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不一樣的二戰格局
問:歐洲最作死的國家誰?
答:平德鎮露大氵皮波。
波蘭這個歐洲最奇葩的國家有多作死呢?
一戰結束後,俄羅斯內戰不休,德國被嚴重削弱,新生的波蘭就在英法兩支持下,東踩毛子,西咬漢斯,好不得意。
在歐洲挑釁蘇德兩大傳統強國,拔虎須也就罷了,在歐洲以外的問題上,這個國家也是奇葩無比的存在。
日本入侵中國東北時,波蘭是最先承認滿洲國的。1935年的英日對華幹涉戰爭中,波蘭明明在中國沒有任何的利益損失,但也跳出來高聲對“中國的布爾什維克”宣戰,不停地秀其在國際上的“存在感”。、
誰知二十年河西,二十年河東。時間才過了不到二十年,隨著德國和蘇聯的重新崛起恢複,到了1938年時,波蘭的國家戰略形勢已到了極其危險的境地。
然而即使是這樣危險的情況,到了1939年1月,在西邊愈來愈強勢的德國,強行吞並捷克時,波蘭這個奇葩國度,居然也跟著德國人一道,熱烈參予了瓜分捷克的盛宴,強奪了數千平方公裏的土地,渾然不知自己這種貪小利賣盟友的後果卻是唇亡齒寒,完全是自尋死路。
1939年1月,在德國人享受“捷克”大餐的歡宴上,波蘭溜進來分了一杯水酒。時間才過了不到九個月,為貪小利而賣盟友的波蘭人就遭到報應了。
1939年十月七日。蘇德兩家同時發聲,一起對波蘭提出了“交還領土”的要求。到了這個地步,此時德國和蘇聯,已經是公開**裸地向世界表明出“蘇德”聯合的架勢,全世界在大吃一驚之餘,卻也很快明白這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在過去的幾年裏,德國的表現實在是太“紅”了。
當英法兩國的政治家們還沒有弄明白,法西斯德國和社會主義蘇聯這對天然的死對頭是怎麽會好得象穿一條褲子般聯起手來的問題時,蘇德兩家在對波蘭發出最後通牒的二十四小時後同時對波蘭宣戰。
波蘭的西邊,德國以十個裝甲師。六個摩托化步兵師為主要突擊力量。隨著希特勒一聲令下,於十月八日越過德波邊界進入波蘭發動全線攻擊。上千輛的裝備40毫米坦克炮的二號坦克蜂擁般地湧入波蘭。而德國空軍僅用三天的時間就使波蘭空軍在西線不複存在。德國裝甲部隊與空軍構成的快速縱深挺進力量,將陳舊龐大的波軍迅速撕裂、合圍。
波蘭的東邊,以新式的7為主體的蘇聯裝甲洪流。幾十萬蘇聯紅軍。也在同一時間對波蘭發動猛攻。
蘇、德兩家的進攻完全是同步進行,號稱“平德鎮露”的大氵皮波,在作死了十餘年後。終於求仁得仁,遭來了“報應”,被蘇德兩大流氓怪叔叔,一前一後夾攻,破了身子爆了菊,硬生生地夾成了大肉餅。
比起曆史上的德波戰爭,這個位麵由於有穿越者相助,德國陸軍的戰鬥力更強,裝甲兵作戰理論更加完善,而東線的“盟友”蘇聯也同一時間配合作戰,兩線為敵的波蘭人在西線有效的抵抗力更弱。
十月八日宣戰,到了當月底三十日,波蘭首都的華沙就宣告淪陷,華沙政府宣布投降,波蘭第七次被瓜分。
而後,蘇德兩家根據“列寧格勒談判”的協定,大體以納雷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為界,將波蘭一分為二。由於前期德國的進展速度更快,終戰之時德軍進攻過猛,在追擊中越過了事前商定的分界線,戰後不得不主動撤軍將“多占”的地盤交還給東線殺至的蘇聯紅軍。
而後,東線的蘇聯紅軍和西線德軍在會師之後,雙方開始了熱烈的聯歡活動。兩方的高級將領會麵後互相慶祝聯合作戰的勝利之餘,還一起深入地探討了“裝甲兵運用”的話題(這些都是曆史上發生過的)。
由於林漢的幹涉,提出“裝甲兵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並沒有被殺。當時林漢和斯大林談起德國為何在前期會取得驚人的大勝時,故意模糊地向斯大林說明是德國人使用了類似圖哈切夫斯基主張的裝甲兵理論指導陸軍。林漢故意隻是輕輕地“一句帶過”這件事,而當時他對斯大林說的每一件事都太過驚竦,斯大林也沒有太在意這一點。
事後在處理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問題上時,斯大林雖然架空了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但他的大縱深理論還是保留了下來。
在波蘭戰役時,蘇聯紅軍以大縱深理論為基礎在西線的裝甲兵運用效果也很一般,具體實施時組織混亂無比,作戰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極多——實際上圖哈切斯基元帥的大縱使作戰理論,和曆史上蘇聯紅軍在蘇德戰爭中逐漸成熟的裝甲兵運用戰術區別是很大的。圖哈切夫斯基的設想有些過於超前了,而當時的蘇聯軍隊的機械化程度和組織能力遠沒有達到他所主張“大縱深”作戰的要求(具體情況我就不多寫了,省得騙錢。)——曆史上蘇聯大概要到六七十年代後,其裝甲部隊的機動作戰能力才達到圖帥設想的技術要求。
當然,和圖哈切夫斯基同時代的德國古德裏安將軍的“閃擊理論”在波蘭戰役時,同樣暴露出一堆的不足和缺陷,曆史上德國的閃擊戰術,要到法國戰役結束後才完全成熟。不過在這個位麵,由於有穿越者相助,古德裏安的“閃擊理論”完善了很多,但在波蘭戰役中,德軍也暴露出擴軍太快,軍隊的綜合素質下降嚴重的問題。
(注:曆史上波蘭戰役結束後,德國為何拖了近半年才發動西線的法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波蘭戰役中。德國陸軍暴露出一堆的問題和缺陷,在1939年冬季的“靜坐戰爭”時期,德國陸軍吸取了波蘭戰役中的各種教訓後,都趁著冬季拚命地練兵,以提升軍隊的整體素質,這才有了後來法國戰役的大勝。所謂的強軍,都不是天生的,都要通過實戰發現各種問題不足,然後進行相應對性訓練,打出來。練出來的)
當蘇德表現出盟友般一至的態度。同時用一個口氣“說話”,同時宣戰,配合得象一個人般地一起瓜分了波蘭之時,如夢初醒的英、法兩國這時才發現。他們已處於極為不利的戰略劣勢之下。
蘇德之間竟好得象穿一條褲子一般。英法兩國最擔心的事情正在變成現實。
由於蘇德兩家是同時對波蘭提出領土要求。同時對波蘭宣戰,在捷克問題上已經賣過盟友一次的英法兩國,這時就不得不麵臨著同樣的問題:要不要把波蘭也象賣捷克一般地再賣一次?
賣捷克可以推托是被不講信用的德國人騙了。但如果再賣有過“條約”保護的波蘭,那就怎麽也說不過去了。如果英法兩國再這樣任由蘇德兩家對其“盟友”出手而不有所實質意義上的舉動,兩家在歐洲大陸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將被降至最低。
英、法兩國政府在電報來往了兩天,被迫痛苦無比地做出了最不情願的選擇:對蘇、德兩家同時宣戰。英法現在是不得不戰,因為蘇德兩家看似同穿一條褲子一起瓜分波蘭的作法,已經讓英法明白,如果再這樣綏靖下去,自己在歐洲 的“盟友”,隻會一個一個地被兩家一口一口地吃掉,他們已到了不得不戰的地步了。
波蘭戰役時,英、法兩國在西線的表現被稱為“靜坐戰爭”。但實際上兩家也並非無所事事,倒也曾努力地從西線向德國發動過牽製攻擊,隻是在西線的“齊格菲防線”受到了阻礙後,就又很快地縮了回去,然後幾十萬大軍就一起坐在了馬齊諾防線“觀戰”。由於蘇德兩家進攻的速度太快,波蘭敗亡的速度更是快得驚人,由於總動員的滯後性,到波蘭敗亡時,英法聯軍在西線集結的兵力也嚴重不足,其幾十萬大軍的“靜坐”也沒有多坐幾天波蘭戰役就結束了。
待波蘭戰役結束後,蘇德兩軍“和平”會師,聚會聯歡的消息傳來,一想到蘇德聯盟的可怕陰影,想到兩國加起來是他們兩倍以上的兵源人口優勢,英法兩國的聯軍哪有勇氣爬出馬其諾防線,象一戰一樣打一場類似凡爾登戰役般的消耗戰?
1939年十月之後,德國西線象曆史上一般,地麵上陷入了平靜的“靜坐戰爭”。而在東線,蘇德兩家按照《列寧格勒協議》商定好的那般,瓜分了波蘭的地盤,然後雙方根據協議將主力部隊逐步地撤離波蘭,隻保留了維持當地秩序用的“治安部隊”。
1939年的冬天,蘇德兩家都幹了同一件事,那就是在波蘭拆工廠,讓這個國家去工業化。此外就是互設觀察員,互相在邊境線上撤軍,以減少彼此的“不安全感”。到目前為止,雙方都盡可能地保持“友好”的姿態。
德國的東線穩定下來了,但西線卻並不平靜。地麵上的雙方的陸軍雖然玩起了觀望戰爭,靜坐戰爭,但雙方的空軍在天上,卻象曆史上一般實打實地開戰交火。替代bf109成為德國空軍主力的戰鬥力是he112戰鬥機,其性能已在英法兩國的相對落後的颶風戰鬥機和法國的歪脖戰鬥機 mb.150 戰鬥機之上。
為了“加強”蘇德聯盟的“穩定性”,在林漢的建議下,斯大林也派出蘇聯空軍加入了西線的空戰,這些蘇聯空軍飛行員駕駛的都是德國造的he112戰鬥機。和曆史上相比,德國不但陸軍更強了,就連空軍也因為得到了蘇聯空軍的相助,也擁有了更多的飛行員。
在武器產能方麵,曆史上德國軍工生產動員能力極糟糕,除了自己糟糕的組織動員能力外,礦產資源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不過。根據《列寧格勒協議》的要求,在開戰後的最初幾個月,蘇聯還是依照協議,供應了德國大量的礦產資源。而這個位麵的德國,在戰前也已在國內完成了重要的戰略資源貯備和石油貯備,短期內軍工產能還是可以放開手腳進行總動員生產。
談起軍工產量,很多人總是不自覺拿德國坦克生產的問題套用到飛機身上,但其實這是個錯誤的看法。
二戰時一架戰鬥機的製造工時和消耗的原材料,遠低於一輛坦克。而二戰時的德國,從1939年到1945年。從來都不缺少飛機。他們缺少的僅僅隻是飛行員而已。即使是在盟軍打到家門口的1945年,德國空軍麵臨的問題也隻是缺油,以及飛行員被“海量”的飛機“淹沒”的問題。飛機產能不足的問題,從來就沒有在德國空軍身上發生過。
而蘇聯方麵所以如此“熱情”地派出飛行員參予西線的空戰。除了要加強所謂“蘇德”友好的聯係外。另一個因素也是斯大林想盡早地讓蘇聯空軍參予到現代空戰中。以防閉門造車造成空軍發展的“脫節”。而漢娜所以接受蘇聯空軍的相助,除了可以借此要求增大蘇聯對德國的礦物出口份額外,也是為了向蘇聯“顯示”實力。讓蘇聯人看到蘇德間武器的“代差”後,至少在1941年前老實一點,別做小動作。
曆史上蘇聯紅軍要到1940年後,才開始進入1000馬力時代,而要到1941年,開始裝備性能和德國戰鬥機接近米格3和雅克i戰鬥機。而在1941年前,他們的空軍都還在大量裝備落後的i16戰鬥機,這個位麵的蘇聯紅軍也不例外。
曆史上的斯大林,雖然對擴張很熱心,但同時也是一個很小心的人。他對德國的態度,更多的是謹慎和防備。後世一直有一種說法是,曆史上斯大林在1944年前最大遺憾之一就是不能和希特勒一起瓜分世界,雙方反而打了一場兩敗俱傷的大戰。這個位麵的德國比曆史上更強,雖然雙方現在成了“盟友”,又有中國朋友一旁勾通支持“蘇德友好”,但德國給蘇聯的壓力卻比曆史上更大。
為了加深“蘇德”間的友好,經林漢遊說,中國同誌的提意,斯大林也派出空軍加入西線的空戰,一方麵借此親自體驗德製戰機的性能,另一方麵也有想通過雙方的“並肩”作戰,加深彼此間的“友誼”的念頭。
現在的蘇德間關係十分地微妙,其實雙方是麻杆打狼兩頭怕,兩邊心裏都很想長期保持著這種互不開戰的“和平”狀態,又都害怕對方撕破臉出手。
而漢娜答應蘇聯紅軍參加西線空戰,是因為她認為西線的空戰經驗是不能用於東線的。二戰時東線空戰的高度是在三千米以下,雙方的空軍圍繞著對方的坦克部隊而展開
空戰,東線需要的是低空戰鬥機。而西線的空戰高度卻經常在在五千米以上,而後更是隨著b17的出現,圍繞著護航與反護航,雙方空軍越打越高。
未來蘇聯開發的米格3戰鬥機是標準的高空高性能,低空性能的戰鬥機,就是因為不適應這一點,加上和il2攻擊機搶發動機而被淘汰。漢娜也希望蘇聯在參加西線的空戰後空軍的發展的方向被引入“邪路”,造出更多的米格3來。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漢娜想扯蘇聯的虎皮壓製英法,蘇聯空軍也參加西線的空戰,後果隻會加深英法和蘇聯的敵對敵視,這樣也更有利於防止德國陷入兩線戰爭的尷尬。國與國之間,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對於蘇聯這個危險的盟友,蘇德間脆弱的聯盟關係,漢娜也不得不處處提防。蘇聯空軍參加西線的空戰,被她視為是蘇聯交給德國的另一份“投命狀”。
曆史上法國戰役結束後,德國主動對英國遞出了和談的橄欖枝,但是英國卻拒絕和談死嗑到底。現在有了蘇聯共同加盟,一起開戰,漢娜也想看看,在加上了蘇聯這塊籌碼後,英國人還會象曆史上一般硬撐下去和德國死嗑嗎?
有了蘇聯飛行員的加盟,德國空軍在西線能夠組織更大規模的空軍和英法交戰。在1939年的冬季裏,最新型的he112e型戰鬥機在西線的空戰中一直占著上風。
英國方麵,雖然皇家空軍最新式的噴火i型戰鬥機已於1938年開始服役,但噴火戰鬥機一如曆史上一般,生產緩慢,裝備也同樣的緩慢。
噴火戰鬥機生產速度慢主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新式的戰鬥機和舊式的戰鬥生產完全不同,對生產設備的要求更高。觀念上的保守的英國人思想上轉型太慢,以及西班牙內戰帶來的負麵影響。
1937年五月的倫敦談判結束後,根據談判的要求。各國的空軍逐漸退出了西班牙上空。但西班牙的內戰依然在繼續,但英國方麵仍然將最新式的颶風戰鬥機提供給弗朗哥。
1937年九月後,隨著1000馬力的梅林發動機開始量產,颶風戰鬥機終於用上了期待以久的發動機。並開始在西班牙上空作戰。同時新型的颶風戰鬥機根據對手的性能。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
而同一時間。共和軍方麵的空軍主力依舊是舊型號的900馬力的bf109和he112,性能也沒有得到任何的改進升級。
德國軍方是有意不給共和軍的戰鬥機升級的,其目的就是為了為了通過西班牙的空戰。讓英國人產生颶風戰鬥機的性能已經夠了的幻覺。
弗朗哥國民軍的空軍開始在西班牙上空逐漸地重奪製空權,並一直持續到1939年西班牙內戰結束時,颶風戰鬥機在西班牙上空始終占據上風。
1939年年初終戰時在國民軍中服役的颶風戰鬥機,甚至用上了原為噴火戰鬥機準備的梅林12型1050馬力的發動機。
由於德國人有意地放水,從1938年起颶風戰鬥機就在西班牙上空開始從最初的“微笑”變成了“大笑”。在幫助皇家空軍對自己戰鬥機恢複信心之餘,也為颶風戰鬥機帶來了帶來了更多的飛機訂單。
1936中國戰場的慘敗,皇家空軍叫嚷著要更換好的戰鬥機。根據西班牙戰場的表現,英國政府滿足了他們的要求。1938年年底時,皇家空軍在英國本土的戰鬥機,幾乎全體完成了颶風戰鬥機換裝工作。
但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當更新式的噴火式戰鬥機開始服役時,除了要麵臨和使用同等發動機的颶風戰鬥機搶發動機的問題外,還麵臨著製造成本更高,性能優勢卻不明顯的尷尬。
颶風戰鬥機大量裝備,竟成了新式的噴火戰鬥機裝備皇家空軍最大的敵人。
結果到1939年十月英法對蘇德宣戰之時,皇家空軍噴火戰鬥機的產量,居然隻有可憐的一百二十架,連曆史同期的三分一都不到,其中還因為訓練事故損壞了三十多架。
從1937年起,是世界航空技術更新升級速度極快的時代,去年經典,第二年就變成過時貨是常有的事。在中國損失慘重的英國政府哪裏有可能把剛剛才裝備部隊的颶風戰鬥機就“下架”撤裝,給更先進的噴火騰出空位?
和噴火相比,由於使用了同種發動機,颶風戰鬥機的和早期期型的噴火i性能相差並不大,,也就是俯衝性能差點,高速時機動性差些,速度慢一點點而已。這些什麽都差一點點積累起來,其實在空戰中就很要命了。但是唐寧街的那些議員老爺們是看不到這一點的。和平時期,他們隻會以人之常情的理由叫嚷“幾個月前才剛剛換了新飛機,現在就要再換新飛機,哪有這個道理的?”
然後,皇家空軍就悲劇了。
結果在法國前線作戰英國皇家空軍,在1939年十月後,就開始悲劇了。先前故意在西班場戰場放水的德國空軍,此時拿出了針對颶風戰鬥機性能特點進行針對性設計的he100戰鬥機,該機是he112的升級版。he100一出現在西線,立刻就將沉醉在西班牙戰場勝利的幻夢中的皇家空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從1939年十月起最後三個月裏,英德雙方戰鬥機在西線空戰中的戰損交換比一直保持著2:1的難堪交換比,皇家空軍實在是吃了大虧。至於法國空軍,曆史上同時期的法國戰鬥機更新換代的速度更慢,其主力歪脖子戰鬥機mb150更是在空戰被對手打腫了臉。
和噴火戰鬥機相比,颶風戰鬥機最大的問題除了其機翼設計過度“簡單”外,其機身也較小,改進潛力已經到了極限。而且隨著空戰速度越來越快,其機翼的設計已越來越不適應高速度的空戰。此外機身的空間和結構強度,也難以裝進更強大的發動機——不是不行,隻是硬塞進去會嚴重影響飛機的氣動性,性能提升的效果不如換裝同等發動機的噴火。
簡單地說,颶風戰鬥機是好飛機,但是他的改進潛力已經用盡了。但是戰爭爆發時,整個英國飛機生產線全部都被颶風戰鬥機占用了。等前線空戰再次失利的消息傳回,英國人如夢初醒,終於痛下決心改產噴火戰鬥機,卻已經是1940年二月以後的事了。
生產線轉型需要時間。前線每天都有颶風戰鬥機被打下來,即使知道他“過時”了,飛機製造廠也不可能馬上停止生產颶風而轉產噴火,因為這樣的後果就會導致前線戰鬥機的供應出現中斷。戰爭才剛剛開始,英國才剛剛開始總動員,飛機產能還很低。
飛機場的工人適應新式飛機的生產要求需要時間。
前線的飛行員適應新飛機的也需要時間。
偏偏這個時候大英帝國,最缺的也就是時間。
和曆史上發生過的事情一樣,到1940年5月,德國在西線發動法國戰役,揮鐮閃擊西歐的時候,整個西歐戰場,隻有一架噴火戰鬥機被送到法國以供法國空軍“參考”,。比曆史上更狼狽的是,此時皇家空軍手中的噴火戰鬥機數量比曆史上更少。
和英國人相比,德國空軍在“點科技樹方麵”,就一點歪路都沒有走。德國空軍在發展的過程中,漢娜親自過問飛機的開發和發動機的設計,製定了各種“不講道理”升級換代方案。
為了防止軍備部門的人欺上瞞下,她甚至調動了秘密警察和憲兵監督空軍的換代工作——曆史上,德國軍備部門的人劣跡累累,在裝備更新換代上經常自行其是,漢娜對他們實在不得不防。
he112從c型以後就全麵放棄了生產困難,性能提升不大的橢圓機翼,換回生產相對簡單容易的平直翼,其型號命名也隨之改為he100型以區別於舊有的型號。而後在更換發動機和飛機升級換代上更是一步不拉,從來不肯小氣。((未完待續。。)
ps:??這一章算是交待二戰各國戰略勢態的過渡章節,下一章才是大家期待以久的大海戰的**劇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