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偃旗息鼓

五月十日“中華〖民〗主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

組建這個〖中〗央政府的,正是由馮承乾提拔與扶持的、最為親德的山東軍閥吳鐵生。兩天前,吳鐵生的軍隊在保定擊敗了由〖日〗本暗中扶持的東北軍閥、即張作霖的部隊,控製了北京城。

五月十二日,中華〖民〗主共和國向協約國集團宣戰。

當天,德皇就表示,將為〖中〗國提供全力支持,並且當即就批準為吳鐵生提供一百五十萬支步槍、三萬tǐng機槍、一萬二千門迫擊炮、四千門火炮與大批彈藥等物資,並且委派裏希特霍芬伯爵全權處置遠東事務。

此外,吳鐵生還得到了一個更加主要的好處。

這就是,德意誌第二帝國將放棄在山東等地區的租界,在相對平等的基礎上,與中華〖民〗主共和國建立較為平等的外交關係。

說白了,就是德意誌第二帝國承認中華〖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完全主權國家。

德皇這麽做,自然有馮承乾的因素。

事實上,吳鐵生在這個時候宣布參戰,也是為了以軸心國成員身份搭上大戰末班車,在戰後參與利益分配。

別的不說,英國戰敗後,英國在華利益都得歸中華〖民〗主共和國所有。

吳鐵生此舉,立即引起了連鎖反應。

首先是〖日〗本主動與德意誌第二帝國接觸,提出以軸心國身份參戰,並且希望德意誌第二帝國能夠承認由〖日〗本扶持的東北政權。可惜的是,德皇根本沒有接見〖日〗本特使,而是以〖日〗本是英國的盟國為由,拒絕與〖日〗本進行參戰談判並且宣稱,德意誌第二帝國隻承認〖中〗國的〖中〗央政權。

其次是,其他軍閥也紛紛表明立場,宣稱聽從〖中〗央政府調度。

顯然,這些軍閥害怕的不是吳鐵生而是德意誌第二帝國。別的不說,德皇許諾援助的軍火就足夠吳鐵生武裝一支有兩百萬人的軍隊,而且德械的xìng能已經得到戰火考驗,加上德式軍事教育,山東軍隊的戰鬥力絕對是最強的。在這個時候與〖中〗央政府對著幹,顯然是自尋死路。

做為軸心國集團中,最後一個參戰國〖中〗國獲得的待遇卻最好,自然引起了其他國家的嚴重不滿。到最後德皇沒有完全兌現諾言,隻贈送給了吳鐵生五十萬支步槍、一萬tǐng機槍與六千門迫擊炮,其他軍火則需要吳鐵生從帝國、或者是帝國企業手裏購買當然價格相對低廉一些。

事實上,這個時候,帝國絕對不缺軍火。

打戰打了三年,帝國最不缺的就是軍火。隨著帝國陸軍裁員,也有大力退下來的軍火需要處理掉。

五月二十五日運送第一批軍火的船隻離開了威廉港。

當天下午,英國特使在停戰的幾個主要問題上與德意誌第二帝國達成一致,即英國承認德意誌第二帝國享有同等的海權,並且與德意誌第二帝國分享印度的利益,而德意誌第二帝國則放棄對英國的戰爭賠款要求,並且承認海權是維護英國安全的基石,承認英國在海洋上的地位。

當然在細節問題上,雙方依然沒有達成一致。

關鍵就是,英國要不要在戰爭正式結束之前,交出大艦隊。

德意誌第二帝國堅持要求英國把大艦隊交出來以防止英國出爾反爾,而英國則認為交出大艦隊將失去談判資格。

五月三十日,公海艦隊出港。

馮承乾接到的命令是經英吉利海峽前往樸茨茅斯,如果英國依然不肯在交出大艦隊的問題上做出讓步,公海艦隊就將炮擊樸茨茅斯,直到摧毀所有戰艦為止,從根本上消除大艦隊構成的威脅。

兩天後,公海艦隊到達樸英茅斯港外。

馮承乾沒有立即向英國佬發難,而是非常有禮貌的派遣雷德爾為全權代表,向英國皇家海軍遞交了戰術。

按照馮承乾的要求,如果在六月二日下午兩點之前,英國皇家海軍依然沒有讓大艦隊出港投降,公海艦隊將開始炮擊樸茨茅斯港,並且有針對xìng的打擊艦隊官兵居住的城區,將難免造成平民傷亡。

兵臨城下,英國當局別無選擇。

六月二日上午,勞合一喬治答應了德意誌第二帝國開出的要求,命令大艦隊向停泊在港外的公海艦隊投降。

下午一點,大艦隊駛出了樸茨茅斯港。

按照馮承乾的要求,每艘英艦上隻保留三分之一的官兵,並且清空彈藥庫,火炮也要戴上炮衣,然後在德艦的押送下前往威廉港。至於這些戰艦如何處置,那是戰後的事情,因為這得由停戰談判的結果決定。

六月三日,英國首相勞合一喬治正式向德意誌第二帝國特使遞交了投降書。

到此,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宣告結束。

按照雙方在此之前達成的協議,德意誌第二帝國將不派遣軍隊占領英國,但是會封鎖英國的所有港口。也就是說,任何船隻在進入與離開英國港口的時候,都需要接受帝國艦船的檢查。在雙方正式簽署停戰協議之前,隻允許向英國運送糧食、〖藥〗品等必須物資,而且運送量有嚴格限製。比如,每周隻能向英國運送十四萬噸糧食,而這差不多正好是英國的糧食缺口。如果英國當局需要獲得其他物資,得首先向德意誌第二帝國申報,在得到準許之後才準運入。

接下來,自然是緊張的停戰談判了。

這個時候,問題也來了。

英國已經投降,美國卻沒有投降,而德意誌第二帝國與英國都把美國排除在了停戰談判之外。

嚴格說來,大戰還沒有結束。

問題是,美國海軍隻有六艘主力艦,新建的主力艦要到一九一九年才能服役,因此美國根本沒有能力幹預歐洲戰爭。

當然,問題沒有這麽簡單。

在英國宣布投降的時候,已經有五十多萬美軍到達英國。

顯然,這些美軍的去留,成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六月四日,美國正式向英國當局提出,英國必須確保美國歐洲軍團的日常供應,而且必須償還欠下的債務。

結果就是,英國軍隊首先包圍了美軍駐地。

顯然,這五十萬美軍鬧起事來,絕對會天翻地覆。

六月六日,在得到德意誌第二帝國的準許後,英國當局照會美國,可以安排船隻送美軍返回美國,但是費用得從債務中扣除。為了讓美國做出讓步,英國當局甚至提到,如果美國不采納這一建議,英國將別無選擇的請求德意誌第二帝國出兵,幫助英軍守衛領土,防止美軍鬧事。

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美國當局隻能接受英國的提議。

要知道,如果不把歐洲軍團撤回來,那五十多萬美軍就將變成戰俘。

走到這一步,美國剩下的,也就隻有跟德意誌第二帝國進行停戰談判了。

六月十七日,最後一批歐洲軍團的美軍回

當天,美國總統威爾遜通過瑞典王國,正式照會德意誌第二帝國,美國願意在平等的情況下進行停戰談判。

顯然,美國在這個時候加入停戰談判,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自身利益。

別忘了,不管是英國、還是德意誌第二帝國、乃至戰敗的法國與俄國,都欠了美國巨額債務。既然戰爭已經結束,美國當局首先考慮的就是如何把這些債務要回來,而不是賠光老本。

問題是,有那麽容易嗎?

英國當局已經明確表示,英國無力償還債務,因此美國隻能按照協議,拿走英國在借債時用來抵押的殖民地。

至於德意誌第二帝國,幹脆表示一分錢都不會還。

原因很簡單,美國是帝國的敵對國,按照國際法,帝國可以在戰爭狀況下,否決所有與美國有關的債務關係。

顯然,美國想要拿回所有欠債,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當時的情況,美國能夠爭取的,隻是英法等戰敗國的欠債。問題是,這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德意誌第二帝國放棄英法的戰爭賠款。

要知道,德意誌辜二帝國是戰勝國,有理由要求英法支付戰爭賠款。

更重要的是,做為戰勝國,德意誌第二帝國有足夠的能力首先拿到戰爭賠款。

顯然,問題的關鍵就是,德意誌第二帝國得放棄、或者降低賠款要求。

事實上,這也是美國積極活動的主要目的。

六月二十日,美國在宣布不再以德意誌第二帝國為敵之後,正式加入停戰談判。

當天,美國當局就提出,美國是參戰國,但不是戰敗國,因此德意誌第二帝國並沒有完全贏得這場戰爭,也就應該在戰爭賠款上做出讓步。換句話說,如果德意誌第二帝國想要獲得戰爭賠款,就得擊敗美國,也就得付出更大的代價。更重要的是,隻要美國還沒有宣布停戰,那麽德意誌第二帝國與英法等簽署的停戰協議就不能代表整個協約國集團,也就不能向協約國成員索要戰爭賠款。

看上去,美國的要求合情合理。

問題是,英法已徑戰敗投降,美國還管得著嗎?

隻是,這個時候,德意誌第二帝國也不可能繼續打下去,更不可能指望在短期內擊敗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