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參謀製度

“拙言,聽說你這段時間沒少在俄國撈好東西,肥的流油,也該拿出點好東西,讓其他人也喝口湯吧。”

“鄰葛,拿了多少東西,我都是過路財神,一切還要聽大帥和參謀長的安排,您們怎麽整編部隊,如何分派武器,隻需要一句話,我服從命令就是了!”

“別,這種大事情還要聽聽所有人的意見,尤其是輔帥和你的意思,你現在就是奉軍的軍火庫,財神爺,沒有拙言鼎力相助,這次整編別想完成啊。”

楊宇霆身為奉軍的參謀長,其實很清楚,這一次的整編其實就是奉軍內部利益的一次大調整,軍隊要建立起新的體係,一些不堪用的老人要靠邊,新近崛起的力量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成長空間。

另外在技術層麵,奉軍的武器製式要統一,後勤補給,新兵訓練這些工作也要落實下去,三省采用統一的標準,提高奉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要實現任何一個目的,其實都離不開張作相和張廷蘭爺倆的全力配合,他們一到奉天,張作霖就把張作相找了過去,老哥倆要好好談談,而楊宇霆則是找到了張廷蘭,這個舉動就現實出了不同尋常的意味。

“拙言,你也看了大帥的整編方案,有什麽意見麽?”

“鄰葛先生,其實按照這份方案,奉軍一共整編出三個主力師,每省一個,奉天配屬兩個守備師,吉林和黑龍江一共安排三個衛戍旅,這就構成了奉軍的主要兵力,再由民兵作為補充,已經很完備了,但是我認為唯一的問題就是缺少頂層設計!”

張廷蘭和張作相一路上都在商討這個方案的問題,他們兩個既要為自己爭取足夠的好處,又要為奉軍的長遠考慮。可以說費盡了心思,才拿出了一條更具體的措施。

“這頂層設計何解啊?”

“簡單地說,現在奉軍所有的兵力還是靠著大帥一個人指揮,下麵是各支部隊的負責人,至於鄰葛,你雖然頂著參謀長的名頭,但是更多的隻是大帥的一個軍事顧問而已。我認為這種體製有些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而且造成了奉係內部十分鬆散,嚴重影響了戰鬥力!”

北洋軍閥掌握了巨大的資源優勢,但是最後還是不免覆滅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就是沒有合適的製度,龐大的力量融合不到一處。一個派係的首領靠著威信情分等等手段。籠絡住了幾個主要的手下,然後一級一級的這樣分下去。

這樣的權力模式完全是垂直的,缺少橫向的連接,就好像用沙子建成的堡壘一樣,根本不堪一擊。

楊宇霆其實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張廷蘭一說頂層設計,楊宇霆似乎猜到了什麽。眼前頓時一亮,急忙問道:“拙言,有什麽高見,還請你指點一二啊!”

“談不上指點,就是一點淺見,我認為必須加強參謀部的權力,其實我們現在對參謀的定位有偏差,或者說有點落伍。我們的參謀就像古代的軍師一樣,是個出謀劃策,輔助統帥的角色。但是西方軍師製度經過了多少年的發展,參謀製度已經極大的豐富,以德國為例,德皇雖然是名義上的最高統帥,但是三軍實際的指揮權力卻落在了總參謀長身上。而德國行之有效的參謀製度,是他們的陸軍稱雄歐洲的最關鍵因素。”

在古代的戰爭之中,由於戰場情況比較清楚,部隊也不算很複雜。指揮官就能完全決斷,這一點在進入火槍時代的初期,也是如此,部隊排成密集的戰陣,互相放槍,這種情況下,最需要的是英明頑強的指揮官,參謀還是一種類似文秘的工作,任務也類似傳聲筒。

但是隨著戰場形勢的變化,武器越來越先進多樣,戰爭變成了整個國家體係的較量,從後勤動員,到前線指指揮決斷,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參考大量的數據,了解詳盡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之下,各級主官僅僅憑著個人的能力,已經不能很好的把握全局了,因此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參謀體係幫助他提供各種方案,輔助指揮,參謀本部的作用被持續放大。

其實這也是軍事指揮權由個人轉向集體的一個標誌,從清末開始訓練新軍,北洋也仿效了德國的軍製,但是可以說徒有其表,而沒得到精髓,參謀更是成了可有可無的角色。

張廷蘭在這個時候提出參謀的問題,楊宇霆頓時腦中刮起了一陣風暴,他猜到了張廷蘭的想法,同時也看到了這項舉措的好處。不隻是對奉軍,對他個人也是如此。現在楊宇霆做什麽事情,全靠著張作霖的支持,離開了張大帥,楊宇霆手中權力瞬間就成了零,那幫老家夥誰也不會搭理他。

一旦參謀部得到了強化,楊宇霆手中的權柄就會快速膨脹,他這個參謀長幾乎能夠和張作相,孫烈臣這樣的元老平起平坐。

當然對於奉軍來說,有了一套強大的參謀製度,就能更好的指揮軍隊,控製三省地盤,增強凝聚力,這恐怕也是張作霖求之不得的事情。

其實楊宇霆也早有類似的想法,隻是他的身份不夠,說出去也沒有分量,索性就藏在了心裏頭,現在張廷蘭這麽一說,楊宇霆頓時來了精神。

“拙言,這是你個人的意思,還是輔帥的意思!”

“我們都是這個看法,相比我爹也在和大帥談這個事情,原來咱們隻有一個省,有事情大家商量一下就行了,現在有三個省,需要涉及的問題方方麵麵,沒有一套強大的參謀班子輔助,根本沒法做出有效的決策,建立參謀製度勢在必行!”

“拙言,真是高見,不過想要真正把參謀製度建立起來,恐怕難度比起簡單的調整編製要大太多了!”

“不管大多少,這已經勢在必行,就拿咱們的部隊來說,其實天天都在打仗,按理說是真正經驗豐富的老兵。而日本人從日俄戰爭之後。就沒有打過來,但是我們的軍隊和日本軍隊正麵交鋒有把握麽?我們的指揮水平會超過他們麽?”

張廷蘭連續反問,直接戳中了要害,其實在曆史上抗戰爆發之前,中國軍隊是天天都在打仗,是地地道道的身經百戰,相反日本軍隊卻長時間遠離戰場。是十足的新兵,雙方碰撞的結果卻是老兵慘敗,新兵大勝。

這就是中國軍隊缺少總結提高,戰術水平沒有絲毫的提高,指揮能力也嚴重低下,這些問題很大的原因就是參謀製度的缺乏。指揮官無法科學的把握戰場的變化,才兵敗如山倒。

“拙言所說甚是,隻是要仿效列強,參謀部的權力就會極大的加強,甚至會和各師平起平坐,究竟誰能坐上這個參謀長的寶座,實在是有些費心思啊!”

“有什麽費事的。鄰葛你現在就是參謀長,職務不變,權力增加一點,誰也不會說出什麽來的!”

楊宇霆滿臉都是苦笑:“拙言,別拿我開心了,我跟著大帥才不過一兩年的時間,比我資曆更深的人,多如牛毛。我現在坐在這個位置上,都搖搖欲墜了,如果再增加權力,一下子就壓趴下了!”

楊宇霆說的也是心裏話,一旦仿效列強,建立起參謀本部,那樣一來參謀本部的權力就相當驚人了。

指揮訓練。後勤動員,製定作戰方案,各級軍官的考評,裝備物資的分配等等方麵。隻要是和軍隊有關,就能插手。平心而論,參謀長的權力僅次於老張,比各師的師長權柄都大,這種緊要的職位絕對不是資曆淺薄的人能當的。

“拙言,既然你提出了這個建議,倒不如你來當這個參謀長吧。”

“鄰葛,你是想讓雷劈了我啊!那麽多叔叔大爺排在前頭,我去指揮他們,不要腦袋了?”

張廷蘭斷然拒絕了這個提議,當然資曆隻是他的一個說辭,更主要的是一旦當上了參謀長,雖然權柄驚人,但是也會失去自成一係的機會,其中的得失張廷蘭清楚得很。

楊宇霆把手一攤,苦笑著說道:“拙言,既然既拒絕了,我可就再也想不到合適的人選了。

“鄰葛,其實參謀製度建立也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不是一蹴而就的,剛開始權力不會太大,需要一步步的發展,如果你一定要拒絕的話,不妨讓朱慶瀾當這個職務!”

朱慶瀾目前還是黑龍江的督軍,但是手中權柄有限,隻是掛著一個虛名而已。偏偏他掛著的虛名,還讓吳俊升心裏頭不舒服,老吳平白無故的就比張作相低了半格,心中肯定有怨恨。

如果能趁著這個機會,把朱慶瀾推到參謀長的寶座,吳俊升順勢上位,老吳絕對會支持參謀製度的,而且張作相也會支持這個製度,有了這兩位的支持,張作霖再同意了,基本上就成了定局了。

楊宇霆眼前也是一亮,這個主意的確不錯,對誰都要好處。朱慶瀾要是當了參謀長,他就能擺脫眼前尷尬的局麵,至於副參謀長肯定是非楊宇霆莫屬,楊宇霆一樣能夠施展才華和能力,實際權力比現在還要大很多。

“拙言,真有諸葛之才啊!

他們正在商討之時,張作霖就派人請他們過去,他們也不敢怠慢,急忙到了老虎廳,隻見張作霖,張作相,孫烈臣,吳俊升四人已經坐好。

老張一看他們到了,就笑著說道:“輔忱和我說了,準備成立一個總參謀部,並且建議朱慶瀾擔任總參謀長,大家因為如何?”

“我說大帥,我舉雙手讚成,朱慶瀾懂軍事,有謀略,而且資曆威望出眾,讓他擔任奉軍的參謀長,再合適不過了!”

吳俊升甩著大舌頭,不斷的給朱慶瀾戴高帽,核心的意思就是一個,要把這位送走,他好正兒八經的接任黑龍江督軍。而孫烈臣也沒有多說什麽,新的參謀長和他的利害關係不大,索性就不說什麽了。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就通過了,鄰葛你就委屈一下,這朱慶瀾做幫手,擔任奉軍的副參謀長,以後日常軍務都要交給參謀部處理,正副參謀長都參與所有重要的決策,和各省督軍師長一同發表看法,製定方略!”

老張一句話,算是很籠統的把參謀本部的使命說了出來,不過吳俊升和孫烈臣都是十足精明的人物,他們一聽這話,隱隱的就猜到了這個總參謀部權力驚人,是個炙手可熱的衙門。隻是他們已經同意成立了,也就沒法反對了,這項關乎奉軍根本的製度安排,就這樣波瀾不驚的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