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火中取栗 第四十五幕 天下第一武道會(上)

“提倡國術麽……”羅傑摸了摸下巴,徐夢龍說的這條倒和他不謀而合了,他的記事本上還真就有讓中華武術挺進奧運會這麽一條,而且,對於民國時期的武術大家他也非常的好奇,雖然武術搏擊這種東西在戰場上的用途越來越弱,但是對於警衛和特工人員來說還是非常實用的,所以他也想要招攬一些武術人才過來教導自己的隊伍。

相較於民國時期日漸式微甚至被諸多西學人士口誅筆伐的中醫藥,人們對於中華武術的態度要好得多,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天壤之別。

清末因“庚子事變”失敗後對義和團等等團體的查禁導致武術活動一度低沉,辛亥革命之後因為清朝覆滅而又逐步活躍起來。在當時,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都倡導“強國強種”的概念,而怎麽做才能“強國強種”呢?中國傳統武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自從清末開始,歐美便對中國人蔑視的稱為“東方病夫”,後來逐步演變為“東亞病夫”,對於歐美人如此的態度中國百姓自然是民憤極大的,而當時一係列的東西方比武之中中國武術家的優秀成績卻有力的回擊了這個稱呼,經常有五六十歲的武術大家數招之內解決外國武師的事情,這些新聞大大漲了國人的誌氣,這也讓國人對中華武術倍加喜愛,讚譽有加,引發了一股習武熱潮。

當時的一些社會名流和教育家延攬武術人才,出麵建設以推廣和研究武術為宗旨的武術組織,不少城市相繼興起了一大批武術會社。據不完全統計,尚海除1910年成立的精武會外。還有中華武術會等三十多家武術會社。北平除1911年成立的北平體育研究社,中華武士會外,還有道德武術研究會等十餘家武術會社,其他大中城市的情況也大體如此。

在民國時期,有識之士認為武術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固有的國粹,應稱之為“國術”,曆史上1928年成立楠京中央國術館後。在各省、市、縣通設國術館,這樣在民國年間,幾乎沒有一個城鎮無武術組織。

作為一個看著武俠武打電影電視劇成長起來的人,羅傑對於中華武術還是十分感興趣的,他對於李連傑等人勵誌將武術搬進奧運會的雄心壯誌十分支持,所以,在他希望彌補遺憾的記事本之中便有這麽一條,即促進國術的發展。

盡管這個時期的中華武術在國內開展的紅紅火火,但是卻並沒有走上競技的道路,而是被當成了民間自發的強身健體運動。以至於後來奧運會之中有歐洲的擊劍、拳擊,有亞洲的跆拳道、柔道,等等,而由武術卻沒有份。甚至就連由武術發展出來的散打同樣也沒份,這確實讓人懊惱不已。

然而對現在的羅傑來說,讓中華武術進入奧運會實在太過簡單了些,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這一屆顯然是別指望了,但是等到了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就有機會了,那時候正值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隻要多掏一點讚助費,想來讓武術進入奧運會並不是不可能,就算是表演項目也好啊!奧委會那邊通過不斷的金錢攻勢應該足夠讓他們鬆口的,畢竟此時的奧運會影響力還遠不及後世,各種比賽的確定也沒個準頭,經常會出現一些稀奇古怪的比賽項目,而在其中讚助商還是很有發言權的。

如果1932年的洛杉磯不行。那麽等到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時候肯定沒有問題了,以瓊崖和德國關係,以羅傑他們在小胡子身上的投資,這點忙他總共不會推辭吧。

不過在這種暗箱操作之前,將武術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開來才是羅傑需要做的事情,同樣的,這種事情對於別人來說確實難辦,但是對於手握電影利器的羅傑卻並無困難,這個時期並無電視,電影便是最生動的傳播媒體,隻要拍些功夫片出去,無論是否會收歡迎,至少中華武術的名頭絕對能打出去。

民國時期國民政府也曾經試圖將中華武術推向世界,但是派出幾十個人的表演團全世界巡回演出的效果實在是有限的很,沒有辦法,觀眾實在是太少了些,起不到什麽大作用,而如果不能到現場觀看全憑著報紙和廣播的介紹鬼才會對一項毫不知情的武術感興趣。

但電影就不同了,通過這種大眾傳媒可以方便的向觀眾們直觀展現出中華武術的魅力來。

羅傑的具體計劃也很簡單——首先在自己控製的粵省組織起武術聯賽來,賽製直接套用現代已經非常成熟的拳擊比賽賽製,讓原本為實戰格鬥而生中華武術更具有競技性和觀賞性,隻要有了健全的比賽製度和豐厚的獎金,不需要人為進行幹預,選手們會自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完成這一轉變的。

而這一比賽不但可以擴展武術在民間的影響力,同樣可以給已經日漸失去謀生門路的武師們一條財路,如果組織得好的話,對於羅傑這也可以成為一項財源!雖然和製藥行當比起來數量不多,可蚊子再小也是肉,誰會嫌自己錢多呢?

民國時期人們的娛樂活動還是十分貧乏的,而當粵省經濟在羅傑的操作下發展起來之後,人們有了錢,有了空閑時間,自然會將注意力投向武術聯賽,對於一項體育運動來說,有了市場就有了發展!

而除了一般的聯賽之外,羅傑他還想要在近期組織一場全國規模的武術盛會,並將其製度化正規化,一如後世的世界杯歐洲杯,成為武術界的頂級賽事。

在原本曆史上的1929年初,為推動全國武術的開展,中央國術館副館長、武當劍俠李景林寫信給全國各地武林門派的掌門與耆宿,表示想要“舉行一次全國性的國術表演大會”。

這一倡議很快便得到各方熱烈響應,1929年5月3日,當時的浙省政府決定:該年11月在杭洲舉辦全國性的“浙省國術遊藝大會”,這便是民國時期第一次全國性質的武術擂台賽。

羅傑想要做的便是讓第一次全國性質的武術擂台賽提前出現,而且要比曆史上的更加完善,更加具有觀賞性和競技性,自然的,地點也要改在粵省。

最主要的一項,名字必須要改!

“浙省國術遊藝大會”,怎麽聽都像是一場遊園會,毫無搏擊的威武霸氣!隻是對於這個名字到底該用什麽羅傑確實想了很多。

華山論劍?這個……地點不是華山,而且比賽也不止是劍術一項啊,改成廣洲論武?還是省省吧。

決戰紫禁之巔?這個夠霸氣,夠氣派!但是紫禁城不在羅傑地盤上,操作起來難度實在有點大,而且他估計紫禁城的屋頂恐怕也受不住,萬一要是一不小心踩爛了個房頂他羅傑豈不是成了千古罪人,更何況這要是將比武場地設在屋頂,那觀眾們要往哪裏擱?

除了這兩個以外,那麽剩下羅傑能夠想到便是“天下第一武道會”了,天下第一,足夠霸氣,更主要的是能跟日後楠京中央那邊舉辦的大賽搶風頭!光是從名字上看就能讓人不由自主的認為這“天下第一武道會”才是第一的武林盛會。

於是,在羅傑拍了拍腦袋之後,“天下第一武道會”的名字便這麽敲定了下來。

原本曆史上的“浙省國術遊藝大會”擂台賽因為沒有可以借鑒的先例所以在組織和規則上漏洞很大,比如參賽選手沒有各自的正式比賽服以及護具,打著打著觀眾們就分不清到底誰是誰了,又如比賽規則居然規定如果兩人打和便可以雙雙晉級,於是比賽之中出現了大量故意打和的狀況,為的就是不傷和氣又能晉級,幾乎都快成假打了。

為了將這次比賽辦好,羅傑製訂了詳細的計劃,比賽會被分為三大塊,徒手搏擊,短兵器以及長兵器,其中徒手搏擊又會按照體重分出輕中重三種不同重量級來。規則則參考後世的拳擊比賽,對於未出現擊倒的比賽采取計點數的方法確定勝負。

同時,介於民國時期的武術家很多都比較窮困,對於一些較為窮苦的來說就連一套新衣服都舍不得置辦。顯然,讓比賽選手穿著滿是補丁的衣服上台比賽實在有礙觀瞻。

所以羅傑決定所有參賽選手的旅費和食宿費用全部由組委會承擔,反正他也不差那點錢,另外,各個門派的掌門可以設計自己門派的隊服,由組委會負責製作,比賽時選手穿上不同顏色的皮製護具以示區別和保護要害。

而對於這場史無前例的武術比賽,羅傑的電影公司將會給予全程的錄像並製作成電影在全世界上映作為武術的宣傳,而日後將會進行的武術聯賽也會製作成集錦式的電影在世界範圍上映。而借著此次武術大會的機會,羅傑還希望能夠找出一個具有明星範的武者來拍攝功夫電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