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迎頭痛擊

一年多下來,帝國海軍中表現最為奪目的不是希佩爾,也不是馮承乾,而是在大戰爆發前還默默無聞的雷德爾。當然,這並沒讓馮承乾感到驚訝,因為在他熟知的曆史中,這個提爾皮茨的忠實追隨者在二十多年後,將成為德意誌第三帝國的海軍元帥,再次率領帝國海軍走上與英國皇家海軍爭奪海上霸權的道路,隻是受國力限製,他並沒有完成提爾皮茨終生都沒能實現的夙願。

在參與了數次大規模海戰之後,雷德爾已經躋身海軍名將之列。

如果不是提爾皮茨與德皇都在刻意栽培馮承乾,恐怕雷德爾早就獲得提拔,至少也是公海艦隊參謀長了。

發現追上來的隻有三艘戰列巡洋艦,雷德爾立即意識到,傑利科識破了馮承乾的計謀。

這個時候,雷德爾完全可以不做調整,帶著三艘戰列巡洋艦進入馮承乾的伏擊圈,然後再去對付傑利科。隻是這樣一來,傑利科肯定會提前轉向,也就會讓馮承乾錯過痛擊大艦隊的機會。

真要出現這種情況,就算打贏了,也是挪威海戰那樣的慘勝。

雷德爾沒有繼續前進,而是立即向南轉向,並且憑借提前加速的優勢,壓到了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的前方。

也就是說,雷德爾搶占了最有利的t字橫頭。

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如果繼續衝擊,就將遭到五艘德艦痛擊。

二點四十五分,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也線南轉向,進入了戰列交戰狀態。

可以說,雷德爾此舉十分危險,因為在他調整好航向的時候,與英國戰列巡洋艦的距離已經不足十二公裏了

。更要命的是,他還沒有摔開傑利科,十八艘英國戰列艦就在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後方大約五公裏處。也就是說,如果傑利科也在這個時候向南轉向,那麽雷德爾就得麵對二十一艘英國主力艦。

隻是,傑利科沒有立即轉向。

可以說,雷德爾突然轉向,給傑利科製造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別忘了,傑利科已經讓三個戰列艦分隊散開,各自以縱隊航行。也就是說,如果傑利科選擇轉向與雷德爾交戰,就得讓三個戰列艦分隊各自轉向。要命的是,此時三個戰列艦分隊還沒有完全散開,十八艘戰列艦依然集中在一片較小的區域內。如果十八艘戰列艦分成三個分隊轉向,肯定會亂成一鍋粥。

此外,傑利科還有一個顧慮。

雷德爾做出反常的戰術轉向,讓傑利科不得不擔心,馮承乾沒有在東邊,而是已經機動到了大艦隊南麵,並且做好了交戰準備。如果大艦隊跟著雷德爾轉向,就會進入公海艦隊的伏擊圈。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這並非完全不可能。

要知道,雷德爾的轉向機動嚴重違反了戰術原則,即他的五艘戰列巡洋艦在完成轉向之後就算占據了有利位置,也要同時麵對二十一艘英國主力艦,並且需要再次轉向才能與英艦脫離。別說是五艘戰列巡洋艦,就算是五艘“伊麗莎白女王”級那樣的戰列艦,也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逃脫。

說白了,雷德爾的轉向機動十分致命。

如果大艦隊抓住這個機會,那五艘戰列艦一艘也別想逃走。

在傑利科看來,雷德爾不可能毫無目的的做出如此錯誤的舉動,因此他不得不相信,雷德爾此舉有更大的目的。

問題是,傑利科無法肯定他的判斷一定正確。

更重要的是,如果他的戰列艦分隊不轉向展開,頂在前麵的三艘戰列巡洋艦肯定不是雷德爾的對手。

情急之下,傑利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隻讓他直接指揮的第一戰列艦分隊轉向。

傑利科做出這個決定,很有可能與第一戰列艦分隊裏的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有關,因為這兩艘戰列艦的最大航速都能達到二十五節,也就能夠伴隨前麵的三艘戰列巡洋艦作戰

問題是,第一戰列艦分隊裏的另外四艘戰列艦的速度都在二十一節以內。

第一戰列艦分隊轉向加速之後,“伊麗莎白女王”號與“厭戰”號跑在最前麵,另外四艘戰列艦被丟在了後麵。

如果傑利科麵對的隻是雷德爾,那麽他的行動沒有任何問題。

在一萬二千米的交戰距離上,五艘德艦上的三百毫米主炮對“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威脅並不大,而“伊麗莎白女王”級的十五英寸主炮能夠在這個距離上把任何一艘戰列巡洋艦轟沉。

問題是,傑利科麵對的不僅僅是雷德爾。

三點剛過,在傑利科的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剛剛追上去的時候,雷德爾把航向轉到正東。

不是雷德爾不敢打了,而是他認為傑利科已經上當。

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也太過醒目了,而且“伊麗莎白女王”號還是大艦隊的旗艦,讓雷德爾認為,傑利科已經率領整個大艦隊壓上來,因此決定按照馮承乾的安排,把大艦隊引入伏擊圈。

事實上,雷德爾有點操之過急了。

當時,大艦隊裏的十六艘戰列艦依然以縱隊向東航行,隻有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與三艘戰列巡洋艦頂在前麵。

可惜的是,傑利科再次錯過了調整戰列的機會。

可以說,如果傑利科在這個時候做出調整,就算沒有辦法避免與馮承乾遭遇,也至少能夠讓大艦隊的處境更加有利。

三點過十分,雷德爾看到了出現在東麵的公海艦隊。

按照馮承乾的吩咐,雷德爾做了第三次轉向,並且把航速提高到了二十五節,以最快的速度離開戰場。

這個時候,傑利科已經反應了過來,可是太晚了

三點十五分,馮承乾下達了開火命令,一字排開的十五艘戰列艦在接下來的兩分鍾內依次打出了第一輪齊射。

德艦打來的炮彈落下前,傑利科也下達了轉向迎戰的命令。

可惜的是,除了提前跟著雷德爾轉向的五艘主力艦,後麵的十六艘戰列艦都沒有能夠在第一時間掉轉航向。

公海艦隊嚴陣以待,而大艦隊則亂成一團。

這一局麵,肯定是傑利科做夢都沒想到的。

一時之間,傑利科甚至沒有下達更多的命令,而是讓各個戰列艦分隊的指揮官去調整交戰隊列。

可以說,傑利科已經方寸大亂。

馮承乾並沒手軟,更沒有給傑利科更多的機會。

十五分鍾內,十五艘帝國海軍的戰列艦全部找準了目標,並且把火力發揮到了極限。

在這十五分鍾之內,除了頂在最前麵的五艘英艦,另外十六艘英國戰列艦中,隻有四艘進行了有效還擊。

顯然,這是最為關鍵的十五分鍾。

根據公海艦隊的作戰記錄,在這十五分鍾內,至少有十二艘英艦被直接命中,而且其中七艘英艦被多次命中。

沒什麽好奇怪的,在大艦隊調整戰列的時候,交戰距離在不斷縮短。等到大艦隊調整好戰列的時候,交戰距離已經不到一萬五千米了。在這個距離上,經過多次大規模海戰考驗的帝國戰艦的炮擊命中率幾乎是英艦的兩倍。在沒有遭到英艦還擊的情況下,帝國戰艦的炮擊命中率甚至能夠超過百分之五。

這是個什麽概念?

在之前的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在表現最好的時候,在這個距離上的炮擊命中率也沒有超過百分之三,而最差的時候連百分之一都沒有。

可以說,在這十五分鍾裏麵,大艦隊已經敗下陣來

此時,傑利科隻有兩個選擇,一是率領五艘航速較高的戰列艦撤走,二是整頓好隊列與公海艦隊決戰。

如果選擇撤,他能保住五艘主力艦。

顯然,傑利科不會選擇撤,因為隻保住五艘主力艦與損失全部主力艦沒有任何區別。

十五分鍾,也足夠傑利科回過神來了。

傑利科清醒過來之後,首先就認識到,這場決戰無論如何也逃不掉了,而他唯一的機會就是擊敗公海艦隊。

事實上,這個時候說大艦隊已經戰敗,還為時過早。

三點半,大艦隊調整好隊列的時候,二十一艘主力艦依然能夠作戰,沒有一艘完全喪失戰鬥力,受損最嚴重的“大膽”號也隻有兩座炮塔被毀,還有六門主炮可以作戰,而且還有四艘沒有半點損失。

更重要的是,十六艘速度較慢的戰列艦已經組好了隊列。

戰術上,傑利科有兩個選擇,一是首先在戰列決戰中擊敗公海艦隊,二是首先趕到有很大威脅的雷德爾。

傑利科選擇了後者,而不是前者。

主要就是,他率領的五艘快速主力艦已經脫離了戰列,如果返回戰列,肯定會對已經形成的交戰順序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之前的幾場海戰,雷德爾的偵察分隊都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

傑利科非常清楚,戰列決戰的最終結果肯定是兩敗俱傷,沒有一方能夠取得絕對勝利。

那麽,在戰列決戰之後,誰能撤走更多的受損戰艦,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而這將又雙方的追擊力量決定。

也就是說,隻有幹掉雷德爾,傑利科才有望取得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