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突襲密支那

胡康河穀戰鬥,日軍第18師團死傷過半。日本緬甸方麵軍急忙將第53師團調到北緬,增援第18師團作戰。同時,在緬甸組建第33軍。由本多政材中將任軍長,統轄第18、53、56師團。本多政材把第18師團殘部和第53師團部署在孟拱河穀,企圖據險頑抗。

孟拱河穀地勢險要,穀口是堅布山天險,穀內的加邁和孟拱兩大重鎮隔南高江對峙,攻守相望,互為犄角。史迪威與中國將領們商討後,作出了一項大膽的作戰部署.

1944年3月14日,中國駐印軍開始向孟拱河穀大門——堅布山天險攻擊,新22師從正麵佯攻,新38師113團從左翼翻越險峻的庫芒山脈迂回抄向布傑班山後路。

田中新一吃盡新一軍迂回戰術的苦頭,但他認為庫芒山脈奇險無比,中國軍隊無法翻越。然新38師113團不畏艱險,曆14日終於迂回成功,28日占拉班,切斷日軍退路。29日和新22師兩麵夾擊,隻用一天就占領了布傑班山天險,殲滅日軍近6000人。進入孟拱河穀。

113團天降奇兵,攻下堅布山天險,就當113團全體將士都在歡呼勝利時,卻沒有發現王為本身影。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去哪了,就連他的老戰友也不知道他去哪了,大家紛紛議論他是掉隊了,還是陣亡了,亦或者當了逃兵。

而王為本並沒有像大家揣測的那樣,他正深入山林之中,和幾百名中美聯合組成的突擊隊,執行史迪威的秘密任務。

這支部隊是由200名美軍特種兵,和600名從新一軍選拔出來的優秀戰士組成的。突擊隊武器被換成武器換成清一色M1式衝鋒槍,指揮官是美軍科菲爾特種兵團團長。他們的任務是突襲密支那以西約1公裏的飛機場,然後堅守陣地,掩護盟軍飛機空投士兵。

這支突擊隊才是史迪威真正的殺手鐧,所有的攻擊都是為了掩護突擊隊而進行的,因此計劃高度保密,行軍也在險惡的崇山峻嶺之間。

4月初,駐印軍向孟拱河穀兩路並進,新22師配屬坦克營由拉班地區向加邁攻進。月底,新22師進至英開塘遭日軍第18師一部頑抗,戰至5月4日方突破其防禦陣地,向加邁突進;新38師沿塔奈河南進向瓦蘭地區進攻。戰至5月下旬擊潰第18師主力和56師一部,攻占瓦蘭地區各據點。

隨後,新38師第114團向孟拱進攻,另2個團向加邁迂回。日軍見駐印軍勢不可擋,即飛調原防守密支那的114聯隊主力和56師團146聯隊一部,增援加邁的剛補充完的55和56聯隊。

4月24日,新22師和新38師向分別加邁和孟拱攻擊前進。28日,中美聯合突擊隊秘密向密支那進發。5月14日,史迪威終於收到了中美聯合突擊隊發出的信號,他們距密支那還有48小時的路程。兩天後,這支部隊隱蔽地接近了密支那外圍。

5月17日清晨,伴隨震耳的轟鳴聲,無數架盟軍飛機,飛臨密支那機場上空,對機場實施轟炸。日軍被突然的襲擊打懵了,在密集的轟炸中,機場設施遭到嚴重損壞,機場守衛傷亡慘重。

就在日軍躲避轟炸時,一支不知從哪冒出的部隊,突然殺入機場,這支部隊就是中美組成的突擊隊。突擊隊一出現,天上的飛機就散了。剛被轟炸完的日軍,又遭到突擊隊的打擊,立刻土崩瓦解。

2個小時以後,機場敵人被肅清,突擊隊立刻向史迪威報告,機場已被占領。接著組織防禦,防止敵人反攻。

中午時分,滿載著武器、彈藥、給養和增援部隊的運輸機和滑翔機,在密支那機場降落。第二天上午,史迪威帶領12名戰地記者飛抵密支那。隨即,“盟軍奇襲占領密支那”的新聞迅速傳向各同盟國。

其後的幾天裏,整裝待發的,第50師第150團,新30師第88,89團、第14團及炮兵、工兵等部隊,自當日下午3時起,陸續空運到密支那。

密支那機場的收複,標誌著“駝峰航線”將永載史冊。飛機不用飛躍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可以從平穩的東麵飛往中國,速度和安全性提高,運輸量也隨之提高。

密支那的初步勝利,大大鼓舞了新22師和新38師對日軍的正麵進攻。5月下旬,新22師在索卡道將日軍第18師團主力包圍。

眼下隻要拿下密支那,日軍在緬北就在無反撲之力。密支那為緬北重鎮,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地處緬甸縱貫鐵路的終點,成為水陸交通樞紐,南連八莫,西通孟拱,北達孫布拉蚌和葡萄;東麵通到甘拜迪的公路再向東延百裏,便到騰衝。伊洛瓦底江經密支那城東折而向南,流向八莫。周圍多山,標高皆在500至1000米左右。城區西北是一個地形略有起伏的小平原(縱橫各達11公裏),遍地是叢林。鐵路自南向北穿城而過。駐守在這裏的是日軍114聯隊,指揮官是日軍第56師團步兵指揮官水上源藏少將。

隻要拿下密支那,日軍在緬北將無險可守,後麵的中印公路也可以加速修建。然而,看似搓手可得的勝利,卻沒有那麽簡單。

因史迪威的參謀長梅裏爾求勝心切,被初戰小勝所迷惑,滋生了輕敵心理,又過於自負,未能采納中、美指揮官合理的建議,沒有及時切斷日軍的增援和補給,致使日軍有了喘息之機,得到增援。

梅裏爾督戰不力,使得中國官兵大為不滿,群起抵製。梅裏爾一氣之下舊病複發,被送往後方救治。

得到增援後的日軍憑著堅固的工事死守密支那,各部隊不斷向日軍發動猛攻,但日軍憑借堅固的工事,頑固抵抗。隨著雨季的到來,戰鬥更加艱苦。中日雙方展開拉鋸戰,這場奇襲變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