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節 北高加索的局勢(二)

最令人心煩的就是那些敢死隊性質的蘇軍小分隊。這些家夥們化整為零,總是在人煙稀少的曠野中穿插進德軍防區。他們盡一切可能試圖破壞德軍的後勤工作,要不是因為他們輕身孤軍的沒辦法攜帶很多重武器,德軍的後勤運輸還真的會遇到一個大麻煩。

在蘇聯軍隊中有很多的女兵,因為整個龐大的蘇維埃早就是草木皆兵。斯大林的動員令很徹底,就連女人也不能擺脫走上戰場像是男人那樣的廝殺搏鬥。

俄羅斯大媽那可是出了名的傻大笨粗,這個詞也的確是名符其實。隻不過形容的僅僅是她們的身材而已,至於粗壯的外表下隱藏的細膩內心則是一如世界上所有優秀民族的偉大女性一樣,也是充滿了美麗和溫柔。她們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殘酷戰爭中用她們的智慧和韌性,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蘇聯紅軍中好多個很重要的崗位,都活躍著她們的身影。眼下一支人數30餘人的小分隊中就有兩名美麗的俄羅斯姑娘,娜塔莎和捷柯娃。她們是一個很優秀的狙擊小組。在戰鬥中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每一次戰鬥中這個小分隊都要依靠她們細膩的感覺和精細的觀察能力。

現在,她們的任務是在德軍經常路過的公路上伏擊來來往往的後勤車隊。德軍運輸部隊自從換了新式卡車以後,擁有了很不錯的自保能力。每一輛卡車上那一座靈活的武器站那可不是吃素的,再加上每一個隱藏在路邊的電子眼都可以提前把暗中活動的破壞者找出來。德軍的快速反應部隊在他們開始破壞活動之前往往能夠及時的製止他們。那些隱藏的防步兵裝置是一個極端保密的信息,那是白起直屬的快速反應部隊秘密布置的。甚至連總參和國家安全局都不知道這件事。他們隻是在每一次得到蘇軍小分隊即將破壞公路這個消息的時候,都有一點納悶!為什麽每一次目標這麽小的敵軍進行的小動作都能夠被及時發現呢?

白起上任之後解決的第一大難題就是德軍的後勤補給工作。他改組了整個主管後勤工作的權力機構。改進了他們的工作方式,運輸部門和物資部門分開了。運輸部門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具體方式就是用了先進的技術,標準化工作方法。

白起用了以後出現的物流技術,把整個德軍600多萬軍隊的後勤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條。東線戰場的後勤工作因為得到了一個優良的港口——列寧格勒因而變得更加輕鬆。整個中央集團軍群和第六集團軍都以來運能強大的港口補給,之前德軍賴以運輸物資的鐵路基本上被用來維護德軍南方集團軍群。黑海航線本來可以用作後勤補給之用,但是為了保密的原則白起沒有把這個經濟高效的運輸方式計算在內。

德國和蘇聯的鐵路軌距不一樣,每一次鐵路運輸都要在車站經過一次轉車的過程。德軍用的是一種整體吊運的方式,隻不過短短3分鍾,整列火車的貨物就可以轉移到適合蘇聯鐵路的火車上。整個東線戰場隻有兩個城市具備這樣的能力,分別是鐵路樞紐布列斯特和利沃夫。從德國運來的物資經過這兩個轉車場運抵在蘇聯戰鬥的德軍手中。根據白起的命令德軍大多駐紮在距離鐵路的終點不超過10公裏的地區,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補給,也為了能夠維持整條後勤線路的安全。

斯大林命令在敵占區繼續戰鬥的散兵遊勇們發揮不怕死的精神,號召他們為了偉大的祖國盡可能的襲擊德軍後勤線路,給他們製造麻煩。但至今效果微乎其微,甚至還不如波蘭境內的遊擊隊活躍。主要原因是因為白起在烏克蘭經營的很好,烏克蘭民族解放軍和烏克蘭政府很好的把這個國家控製了,在這裏駐紮的德軍也因此受益良多。反倒是離開烏克蘭國境線的德軍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至關重要的後勤線路隻是受到了電子眼的保護,這一種很靈敏的自動攝像裝置是由一個防步兵雷達和高像素廣角成像裝置組合而成的,每一個靠近公路的生物都會被監視,一旦有什麽出格的不正常舉動,負責監視這裏的值班員就會發出警報,德軍快速反應部隊和在路上巡邏的護路部隊就會立即趕到現場,把破壞者收拾掉。

今天,這條路的防衛措施要比以往嚴密許多。因為有一個大人物要來這裏視察。

這個大人物就是德國元首白起!這個消息並沒有在德軍將軍級別進行保密。反而大張旗鼓的告之了烏克蘭政府和駐紮在羅斯托夫的德軍。白起知道蘇聯勢力在烏克蘭還廣泛存在著,自己來這裏的消息一定會被他們偵知。蘇軍不會放過這個好消息,他們一定會竭盡所能的給自己的視察製造麻煩。如果有可能的話甚至會暗殺自己。

斯大林鼓勵布瓊尼派出很多小分隊針對德軍後勤搞破壞,跟白起前來視察的消息也有一點關係。他要看看這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來了。那就要盡可能的搞清楚德國元首來的目的,他自己推斷不出意外的話小胡子的接班人是來這裏給進攻高加索的德軍打氣來了。看來德軍進攻高加索的戰略部署不會變,進攻方式還是像蘇聯情報部門在41年得到的那一份文件一樣。那份文件是英國人提供的,基於保密原則斯大林並沒有給別人看到過。他隻是針對德軍的計劃做了相應的部署,現在德國元首要來了,如果他的視察對象是羅斯托夫的德軍,那麽基本上這份作戰計劃就是他們的戰略方針了。

斯大林找到那一份文件,仔細的閱讀著,腦子裏思考著德軍可能采取的戰略。那一份文件的內容是:

“從北高加索出發,越過高加索山脈和伊朗西北部,占領伊朗——伊拉克邊境上的臘萬迪茲山口和哈納金山口的戰役

戰役目的:戰役目的是占領高加索石油區,並於1942年9月以前占領伊朗——伊拉克邊境上的各山口,以便繼續向巴格達推進。

戰役階段:戰役分為六個階段進行(預計持續時間——1941年11月到1942年9月)。

這六個階段是:

1.在北高加索占領幾處戰略展開地域(從1941年11月開始);

2.展開兵力準備經由高加索實施進攻(到1942年5月底),

3.分兩個階段經由高加索實施進攻(1942年7月);

4.經由外高加索向阿拉斯河實施進攻;

5.在大不裏士和克爾曼沙赫地域占領向伊朗——伊拉克邊界進攻的出發陣地;

6.為達到占領伊朗——伊拉克邊境上的臘萬迪茲山口和哈納金山口的戰役目的實施的進攻(從1942年7月4—6日到9月初)。

戰役第一階段的開始,以當前戰役的結局而定。

能否在1941年冬季進到伏爾加河是戰役的第二和第三階段(經由高加索實施進攻)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