜布設的新雷場。在滾雷般的轟響聲中,被炸斷履帶的t-54坦克就像是空有蠻力而無從施展的力士,隻能趴在原地任敵人宰割,那些冒險下車進行搶修的蘇軍坦克兵幾乎無一例外地遭到射殺,敵人在夜戰中的精準射擊不禁讓一些蘇軍老兵想起五年前的遭遇。在寒冷的東線戰場,無數同伴在夜襲中送命,倒在了通向勝利的最後一段路途……
下路相逢勇者勝,頑強的蘇聯人在前進與後退之間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維利斯托夫寄希望於德軍匆匆布設的雷場隻能對自己的部隊造成有限傷害,然而越是往前,中雷癱瘓的坦克越來越多,視線中仍在開動的t-54不斷減少,此起彼伏的槍聲讓他煩躁不安。在他的咬牙堅持之下,剩餘的坦克終於衝破了敵人的地雷封鎖,他們距離戰場越來越近,來自指揮部的無線電訊號和依稀可辨的槍炮聲勾勒出誘人的戰鬥前景,正當維利斯托夫做好準備迎接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時,排頭的t-54突然中彈爆炸,這在紅外夜視儀中形成了極其壯觀的景象——維利斯托夫連忙四向觀察,可紅外夜視儀並沒有探測到敵方戰鬥車輛的活動蹤跡,更讓他感到不妙的是,夜視儀不斷觀察到己方坦克中彈爆炸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