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加入書簽

黨建年的各項活動正全麵鋪開,既有黨建係統組織方案這樣深入細致的工作,也有諸如鄭永先進事跡巡回報告、社區化節等麵上的活動。唐小舟想,自己分管的信訪部門,是不是也要這方麵抓一抓典型?至少不能顯得太落後。他想和孫誌華交換一下意見,便來到信訪辦。

讓他沒料到的是,進入信訪辦,恰好遇到了一次信訪事件。

這裏用到恰好,或許不是十分準確。信訪辦是一個繁忙的部門,每天都有多起上訪。為此,信訪辦專門辟有幾個窗口接訪。信訪案,每天都有幾十宗。對於這類上訪,信訪辦隻有一個辦法處理,批轉。確實,現這個時代,似乎到處都出麻煩,誰都有怨氣,信訪部門,成了這些怨氣的集散地。

事實上,有很多信訪案,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比如某人走失了一隻貓,向當地派出所報案,派出所也派人去找了,沒有找到。信訪者說,派出所根本沒當一回事,又拿出國外的某些案例說事,說這事如果是國外,派出所如果不能幫她找到貓,是要賠償的,因為她是納稅人,派出所這個機構,就是要替納稅人辦事的。因為數次到派出所吵鬧,均無結果,她開始上訪,從區裏上訪到市裏,又上訪到省裏。

還有離譜的,兩鄰居鬧矛盾,搞得多年不說話,其他鄰居,隻要有機會,就會相互指責、抵毀。某一天,其一個鄰居家的狗走失了。狗主一口咬定,是有矛盾的鄰居將他的狗殺了,到派出所報案。派出所進行了一番調查了解,無法認定是鄰居殺了他家的狗,案子自然無法處理。這位老兄不幹了,竟然開始了上訪。

偏偏這類信訪案根本無法解決,信訪人糾纏不休,占用大量的接訪時間。有工作人員多次向上表示,希望確定一個接訪標準,明確規定,什麽樣的案件可以接待,什麽樣的案件,可以拒絕接待,以便能夠集多的資源,處理那些為迫切的案件。可上麵擔心,有些人其實也清楚,某些事根本提不上桌麵,隻不過一時有氣,需要找個地方泄,如果將這條路堵了,說不準會多製造許多的社會矛盾。如此一來,信訪部門,倒成了泄某類矛盾的出口。

正因為大量的資源被占或者被重複使用,信訪部門的工作人員,很難像唐小舟那樣,設法把相關部門叫到一起,集處理某個案件。這樣的事,偶一為之,是可以的,將此當成辦案標準,根本不現實。批轉信訪件,仍然是信訪部門正常的工作方式。

因此說,唐小舟信訪辦遇到某起上訪事件,根本就不能算是恰好,隻要他想遇到,一天就可以遇到許多起。這裏之所以提到恰好,是因為這是今天幾起集體上訪的一起,上訪人員又極其特殊,是本省的十幾位知名作家。

江南省的化,全國是有名的,尤其著名的是作家群體,全國叫得響的作家,出了一批又一批。這些人都是社會知名人士,有一定話語權,如果他們集體上訪,就一定得小心對待,稍不留神,事情可能鬧大。

唐小舟先和孫誌華商量了黨建年的事,又問起近的情況,孫誌華提起了這個上訪案。聽說此事,唐小舟神經立即一緊,問道,他們為什麽上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