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五年備戰期

“東北邊防軍設立之初,就是為了奪取中東路路權,無數士兵浴血奮戰,從俄國人手中奪回中東路,開啟了東三省經濟發展的新篇章。平定張勳叛亂,收複外蒙古,出兵遠東,痛擊赤俄,可以說中國北方的安寧全是用士兵生命換來的。

痛殲日寇,收複滿鐵,揚威朝鮮,旅大,威海衛,膠州灣,一連串曾經失去的土地,離散的兒女,再一次回到了中國的懷抱。廢除租界,收複海關,挫敗海上威脅,中國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在血火之中,拚搏而來。

回顧曆史,邊防軍的成立時間雖然隻有七年時間,但是已經做出了豐功偉績,足以彪柄千古。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是敵人把屈辱強加給我們,我們不得不用鐵和血,去捍衛自己的尊嚴。

中國的每一步發展,都困難重重,阻力巨大,國家的安全,離不開強大武力的守護。從今天開始,邊防軍正式整編為國防軍,三軍將士要時刻做好犧牲奉獻的準備,萬裏疆土是五千年來,祖宗先人留給我們的財產,沒有一個中國人願意做不肖子孫。

我們必須牢記肩頭的使命,牢記億萬同胞的福祉,更加嚴格要求,努力訓練,爭取成為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鐵血雄師,讓國家,讓民族放心。”

張廷蘭麵對著手下雲集的將星,做出了這番莊嚴的講話,國防軍也正式成立,隨後又進行了授銜儀式。

原本蔣百裏還提議給張廷蘭授銜,成為三軍元帥,不過張廷蘭給拒絕了。他可是有心成為大總統的人,一旦掛上了元帥軍銜,就真的把中國變成了軍事獨裁製的國家了,尤其會給後世留下一個惡例。

另外張廷蘭一手打造了邊防軍,對軍隊有著巨大的控製力。也不用非要加個軍銜。同時張廷蘭考慮到國家還沒統一,而且未來的戰事可能還有很多,因此貿然授予太高的軍銜,也會造成賞無可賞,升無可升的窘境。

因此這一次最高的軍銜是上將,一共有四個人得到這個職務。楊宇霆,蔣百裏,孫安虎和秦威。

楊宇霆和蔣百裏都是張廷蘭的重要高參,堪稱左右手,授予上將是理所當然。而孫安虎和秦威早年都跟著張作相,資格很老。而且又忠心耿耿,升職也是必然的,別人都沒有什麽說的。

往下就是中將一級的,薑登選領銜,包括李景林,張賀年,萬福麟。丁超,張賀年,馬占山,吳凱傑等等,一共二十三人,其中就有馮玉祥,孫傳芳,等等非奉係的人員。

另外是少將,一共六十四位,其中有周子健。榮臻,黃顯聲,侯郎,王以哲等人,基本上奉軍的主要將領全都得到了提升。先前因為整編。造成的怨氣也全都煙消雲散了。

這可是奉軍第一次正式授銜,按照以往的說法,這就是開國元勳,從龍功臣,是要進入淩煙閣,受到後世敬仰膜拜的。

中國人又一個非常有趣的特質,那就是到了一定身份之後,就要爭取曆史定位,就算不能名標青史,也不能遺臭萬年。因此當全新的軍服換上,肩頭掛上了金星,整個會場就成了歡樂的海洋。

這些將領普遍年紀都不大,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比比肩頭的星星,全都在暗中較勁。

張廷蘭等著大家輕鬆夠了,然後笑道:“這次授銜隻是陸軍,以後海空軍還有進行授銜。不過我要提醒大家一點,授銜可不代表著你們就嫩高枕無憂,一個個都必須給我打起精神,把部隊訓練好。在這裏我還可以告訴大家,別以為上將就到頭了,上麵還有四星的大將,還有五星的元帥,隻要能為國立功,國家也不會虧待你們!”

這些人一聽到元帥兩個字,也全都眼睛冒光,當兵要是做到了這一步,這輩子也就值得了,大家全都鼓足了幹勁。

一旁的蔣百裏也笑道:“副總統專門給大家安排了一場文藝演出,來的全都是名角大腕,請這些人還花了不少錢呢,大家都欣賞一下吧!”

此時的娛樂形式一點不比後世差,安排額全都是名家名段,有梅蘭芳演唱的京劇四郎探母,餘叔岩的空城計,有京韻大鼓開山鼻祖劉寶全唱的大西廂……

全都是熱熱鬧鬧的段子,而且這些演員也都格外的賣力氣。開玩笑下麵坐著這些軍頭兒,要是讓他們不高興了,還不把場麵都給砸了!

當然這些人也是多慮了,從奉軍走出來的這幫人全都有著嚴格的軍紀,況且張廷蘭又親自坐鎮,他們隻能像是小學生一樣,老老實實的坐著,不管聽不聽得懂,全都忍著。

張廷蘭畢竟經曆過後世的那種視聽的狂轟濫炸,對於這些東西雖然韻味醇厚,但是還有些排斥,因此坐了一會兒,就主動起來離開。

張廷蘭剛一出來,幾個負責軍情的頭目都等在了那裏,一個個都有些驚駭的看著張廷蘭,宛如看到了妖孽一般,目瞪口呆。

“你們難道想讓我看幾張臭臉麽?”

“不是。”常蔭槐急忙說道:“副總統,日本那邊出事了,出大事了,出了天大的事了,您不知道麽?”

張廷蘭白了他一眼:“你不說我怎麽知道。”

常蔭槐訕笑了一下:“我還以為您能算出來呢!”

“別和我打啞謎了,趕快說吧,不然我摘了你們的烏紗帽。”

劉少卿急忙說道:“副總統,您可手下留情,日本東京一帶,就在今天11點左右,也就是咱們授銜儀式剛剛開始的時候,發生了特大的地震,死傷成千上萬,東京,橫濱一帶,全都化為烏有。保守估計也要死五六萬人,受到波及的至少在百萬以上,損失財富就更加難以計算了!”

劉少卿說的一點都不錯,日本的確遭到了一場空前的天災,關東地區東跨日本本州島中東部。總麵積3萬平方公裏,日本重要的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就在關東地區。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精華也都全部集中在這裏,城市,工廠,學校。科研院所雲集,代表著日本現代化的程度。

在23年9月1日,星期六,橫濱——東京地區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商人和上班族還在辦公樓裏忙碌,家庭主婦們則開始燒火煮飯。很多人都擠在車站,準備外出度假,全然不知道一場浩劫就這麽降臨了。

11點58分,關東平原地區突然發出了一陣陣“嘎嘎”的聲響,大地上下抖動起來,接著便是一陣緊一陣的搖晃。一向寧靜沉穩的大地此時卻躁動不安:左右搖擺,上下抖動、起伏。人們仿佛置身於峰穀浪尖的海麵上一葉小舟中,無法站立,無法走動,隻能聽命於那失去往日平穩的大地的擺布。

人們被顫抖的大地拋向空中,非死即傷。沒有死傷的人們試圖逃出搖搖欲墜的房屋,結果被掉落的磚石砸得頭破血流,8.1級的地震將地下蘊藉的巨大破壞力全都釋放出來。

東京的房屋成片成片的倒塌,灶台上的火將房屋全都引燃,日本人習慣用木質的房屋,此時這些房子全都成了最容易燃燒的東西。很快城中大火彌漫,僥幸躲過地震的人,又被大火給吞噬了。

其實說起來日本人也是不長記性,大地震已經吃了一次虧,結果依舊用木質的房屋。結果到了二戰的時候,美國人投下了無數的燃燒彈,讓東京在享受一次冰火兩重天的感覺。

雖然根據暫時的情報,還搞不清楚日本究竟受到了多大的損失,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日本人遭受了空前的打擊。由於地震發生的地帶正是首都地區,是日本工業和人口最集中的區域。

保守估計直接經濟損失也在幾十億左右,如果算是人才損失,簡直是難以計算的一個天文數字。這幾位情報頭子除了對地震災害感到恐懼之外,更讓他們恐懼的是張廷蘭的種種安排。

諸如從日本撤資,撤出人才,暗中對日元下手,他們或多或少都知道一點,正因為越是清楚,就越感到害怕。能夠洞徹政治的動態,這還能接受,但是能夠洞察天地的變化,這未免也太扯淡了吧,難道眼前的人是妖孽不成,他已經提前知道了日本會發生地震?

張廷蘭也怕他們胡思亂想,擺了擺手,然後說道:“我不放心日本,是因為大正天皇身體很差,而且還有點腦殘,我判斷他有可能會死亡。而繼承者裕仁又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家夥,必定回合老臣發生衝突,政局不穩,我們才要做一點準備。隻是沒有想到,上天竟然對日本人發了脾氣,可見這個國家是何等的天怒人怨。”

聽到了張廷蘭的解釋,他們還能勉強接受,畢竟這是基於政局的判斷,如果要是連天災都被張廷蘭給把握了,這未免也太可怕了。

“大災之後,必有大亂,以前布置的一些暗子全都可以動起來。日本人能鼓動直係軍隊叛亂,我們也可以如法炮製,讓日本熱付出更慘痛的代價。”

幾個人一聽,急忙都去安排了,張廷蘭則是按捺不住滿心的喜悅,真有種仰天大笑的衝動。此時中國的處境並不好,國家還沒有完全統一,而且還得罪了一大票的列強。張廷蘭最擔心的就是英美等國站在日本的後麵。武裝這個島國,給中國添麻煩。

可是這場地震如期而來之後,極大損害了日本的元氣,雖然地震災害會加速日本的右轉,使得島國變得更具侵略性。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總要恢複一絲元氣,才能往外侵略。

而且此時中國的實力,也遠遠超出了原本的時空,日本人沒有五年的恢複準備,別想和中國開戰。可是五年之後,中國能發展到什麽地步,就連張廷蘭都不能準確預計。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日本,乃至其他列強,永遠失去了絞殺中國,阻斷中國工業化進程的能力。也就是說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已經不可逆轉。

擁有如此龐大塊頭的中國,一點完成工業化,那是足以扭轉整個世界格局的。張廷蘭一直以來擔憂的生存危機,終於解決了大半,他當然是喜出望外。

作為一個友好的鄰邦,日本出了這麽大的麻煩,中國政府當然要關懷一下,因此在第一時間,大總統黎元洪,總理唐紹儀都發去了慰問電報。而且中國民間還組織了各種捐款活動。

當然這些都是麵子工夫,張廷蘭則是躲進了後宅,摟著喬嵐芸,算算這一次究竟能得到多少錢。

“別亂動!”

喬嵐芸按住了張廷蘭胡**索的大手,另一隻手還在快速的打折算盤。張廷蘭整個人都湊了過來,下巴枕在了香肩上麵。

“老婆,快點算算,咱們是不是要發財了?”

“嗯,這次我們主要通過做空日元和債券獲利,保守估計可以拿到兩億元的利潤。”喬嵐芸一邊計算著,一邊忍不住驚歎起來,也不知道是因為張廷蘭的大手作怪,還是她被這個數字給嚇住了。

最後喬嵐芸終於把計算結果弄清楚了:“拙言,扣除各種損耗,最後到我們手上的至少有1,5個億,這可不是一筆小錢,你準備怎麽用啊?”

“錢怎麽用是小事,咱們還是商量一下床怎麽用吧!”

張廷蘭保住了喬嵐芸,一下把她抱到了鬆軟的大**麵……

“拙言,真是出乎預料,日本竟然發生了如此規模的地震,實在是老天都在幫我們啊。”蔣百裏忍不住說道:“不過地震之後,日本政局必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島國的政治家必定會尋求擴張,來改變他們糟糕的地緣環境。”

張廷蘭也笑道:“百裏兄說的沒錯,我估計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五年左右,日本一旦從地震陰影之中走出來,必定會徹底走上對外擴張之路。因此這五年時間,就是我們進行備戰的最後時間,隻要做好了戰爭準備,才能有效的遏製日本人的野心。”

“沒錯,不知道拙言有什麽計劃沒有?”

“當然,我準備在武漢投資一個億,建成華中工業中心,如果一切順利,五年時間,我們的工業產量會兩倍於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