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終戰之歌

要論聲勢,美製火箭炮可沒有蘇軍喀秋莎那樣的磅礴,但集中起來投入戰鬥仍能夠將目標區域變成死亡火海。時隔兩年,南下巴伐利亞的蘇軍官兵們又一次品嚐到了“管風琴”的威力,隻不過至死之時還有很多人不明所以罷了。在米爾多夫以西的阻擊區域,隸屬於第1擲彈兵師的千餘名德軍將士動用了各種尋常或不尋常的作戰手段,硬是在實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阻擋蘇軍三個小時之久,直至蘇聯航空兵克服雨雪天氣的困擾強行參戰,不少德軍火炮、火箭炮一開火就遭到空中壓製,這才解了蘇軍地麵部隊的窘況,但寶貴的三個小時足以讓米爾多夫城內的德軍部隊重新調配兵力,從友鄰部隊調來的兩營帝國近衛軍也通過臨時搭建於伊薩爾河上的浮橋進入米爾多夫城區。不久之後,這座浮橋被蘇軍戰機炸斷,固守米爾多夫主陣地的德軍部隊真正陷入了背水一戰的境地——絕境沒有讓德軍官兵們絕望,本土作戰,人人懷抱一顆保家衛國之心,拋開逃生欲念,將士們眾誌成城,誓與敵人決死一戰!

就在同一天,慕尼黑城內連日來膠著異常的戰局終於出現了轉變。在一條條幾乎不能稱之為街道的街道上,鏗鏘的履帶聲就像是頑皮的孩童在用金屬勺子刮蹭瓷盤,刺激著人們的耳膜、心肺乃至魂靈。在接連不斷的槍聲襯托下,一輛輛醒目處噴塗有白色鐵十字徽標的坦克以威武磅礴之態前行,時不時停下來向近或遠、靜或動的目標開火,視線之中盡是蘇軍戰車和士兵的殘骸。盡管戰鬥意誌依然十分堅定,身陷包圍圈的蘇軍官兵們正麵臨著物資越來越匱乏的狀況,坦克因油料耗盡而無法動彈,機槍因彈藥告罄而威風不再,由於對德軍大規模集結預計不足,從奧地利攻入德國的蘇軍部隊在準備方麵顯得頗為草率。既沒有充足的防空武器,也沒有給步兵們配發足夠的反坦克裝備。麵對德軍精銳坦克部隊的強攻時,步兵們隻能依靠無法移動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進行抵抗,或是就地取材製造老兵們十分熟悉的“莫洛托夫雞尾酒”!

激烈的戰鬥中。淡灰色塗裝的輪式和半履帶式裝甲車在瓦礫中艱難行進。為了壓製那些負隅頑抗的蘇軍士兵,它們的機槍和機關炮似乎沒有一分鍾是完全安靜的,有些上麵還搭載有迫擊炮,不斷以高拋的彈道攻擊那些藏匿於障礙物之後的防禦者。這些裝甲車並不都是專門的戰鬥車輛,它們非常有限的裝甲也成為蘇軍反坦克戰鬥人員偏愛的目標。隻要駛入一條位於戰線上的街道,它們車身上的彈孔便會迅速增加,這種攻擊有時候無關痛癢。有時候卻是極其致命的——慘烈的戰鬥在考驗雙方技術兵器的同時,也在考驗官兵們的意誌。戴著大耳沿鋼盔、穿著深灰色作戰服的步兵無疑是德國陸軍的傳統象征,他們如今雖然在戰術上從屬於所向披靡的機械化軍團,但這些訓練有素並且經驗豐富的戰士顯然比那些藏身於坦克裝甲車內的同伴更有勇氣:他們數人或是十幾二十人為一組,以矯健的身姿在充滿危險的街道上“跳躍前進”——時而以損毀的房屋、殘破的花壇亦或是車輛殘骸為掩體短暫停留,時而在同伴的掩護下健步如飛,任憑子彈從他們頭頂和身旁飛過。敵人有時候藏得非常隱蔽,有時候藏身於難以對付的位置。於是。步槍手們拿出了狩獵的準頭,衝鋒槍手們總是在沿著牆角“衝鋒”,反坦克手則扮演起了“城市拆遷隊”的角色。憑借這種以暴製暴、以硬碰硬的氣魄。德軍官兵在付出令人扼腕的犧牲後逐漸贏得了戰場上的壓倒氣勢。

在位於慕尼黑城西的一處地下掩體內,昏黃的燈光映照著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在臨時拚湊的方桌旁,十數名身穿灰色軍服的德國將軍就城內的激烈戰事各抒己見。

“幾天來,我們攻城各部的傷亡很大,新近投入作戰的兩個坦克營已經損失了41輛坦克與自行火炮,許多士兵都在擔心這樣的損失我們是否能夠承受下去。諸位,正如領袖的判斷,利用慕尼黑戰場對蘇軍奧地利方麵軍主力實施殲滅戰的意義是極其深遠的!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贏得這場勝利,不惜一切代價!”擔任慕尼黑戰役總指揮的曼施坦因曼斯坦因元帥用鏗鏘有力的語調傳遞著自己的態度。相較於身旁的同僚們,他最大的優勢便是對陣蘇聯軍隊時所獲得的一係列勝利,雖然那些勝利距今已經過去了較長一段時間。

“曼施坦因元帥所講的這些,我想在座每一位都深有同感!精銳的裝甲部隊攻堅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是否應該把我們最寶貴的坦克投入道路難行甚至已經沒有道路的城區,我們應該更為慎重地站在全局角度進行籌劃!”提出不同見解的是帝國近衛軍上將、大本營直屬坦克旅指揮官海因裏希.艾貝巴赫。對於如今這支德國軍隊而言,每一輛坦克確實來之不易,投入戰場應當慎之又慎。

“我個人堅持認為,拿下慕尼黑的意義勝過一切!”曼施坦因並無敵意地加重了語氣。

艾貝巴赫的言語同樣就事論事,絲毫沒有蔑視“帝國軍神”的意味:“我現在擔心的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在慕尼黑局勢已定的情況下,僅憑步兵部隊就能夠贏得勝利,有沒有坦克部隊參戰,區別也許隻在於勝利早幾個小時、晚幾個小時到來,如果這隻精銳的裝甲部隊完整保留下來,對接下來的作戰行動很可能起到關鍵作用!”

“兩位稍安勿躁!殲滅慕尼黑之敵的意義確實勝過一切,它必然成為這場戰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也正因如此,領袖接連發來電報,希望我們再努一把力,爭取在蘇軍增援部隊抵達前結束戰鬥!不過在電報裏,兩位長官都給予了我們自行判定戰局的權力!”作為德國武裝力量名義上的統帥,馮.魏克斯元帥沒有明顯表露自己的傾向,但肩上的壓力卻是毋庸置疑的。

“在我看來,避免拉鋸和膠著的最好辦法就是果斷進攻!我建議:除了負責掩護側翼的部隊。所有精銳部隊於今晚投入進攻!”曼施坦因的態度鮮明地說,“士兵們鬥誌昂揚,彈藥供應充足,我們將以強大的意誌壓垮人數上稍稍占優的敵人。但時間非常緊迫,敵人隨時可能突破我們的包圍圈,阻擊部隊時刻承受著巨大壓力!”

“時間確實很緊,我們必須趕在敵人逆轉局麵之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馮.魏克斯呢喃道。

槍炮聲未曾停息的城區,伊薩爾河東岸,手持各種槍械的德軍步兵們仍在艱難地向東推進。瓦礫堆中,一名臂膀上佩有高射炮標識的士官右手拿著略顯小巧的雙筒望遠鏡朝前觀望。左手配合著口中的號令不斷揮動。隻見兩名體格健碩的士兵拖來一門20毫米口徑的單管機關炮,後麵還跟了兩個扛彈藥的家夥。這種安裝著車用大輪胎的火炮雖然炮管細長,一看就要比相同口徑的步兵炮笨重一些——需要連續射擊的高射炮若是輕飄飄的,彈藥的後坐力也會讓它們過於激烈地“跳舞”的!

就位之後,兩名炮手極其默契地一拉一推,不怎麽費力就將這原本炮口朝後的高射炮轉了過來。緊接著,他們一個調整炮口、一個安裝炮匣,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完全沒有一絲拖遝!

街麵上橫七豎八地散布著不少屍體,這來自戰場的死亡氣息給人以無形的壓力。士官將自己瘦瘦的身體緊緊倚靠著牆角,雙眼不曾離開望遠鏡。此時天色漸暗。建築物的輪廓模糊了,但那些在槍口跳躍的火光更是清晰!

“左前方街口位置!二樓窗戶!”

士官話音剛落,卻聽得子彈嘯然而至,戰場上的生與死已非人力可控,細微的偏差亦不是人耳能夠辨認的——士官還未來得及祈禱,居於他左側半米處的炮手卻已應聲倒地!

心中全無僥幸之感,士官急促地喊道:“菲爾?菲爾!醫護兵!醫護兵!有人受傷了,需要急救!”

戰場救護既是人道亦為常理,靠左的那名彈藥手立即上前查看同伴的傷勢,但戰鬥並不會就此暫停。第二名彈藥手自動填補了炮手的空缺。另一名炮手經過了短暫的遲疑,亦遵照士官先前的指令對火炮進行最後的微調。

當!

突然襲來的子彈在火炮護盾上蹭起幾顆火星,反彈之後便不見了蹤影。

射程之內恐怕已有蘇軍的槍手盯上了這個炮組,士官既驚又怒:“別管他,開火!”

子彈擊中炮盾時,炮手本能地低下了頭。但基於高射炮已經調整到位,他依然按下射擊控鈕——由於沒有固定炮位,且是炮口向前的平射,半噸多重的高射炮在“咚咚”的吼叫聲中小幅度地向後跳躍起來,看起來就像是有隻無形的魔手在操控著這大號“玩具”!

近在咫尺的炮火令人耳朵發懵,士官雙眼卻緊盯著百多米外的建築物。它顯然是在德軍的轟炸或者炮擊中受到了破壞,原本六層樓的建築物已然坍塌了大半,但臨街一側還剩下小半,先前出現機槍火舌的就是二樓的一處窗口。

通常在部隊行軍過程中擔當臨時防空之用的單管高炮雖然沒有穿甲彈,但對付輕裝甲目標和普通掩體還是能夠勝任的。炮聲仍在街道上回**,炮口指向的那棟殘破樓房就已接連騰起了爆炸的火光,從那些霍然出現在外牆上的巨大豁口來看,藏匿在屋子裏的蘇軍機槍組似乎難逃一死!

高炮的射擊需要既快又準,不到三秒,連貫而迅速的射擊就打光了裝有20毫米機關炮彈的特製彈匣。那半棟建築物主體猶在,從外部來看卻已不再有生命活動的跡象。

“長官,菲爾肺部中彈,傷勢很糟糕,我們得立即把他送到野戰醫院去!”醫護兵並沒有及時出現,但經驗豐富的老兵足以對常見的傷勢作出最基本的判斷。炮聲剛剛平息,他便迫不及待地向自己的上級報告到。

年輕的士官毫不猶豫地命令說:“把他抬到後麵去,交給醫護兵就立即回來!”

兩名彈藥手不敢有絲毫的遲疑,抬著嘴角已經開始流血的同伴朝反方向退去。這時候,被壓製在街道兩側的德軍步兵們起身向前推進,然而對於他們來說,一個顯而易見的糟糕現實便是:慕尼黑的絕大多數建築物都是質量紮實的,和平時期堅厚的牆壁和樓板最大限度地隔斷噪音,戰爭時期則成了無處不在的堅固堡壘!

眼看著就要通過下一個街口,在廢墟中穿梭的德軍步兵在死灰複燃的蘇軍火力打擊下頓時倒下了好幾個。最前麵一隊試圖直接衝進那棟建築物,但還沒等他們衝到堆滿各種雜物的樓梯口,接連落下的兩枚手榴彈便徹底封住了他們的去路。

盡管己方的進攻腳步並沒有完全被遏止,但目睹此情此景的士官還是異常懊惱。他扔下望遠鏡,如猴兒一般靈巧地往左邊一躍,跳到了火炮的護盾後麵。僅剩的炮手自覺地往後挪了挪,開炮拴、退彈匣、再裝填。隻短短幾秒,士官熟練地調整了炮口。在這期間,進攻的步兵們以手中的武器猛烈向那個該死的窗口射擊,暗紅色的光點飛射而上,雖然臨時壓製住了對方的火力,但黑乎乎的手榴彈又從另外幾個窗口飛出,一通爆炸之後,形勢再次反複!

機槍射擊時急速跳躍的火光依然在那個窗口後麵頑固地跳躍著,士官眯起眼睛,將整個身子壓在炮盾位置,惡狠狠地吼道:“送你們下地獄!”

三秒之內,20毫米機關炮彈一股腦飛射而出,暗紅色的光點在建築物外牆留下了連串彈孔,唯獨窗戶部分未有任何痕跡。為了增強防禦性,蘇軍在那扇窗戶後麵堆砌了許多物件,但那根本無濟於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