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5 民窮官富

過了三天,丁三的消息網就給劉十三來了一封信,羅玉璋給山上錢莊一共轉了七萬大洋,有兩萬是徐瑩的私人錢財,還有一些實物,

這窮縣居然有近百萬大洋,認真算算也有了,十七萬的人口,平攤才三塊大洋。

別的不說,縣政府養一幫人,還養著一個保安團,加上縣上的基建,水利等各方麵,這點錢夠用都不錯了,這還是徐雲清省出來的,換個縣長,赤字都是肯定的,

全縣境,東部南部是高山,北部是黃土源,西邊是平原,縣城在中間的全縣最寬的溝裏,邊上淌著一條河。

唐家在北部源上,北出甘肅和寧夏兩省,塬上其他地方除了土橋鎮有大路可以出去,其他地方全是溝壑,隻有羊腸小道。塬上所有土地歸唐家,住了大約全縣30%的人口,麵積大概30%

另有30%的人口都住在平原上,平原上土地也有一半屬於唐家,另一半屬於個別小地主和私人所有,河流小,密度大,田地也是一塊一塊的。

所以產量還沒有唐家塬上高,平原麵積大概在10%,隻有西靠北的那邊才有稗子溝這樣像點山的山。

還有10%的人住在縣城和縣城周邊,這條最寬的溝壑隻有不到2%的全境麵積,人口最稠密,可用地也最少,大多都是種蔬菜和水果進城出售,糧食全靠買入。

東部和南部占了全縣58%的地方全是山,剩餘的人口大多都散布在這靠近塬和平原的交界處,向東向南都是高山,兔兒嶺一個就占了向西所有大山,

兔兒嶺經過一兩百年的開發,擁有的耕地麵積雖然沒法跟唐家相比,產量更沒法比,但是對於山上的消耗人口來說,又大大的剩餘了。

除了兔兒嶺的人,山外人還不知道兔兒嶺有這麽大幾片可耕地,甚至還有池塘養魚。

羅玉璋見過世麵的人,當劉十三要唐家糧道的時候,甚至心裏輕蔑了下,隻不過是嘴上沒說而已。

他隻是在前場和後場看了下,他哪裏知道後場以前是後山,隻不過是居住的地方,他沒看過學堂那片地,沒看過魚塘周圍那片地,更沒去過真正的山後。

兔兒嶺的後山那條路,確切的說隻不過是其中一條路,劉十三腦子裏知道,這山是可以直插的,向東走四五十公裏裏就是銅川的耀州,

隻不過這是直線距離,真走那就是上百公裏,而且是原始森林,就是一百年後自己的時代,也還沒有毀掉,隻是開了一條公路,建了一個監獄,

全省隻有兩座監獄中的一座,聽說監獄連圍牆都沒有,四周都是農場,在外就是森林,唯一的路上才設有警衛,可見危險程度。

劉十三已經派出了人在山裏平坦的山頂和山腰開始挖窯洞,和開墾可用耕地,他深知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選地路要絕對的平坦,土地也要絕對的平坦,四周的森林和草地不能打動,在山裏想著東門繞著修了一條大路,

相信幾年後耕地有一半唐家土地大小就可以保證山寨所需,劉十三要學習警察叔叔在山裏開農場。

朱孝文為難了,他現在已經在四個城門口設了收稅站,前兩個月還有點收入,這幾天已經沒有人進出縣城了,

就連縣城裏的各種鋪子也都大多關門了,要論打仗他絕對帶對衝的比誰都快,可這經濟民生的問題,他真是一竅不通。

他雖然掛著南京國民政府的帽子,但是軍籍在西北軍,由於馮玉祥和蔣介石的關係時好時壞,自己這一會親一會不親的,自己這團人真是窩囊。

“團長,團長”。一個部下一邊跑一遍手裏搖著一封信,這年頭他雖然都坐上汽車了,可是電報這玩意,隻分配到旅一級。

“召集人向寧夏撤離,”朱孝文拿到電報,看了一下,立即從太師椅上蹦了起來,下了撤離命令,“終於要離開這鬼地方了”。

馮玉祥年初又開始在河南跟蔣介石鬧翻了,打了幾個月了,就根本沒給朱孝文來過命令,馮玉祥失利往寧夏撤退,朱孝文的上司韓複渠清點自己的隊伍才發現還少一個團,這才補了命令。

朱孝文這一走,徐瑩的仇到十年以後才能報了,韓複榘這一退直接背叛了馮玉祥投靠了晉軍商震,後來再投馮玉祥,跟著馮玉祥直到山東省主席,朱孝文一路跟著韓複渠,韓複渠被殺,他走投無路頭了日本。

羅玉璋這兩個月肚子都養起來了,三個結拜兄弟倒是消瘦了,羅玉璋從兔兒嶺回來就被刺激的不輕,向劉十三要教官,吳析派了四峰來土橋鎮,兩個月把保安團訓練的也像模像樣了。

特別是三個營長消瘦了不少,倒是像個當兵的樣了,特別是唐沅和郭栓虎,個人軍事技能已經可以跟四峰打個十幾招了。

土橋鎮最近也不太平,經常見鎮外有敗兵走過,都是從河南過來的,過陝西往寧夏去的,如果走中路就得繞路,過土橋鎮,走涇陽西路就直接繞道土橋鎮外麵了,還短了一半路程。

朱孝文本來是要退去寧夏的,剛出門就又接到了旅長命令讓去甘肅,這是朱孝文最不想走的路,這路得穿過土橋鎮,不然你就得繞個大圈,遠了數十倍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