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衝突的開始

人吃飯的時候,最不想發生的事情是什麽?

答案是當你正在吃一塊很喜歡吃的食物時,邊上收音機或電視裏突然傳出一個新聞,告訴你你正在吃的這塊食物,有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一日,美國總統威爾其正在白宮裏吃早飯的時候,就遇了這種事。

1940年時,電視還沒有發明,他當時也沒有聽收音機,卻習慣性地邊拿著刀叉吃午餐肉荷蛋包邊看報紙,結果他所看的《華盛頓郵報》上,在頭版頭條刊登的新聞標題卻是:德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斯帕姆午餐肉中添加的亞硝酸鹽發色劑是有毒致癌物質,德國政府已勒令市場上所有的斯帕姆午餐肉下架。

威爾基總統正在吃的早餐裏,就是油煎斯帕坶午餐肉,這是他最愛的食物之一。看到這則消息的標題,頓時令他大倒胃口。新聞內容裏,所謂的“德國科學家”詳細地說明了亞硝酸鹽的危害性,聲稱其食用0.3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人死亡。看到這則報道後,威爾基總統又怎麽可能吃得下去。

用力地將餐盤推到桌子一邊後,威爾基總統拿起餐巾擦擦嘴,憤怒地罵道:

“該死的德國佬,還有該死的英國佬,他們現在一定很高興吧,又多了一項禁售美國產品的借口了!”

自從歐洲停戰以來,當上美國總統已有一年的共和黨首腦威爾基,一直都過得很不愉快。

剛剛登上總統寶座時,威爾基是自信滿滿。當時美國國內,左派和右派都對他不為地吹捧。

左派聲稱的他的勝選,保住了美國的“自由傳統”。粉碎了“獨裁的戰爭販子加納”三任總統的野心。

右派則讚美威爾基,聲稱他擔任總統後,會將美利堅合眾國帶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雖然中情局傳來的情報顯示,這些惡心肉麻至極的吹捧文章,“絕大多數極有可能”是德國人花錢在美國請的槍手寫的。可是麵對德國人刷下限地讚美讚美再讚美,威爾基怎麽好意思去反對和下令處理。

剛上台。在享受了幾個月的報紙輿論的肉麻吹棒後,威爾基總統很快就嚐到了處處碰壁的苦頭。

首先出問題的地方是歐洲。蘇德合流,強行“赤化”了大半個歐洲,現在隻剩下幾個無足輕重的“小國”、半個法國,意大利麵條這些“弱智”還能維持著“自由資本主義”的存在,而歐洲最精華的地區,幾乎全部插上了紅旗。

這些受蘇、德兩國控製的地區,經濟自成體係,強烈地排斥著美國奢侈品的流入。現在美國人能賣到德國控製下的歐洲的。隻有原料資源和初級工業品,以及少量德國無法自產的機器設備。歐洲這個大市場,幾乎已對美利堅合眾國關上了大門。為了重新開啟歐洲市場,美國不得不和德國政府展開貿易談判。德國人的說法是,由於在前麵的歐戰中損失消耗太大,現在封閉貿易市場是迫不得已,否則就無力償還在美國的欠款。

按德國人的說法,他們希望美國政府“減免”從前的欠款。然後才“有話好說好商量”。這種欠錢的反而是大爺的作派,不但讓威爾基總統隻想開口大罵“厚顏無恥”。更讓美國的猶太銀行家們幾乎暴走。

“如果歐洲還在戰爭之中就好了!”

“武裝討債”本身就是極好的一個借口。威爾基總統現在也異常後悔,如果歐洲還在戰爭之中,美國現在就可以借助英國為跳板,對德宣戰,但現在的這種局麵,麵對著嚴重失控的歐洲局勢。即使已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美國,現在也隻能縮在美洲大陸充當看客,無能為力。

說到英國,威爾基更加憤怒。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和德國一樣無恥不講信義的國家。從今年下半年起。隨著英國海軍艦恢複了部分實力,英國人在破壞“自由貿易”上的小動作就逐漸多了起來。

根據去年簽訂的《英美華盛頓協議》,英國人要對美國全麵開放本土和殖民地的貿易市場。

結果今年六月起,美國商品在英國本土銷售的過程中,就不斷地發生各種“質量”事故,大量關於美國商品的負麵新聞長時間的充斥英國的報紙媒體,而英國政府也趁機借題發揮,小題大作,大肆炒作。

現在英國人不敢直接撕破臉直接單方廢除《英美華盛頓協議》,但私下裏這種齷齪的小動作是持續不斷。今天德國人登出了斯帕姆午餐肉亞硝酸鹽的問題後,威爾基總統相信,最多隻要兩天,英國人就會趁機發難,在本土和殖民地地區禁止所有的斯帕姆午餐肉上市,甚至可能禁止所有的美國罐頭食品進口。

當天上午,威爾基總統就接見了美國食品安全管理局的見麵,問起了關於斯帕姆午餐肉的問題,這時已經不是斯帕姆一家的問題了,而是美國整個食品行業的問題了。——在四十年代,由於認知問題,亞硝酸鹽被長期作為食品發色劑使用,他可以是食物看起來更加地鮮豔。所以早期在食品,尤其是在罐頭食品裏添加亞硝酸鹽是普遍現象。

接下來幾天裏發生的事,也正象威爾基總統預見的那般,英國人借機發難,以亞硝酸鹽為契機,禁止所有的美國罐食品進入英國和英國殖地市場。而後的幾天裏,威爾基總統通過調查發現,早在半年前,英國生產的罐頭食品,在其添加劑裏,早就悄悄地取消了亞硝酸鹽。

威爾基總統從食品管理局的人那兒得知,這一年裏,德國並沒有從美國進口哪怕是一罐的斯帕姆午餐肉。他們手中的斯帕姆午餐內人,都是去年海上破交戰時的繳獲,經過這一年的消耗,早就用光了。這事分明是德國人有意為之的。而且還和英國人勾結一起。

從英國人提前改變罐頭食物的添加劑成份來看,英國人早就知道了亞硝酸鹽的危害,卻故意隱而不發。他們悄悄地命令國內的食品生產廠家修改配方,停滯半年待市場消化完舊貨後,才跟著德國人一起在這事上發難。

斯帕姆亞硝酸鹽事件發生後,整個歐洲。包括英國在內,開展了“轟轟烈烈”抵製“有毒的美國食品”流入的運動。在斯帕姆午餐肉事件中,威爾其總統清晰地看到了,英德兩個一年前的死敵,在這事上聯手坑美國的跡像。

而在1941年的最後一個月裏,無論是德國人控製下的紅色歐洲,還是英國或南法國或意大利控製下的“自由歐洲”,都不約而同的開始炒作同一個話題:“美國食品安全問題”。

在過這程中,上竄下跳表現得最歡的就是英國人。為了打擊美國食品的名聲,他們甚至翻出了三十年前,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著名的小說“扒糞”小說裏《屠場》裏透露的美國食品生產黑幕這件舊事再度炒作。

(注:《屠場》這書被稱為扒糞文學的先驅之作,裏麵反映的1910年左右美國的食品生產安全問題,比如裏麵的這段情節:

食品倉庫裏垃圾遍地,汙水橫流。壞了的豬肉被搓上蘇打粉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鏟進香腸攪拌機。甚至,有些肉就亂丟在地板上。和垃圾、鋸末混在一起,一任工人們在上麵踐踏、吐痰。留下成億的肺結核細菌。工廠把發黴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腸;工人們在肉腚上走來走去並隨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摻進絞肉機;洗過手的水被配製成調料……而人們吃到的許多香腸,不僅“原料”豐富,而且還有“美味的中毒老鼠”!

看到上麵這段,會不會覺得和現在的某個國家很相似。在資本主義時代,其實黑心資本家的良心,各國都一樣的。)

英國以此為借口。首先食品行業對美國關上了貿易的大門。

但斯帕姆午餐肉亞硝酸鹽事件,不過是威爾基總統上任一年裏,遭遇的諸多“不爽”事件中的一件而已。

威爾基擔任美國總統後,隨著林漢策劃下,一篇篇泡製的。肉麻至極,“吹捧”美國的文章在報紙上不斷地登出,很快也激起了美國人傲慢自大的天性。

1941年上任後,威爾基總統策劃的一件事,就是想要建立以美元為基礎的貿易體係。

1940年十月《阿姆斯特丹協義》簽訂後,蘇德兩家幾乎瓜分了歐洲大陸。而在戰爭中遭遇重創的英國人,麵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英國人所建立的以英鎊為主體的貿易體係,在皇家海軍全滅後,也正麵臨全麵崩盤的狀況。

新生的幾個社會主義國家,包括德國這個“德修”,如今他們在相互音間的國際貿易結算,很多時候都不再用英鎊為計量,而是彼此間“商量”用記帳的方式進交易。雖然麻煩了一些,但是這些國家都不想在手中持有太多的英鎊。

之所以會這樣,一是英國已經從世界霸主的王座上掉下來了,英鎊的國際信譽度大跌。持續一年的歐戰期間,英國政府為了支付戰爭軍費,大開印鈔機也印了不少英鎊,導致戰後英鎊大貶值。更不要說在戰爭期間,漢娜通過建在德國的印刷廠大肆製作的“假英鎊”了,在市麵上流通的“德國產”的英鎊,總額甚至超過了一億。

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英鎊的國際信譽度。作為國際貿易貨幣,英鎊的影響力現在已大不如從前。

1941年確實是個微妙的時刻,英國從王座上掉下來,英鎊國際信譽度大跌水,誰來接過英國人的班,這是很微妙的話題,也是林漢借機給美國人挖的一個大坑。

舊王已經倒下,新王還未確立。目前最有希望替代英鎊的,自然就是在這一年戰爭中撈到最大最多好處的美國人發行的美元。

林漢派人在美國發表炒作的那些肉麻無比的吹捧美國的文章,本身也是“順應時事”的“順勢而為”,所以一經發表就引發無數美國人的共鳴,然後越炒越大。

美國國內的箐英,不是沒有察覺出德國人在背後充當推手的影子,但是美元成為國際貿易的主體。由此帶來的巨大好處,美國的那些金融資本家們,又怎麽會看不出來,又怎麽能夠抵抗?

這是德國人的“陽謀”,但也是無法抗拒的誘(蟹)惑。

曆史上,美國人能“和平”地接過英國人的班。成為世界霸主,建立以美元為主體的貿易體係,是建立在美國一家獨大,除他之外,全世界幾個強國,全在二戰流幹了血,無力反抗的大前提下。

但現在,英國人還沒有流幹血,他們隻是損失了一堆二十年前建的老艦。大批新艦正要下水,還看到一線希望。

德國正處狀態最佳的“當打之年”,蘇聯也是體力充沛,兩家都完好無損。

現在的美國,雖然國力和生產力已是世界第一,但這樣就想當龍頭老大,號令諸王,蘇德兩家哪裏會鳥他。英國這個“舊王”又怎麽甘心?

“讓美國人,夏天吃秋天的果實!”

林漢讓人在美國炒作這事。就是圍繞著這個思路出發。他花大力氣的媒體上炒作這事,提前催化讓美國人妄想建立美元為主體的國際貿易體係,其目的正是為了繼續離間美英關係。

剛開始時,美國高層還有些清醒,還想再等等看看。可是歐洲局勢的變化,英鎊在國際貿易中已越來越不被信任。全世界都看到了。取代英鎊,搶奪全世界的“印鈔權”的**力,控製美聯儲的那些美國資本家們,又有幾個能忍得住?要知道美聯儲並不是由美國政府完全控製的,美國金融資本勢力在影響力極其巨大。美國政府更象是為其打工的。

這一年來,美聯儲的人就利用其在國會的影響力,一直在遊說著美國政府在這個“曆史的轉折點”站出來,“體現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國際貿易應有的影響力”。這時已經不需要德國方麵塞錢叫記者炒作這個話題了,這些美國的金融資本家夥,為國際印鈔權,自己就在操縱美國國內的聲音了。

美國人過早對英國人“搶班奪權”的後果,就是英美之間的關係,在這一年裏急劇的惡化。國力大損的英國人表麵上不敢和美國人公開對抗,但暗地裏小動作一直不斷,無論支持日本或者炒作美國食品安全問題,以及和世仇德國人在許多事情上達成“默契”,都是這樣國際背景下的產物。

1941年的最後一個月裏,當美國政府正為食物安全問題而焦頭爛額的時候,在東南亞的荷屬印度尼西亞,一場風暴正在醞釀。

印度尼西亞由三千多個大小島嶼組成,各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拿破侖帝國覆滅後,荷蘭恢複獨立。根據1814年英荷所簽訂的條約,印度尼西亞重歸荷蘭統治。

早期荷蘭人對這裏的統治,走的是一條急功近利的商業掠奪體製,但這種手法受到當地居民的強烈反抗——比如1926年爪哇大起義。

隨著時代的進化,吃過不少教訓和苦頭的荷蘭人,也“改進”了殖民手段。

而對民族運動的高漲,荷蘭政府使用的是收買和鎮(蟹)壓交錯的手法。一方麵利用國民參議會來拉龍和收買中間層的知識份子,另一方麵對激進的民族主義份子進行毫不留情的鎮(蟹)壓。

晚清政府時期 明清立國以來,為防海盜、倭寇,實行“海禁”政策,限製國人出洋謀生。政府長期都對海外的臣民漠不關心,甚至敵視態度。直到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被迫準許華工出國做工,禁令才被打破。

晚清時期,發生在中國沿海“賣豬仔”,大量的華人被拐賣到世界各地的充當苦力。這些華人苦力慘遭非人待遇,拐匪掠販人口出洋引起的對外糾紛和社會動**,有損清廷顏麵及其統治。另外,晚清政府派遣的外交官員與海外的華人有了接觸,對華僑的富有有了極深印象,並認為可用於中國的現代化。基於此,清廷便逐漸轉變過去漠視、敵視華工的態度。1893年在洋務派官員的推動下,正式廢除了“海禁”令,此後又製定了不少涉僑政策,申明了對海外華人的保護態度。其中最為重要的是1909年頒布的以“血統主義”為原則的國籍法,規定凡是中華種族之人,不論是否出生於中國,都屬於中國國籍。而印尼的殖民政府依據出身地原則確定國籍,這樣使許多華人擁有雙重國籍身份。這樣的身份使以後原住民對華人對印尼的效忠產生懷疑,埋下了以後的排華、反華的禍根。

這一時期,印尼華人由於政策的鬆動使其原本就強烈的對祖籍國的歸屬感得到釋放的空間。另外,華人在印尼被排斥於政治之外,受殖民統治者的壓迫。此時中國也慘遭列強侵略。這些使得印尼華人把自身與祖籍國的前途命運聯係在一起。在這種背景下,印尼華人對於洋務運動、辛亥革命等中華民族自強圖存的運動都積極支持 。

他們協助洋務官員辦實業,提供資金和技術。在辛亥革命中,積極發展革命人員,建立革命組織,宣傳革命思想,為革命軍捐獻巨額經費,乃至直接投身革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差不多三分之一是華僑” 。

而荷蘭殖民統治者對華人和原住民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將華人置於第一等級西方人和第三等級原住民之間的第二等級。將華人作為殖民統治的工具,造成了華人與原住民的巨大分歧,華人被原住民看作“殖民剝削製度的代理人”。曆史上多次反華、排華事件多是在殖民者的主導下。而當地華人的地位高於原住民,並且是努力想向第一層的西方人靠攏,對比自己地位低下的原住民疏遠。華人的文化、習俗保持中國傳統,其行動表現出對中國的效忠,在印尼國內積極的為國內的革命服務,籌經費,發展革命組織、成員。即使是在免於殖民統治保持獨立的泰國,也因為對於華人效忠祖籍國而出現了排華浪潮。

而這時空華人在東南亞的地位問題,在林漢這個最大的變數出現後,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1932年發生在舊金山的無差別格鬥大賽,當時林漢力挫世界各國的格鬥高手,加上後來其嚇人的“屠熊殺虎如拾草芥”的戰績,以一人之力,幾乎將西方世界用了幾百年時間才建立起來的對黃種人的“種族優越感”摧毀得七七八。

在那之後,林漢借此戰績,在華僑裏贏得了巨大的威望,而後在中共的幫助下,開始在收攏世界各國原是一盤散沙狀的華人華僑勢力。但由此帶來的後果之一,就是令東南亞的殖民者,對華人的警惕性更強。

在那之後,英荷殖民者就就開始策劃在東南亞進行一次排華行動。

而1935到1936的中國解放戰爭中,海外的華僑青年響應國內的號召,大量的回國參戰。戰後,一部分華僑青年留在中國參予新中國的建設,而另一部分返回了原來住地。

這些返回東南亞地區的華僑青年,在中國接受了紅色革命的洗禮,回去之後,也帶回了“革命的浪潮”和“民族主義思想”。雖然在這些人中的大多數人,在出國前接受了中國方的教育和組織,返回東南亞地區後有意地“表現低調”,但是大量參加過紅色革命的青年回到的東南亞的行動,令英荷兩國更加地警惕。

1939年在歐洲開戰前,當時英荷兩就準備在這兒再次挑起一回排華浪潮,借此清洗掉不穩定因素。

求點讚,太平洋戰爭開始寫了,求點讚(未完待續。。)

PS:??太平洋戰爭卷開始了,求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