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為何用稻穀作貨幣

馬照回銀山調查研究臨海中部農村的商品交易情況。

過年回家時,馬照發現在銀山稻穀成了一般等價物,人們交換其它物品要把自己的物品先交換成稻穀,再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商品交換居然采用的是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這個現象太奇特了!中國幾千年的曆史,還從沒普遍性地發生過這種現象。在中國經濟史上,曾發生過多次通貨膨脹,都隻是把銅錢鑄得薄一些、輕一些,或小一些,但那仍然是貨幣,還沒退化到物物交換的地步。

在上海、武臨等城市,市場上的大宗交易如買賣房屋、地產、機器等,都以黃金計價。黃金也是貨幣,還不至於物物交換。銀山這種經濟現象令人玩味無窮,這學期沒課,馬照就向學校提出要研究這個課題。

作為經濟學的學者,馬照對這些年的通貨膨脹痛心疾首。物價指數一九四九年比一九三六年上漲幅度超過一萬億倍。100 元法幣,一九三七年可以買二頭黃牛,一九四九年八月政府貨幣改革時隻能買三粒大米。原來馬照還寄希望於政府發行金圓券的幣製改革,沒想到金圓券比法幣貶值更快,沒多久便形同廢紙。人們拿到紙幣後,就象拿了燙手的紅薯盡可能馬上扔掉。

馬照當然明白,穀子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形成,首先是金圓券已失去了貨幣的功能,人們拒絕使用它。這種情況為什麽在落後的古代社會沒有出現,反而在現代社會出現了呢?馬照通過比較認為,古代的錢是用銅鑄的,銅本身是有價值的,而現代的錢幣本身沒有什麽價值,隻不過是印了字的紙,如果上麵印的字失去了意義,就等同於一張廢紙,所以人們不相信法幣後就用它來點爐子。同時,正因為銅錢本身有價值,發行者就不會鑄出大的麵值,而紙幣上麵的字可以印出無限大的麵值,金圓券發行不久就印出了百萬元的麵值。因此古代社會通貨膨脹再厲害,銅錢仍然可以作為貨幣流通,而紙幣就不行了。

既然政府印的紙幣已無法行使貨幣的功能,社會又不可能不交換,隻好用最原始的物物交換的辦法了。但直接的物物交換往往會使交換變得很不方便,因此客觀上需要有一種商品能表現和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並被交易雙方普遍接受。於是就出現穀子作為一般等價物的情況,以執行交換媒介和計價單位的功能。

那麽,為什麽這個一般等價物是穀子而不是其它呢?這是因為穀子具有人人需要、質地均勻、便於計量、容易分割等特點。在武臨,支付工資大多用大米,說明大米在武臨也起了一般等價物的作用。銀山人為什麽用稻穀作一般等價物而不是用大米呢?馬照在銀山調查後發現,稻穀比大米作一般等價物更方便。大米容易生蛀蟲,容易發黴,而穀子不會,因此穀子能夠貯藏,而貯藏的功能正是貨幣的功能之一。這說明銀山人比武臨人聰明。另一方麵,穀子需要脫殼後才能吃,大城市的居民拿到穀子沒辦法吃,還得找地方給穀子脫殼,很不方便,而在銀山到處有礱穀的工具。

馬成見馬照這時候回家很奇怪,問他:你怎麽回來了?

馬照說:我回來調查通貨膨脹問題的。

哦,你搞經濟學是研究這個的。但是,現在我們中國的通貨膨脹是有政治原因的,你用經濟學的方法是研究不出來。

經濟和政治是連在一起的,研究經濟離不開政治。

研究經濟離不開政治?那你說,現在的通貨膨脹是什麽原因?

首先是政府發動內戰,造成財政赤字,靠發行貨幣彌補;其次,政府決策失誤,對中儲券處置不當,外匯政策不合理;第三,內戰破壞了生產力……

你是說全是政府的錯誤造成的?你懂個屁!全是因為**搗亂造成的你知道嗎?是共產黨印了大量鈔票擾亂了金融秩序你知道嗎?

不可能!共產黨不可能印政府的鈔票。就算印了鈔票也不可能使通貨膨脹亂到這個地步。就算像你說的共產黨印過鈔票,他們也隻能照著政府發行的鈔票印,那大麵值的鈔票是誰印的呢?不是政府印出來的嗎?

這……**太猖獗,給他們占領了北麵糧食、原棉和礦物的產地,造成了糧、棉、煤緊張,物價才上漲。前些日子上海快沒煤燒了,是杜月笙打電報給毛澤東,用30萬噸麵粉換來了10萬噸開灤煤,才救了急。

共產黨同意給煤說明他們是有人性的。說來說去,還是因為戰爭,國軍為什麽打敗仗?還不是因為腐敗。

什麽腐敗,戰場上是你死我活的較量,跟腐敗有什麽關係?胡璉說過,共軍打仗是人海戰術,前麵一群老百姓拿著手榴彈往陣地上衝,我們能哪忍心開槍啊?

爸爸,我不知道胡璉是什麽人,但我可以斷定,他這話是不可信的,或者是他誤會了。我聽說共軍沒有正規的軍裝,他們的服裝五花八門的,甚至可能穿便衣,因為服裝亂,看上去像老百姓。如果真把軍人看作老百姓這回事,你不開槍是你的事啊,跟共軍有什麽關係?據說共軍官兵服裝一致,都不拿軍餉,不像國軍軍官穿呢製服,拿高薪餉。僅從這一點來說,國軍就不如共軍。共軍的軍費開支肯定沒國軍大,因此共軍占領地區老百姓就沒那麽重的負擔。國軍軍費浩大,政府開支不了,隻知道印鈔票,結果就通貨膨脹了。

親愛的讀者:本書中人物後來命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本書續集《玻璃官》已首發17K小說網官場風雲頻道,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