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 賣不出去,就不當鄉長

呂青雲拍拍老黃的肩膀。

“這一點,你放心吧。我們鄉『政府』一定會想辦法的。不會讓你們白白種的。”

老黃悠然道:“外麵的來的,就會說漂亮話,你一看,就是剛剛來的。

種一畝優質梨收獲近萬元,而種一畝棉花隻能賣回600多元,一畝梨能抵16畝棉花的收入啊!”

“可是,咱們的梨隻能看著這些扔了。

越是豐收了,我越是發愁了,如果,鴨梨少了,還能慢慢賣出去了。一天兩天,自己往還外拉。可是,這樣的豐收,這麽多鴨梨,賣不完,真是愁人。“”

他一拳打在那一棵梨樹上。

呂青雲看見 他的傷心,他的眼睛裏也閃出一滴淚水來。老百姓的苦在看在眼睛裏,他心裏難受呀……

當官不給民謀福利,當官的心裏有愧呀。

呂青雲一把緊緊抓住了他的大手。

“老黃,這個梨子運出去的事情,我來想法子。”’

你就放心吧,我一定想法子,給你運出去,咱們一定把梨子換成白花花的銀子。

老黃搖搖腦袋。“我也想這樣子,可是,太難了。”

不是我相信你,實在因為太困難了。

呂青雲說了。“如果,賣不出去梨子,我就不當這個鄉長了。”

‘’

今年61歲的黃六指種梨已有20個春秋。1982年他就在宅前屋後種了80多株桃樹,可是,買不出去,他隻好扔了,可是,這些地不能種植莊稼。隻能種植梨樹和各種果樹。因為,這裏是山地。

老黃又抽了一口煙,他慢慢說了,“我有一家親戚,叫李百成。他家在東城縣,距離咱們僅僅一百裏。你知道嗎?”

呂青雲點點頭。“那個地方是全國聞名的梨大王縣。你說的,李百成就是有名的梨王。

老黃接著說。

對呀。第一年,他種梨就收獲2000多元。

第二年收獲3000多元。1986年以後他先後栽種了130多株開菲、萬三吉和黃花梨,雖品位不高,可棵棵粗壯,進入盛果期最高的也賺回了7000多元的好收成。

1994年他從四川農科院引種的1株“新高”品種梨樹,三年後產的6隻梨子果型大,糖度高,口感好,其中4隻“新高”優質梨被江蘇農科院作為樣品收集。1997年老黃改造老梨園采取高技嫁接50株“新高”果樹,第二年收獲的150公斤“新高”梨在長海和當地銷售一空。

今年春天,李百成大部分時間泡在梨園裏。“疏花時一枝隻能留一至兩個花苞,不然營養跟不上,光開花不結果。疏花疏果太重要。到秋後,未疏果的梨子個小不甜,每公斤僅售0。4元;而經疏花疏果結出的梨子又大又甜,售價高出10倍,每畝淨賺近萬元。”老黃在實踐中探索出“種梨經”。許多地方的梨農們紛紛上門取級,跟他學習種植梨樹。。

說起來,怎麽樣種植梨樹,我老黃不是吹牛,我比他還在行。如果,咱們的梨能夠運輸出去,我就有膽子和他比一比。

呂青雲說。“無論做什麽,都要有超前意識。要看到別人的前麵,這如下棋一樣,要走一步,看三步。”

他種利還有超前意識。

種梨樹也要有超前的眼光。去年他從灑水農大引進了翠冠梨,今年擴種了1畝,

老黃說:“正當8月下旬以後從國外引種的‘三水一高’梨子上市時,他種的翠冠梨早在7月20日左右就上市了。和‘三水一高’優質梨一樣,翠冠梨果形鮮亮,糖度高,口感鮮嫩,且成熟期提早一個月,填補了上市時間差!”

可是,咱們的利就這樣看著,白白扔了,真是心疼呀,就如一個孩子生下來,就這樣看著他餓死一樣。說著,他的眼睛裏滾出一滴豆子大小的淚水。

看著那一個個沉甸甸的大黃梨,不由得搖搖頭。這些梨怎麽辦?

那一個個搖晃的梨如一個個拳頭晃動著。晃動著,晃傷他的心。

呂青雲一拳打在梨樹上。

“無論想什麽法子,也要把黃梨運輸出去。下麵就是修建公路運輸。”可是,老黃搖搖頭。“我的領導,謝謝你的關心。可是,這樣的大事不是一句話說成的。唉。我看還是算了。”

老黃抬腿就走。

呂青雲拉著他的手。“老黃,你為什麽這樣說?”

“每一個領導都這樣說,都說,要致富先修路,可是,已經換了三屆領導了,那那一屆領導就提出來,可是,這十幾年過了,這條路還是這條老路。這路怕是很難修成了。”

呂青雲扔下一句話。“老黃,你就放心吧,從前的領導的已經過去了,我不修成這條路,我就不『姓』呂。”

可是,老黃掃了他一眼。“領導,你倒有幾份魅力。俺們相信你,可是,眼前的這些黃梨怎麽辦?”

我不幫助你運出去梨子,我就不當這個鄉長,呂青雲一把把帽子甩在地上。

李大全介紹著,這就是咱們剛剛來的鄉長。“”

你可以在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 六十八:賣不出去,就不當鄉長)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