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sodu
顧祝同對局勢的判斷確實非常準確。
四月底,在成立聯合司令部的事情告吹之後,中德意就在北大西洋上的作戰行動初步達成協議,即誰出兵誰獲益。
顯然,這正是中國海軍希望得到的結果,也是德意不得不接受的結果。
前麵已經提到,在亞速爾群島海戰中,德意誌第二帝國與意大利海軍都遭到重創,喪失了與美國海軍爭奪製海權的能力。這樣一來,就隻能把希望寄托在中國海軍身上,讓中國海軍去奪回製海權。
當然,這隻是第一步。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德意誌第二帝國與意大利在海軍指揮權上寸步不讓,那麽隻會有一個結果,即中國海軍繼續在太平洋上用兵,推遲在大西洋上發起進攻的時間,從而讓兩國的軍隊失去攻擊美國本土的機會。
雖然這麽做,對中國軍隊來說也沒多大好處,畢竟中國也需要開辟新的戰線,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但是從政治上講,這肯定是中國的必然選擇,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在戰後的國際地位。
對德意誌第二帝國與意大利來說,卻沒有這樣的選擇。
隻要中國不肯出兵,那麽跨過大西洋攻打美國本土就是紙上談兵,至少在短期內根本不可能變成現實。
更重要的是,中國軍隊在美國西海岸地區正大踏步前進。
也就是說,大西洋戰線開打的時間越晚,對德意誌第二帝國與意大利越不利,隻有盡快開辟這條戰線,兩國才能獲益。
說得簡單一點,德意誌第二帝國與意大利隻能著眼於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
在此之前,必須把主導權交給中國軍隊。
五月初,馮承乾下令組建了第六艦隊。而且任命顧祝同為第六艦隊、以及加勒比海與拉丁美洲戰區司令官。
事實上,這是顧祝同提出的要求。
原因很簡單,當時田黛芳已是第四艦隊、以及北大西洋戰區司令官,顧祝同不想喧賓奪主,就隻能另謀高就。
隻是,第六艦隊成立的時候,隻是一個空架子。
當然。所謂的加勒比海與拉丁美洲戰區司令部,也隻是一個空架子。
雖然馮承乾已經決定。從第三艦隊抽調三支戰鬥艦隊派往大西洋,但是這三支戰鬥艦隊肯定會首先編入第四艦隊,在奪取了北大西洋的製海權,擊敗了美國海軍之後,才會正式組建第六艦隊。
這樣一來,在正常情況下,顧祝同是沒有實權的。
說白了。作戰行動都得由田黛芳負責。
隻是,馮承乾故意留了一手。這就是,在宣布組建第六艦隊之後,馮承乾還決定重新整編所有戰區艦隊,或者說是在原來的戰區艦隊的基礎上,新成立四個方麵艦隊,即本土守備艦隊、太平洋艦隊、印度洋艦隊與大西洋艦隊。本土守備艦隊就是原來的第一艦隊,太平洋艦隊下設第三艦隊、第五艦隊與第七艦隊,印度洋艦隊下設第二艦隊與第四艦隊一部,大西洋艦隊則下設第六艦隊與第四艦隊一部。這樣一來。因為第四艦隊在名義上被拆分成了兩部分,所以大西洋艦隊司令由第六艦隊司令兼任,即顧祝同還是大西洋艦隊司令,田黛芳就成了他下屬。
顯然,這番安排,就是要讓顧祝同負責大西洋上的作戰行動。
所幸的是,顧祝同要應付的是田黛芳,而不是卓宇凡。
要知道。卓宇凡當時已是第二艦隊司令官,但是馮承乾沒讓他當上印度洋艦隊司令,而是把這個位置留給了李向龍。而擔任太平洋艦隊司令的則是魯誌剛。為此,卓宇凡還非常不服氣。
田黛芳沒有表示不滿。主要是第四艦隊並沒有被拆分掉。
原因很簡單,被編入印度洋艦隊的,隻是第四艦隊留在開普敦與德班的艦艇,而且都是一些小型艦艇,以護航戰艦為主,第四艦隊的主力全部在卡薩布蘭卡,也都順理成章的編入了大西洋艦隊。
更重要的是,這些戰艦都由田黛芳直接指揮。
也就是說,除了得聽命於顧祝同之外,田黛芳並沒有什麽損失。
相反,在馮承乾答應增派三支戰鬥艦隊之後,第四艦隊的實力反而得到增強,成了中國海軍中規模最大的艦隊。
要知道,第三艦隊在縮減之後,隻剩下了三支戰鬥艦隊。
第四艦隊原本就有一支戰鬥艦隊,因此在增強後有四支戰鬥艦隊,不管是艦艇數量、還是總噸位都超過了第三艦隊。
此外,增派給第四艦隊的三支戰鬥艦隊裏麵,核心都是“白起”級艦隊航母。
雖然總共隻有七艘艦隊航母,但是論戰鬥力的話,這三支戰鬥艦隊肯定是中國海軍中最強的。
這麽安排,並不是馮承乾給了顧祝同特殊待遇。
主要就是,“白起”級艦隊航母更適合在大西洋上作戰。
年初的時候,也就是中國軍隊登陸美國本土西海岸之前,美國海軍發生了一次惡性安全事故,即服役不久的“倫道夫”號航母在訓練的時候遇到了暴風,結果開放式艦首被狂風掀翻,造成艦載機無法起飛。
如果在戰鬥中,這意味著“倫道夫”號徹底喪失了作戰能力。
後來,這艘倒黴的航母回到造船廠,花了一個月才修複,而且在維修中,把開放式艦首改成了封閉式艦首。
隨後,其他幾艘艦隊航母都進行了類似的改裝。
這起事故證明,那些適合在太平洋上作戰的艦隊航母,未必適合在大西洋上活動,主要是大西洋的天氣更加惡劣。
所幸的是,中國海軍有先見之明,或者說歪打正著。
“白起”級艦隊航母,采用的就是封閉式艦首,而是之前兩級艦隊航母那樣的開放式艦首。
當然,“白起”級在設計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過到大西洋上去作戰。
采用封閉式艦首,主要是因為安裝了功率更大的彈射器,導致甲板艦首部位的重量大幅度增加。如果采用開放式艦首的話,就需要對艦首的承力結構進行加強,付出的代價並不比采用封閉式艦首小多少。相反,采用封閉式艦首的話,艦殼部分也能承受一些重量,而且保證了艦體的剛性。
實際使用中,封閉式艦首還有一個好處。
這就是,改善了機庫裏的作業環境,從而可以把維修車間、發動機測試車間等以往隻能放在機庫後端的艙室放到機庫前端,在機庫後端設置更多的燃油補給站、彈藥掛載點,來提高艦載機出動前的準備工作效率。
當然,封閉式艦首的最大好處,還是提高了航母在惡劣氣象環境下的生存能力。
事實上,在這方麵,英國皇家海軍的經驗最為豐富,因為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航母全部采用了封閉式艦首,甚至采用了封閉式機庫。
也正是如此,在決定派艦隊航母去大西洋的時候,馮承乾挑選的全是“白起”級。
當時,因為“衛青”號剛剛修好,還在進行維修後的測試工作,所以也隻有七艘“白起”級可派。
當然,七艘艦隊航母已經足夠了。
要知道,美軍隻有六艘艦隊航母,而且其中四艘是在年內服役的,真正有戰鬥力的就隻有從太平洋撤回來的那兩艘。即便是主力艦,美軍也隻有四艘,即兩艘去年建成的“依阿華”級與兩艘從英國撤回去的“南達科他”級。也就是說,不管是艦隊航母、還是主力艦,美國海軍都比中國海軍的大西洋艦隊少。
事實上,按照顧祝同的估計,三艘艦隊航母就足夠了。
即便考慮到美軍的另外四艘艦隊航母很快就能形成戰鬥力,如果把艦載航空兵、特別是飛行員的素質算上,也隻需要四艘艦隊航母就有足夠的把握奪取北大西洋的製海權,隻是不足以進軍美國本土。
要知道,不管是東海岸地區,還是墨西哥灣地區,美軍的防禦部署都要比西海岸地區強得多。
當時顧祝同獲得的情報是,在東海岸地區,美軍總共部署了近兩萬架作戰飛機,僅航程在四千公裏以上的轟炸機就超過了七千架,此外還有大約兩千架遠程巡邏機,戰術飛機的數量則高達八千架。
可以說,這是一個讓人覺得非常恐怖的數字。
即便這些戰機平均分配在東海岸地區,可以同時到達任何一處地點的戰機數量也不會低於兩千架。
按照顧祝同的估計,要想在攻打美國本土的戰鬥中奪取製海權,需要投入的艦隊航母絕對不是十八艘,而是三十艘以上!
當然,這隻是理論上的結果。
如果在戰術上下些功夫,就能減少兵力投入。
事實上,同時讓三十艘艦隊航母參戰,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因為根本不可能同時指揮這麽多的戰艦與艦載機。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要想從大西洋方向上攻打美國本土,首先就得奪取大西洋的製海權,也就得在海戰中擊敗美軍艦隊。
馮承乾將顧祝同派往大西洋艦隊,就是要他去擊敗美軍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