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風雲際會 第二十章 巡航導彈
三個軍種兩萬多人的到來並卻並沒有讓劉七有什麽意外的感覺,真正讓劉七感覺意外的是布萊恩竟然帶著一支試驗小隊也來了安納巴。並且布萊恩竟然還帶來了十幾枚Fi-第一種飛航式導彈,公認的巡航導彈的始祖,還有三枚了劉七沒聽過的型號是Fritz-X的炸彈。按照布萊恩給的解釋,這隻是,隻是實戰試驗而已。
布萊恩之所以能來非洲,也是因為劉七這次為了幫他完成實驗,差點連小命都給丟了。布萊恩覺得要是自己不親自來一趟的話,那從做人的方麵就有點太那個了。再說了,布萊恩的小師妹貝蒂現在被英國人捉了去,布萊恩還指望劉七幫著救出小師妹呢
但是但是當劉七看到布萊恩帶來的Fi-103飛彈之後,心中不禁大喊一聲“這TM不是V1嗎……”
隻是試驗而已,也隻是對德軍而言了,對美軍來說就差不多是地獄了。Fi-103,原型是由Argus公司在1936年主導研發的一種無人飛行器,主要用途是訓練靶機AS.292,軍方編號FZG-43,後來呢,到了1939年時Argus公司拿出了更先進的設計方案,而根據這個方案,開發出的無人飛行器可以攜帶1000kg的有效載荷飛行500公裏。
但是當時德軍是那麽的成功,仿佛其他國家的軍隊都不堪一擊,英國、法國等國的陸軍都相繼倒在德國的戰車之下,所以FZG-43這個方案並不受重視,當時的空軍參謀長烏德特根本就看不上FZG-43,在烏德特的眼中,德國空軍有可以近乎垂直俯衝的斯圖卡就夠了。
但是Argus公司沒有放棄,在德國航空部碰壁後便與另外兩家企業Lorentz-AG和Arado-Flugzeugwerke一起聯合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也就是Fieseler飛機製造公司專門負責這個方案的設計與開發。
Lorentz-AG公司的強項是無線電係統,德國空軍的第一套無線電盲降設備就是該公司的傑作,利用兩個無線電信號覆蓋機場跑道,讓信號的交錯區域位於跑道的上空,來引導飛機進行降落。而Arado公司則是一家飛機製造公司,擅長競賽飛機的開發和研製,Ar-第一種實用噴氣式轟炸機,偵察機就是這家公司的產品,但是整體來說除了Ar-234以外Arado公司就沒有多少其他可以炫耀的地方了。
盡管FZG-43氣動設計有缺陷但這並不是大問題,可是在德國空軍那裏卻遇到了麻煩。德國航空部拒絕為該計劃提供經費,因為當時所有的德國航空部主要負責人都把精力集中在新型戰鬥機和轟炸機上,對這個可以說是劃時代的武器設計幾乎是連看一眼都不看
而因為Arado公司主要從事競賽飛機的研製,P35方案的氣動設計缺陷一直等到1942年1月22日時被Henkel公司趕出來的羅伯特-魯澤爾加入了Fieseler公司才使得當時的P35-Erfurt方案看起來更像Fi-103,尤其是上置發動機而垂尾置於發動機與機身之間的設計就是他設計出來的,既節約空間又強化了發動機與機身的連接。
同年6月5日修改完成後的計劃再次提交德國航空部,而設計方案則因為不列顛空戰的失利而得到了重視,正是軍方編號Fi-103,後來又改為FZG-76用來掩蓋該項目的真實目的。就在第一枚Fi-103的製造。從那時開始進行了超過30次的發射試驗,可是失敗率超過了50%,Fi-103的製導係統和機身兼容性不好,而且機身強度也不過關,甚至連發射架都有設計缺陷,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最高飛行速度達到了625公裏/h,射程225公裏。
原本按照曆史,一直到1943年夏製導係統與機身的兼容問題才會解決,可是曆史因為劉七發生了不大不小的偏差。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原本馮-布勞恩打算根據劉七提供的記憶金屬開發一個專門的對地攻擊導彈,但設計一個全新的導彈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不是說完成就完成的。然而,一天馮-布勞恩和多恩伯格在實驗室裏時收到了一份文件,上麵提到了一種編號為FZG-76的無人靶機要送往佩內明德進行研發,馮-布勞恩立刻意識到這是個機會。在馮-布勞恩的催促下多恩伯格很快的批複了文件,而馮-布勞恩則立刻趕往柏林,找施佩勒元帥要FZG-76去了。
找到了施佩勒元帥後,馮-布勞恩才知道FZG-76的真實編號是Fi-103,正在研究中和A-4火箭類的的飛彈,而且施佩勒元帥也很快批準了馮-布勞恩的請求,但是並沒有這麽簡單,Fieseler公司的人拒絕將Fi-103交給他。原因很簡單,因為馮-布勞恩是黨衛軍的人,黨衛軍和空軍那是相當的成問題。而Fi-103就是空軍的秘密武器,而且在項目得到航空部的支持時他們都被戈林要求拒絕向陸軍的人透露任何有關Fi-103的任何資料。後來,馮-布勞恩還是靠著施佩勒元帥電報才有了進展,不過對方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要幫助他們解決Fi-103的製導係統和機身的兼容問題才可以把Fi-103交給他。
當對方提出要求後,馮-布勞恩頓時就樂了:‘在行家麵前舞刀弄槍,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馮-布勞恩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隨後就要求他們把所有攜帶的Fi-103試驗型(裝備型號後麵在跟個V就是試驗型)送進工廠,而他自己則往倉庫走去。很快,一枚豎立著的A-4出現在了Fieseler公司的人的麵前。那巨大的體型讓他們感到一陣強烈的壓迫感。原本火箭在進行運輸時都是要躺著並由專門的拖車拖拽進行運輸的,但是剛才Fieseler公司的人員的態度被多恩伯格看在眼裏,於是決定,動用專門為A9/A10研製的巨型履帶式拖車,讓他們安靜一點,剛好也可以測試下拖車的性能。
就在運輸A-4火箭的巨型拖車駛過眾人麵前時停了下來,而馮-布勞恩和幾個運輸人員將不大不小的幾個設備從拖車上搬了下來,然後拖車再次響起了轟隆隆的聲音繼續前進。馮-布勞恩可沒管那些在那嘴巴張的足夠塞進一枚航彈的Fieseler公司的人,和自己的團隊一起將這些設備搬入了工廠,開始了改裝。
可是說巧也巧,剛好梅塞施密特飛機公司的老板梅塞施密特和Me-163的設計者亞曆克山大-利佩什博士一起來到了佩內名的基地查看Me-163的進展。可是在接待室裏等了半天也沒等到人,於是便向其他人問了馮-布勞恩與多恩伯格的去向,因為Me-163的原因大部分人都認識利佩什博士,所以便告訴了他們布勞恩和多恩伯格的去向。然後就在工廠裏看到了馮-布勞恩,多恩伯格和Fieseler公司的人。他們在看見Fi-第一眼就發現自己被其吸引住了,要求觀看試飛。就這樣,試飛的參觀人員中就又多了兩名專家。
試飛開始了,Fi-103在助推火箭的強勁動力下從發射滑軌上起飛了,剛開始時,Fi-103是一切正常,隨後Fi-103做出了讓他們感到吃驚的事情:他飛回來了,還在做機動我左偏偏右偏偏上偏……嗯,沒有往上偏。不過就在這幾秒鍾後,事故發生了,Fi-103的右翼整個折了下來,然後Fi-103便旋轉著落到了地麵。
很快,Fi-103的殘骸被拿了回來,整個Fi-103被摔的一塌糊塗,尤其是用膠合板製作的機翼,隻剩下了幾塊木板和木條。因為有兩個飛機專家在內的原因,原因很快被確定出來了:太脆,設計不合理。許多飛機設計師對飛行器都很著迷,尤其是這種從未見過的飛行器。
於是呢,梅塞施密特和利佩什不請自來,將Fi-103重新設計了一遍。那個,說是重新設計是比較誇張了,實際上Fi-103還是那個樣子,就是機翼更大更長了點,機翼內部設計小小的變了一下,改進了下發動機,重心重新配置了一下,發動機的位置更矮了點什麽的……至於Fieseler公司的人,早在Fi-103轉彎的時候他們就被折服了。馮-布勞恩成功的用A-6火箭上的製導係統贏得了Fieseler的信任,當然,代價是一套製導設備。
隨後,馮-布勞恩立刻開始展現自己的能力,先是將原A-4火箭上的慣性導航係統從倉庫裏提了出來,進一步縮小改進,雖然體型比原裝Fi-103的製導係統要稍微大一點,但是性能卻不是蓋的。用馮-布勞恩的話來說,就算是Fi-103倒著飛,也能平穩的向目標飛去。光有慣性導航係統是沒有用的,慣性導航係統,顧名思義,在A-4上慣性導航係統起得隻是穩定航向的作用,而Fi-103是平飛的,要命中目標還是需要動下腦筋的。
原來Fi-103使用的是裏程計和磁羅盤進行進行製導的,理論精度是90%能夠落在目標10公裏的範圍內,50%落在6公裏的範圍內。但是馮-布勞恩在觀察後就覺得這個係統的精度有很大的缺陷,精度好是按固定的天氣情況來計算的,如果天氣不好怎麽辦?於是馮-布勞恩便將用在A-4上的被動無線電搜索製導係統安裝了進去。由於原裝Fi-103的製導係統是靠壓縮空氣驅動的,而新的製導係統是靠電池驅動的,所以,原本被壓縮空氣占據的巨大空間節省了下來,於是,無線電測向儀的核心便被塞了進去,可是所有的設備都塞進去依然還有剩餘空間,Fieseler公司的人便在那裏填充了更多的炸藥,這樣Fi-103的載彈量就達到了900kg多一點。隨後的首次發射試驗命中精度便達到了100米以內,讓Fieseler公司的人直喊自己是在做夢。
可是,精度提升上來了,但是成本也同樣上來了,原本隻要大約7000馬克就能生產一枚的Fi-103翻了一倍,達到了15000馬克,相當一部分都是新增加的被動無線電搜索製導係統的附屬設備造成的,盡管馮-布勞恩也參與了計算機項目,也早將製導係統裏那昂貴的繼電器換成了電子管,但是價錢依然很貴。唯一的好處就是製造工時降低了。
最後還有改進後的脈衝發動機,雖然還在測試,但是預測性能要比原來的更好,功率更大,尤其是價格方麵,價格下降的相當多,這是因為馮-布勞恩提議在發動機燃燒室內塗上在A-X也就是V-3導彈用的蝕壁材料來代替稀金,降低成本,雖然壽命從平均15個小時降低到隻有1小時左右,但是Fi-103本身射程就不超過500公裏,飛行時間隻有十幾分鍾,所以完全夠用。而且,預計新的引擎可以使Fi-103提速到700公裏以上。另外還有一種衝壓/脈衝式複合發動機也被提上了日程表,而這個新的發動機可以使Fi-103打到800公裏甚至更高的時速。
盡管10000馬克對於空軍那動不動就數萬一架的戰鬥機來說實在是太便宜了,而且就性價比來說實在是太劃算了。但是馮-布勞恩仍然決定,在原有的基礎上,開發更便宜的Fi-103,無線電測向儀及附屬設備被拆除了,然後又裝上了更多的設備,不光是機械設備,還有電子設備,例如用電子管做的飛控係統,專門用來計算磁羅盤偏差角度的機械計算器,一個自動點火設備防止發動機熄火,還有空速管,內置裏程計,慣性轉向儀等等。最後,新的Fi-103出爐了,編號為V22的功能與原版來說更加多種多樣:能夠根據航向,航速,仰角,自動的調整裏程計計數速度,可以設置路徑點,往反方向飛行也不會出現太大的誤差,可以自動的調整航向而不像原來的型號隻能做小規模調整。而原來的被動無線電製導型被稱為Fi-103B,新的基於原型改進的雖然還沒徹底完成但是已經有了他自己的編號:Fi-103C。
新型的Fi-103C在出廠時會被輸入在特定引擎功率時在天氣晴朗無風情況下的飛行速度,而Fi-103在飛行時根據當前飛行速度和出廠時的預設無風測試速度對比會自動的測出風速,並且結合航向,航速,仰角調整裏程計的氣閥來控製裏程計計數,在航向超過90度的話還會自動的將裏程計往回轉;而新的飛控係統賦予了Fi-103一個從沒有過的能力:路徑點設置,飛控係統根據與其連接在一起的機械計時器進行判斷,在飛行了一定時間後自動的調整飛行方向,而因為新的Fi-103都增加了副翼,所以Fi-103進行轉向時並不麻煩,況且還有慣性轉向儀來進行輔助,可以使Fi-103在轉向時進行傾斜來加速轉向,但是整體裏程還是需要進行人工計算,增加了裏程計算的難度。最後也是最巧妙的設計是,馮-布勞恩和Fieseler公司的人員分塊了所有的設備和係統,也就是說所有的設備和係統都可以分成許多個部分交給不同的人來做,最後再將他們組裝起來形成一個整體,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減少工時的好辦法。盡管看著很複雜,但實際上並不是那樣,隻不過是更加巧妙的應用了下機械計時器和電子管設備。最後,Fi-103的價格成功的從15000馬克降到了12000馬克,這還隻是未完成設計的Fi-103V22的試生產價格,正式投產預計會下降到8000-9000馬克。
就在劉七在聽完馮-布勞恩對Fi-103的解說後,感歎著機械設備的強大時,當然劉七更是期盼這種戰斧巡航導彈的老祖宗V1的真實的表現到底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