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與魔共舞歐羅巴 德國戰鬥機部隊與美國重轟炸機群的戰鬥

今天十分抱歉,媳婦一個外地的親戚來我們這裏旅遊,他們一個局來了十六七口,中午晚上又是喝酒、又是唱歌洗澡的弄到晚上十一點半。回到家中實在是再也寫不動一個字。這裏煙鬥對大家說聲抱歉,這一章本來準備寫關於德國空軍的事情。沒有辦法隻好發一章關於德國空軍的資料,賴以充數。煙鬥汗顏了,煙鬥爭取以後把這一章補上。

譯者按:本文是當時聯邦德國空軍總監、空軍中將約翰內斯·施坦因霍夫應美國空軍戰略轟炸調查委員會的要求所寫。主要評述了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空軍戰鬥機部隊在對抗美國陸軍航空隊大編隊重轟炸機群晝間入侵時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及效果。

約翰內斯·施坦因霍夫(JohannesSteinhoff),1913年9月15日出生。1934年加入德國海軍,1935年轉到納粹德國空軍服役。第26晝間戰鬥機聯隊,不列顛戰役時來到第52晝間戰鬥機聯隊,入侵蘇聯時擔任JG第77晝間戰鬥機聯隊聯隊長,在北非和西西裏地區作戰。第一支噴氣式戰鬥機聯隊——第7聯隊聯隊長。45年3月加入前戰鬥機部隊總監加蘭德中將領導的JV44“專家中隊”,飛Me262噴氣式戰鬥機。45年4月18日在駕機起飛時因故障墜落,本人嚴重燒傷,退出戰鬥。他在二戰**執行了930次戰鬥任務,擊落了176架敵機(內有4架四引擎重轟炸機),包括在Me262噴氣式戰鬥機上的6架戰果,榮獲佩劍橡葉騎士十字勳章,戰爭結束時為上校軍銜。

戰後他參與了聯邦德國國防軍的建立,先後擔任聯邦德國空軍參謀長、空軍總監、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等職務,1974年退伍時為空軍上將軍銜。1994年2月21日在波恩去世,享年81歲。

--------------------------------------------------------------------------------------

首先,我想對二戰前和二戰中的德國空軍作一些基本評論。30年代時德國發展起來的這支空軍部隊無論在數量、組織和構成上都不能適應它所承擔的廣泛任務。轟炸機部隊在戰略上沒有受到重視,它既不是一支“戰略轟炸部隊”也不是一支“戰術支援部隊”,其實還不如簡單說成是一支勉強“可以使用”的轟炸機部隊。那些今天還主張“如果德國早日發展戰略轟炸機部隊,必將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的人們高估了當時德國的資源和戰爭潛力。

相反,美國和英**方按照一條更為清晰的思路發展出了一支“戰略轟炸空軍”。據我所知,在美國發展一支這樣的轟炸機隊伍比起在英國來遇到了更大的爭論。但無論如何,我認為這階段發展起來的“蘭開斯特”(用於夜間轟炸)、“解放者”以及“空中堡壘”(用於晝間轟炸)等重轟炸機與其他性能良好的飛機一起完美地履行了它們的使命。

同時我也讚成一些對於英美戰略轟炸的批評意見。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事後的評論人員比起1943年作出決定的人們來,肯定聰明許多。如果盟軍從開始階段就將轟炸攻勢的目標對準德國的能源工業(石油和電力)——在這裏我甚至可以排除石油加工業和電力分配設施,而不是在幾個目標之間轉來轉去(例如空軍基地、工業設施、運輸樞紐等等),那麽德國早就大禍臨頭了。從中可以看出,人們是多麽容易走入歧途、犯下戈林在不列顛之戰中同樣的錯誤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鬥機部隊的發展史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錯誤,缺乏遠見、加上缺乏完善的計劃,為敵人帶來了極大的益處。它沒有能趕上對手(盟軍轟炸機部隊)發展的步伐。舉例來說,1940年時,這支部隊基本上是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的,而且在整個戰爭過程中也沒多少改進。梅塞施米特Me110戰鬥機是一種雙座雙發重型戰鬥機,配有一名駕駛員和一名無線電操作/領航員,是全天候戰鬥機最好的候選對象。但不列顛之戰時,它執行的是晝間空戰任務,使得德國空軍戰鬥機部隊在1940年根本沒有夜間作戰能力,尤其是缺乏儀表飛行的能力。當後期盟軍轟炸機群在白天深入德國進行戰略轟炸時,德國空軍由於缺乏全天候飛行訓練,以至於它的戰鬥機截擊部隊經常被跑道上的濃霧或是厚雲層所阻隔,不能起飛作戰,或者是不能爬升到正確的截擊高度,經常會迷航和丟失目標。

此外,如果當時世界上的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梅塞施米特Me262的開發和使用能夠得到更好的規劃和更強有力支持的話,美國重轟炸機群在1944年晝間突入德國的行動會遭受到比他們1943年在施魏因福特(SchmandoNoe第7晝間戰鬥機聯隊以他的名字來命名。]聯隊擔任聯隊長。那時我們的Me262上開始裝備50毫米口徑的R4M空對空火箭彈,每側機翼下懸掛24枚,在距敵機群1000米處進行48發的齊射。結果非常棒:在對付敵人的密集編隊時,一次齊射擊落一架敵機是很通常的。但這種火箭彈並沒有裝備普通戰鬥機,隻用於噴氣式戰鬥機上。

在這場與敵人四引擎轟炸機群的戰鬥中,德國戰鬥機飛行員的損耗是非常嚴重的。缺乏經驗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而且隨著戰鬥的進行,士氣也逐漸低落。當然這也受到了整個國家不利軍事形勢的影響。每個飛行員都麵臨著很嚴重的困難,特別是在完成任務返回基地時。戰鬥經常發生在雲層上方很遠的地方,而經過混戰、已經完全迷失方向、又燃油短缺的的飛行員經常得降到雲層底下來尋找任何可以降落的地方。導航設施嚴重不足,使得許多飛機就這樣損失掉了。那些剩下的飛機也降得到處都是,以至於我們不得不采用這樣一種作戰規程:為了攻擊來襲敵機的第二編隊或者是應付當天的第二次大規模攻擊,任何基地上的所有戰鬥機都要由一名臨時指定的軍銜較高的軍官帶領,在補充完燃油和彈藥後組成編隊前往攻擊敵機群,而不考慮各飛行員原來所屬的單位。我想不用特別指出大家也可以理解這樣的編隊作戰效能必然大打折扣。

1944年底時,德國戰鬥機部隊雖然還有一些那時世界上最棒的飛行員,但占絕大多數的都是些年輕和缺乏經驗的新手。1944年下半年到1945年初,數據顯示年輕飛行員平均執行兩次戰鬥任務後就會完蛋!另一方麵,飛機的情況卻非常好,事實上我們被後方送來的飛機淹沒了:1944年10月一個月中,軍工企業共建造了4300架戰鬥機!然而,燃油的情況卻令人絕望,訓練飛行幾乎已經被取消了——不用說也知道,新飛行員去戰鬥時簡直就是在送死。

今天大家都知道,很大一部分噴氣式戰鬥機根本就沒有交到擔負截擊對方轟炸機群任務的部隊手中。直到1945年初,這種情況才稍有好轉。希特勒根本就沒有認識到它們的價值,甚至可以這樣說:他對於天空中的戰鬥毫無概念可言。但同時我也承認,即使所有的噴氣式戰鬥機在一開始就投入對敵轟炸機群的戰鬥,這場戰爭的最後結果也是改變不了的。

在參加過這場與盟軍轟炸機群之間宏偉戰鬥的德國飛行員中,隻有少部分人活了下來。幸存者們都同意我的看法:攻擊這些“空中堡壘”可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那些和我一樣穿越過天空中浩**轟炸機“溪流”的飛行員中沒有人能忘記這幅畫麵,而且我也可以肯定每個人能夠完整回到基地時沒有不感到欣慰的。

我希望通過我的描述,可以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極為重要和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場鬥爭中的一些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