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中文版序二(1)
中文版序二
為提升自主創新力
而學習豐田生產方式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業工程專家羅振璧
2005年8月8日美國《商業周刊》公開宣布:“創新力經濟”已經悄然出現!創新力經濟是美國公司為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和實現公司進化、已經實施了幾年的新一代經濟活動。他們定義創新力經濟是,由創意的想象力和創新力主宰的新的經濟階段,即通過組織的自主創新推動經濟的發展。他們認為,麵對“創新力經濟”“知識經濟”已黯然無色。因為,過去在美國公司主宰的知識經濟環境下,與大部分價格、質量和(硬軟件)相關的知識與數字化是美國公司的天下,但是現在這類左腦工作已經快速地向薪酬低廉、勞動力訓練有素的亞洲和東歐國家,如印、中、匈、捷與俄等國轉移。oM
2005年11月《改變世界的機器》的第一作者詹姆斯?沃麥克()在北京將這種世界性的經濟變革稱為“一次全球性的革命”。因此,從“知識經濟”轉向“創新力經濟”正在開始變成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麵對這種形勢,我國已經公開提出:“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奮鬥”的目標。它宣告中國民族企業的發展開始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淘金”時代正式步入“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結構調整和提高競爭力為中心”的新時代。根據近十年的學習、研究和實踐我們提出獲取與提升各類組織自主創新力的四大技術群,它們是:支持競爭目標、戰略和決策的“競爭情報技術”;指導組織成功創新的“創新設計與管理的理論與方法”;係統保證創新質量的“現代質量管理與六西格瑪法”;支撐創新力經濟的生產方式“豐田生產係統TPS”,它在美國與中國經常被稱為“精益生產LP”。因為,正如詹姆斯?沃麥克等人指出的那樣,這種生產方式的理念“可以適用於任何國家與地區的不同製造業和不同的工廠和不同的(企業)文化”。同時,他們還公開為中國企業推行精益提出建言:“中國製造業者的最佳手段是”,“在全球化的震**中自我保護”,“穩定地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因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低廉工資基礎上在全球競爭中建立長時間的絕對優勢”,“但可以通過精益生產和精益理念來維持優勢”。
1990年出版的《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將“豐田生產方式”稱為“精益生產”,是我國學術界和工程界熟知的術語。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學界與生產企業對從美國“轉口”的TPS充滿熱情和期望,十年前某汽車企業就已經宣布實現了“一件流”的精益生產方式。但是,這種努力並未獲得真正的成功,十幾年來對實施精益生產的熱情冷卻了,“看板和一件流的喧鬧聲”銷聲匿跡了。更令人震驚的是,2004年我們同時獲得一係列來自國內外的消息:國內業界人士終於發現某個聲稱采用了精益生產方式的公司其生產線在事實上並不執行精益的運作;長期對日貿易的人士對“看板(Kanban)”理解與中文翻譯提出質疑;來自美國《工業工程師》雜誌的兩篇報導稱:“在中國生產的轎車成本高於底特律的……因為沒有利用精益生產……在轎車的成本中勞動力的成本隻能占5%”。因此,低廉的勞動成本優勢無法造就轎車生產的低成本優勢,他們還預言中國的轎車無法出口到美國。另一則消息是“一個美國在華工廠的廠長化了7個月的時間首次成功地在大陸的工廠中實現了精益生產”。顯然,今天“精益生產”及其正宗的“豐田生產係統”成為我們的心結和尚待揭開的謎團。
慶幸的是,中鐵博文經管中心和鐵道出版社首次正版引進翻譯由日本豐田生產方式的創始人大野耐一著的《豐田生產方式》。它將為我們揭開多年來迷惑不解的疑團和正確學習與利用它的真諦。我們將從本書中可以了解到:
創造豐田生產方式的目的是“為了同歐美汽車工業的‘大量生產’抗衡,為了(使豐田公司能夠)生存下去”。從40年代中開始在大野耐一主持下創造了適合日本國情與市場實際的“多品種少批量”的豐田生產方式,其目的在於“徹底杜絕企業內部各種浪費,以提高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