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差距

說完了買賣的事,父子三人吃了一頓晚宴,時間有些晚了,楊士勤的作息很規律,吃完飯他就去休息了,楊勇一路奔波,也是疲憊異常,也回自己的院子休息去了。

而楊猛卻是有些興奮,沒有絲毫的睡意,來到刀手們把守的庫房,楊猛要看看洋鬼子的東西,到底比大清強了多少。

楊猛的現在雖說沒什麽敵人,但他潛在的敵人不少,想要獨霸雲南,首先要對上的就是雲南的官府、清兵,想要獲取土地,就要對上雲南當地的豪強士紳;就是占了雲南大清朝廷也不會善罷甘休,但最為讓楊猛忌憚的不是大清,而是戰敗了大清的外國列強。

廣州城下,區區幾艘炮艦,一千五百多英國士兵,就攻占了陸基的虎門要塞,這個時候的武器怎麽樣,楊猛不清楚,但槍大抵不過是些砂噴子,炮也沒有後世那樣大威力榴彈炮,一天丟個要塞,這仗根本沒法打。自己的雲煙危害有多大,楊猛清楚的很,不斷貨能瞞個三五年,一旦斷貨或者是時間長了,洋鬼子回過味來,報複是肯定的。

指望大清頂住洋鬼子,楊猛還不如找根繩子上吊,可是現在的楊家對抗大清都費勁,對上洋鬼子絕對是死路一條。

了解洋鬼子的各項實力,看看大清與洋鬼子的差距,一是可以防備洋鬼子,而是可以借助洋鬼子的火器對付大清,對於洋鬼子現在的技術,楊猛必須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打開一個個包裹,棉布、呢絨、棉紗占了多數,一看這些東西的質量,楊猛就知道這是機器產品,整齊、平滑,比自己身上的土布齊整。

機器是個什麽效率,楊猛十分清楚,這一台織布機、紡紗機,弄不好就能代替幾百上千的勞力。

自己有作坊製作皮靴、衣服,楊猛對這些也有了解,一個人一天能織七八米土布,就算是好手了。這土布雖說厚重一些,可衣服這玩意,就是消耗品,多穿一年少穿一年,沒什麽大區別。

再說了就那些種地的莊農佃戶,能做的起新衣服的不多,這些東西最終還是讓那些富農、商人、地主、官僚給消耗了。

土布是莊農佃戶掙錢的門路,男人耕種、女人紡織這是近千年的傳統,可對上這些洋布、呢絨,土布就沒了市場,莊農佃戶生活不易,少了這一份收入,直接就影響他們的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種種生活所需想要自給自足,很難!

沒了進項隻有花銷,莊農佃戶就得拿糧食來換取一些必需的生活物資,一消一減弄不好全家就會挨餓。

再打開一個包裹,是一布袋麵粉,白布袋子上打的是英文,再開一個是袋白糖。這些東西也進口,布匹就算了,這白麵進口,就有些扯淡了。

民以食為天,洋布讓莊農佃戶的收入減少,再進口麵粉,糧價就要降了,這麽玩那大清的農民手裏,還能有餘錢?

土地的產出本來就少,還要拿出糧食,來換取一些生存必需的東西,時間短看不出什麽弊病,時間一長最遭殃的就是那些莊農佃戶。

辛辛苦苦一年,換來的就是忍饑挨餓,周家莊農佃戶的樣子,楊猛可是記憶猶新,大清這是在作死啊!

可不作死又能怎樣?人家是端著槍杆子上門做買賣的,鴉片、洋布、麵粉,這些看著不起眼,可樁樁件件都是摧毀國計民生的東西,持續個十幾二十年,這大清是個什麽樣子,楊猛不敢想象。

都說大清末年是黑暗時間,看看這些東西,楊猛能深深的體會到,這些布匹、糧食,帶來的不是美好的生活,而是無邊的黑暗。

在楊猛看來,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法解決,自己也這麽做,弄機器代替人工,空餘出來的勞力,來做其他的事情。

當工人掙錢,做農民產糧,女人氣力不行,就購買牛馬、製造農具,提高耕作的技術水平,提高田地的產量。後世畝產一兩千斤糧食,這個楊猛不需要,隻要現在畝產能翻一番,到了七八百斤,就是再少一些五六百斤,也足夠消耗了,不餓肚子就有氣力做別的事情。

打開這幾包貨物,也讓楊猛對宜良的規劃,有了一個大致的目標。

庫房裏堆滿了貨包,楊猛也來了興致,上去又打開了一個,這次的貨物是幾個盒子打開一看,是整套精美的銀製刀叉。

拿起一把叉子,又發現了問題,這東西很精致,背麵還有鋼印,把全部的盒子都打開,楊猛拿著手裏的叉子,一一作了對比,分毫不差!這是機器貨。

自己身上的皮帶、軍靴,上麵的銅件,都是銅匠手工打製了,一個皮帶扣半天,鞋帶孔的銅鉚,從打製銅皮,到弄好一雙鞋子,也得大半天。

有了機器,這些東西一個人一天,不得成千上萬的製造?一台機器一個人,抵得上一個熟練銅匠一兩年的工作量,這差距有些令人咋舌。

接下來就是一整包的火柴,雲南人用的是什麽?火石、火媒子,那玩意比起火柴,差的也是不小。

棉線、鋼鐵塊、紙張、煙卷、顏料、染料,一一在包裹之中出現,這些東西不是機器貨,就是能衝擊農業的東西,看到這些東西,楊猛的心裏很沉重。

包裹裏的貨物也就這些了,餘下的貨物都是裝在木箱裏的,應該是彈藥、火槍、軍刀之類的東西。

撬開一個木箱,裏麵全是火藥,這進口的火藥與大清粉末狀的火藥也不一樣,都是顆粒狀的,這東西的威力,還得試一下才知道,庫房裏大多是易燃的貨物,楊猛暫時熄了這個想法。

一個個的撬開木箱,找到了火槍和軍刀,這些槍械與楊猛之前繳獲的三把火槍差不多,雖說造型各異,但結構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些槍楊猛都看不上,性能太差,七八十米的有效射程,一分鍾頂多兩三發的射擊頻率。百十米的距離,雙方各自站定先互相執行死刑,然後幸運沒中彈的肉搏血鬥,太沒技術含量了。

雖說看不上,但有總比沒有要強的多,楊猛一邊鄙視洋鬼子,一邊想著自己的那些手下,這一對比楊猛無奈的苦笑了。

自己那些刀手,別說對上火炮,就是碰上一群手持這種火槍的洋鬼子,除了以命換命,也沒別的法子,而且勝率也低到了極點。

老丁說的廣州一戰,清兵近兩萬人,被千多英吉利人連打帶嚇直接潰散了。先不說對上洋鬼子,自己現在這些手下,對上兩萬清兵就是有死無生的結局。

不說清兵多垃圾,也不說英軍多厲害,單單人數上自己就處於絕對的劣勢,再加上先進的火器,想贏洋鬼子,自己就得先學他們,把他們的東西先學到手,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掂了掂這些長短火槍,楊猛發現了不對,這槍的重量的不對,一一試過之後,這個猜測被證實了,這些槍大多不能用。

原因隻有一個,槍管裏的鉛彈。這些槍無論長短,都是機器貨,重量不會有明顯的區別,可有的槍卻比同型號的槍支重了一兩斤,楊猛拿著通條試了一下,槍管整個被堵住了,借著燭火,楊猛可以清晰的看到槍管裏的鉛彈。

找了十來把長槍試了一下,四把沒問題,其餘的槍管裏,全部有沒發射的鉛彈。依著彈丸的大小,楊猛比照了一下,最多的一支槍管裏,得有十來發子彈沒打出去,這玩意要弄出來肯定費勁,自己大哥這次被溜達了,這些槍械多數應該是等待維修的舊槍。

慢慢的想了一下,這些火槍的用法,楊猛不由的笑了。身在前線時間就是生命,一幫人開火,加上這槍的煙火大,一緊張、一疏忽自己的槍打沒打響,就不清楚了,這可能就是槍管裏這些子彈的來路。

現在夜深人靜也不是試槍的時候,丟下這些火槍,楊猛開始查看那些軍刀。

好嘛!這堆軍刀更是五花八門,騎兵刀、指揮刀、短刀、刺刀、槍刺,什麽玩意都有,楊猛一把把的看了,上麵有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有的還有阿拉伯文。

這些軍刀也大多是舊貨,有的刀身上有明顯的埡口,但一柄柄軍刀,全部都是鋼製的,與自家刀手們那些黑漆漆的鐵刀相比要強的太多。

這些刀的寬度,也就二指上下,刀背厚度有個四五毫米,一把刀兩三斤重,輕便銳利,刀身上有血槽,這與刀手們,厚實沉重的鐵刀相比,殺戮效率和持久性絕對不是一個檔次的。

撿了幾把長刀,就著地下的磚縫,楊猛試了試這些刀的質量,楊猛前前後後試了二十多把刀,隻斷了兩把,一把還是從刀刃上的缺口處斷的,這些刀從性能上絕對強於楊家的鐵刀。

刀雖然不錯,但用起來合手的也不是很多,多數馬刀弧度太大,滇馬沒有速度,用起來不方便,劍形的軍刀技術要求高,劈砍與刺擊,還是劈砍易於掌握。

將這些軍刀一一看了一遍,楊猛選出了俄國軍刀,和德國的刺刀,俄國軍刀弧度合適、長短適中,給刀手們使用正合適。德國的刺刀也很不錯,做工精細、還帶著護手勾,唯一的缺點就是長了一些,將近六十厘米的刀長,做長刀短了,做匕首又長了。

看著庫房裏的這堆利器,楊猛想笑,可嘴咧開了,卻發不出笑聲,大清比洋鬼子差了太多,單單是軍刀、火槍,就有這麽大的差距,那更為犀利的火炮呢?

大清與洋鬼子的差距,就是他楊猛與洋鬼子的差距,大清與洋鬼子難免一戰,他楊猛又何嚐不是呢!自己的那些東西,早晚有一天洋鬼子會回過味的,到時候,報複也會無比殘酷吧!

購置洋槍、火炮,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軍火技術幾年、十幾年就會變革一次,楊猛可不想自己成為,淘汰產品的使用者,學技術、開工廠、培養自己的工程師,才是不挨揍的法門。

雲南這裏銅礦無數,煤、鐵、鉛、錫也有礦藏,開礦建廠自給自足,才是他楊猛的路子,不然在武器上被人扼住咽喉,自己掙再多的金銀,也隻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引進技術、招納技工,就是他楊猛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