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二十七章 盧八娘談笑定大位崔夫人細論隱密事(二)

先皇駕崩無子,司馬啟明被宗室大臣推舉為帝,卜算吉日,祭天告廟,正式登基。

完成各種典禮後,新帝先至淮北王府拜見父母,然後對朝中大臣各有賞賜,並發出數道聖旨:第一道為封生父淮北王為太上皇,生母淮北王妃為皇太後;第二道追封齊王為端敬皇帝,何太妃為端敬太皇太後;第三道封尹太後及齊王太妃為太皇太後;第四道為封淮北王世子妃孟氏為皇後;第五道為封淮北王次子司馬長勝為吳王,三子司馬遂意為義王;又對有擁立之功的宗室各有封賞。

至此,新朝廷的格局已定,朝野上下,百廢待興。

按禮製,盧八娘與司馬十七郎不能再住淮北王府了,但他們並沒有搬入皇宮,而在北湖邊皇家的一個小苑內住下,名之為北苑。這裏雖然沒有旭兒奉養兩位皇太後的慈寧宮華貴寬敞,但是卻勝在風景優美,清靜自然。

司馬十七郎開始了他早就要寫一本家訓的想法,每天要在書房讀兩個時辰的書,盧八娘有時陪著他一起看書,有時則在北湖邊作畫,其餘的時間,夫妻二人散步談天、下棋品茶,大兒子夫妻時常過來問候,再有兩個小兒子環繞在身邊,倒也過得悠哉悠哉。

因接連薨了兩位皇帝,京城內雖然經濟在飛速增長一片繁榮,但是在兩重國孝之下,各種婚嫁酒宴等等都暫且被禁,太上皇和皇太後又一直堅持不過問朝政,所以小苑裏非常寧靜。

這一天正是百官休沐之日,旭兒和慧娘一早便帶著兩個孫女過來,進到北苑內,就見母後正在水邊的小軒上閑坐看魚,便帶著妻子女兒過來請安。

“這麽早就過來了?”盧八娘笑道,又見慧娘的肚子越來越大,走路尚且有些費力,便道:“早說你們不必每旬都來的,再者要麽你自己過來就好了,讓慧娘多歇歇。”

孟慧娘做了皇後,更添雍容之態,趕緊行禮道:“是我自己要來拜見母妃的。”又讓兩個已經封了公主的女兒上前行禮。

“母妃處不比兩位太皇太後,原不是出於禮節才要來請安,慧娘本就因為不能日日請安問候而特別想念母妃,所以怎麽也不肯留在宮中。”旭兒笑著與皇後一同分說,又道:“兒臣也反對過,隻是擋不住皇後的孝心。”

說起來孟慧娘對自己確實尊敬又順從,盧八娘所擔心的婆媳問題從來都沒有過,當然這也是這個時代的好處了,道德禮法對兒媳的要求實在很高,而孟慧娘又一向要做賢後。

雖然不再反對,但是盧八娘還是提醒他們,“自己的身體總要自己小心。”

“已經很小心了,我一路陪皇後坐禦輦過來的。”旭兒解釋後又問:“父王可還在書房?”

“正是,過去做王爺時每旬還有一日沐休,現在為了寫一本家訓竟然連一日時間也沒有了。隻說越是讀書越覺得才學疏淺,現在已經擱筆不寫了,隻是每日讀書不綴。”盧八娘笑道:“你去書房看他吧,你們父子在一起總是有話說。”

旭兒做了皇帝,不用說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所以他也更需要他的父皇的指導,每次來了北苑都要與父皇在一起盤桓半晌。就是平時的日子,他也會在有大事時單獨過來請教。因此聽了母後之語,便問候母後幾句就去了書房。又將捷兒和順兒也一同帶過去了。

盧八娘與孟慧娘帶著兩個孫女在湖邊遊玩,正說笑間,有人送來崔家大夫人盧七娘的貼子。盧八娘早知今天正是小皇帝百日孝滿,想來盧七娘也是認真想過才挑了這樣的日子。在旭兒登基中,崔氏盧氏等高門士族都非常盡力,尤以崔氏最為用心,盧八娘自是領情,便笑道:“趕緊請進來,都是親戚。”

很快盧七娘帶了兒媳,兩個嫡孫女還有一個庶孫一同進來,盧八娘還是第一次看到新任的崔家大夫人孟氏,隻見她相貌與慧娘有幾分仿佛,但神態卻更像她的婆婆崔老夫人盧七娘,早脫去了婦人嬌柔之態,代之以果決之情。心中暗歎,盧七娘已經成功地培養出下一任的崔家大夫人。

這時盧七娘已經快步上前依禮請安,孟氏也帶著孩子們跟在後麵給皇太後和皇後行禮。

盧八娘一笑,“趕緊起來,我們正是兩對姐妹,也是很巧了。”

“正是太後說的呢。”盧七娘也笑了起來,“這就是緣份。”

於是兩對姐妹帶著幾個孩子在北湖旁賞景閑話,過了一會兒盧八娘便指了孟氏姐妹笑道:“這次入京,因為家國大事,親戚朋友往來反倒都靠後了,想來你們姐妹也沒得空在一起說說話,不如下去坐吧,不隻你們也自在一些,又免得拘緊了孩子。”

孟慧娘早已經知道皇太後從來不是虛言之人,便攜了姐姐帶著孩子們出去了,將一間小軒留給了昔年的盧氏姐妹。

自眾人離去,盧八娘將臉上的笑容漸漸收了,嚴肅地問:“小皇帝摔傷的事你是知道的吧?”

傷小皇帝的劉太妃身上疑點頗多,娘家既然已經完全零落,身後又沒有子嗣,卻怎麽能在皇帝駕崩後被封為太妃而沒有被送到道觀中呢?這就說明她一定有某種力量在暗中支持她。而她害了小皇帝被查出,也沒有胡亂攀咬,慨然承擔一切,更說明她心中的信念非常之強。一個沒有夫家沒有孩子沒有娘家的女人為什麽會這樣執著呢?

案是很肯定的,一定是有人在支持她,隻是倒底誰是幕後之人,卻很難判斷。

“我就知道瞞不過皇太後。”盧七娘恭敬地問道:“劉太妃的侍女曾去過崔府幾次,皇太後一定早就知道了,然後才懷疑我的吧。”

“是的,”盧八娘沒有否認,能夠把手伸到後宮中的人並不多,又有這樣的證據,盧七娘確實是個很可疑的對象,“實情是什麽?”

“既往崔家確與劉太妃有所聯係,但隻是在太後上次返京之前,此後我就與她斷絕來往了。”盧七娘確實是知道一些的,“劉太妃與尹太後一同進宮,當時她們同處一宮情同手足。不過,後來劉太妃有了身孕時因聽聞他娘家哥哥犯事被揭發處置而小產了,而尹太後卻成功地生下了兒子,後來母以子貴成了皇後,太後。”

盧七娘最後說:“揭發劉太妃哥哥的就是尹家人。”

這些都是不是盧八娘想聽的,她冷冷地道:“這些劉太妃已經全部認了,你知道我想問些什麽。”

“真不是我。”盧七娘答道:“自從崔氏投向淮北後,我便未再插手此事,具體的情況並不太清楚。”

“不過呢,尹家早已經將京裏所有的高門士族都得罪了,若不是太上皇和皇上自淮北而來,楚王早晚還是會登上皇位。早在先皇還沒有封趙王為太子時,宮裏就有人已經向他下手過,隻不過他命大而已。至於這一次,也許有盧家、陳家等等在後麵支持,也許隻是劉太妃恨死了尹太後,遇到了合適機會時出手了。”

“還有,在陸後被廢中尹家也出了不少的力,尤其是尹太後,居功甚偉,而且我還聽說劉太妃娘家哥哥的兒子在陸五郎那裏,她存著報答陸家之意也未必可知。”最後,盧七娘還體貼地說:“小皇帝出事完全與皇太後沒有任何關係。”

盧八娘從來不認為自己是道德高尚的人,但是聽到盧七娘這樣的回答,還是讓她心裏鬆了一下,哪怕是不經意間,她也不願意自己的手上染上小皇帝的血,畢竟那隻個小小的孩子。

她其實是擔心盧七娘為了早日迎淮北王進京而對小皇帝下了殺手。

盧七娘的眼睛早閱盡了人間滄桑,馬上就發現了皇太後表情的微小變化,便馬上恭維道:“人人都說皇太後慈和,果然如此啊!”

盧七娘說完後還沒有忘記補充一句,“其實若論本性,我可能比你還要慈和呢,隻是我沒有你那樣好的丈夫和兒子。”

這句話盧八娘基本讚成,自己嫁了十七郎後,雖然也為他們共同的前程操勞,但是十七郎在任何時候都擋到了她的前麵,讓她少了很多直麵各種困難。

而現在又有了兒子,旭兒已經成長為一國之君,隻憑著皇太後的身份,盧八娘的餘生就可以安枕無憂了,而捷兒、順兒也都是非常有孝心的孩子

所以原本自私冷漠的盧八娘心地越來越善良,越來越慈祥。

而盧七娘沒有人可依靠,她嫁過去沒幾天丈夫就死了,她隻能自己奮鬥,總算養大了兒子,兒子也死了,她還隻有自己奮鬥,就是她將兒媳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再養大孫子,她也要再奮鬥十幾年。

背著沉重的負擔的人前進的人很難隻是善良和慈祥的。

盧八娘在得知劉太妃的侍女曾出入崔府後對盧七娘隱隱的不快就這樣消散了,她現在也很容易原諒別人。

謀殺小皇帝的人並不是一個,陸家、崔家還有很多的士家大族都插手了,他們被庶族出身的暴發戶尹家打壓了好幾年年,對尹氏相關的一切都恨之入骨,所以在太子之後,改為支持楚王一係,暗地裏支持縱容尹太後的仇人謀殺了小皇帝。

士庶之間的矛盾如此之深,自然也與尹家本身不當的行為有關。隻說尹太後當年陸後和劉太妃的所做所為,也實在令人齒冷。而她對被她踩在腳下的人的輕視,最終使惡果落到了她的兒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