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6. 破敗的工廠
姐夫的一番話,讓李逸帆聽明白了個大致的情況,當初說起這個特殊金屬冶煉公司的時候,楊玉河一口答應,可以把這個公司交給他們家,而後來他就直接去了日本,整個的收購過程,並沒有全程的參與,所以對於那家工廠他了解的並不多。
“那好,明天我過去看看,怎麽個情況。”
“那也成,正好我們明天都沒什麽事,就和你一起過去看看。”
老爸和姐夫一起說道。
第二天一早,幾個人就早早的起來,從酒店這邊出發去那個特殊金屬冶煉公司了。
這濱城市特殊金屬冶煉公司,雖然掛著的是濱城的名頭,可是其實廠區並沒有設立在濱城,而是設立在了濱城下屬的瓦店市。
這瓦店市是濱城下屬的最為重要的兩個區之一,濱城作為副省級城市,下轄五個市八個區,其中就包括瓦店市,普點市,應城市,濱河市,莊東市,這幾個市以前都是縣,最近幾年才在行政劃分上改成了市,而且經濟狀況也是各有千秋。
普點市以蘋果,葡萄,桃子的種植產業而聞名,是濱城轄區裏著名的水果盛產地,而應城市則是靠海產品而聞名,莊東市因為靠近和北韓的邊境,是少數民族聚居區,靠著旅遊和進出口而聞名,而濱河市則是幾個下轄市裏麵最不出彩的,李逸帆家裏搞得藍莓種植基地,還有那個溫泉度假村。就都是在濱河市的管轄區域之內。
而瓦店市則是這幾個濱城下轄的市區裏麵,經濟實力最強勁的一個。因為這裏有著非常好的工業基礎。
掛名在濱城的濱城機車廠,還有一些機械製造企業,比如濱城機床廠等等都在這個市設立了廠區,而這個瓦店市之所以能夠吸引這麽多的企業入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裏是全國最著名的兩家軸承生產企業之一,和另外一家洛軸可以說是共和國生產產品質量最過硬的兩家軸承企業,一南一北是遙相呼應。
這家企業又著多年的軸承生產經驗。在軸承生產方麵很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盡管他們生產的軸承,和國際級別的產品還有著很大的差距,但是拿到國內來說,他們的生產能力,還要算是獨一號的。
軸承這種東西,在國內的很多大型工業項目上都必須要用到。對於國家的工業和軍事安全,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所以即便是國家經濟轉型期間,國家放棄了北方的重工業基地,大力扶植南方的中小企業的時候,也不曾放鬆過對這裏的關注。
正是因為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再加上國家的大力扶植,這麽多年來的國企變賣轉製的風潮中,瓦店的軸承企業,卻一直是一枝獨秀,並且靠著國家的大力撥款。一直活得是有滋有味。
所以圍繞著這家企業,瓦店市陸陸續續的又引進的其他的許多工業企業。也就漸漸的有了成為一個工業城市的味道。
在上輩子的時候,李逸帆曾經來過瓦店市多次,對這個城市的印象還非常不錯。
瓦店市在濱城的東北邊,也瀕臨黃海,市區麵積不大,常住人口也三十多萬,大多是在這裏的各大工業企業裏工作,整個城市的經濟情況一直不錯。
當初那家濱城特殊金屬冶煉公司,把生產總部設立在這裏,也是有著圍繞瓦店軸承廠做文章的想法。
當年瓦店軸承廠的產品層次還不算高的時候,他們還能夠從瓦店軸承這邊接到不少訂單,可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外來工業舶來品的衝擊,和國家對瓦店軸承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的時候,濱城特殊金屬冶煉公司所能夠給瓦店軸承提供的材料,就有點跟不上瓦軸的需求了。
最後瓦軸不得不改變方針,開始向國外的企業下訂單,從日本和德國的鋼鐵企業那裏購買符合規格的特種金屬,這樣一來本來規模就不大的濱城特殊金屬冶煉公司生意就迅速的一落千丈了。
再加上他們本身的創新能力嚴重不足,這就導致他們的市場份額是越來越小,外來的產品衝擊,再加上南方的一些靈活的私營中小企業的衝擊,很快就讓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企業是一落千丈。
再加上這麽多年來國內造船行業的萎靡狀態,這也就斷了濱城特殊金屬冶煉公司的另外一條活路,很快這家企業,就從九十年代中期的明星企業,迅速的隕落到現在資不抵債的地步了。
當初李家人拿下這家工廠的時候,隻不過花了五百萬,其中三百萬是還銀行的貸款,而另外的二百萬是解決退休工人的工資,再加上楊玉河答應的市政府承擔了一部分這家工廠的債務問題,就這樣就順利的拿下了這家工廠。
可是當李逸帆開著車,進入到這家工廠的內部的時候,還是被工廠裏麵的情況給震得有點發懵,這還是一家工廠嗎?
一圈紅磚牆,圈起來的麵積倒是著實不小,足足有五萬多平米,但是這麽大的院子裏,居然也就是有那麽幾幢還能看得著的建築。
前麵是一層青灰色的三層辦公小樓,也不知道是什麽年代蓋得,一樓的玻璃,都碎了不少,就用紙皮箱的紙板擋著。
後麵的冶煉區的廠房倒是不少,可是同樣是破敗不堪,地上更是長滿了雜草,更可甚的是後麵的幾間倉庫,簡直就和遭了災一般,甚至有的倉庫,都已經塌了半邊,連掉在地上的那些紅磚頭都被人給搬走了,這哪裏還想是一間工廠,這簡直就是一個破爛基地。
一行人三輛車駛入了工廠,李逸帆站在辦公小樓的前麵是感慨萬千,怪不得當楊玉河聽說自己要拿下這家工廠的時候,樂成那副德行呢,還很罕見的所市政府可以承擔一部分工廠的債務,感情人家那不是讓自己占便宜,人家那完全是在甩包袱呢啊?
果然是買的沒有賣的精啊!不成下次,一定得從別的地方把這個場子給找回來,要不然這次可是虧大了。
原本還以為,這裏再不濟,好歹也會剩下點什麽呢,可是看著這廠子的德行,根本就不用想了,恐怕就算剩下一些冶煉設備什麽的,也被當初的工人給拆走拿去賣廢鐵了吧。
陪同他們一起查看工廠的就是看門的那個老頭,老頭對這個工廠很熟悉,很多地方說起來居然還頭頭是道,在仔細一問,原來這老頭可不得了,和他們還是本家,姓李,名叫李本初,當年還是共和國成立最早的時候派去蘇聯深造過的特殊金屬冶煉專家,在這個工廠裏當了二十來年的廠長。
幾年前剛退休,後來廠子倒閉了,他看不下去,就自願回來當打更的,沒想到就這麽一溜達,還遇到了一個能人。
“哎!當年要不是工人們飯都吃不上,工廠也不至於破敗成這樣。”
走入了冶煉車間,看著那被拆的七零八落的煉鋼爐,出了大件的拿不走,其他的一些小零件,什麽小軸承,甚至是螺絲什麽的都被人拆走拿去給賣廢鐵了,這位老李廠長不由得感歎著說道。
李逸帆也是模糊的回應了一聲,確實如果不是把人給逼急了,誰願意這樣缺德,把謀生的家夥事都給裁掉了啊?
“這座煉鋼爐,還是當年咱們和蘇聯關係好的時候,他們支援咱們的呢,這可是好東西,有了這玩意,咱們才煉出第一鍋剛,當年年產量是五萬噸,後來有陸陸續續的添了不少設備,咱們的年產量提高到八十到一百二十萬噸。。。”
老李對這個工廠很有感情,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指著其中一個煉鋼爐對李逸帆說道,李逸帆一聽這話,走到這個煉鋼爐的銘牌哪裏用手把鐵鏽刮了刮好好看了看。
草,老毛子果然是沒安好心,這個破鋼爐,居然還是日本人當年的產品,看年代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當年老毛子幫忙解放東北的時候,可沒少從這裏拆東西,好東西全都特麽的拿到他們哪裏去了。
後來這玩意肯定是被老毛子淘汰之後,轉手在給咱們當賣好的,隻可憐咱們那時候什麽都缺,就是這個破玩意,咱們還當寶呢。
也難為了這家企業,這麽一個曆史文物,他們居然一直用到了上世紀的九十年代,李逸帆的心裏是唏噓不已。。。
“李先生,你可能是對這些東西看不上吧?不過咱們也有不少好東西呢,當年xxx工程咱們廠可是參與了的,後來那個項目沒能成型,但是很多設備卻留下了,那些設備,我都好好的存放著呢,走,我帶你們去看看。”
李逸帆一聽這話,頓時有點激動了,xxx工程,那可是當年國內著名的大工程,原本是要自己搞打飛機的,可惜後來某位鼠目寸光的領導一句話,造不如買,直接就把工程給廢了,現在想想實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