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sodu
顧祝同沒有白白等待,機會很快就到來了。
六月十一日,顧祝同收到後方發來的消息,美軍艦隊出現在百慕大群島東麵大約一千五百公裏處。
這條情報是由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提供的。
當時,一艘在墨西哥灣執行完破交任務的德軍潛艇在返航途中遭遇了美軍艦隊。因為這艘德軍潛艇已經用光了魚雷,所以沒有打算偷襲美軍艦隊,而是看準機會,在美軍艦隊的前方潛伏了下來。準確的說,是這艘德軍潛艇已經來不及避開美軍艦隊,也就隻能一聲不吭的藏起來。
也就是說,這份情報遲到了十多個小時。
在顧祝同收到情報的時候,美軍艦隊已經航行到了數百公裏之外。如果美軍艦隊全速航行的話,此時離亞速爾群島已經不遠了。
當然,顧祝同並不認為美軍艦隊會全速航行。
原因很簡單,中國艦隊離亞速爾群島還有一千多公裏,除非史蒂文森有把握在中國艦隊趕到之前打掉亞速爾群島守軍的作戰能力,特別是航空兵的戰鬥力,炸毀機場與港口,不然美軍艦隊就不會急著趕往亞速爾群島。
顯然,史蒂文森肯定不會襲擊亞速爾群島。
這樣一來,美軍艦隊就不會趕往亞速爾群島。
隻有一點可以肯定,美軍艦隊還在向東航行,也就不會留守本土,即便在中國艦隊到達之後,也未必會退縮。
當然,顧祝同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史蒂文森不是隻做做樣子來嚇唬人。
如果中國海軍能被嚇住,美軍就不會在太平洋戰場上遭受慘敗了。
所有跡象都表明,美軍艦隊不會避免決戰,甚至有可能主動尋找中國艦隊決戰。因此顧祝同能夠獲得他想要的機會。
隻是,顧祝同還不太肯定。
不管怎麽說,他根本不了解史蒂文森,也就無法猜測對手的想法。
顧祝同能做的,就是率領艦隊去亞速爾群島,如果美軍艦隊沒有規避,他就得把握住這個關鍵機會。
艦隊繼續向西航行。顧祝同沒有回電,也沒有必要發出電報。
馮承乾在命令中說得很清楚。隻要艦隊出海,顧祝同就有全部指揮權,別的都不需要他來考慮。
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與德意誌第二帝國與意大利的溝通與聯係。
三天之後,走在最前麵的第42艦隊進入了亞速爾群島岸基航空兵的活動範圍,並且向亞速爾群島派遣了聯絡機。
與顧祝同預料的一樣,美軍艦隊沒有攻擊亞速爾群島。
隻是。美軍艦隊也沒有被德軍部署在亞速爾群島的偵察機發現,即沒有人知道美軍艦隊在哪,甚至不知道美軍艦隊是否就在附近,還是在幾天前就已經轉向返航,此時已經回到百慕大群島了。
要知道,德軍的潛艇不可能隨時都能找到美軍艦隊。
按照顧祝同的命令,第42艦隊與第43艦隊前出到了亞速爾群島西麵,在德軍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活動,第41艦隊留在亞速爾群島附近,等待補給艦隊。第43艦隊則機動到了亞速爾群島北麵,準備隨時支援前方的兩支戰鬥艦隊。
六月十五日,補給艦隊到達亞速爾群島。
因為美軍艦隊沒有攻擊亞速爾群島,所以補給艦直接進了港口,那三艘運載著飛機零部件的快速戰鬥支援艦開始卸貨。
這天,顧祝同也登上了陸地。
顧祝同沒有把司令部搬到陸地上,隻是去拜訪該地的德軍指揮官。
不管怎麽說,攻打亞速爾群島的是德意聯軍。而負責守衛這座群島的是德軍,因此有必要與德軍指揮官搞好關係。
當然,兩位指揮官會麵的時候都相當客氣。
對顧祝同。德軍少將施密特非常欽佩,甚至可以說是敬佩。畢竟在同盟國中,沒有一名海軍將領取得的戰果能與顧祝同比肩。顧祝同也很客氣,隻是他不大了解這位德軍將領,畢竟施密特隻是個少將。
顧祝同在亞速爾群島上逗留了三天。
在這三天裏,三艘快速戰鬥支援艦把貨物都卸了下來,同期到達的勤務人員則完成了五十多架戰鬥機的組裝工作。
當然,顧祝同也與施密特談好了。
這就是,德軍將負責提供燃油與彈藥,還為中國軍隊的飛行員與地勤人員安排食宿,隻是這支航空兵隻是暫駐亞速爾群島,在海戰結束之後就得撤走,且在德軍有需求時,得協助德軍作戰。
顯然,施密特的要求並不過分。
事實上,施密特也沒有別的選擇。
中國艦隊已經到達,而且美軍艦隊離得不會太遠,即便兩軍有矛盾,而且帝國當局還沒有答應向中國軍隊開放亞速爾群島,但是大敵當前,施密特根本沒有別的選擇,隻能接納遠道而來的中國軍隊。
隻是,做為德軍將領,他首先為自己的國家服務。
也正是如此,施密特才明確提到,隻是暫時接納中國航空兵。
對此,顧祝同沒有提出異議。
要知道,顧祝同也沒有打算把亞速爾群島從德軍手裏奪過來,因為在他看來,這座群島的重要性並不高。
更重要的是,隻要美國還沒有戰敗,那麽誰控製亞速爾群島都一樣。
按照顧祝同的看法,隻要能在這場海戰中擊敗美軍艦隊,他就能把戰線推進到百慕大群島,甚至更遠的地方。顯然,下一座前進基地肯定不會落到德軍手裏,因此隻要能夠打好這場海戰,接下來的都好說。
說得簡單一些,隻要能夠奪取一座前進基地,中國軍隊就不需要借駐亞速爾群島。
也正是如此,顧祝同才希望能夠盡快取得勝利。
在這三天裏,顧祝同派出去的三支航空戰鬥艦隊也完成了搜索行動,確定美軍艦隊肯定不在亞速爾群島附近。
那麽,美軍艦隊在哪?
繼續擴大搜索範圍,顯然不可行。
如果史蒂文森是一個聰明的指揮官,哪怕隻有一點點小聰明,他也會抓住這個極為寶貴的機會。這就是,隻要繼續擴大搜索範圍,那麽三支航空戰鬥艦隊就將過於分散,也就無法相互掩護與支援。這樣一來,美軍艦隊可以突擊其中的任何一支航空戰鬥艦隊,而不用擔心遭到另外兩支航空戰鬥艦隊的反擊。也就是說,美軍艦隊將獲得六打三、甚至是六打二的絕佳機會。兵力相差如此懸殊,官兵素質根本彌補不了。隻要美軍抓住了主動權,就能輕而易舉的取得勝利。
顯然,顧祝同絕對不會讓這樣的事情出現。
這樣一來,他就不可能擴大艦隊的搜索範圍。
問題是,艦載機最多能飛到離亞速爾群島一千公裏的地方,而這個搜索距離,顯然不足以確保一定能夠找到美軍艦隊。
結果就是,顧祝同仍然得繼續等待。
直到六月二十一日,顧祝同帶來的岸基航空兵才真正派上用場,即六十架遠程巡邏機全部組裝完畢,而且都通過了測試。
這支力量,正是顧祝同最大的依托。
要知道,這絕對不是六十架普通的巡邏機。如果是普通的巡邏機,顧祝同就不需要費這麽大的周折,完全可以讓其從卡薩布蘭卡、或者是英國的機場起飛,因為這兩地離亞速爾群島都不超過四千公裏。
這六十架巡邏機是一種全新的飛機。
準確的說,是一種專門針對大洋作戰研製的巡邏機。
早在幾年前,也就是中國海軍攻占了馬裏亞納群島之後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即廣袤的大洋給中國海軍的很多裝備都製造了巨大的麻煩,這其中就包括海上巡邏機,即那些針對西太平洋地區的巡邏機,在前往更加遙遠的外海時就不那麽好使了,而這既包括航程,也包括偵察機的搜尋能力。
當然,最好解決的就是航程。
這一點,早在三年前就已經得到了根本性解決。
關鍵是,隨著巡邏機的搜尋半徑擴大,搜尋能力的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
這就是,當在遠離基地一千多公裏、甚至兩千公裏的地方巡邏時,任何一架巡邏機對它所負責的搜尋海域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而僅憑飛行員的肉眼,發現敵艦的概率連百分之十都不到。
顯然,必須要找到一種更有效的替代辦法。
所幸的是,這種工具早就出現了,而這就是雷達。
把雷達裝上飛機,也不是什麽新鮮事了。早在大戰爆發的第二年,英國皇家海軍就首先把雷達裝上了巡邏機,演變成了反潛巡邏機。
隻是,反潛巡邏機與海上巡邏機有著明顯區別。
大部分情況下,反潛巡邏機都有固定的搜索區域,而且能夠得到其他反潛力量,比如反潛艦艇的配合。
顯然,海上巡邏機在大部分時候是單獨活動的,而且沒有特定的搜索區域。
也就是說,反潛巡邏機並不適合用來執行海上巡邏任務。也正是如此,中美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幾乎都沒有讓反潛巡邏機執行對海搜尋任務,即便在搜尋力量不足的時候,雙方也很少打反潛巡邏機的主意。
顯然,中國海軍需要一種專門的海上巡邏機,而且得為其配備對海搜索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