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峽之戰
二十六日,淩晨一點左右。?在相距大約四十公裏的時候,“歐裏亞勒斯”號與“蚌埠”號的雷達幾乎同時探測到了對方,而且都做出了準確判斷。
當時,在這附近,就沒有這兩艘戰艦的友艦,因此出現的戰艦肯定是敵艦。
收到消息的時候,兩位艦隊指揮官都大為震驚。
原因很簡單,雙方都認為對方不會讓偵察艦前出到一百公裏之外,因此對方的主力艦隊肯定就在偵察艦後麵不遠處。
這下,問題嚴重了。
在斯科特看來,第21艦隊、至少是主力編隊就在那艘輕巡洋艦後麵,而關鍵是為什麽要進入卡爾迪瓦海峽?
很明顯,在此之前,第21艦隊一直在馬爾代夫群島東麵活動。
也正是如此,斯科特才敢於率領第二印度洋艦隊北上,並且安排“歐裏亞勒斯”號輕巡洋艦進入卡爾迪瓦海峽,到法迪福盧環礁附近活動。第21艦隊的偵察艦進入了卡爾迪瓦海峽,而且主力編隊很有可能就跟在後麵,表明第21艦隊不但沒有放棄與第二印度洋艦隊決戰的機會,還在積極尋找第二印度洋艦隊。如此一來,戰鬥肯定會在天亮隻打響,除非斯科特選擇避而不戰。
顯然,這不是斯科特的風格。
隻是,此時斯科特遇到了一個難題。
這就是,他的主力編隊在“歐裏亞勒斯”號身後大約一百五十公裏處,即便全速航行也要兩個小時後才能進入卡爾迪瓦海峽。如果第21艦隊已經在海峽附近,而且同樣是全速航行的話,就將搶先進入海鮮,因此也就能搶占到有利位置,等待第二印度洋艦隊主動送上門去。
問題是,如果不去卡爾迪瓦海峽,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顯然,斯科特看不出還有更好的選擇。
主要就是,他並不知道第21艦隊分成了兩支編隊,而且航母編隊與主力編隊的距離在兩百公裏左右。
也就是說,當時就算斯科特選擇避戰,並且及時轉向撤退,那麽在天亮的時候,他與第21艦隊航母編隊的距離將超過五百公裏,即超過了艦載航空兵的最大打擊範圍,因此不會遭到空中打擊。
可惜的是,斯科特並不知道這一點。
結果就是,斯科特做出了一個錯誤的判斷,即認為就算他選擇撤退,也不可能在天亮前離開第21艦隊航空兵的打擊範圍,肯定會遭到空中打擊,因此打贏這場海戰的唯一希望就是在天亮前幹掉第21艦隊,也就得及時進入卡爾迪瓦海峽。這麽做,還有一個好處,即讓第21艦隊不能在夜間炮擊法迪福盧環礁,讓島上的英軍有足夠的時間修複野戰機場,從而在天亮後讓岸基航空兵投入戰鬥。
隻要岸基航空兵及時投入戰鬥,那麽第21艦隊的艦載航空兵就不足為懼了。
更重要的是,考慮到來自岸基航空兵的威脅,第21艦隊不見得會在天亮之後出動艦載機攻擊第二印度洋艦隊。
到時候,第21艦隊首先得轟炸法迪福盧環礁上的野戰機場。
打定主意後,斯科特沒再遲疑,立即下令轉向,率領第二印度洋艦隊直接撲想卡爾迪瓦海峽。
此時,已經是淩晨一點半了。
事實上,卓宇凡也不輕鬆。
與斯科特一樣,他並不清楚對手主力的準確位置,並且理所當然的認為,第二印度洋艦隊的主力就在偵察艦後麵,即第二印度洋艦隊已經進入了卡爾迪瓦海峽,正在朝法迪福盧環礁航行。
隻是,卓宇凡有更多的選擇。
以當時的情況,就算卓宇凡的猜測沒有錯,他也能率領第21艦隊撤退,至少能在天亮之前撤退到英軍岸基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之外。如果第二印度洋艦隊追上來,他就能用艦載航空兵打贏這場海戰。
問題是,卓宇凡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斯科特不會在天亮後追擊。
當時,卓宇凡有一個非常大的疑問,即第二印度洋艦隊為什麽會在這個時候返回,並且出現在法迪福盧環礁附近?
顯然,這與部署在法迪福盧環礁上的岸基航空兵有關。
前麵已經提到,英軍加快了修複野戰機場的速度,因此最快到二十六日清晨,英軍就能向法迪福盧環礁部署作戰飛機。因此在卓宇凡看來,第二印度洋艦隊在這個時候返回,肯定與岸基航空兵有關。
說白了,斯科特一直在等待這個機會,也非常清楚在沒有航空兵掩護的情況下,他根本打不過第21艦隊。如此一來,如果第21艦隊撤退到了岸基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之外,那麽斯科特就肯定不會追擊。
這下,問題嚴重了。
如果選擇撤退,就等於主動放棄了與第二印度洋艦隊決戰的機會。
要知道,卓宇凡做了這麽多努力,就是想獲得一次決戰的機會。
現在,機會就在他的麵前,他會放棄嗎?
深思熟慮之後,卓宇凡做出了與第二印度洋艦隊決戰的決定。
當然,這也沒錯。
可以說,卓宇凡手上有足夠多的優勢。
在主力艦方麵,第21艦隊並不比第二印度洋艦隊差,雙方可以說是旗鼓相當。關鍵就是,第21艦隊有一支規模不算大,但是足夠用的艦載航空兵,而第二印度洋艦隊沒有艦載航空兵。
當然,關鍵是如何利用好這些兵力。
為此,卓宇凡做了巧妙的戰術安排。
航母編隊依然向南航行,隻是開始做戰鬥準備。按照卓宇凡的部署,航母編隊將在天亮之前出動第一支攻擊機群,對法迪福盧環礁進行一次高強度轟炸,確保英軍的野戰機場無法使用。考慮到英軍也有可能在天亮之前出動航空兵,因此要為攻擊機群安排足夠多的護航戰鬥機。完成攻擊之後,準確的說是在炸毀了法迪福盧環礁上的野戰機場之後,航母編隊將轉為執行對海打擊任務。
隻是,卓宇凡沒有急於安排攻擊任務。
主要就是,是否需要出動艦載航空兵對付第二印度洋艦隊還是個未知數,而且到時候會出現什麽麻煩也難以預料。
為此,有必要保留一支機動兵力。
夜間戰鬥,主要還是由主力編隊承擔。
當時,卓宇凡完全有理由在進入卡爾迪瓦海峽之前炮擊法迪福盧環礁,減輕航空兵的作戰壓力。
隻是,他沒有這麽做。
不是卓宇凡不想這麽做,而是當時的情況不允許他這麽做。
主要就是,他並不知道第二印度洋艦隊的主力在哪。如果第二印度洋艦隊的主力已經進入了卡爾迪瓦海峽,而他又讓主力編隊炮擊法迪福盧環礁,就等於把自己的行蹤明確無誤的告訴了斯科特。
顯然,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要知道,至少在夜間,主力編隊的首要威脅不是來自英軍岸基航空兵,而是擁有兩艘主力艦的第二印度洋艦隊。
結果就是,在一點半左右,卓宇凡也下達了轉向命令。
此時,海峽裏的戰鬥已經開始了,交戰雙方正是兩艘執行偵察任務的輕巡洋艦。
必須承認,在各方麵,“歐裏亞勒斯”號與“蚌埠”號沒有太大的差別。
“歐裏亞勒斯”號是“黛朵”級的第二艘,也是英國皇家海軍在大戰初期建造的最為出色的輕巡洋艦,甚至是世界上第一種以防空為主的輕巡洋艦。前麵已經提到,英國皇家海軍中,除了幾艘快速戰列艦之外,並沒有多少適合執行防空任務的戰艦,而且英國皇家海軍一向不大重視重巡洋艦。在火力上,“歐裏亞勒斯”號是該級中最強的之一,擁有十門五十倍徑一百三十三毫米艦炮。隻是相較於英國皇家海軍的其他輕巡洋艦,“黛朵”級在排水量上小了許多。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即在“黛朵”級上,主炮就是主要的防空火炮,因此沒有必要安裝更多的大口徑高射炮,也就能夠把排水量降下來,從而降低建造價格,用同樣的投入建造更多的戰艦。
“蚌埠”號是在戰前建造的,標準排水量隻有五千噸出頭,主炮是八門一百二十毫米高平兩用炮。
雖然“歐裏亞勒斯”號的主炮口徑更大,而且數量更多,但是“蚌埠”號的火控係統更加先進,而且主炮的射速更高。至於防護與速度,兩艘戰艦更是旗鼓相當,都不要指望能夠擋住對方打來的穿甲彈,也不要指望能夠擺脫對手。
對兩艘輕巡洋艦來說,火力都不算強大,但是有足夠的威脅。
當然,輕巡洋艦之間的戰鬥,遠沒有主力艦對決那麽慘烈。交戰的時候,輕巡洋艦的主要防禦手段是機動性與靈活性。說得簡單一些,沒有任何一位輕巡洋艦的艦長會指望用艦炮轟沉對手,能夠拖住對手,給對手製造一些麻煩就非常不錯了。如果能夠重創對手,使對手主動撤退,那就再好不過了。
顯然,這是一場漫長的戰鬥。
事實上,兩位艦長的目的是一樣的,即拖住對手,等待己方的主力艦到達,並且盡可能的壓製住對手,發現對手的主力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