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 三駕馬車

當德國方麵主動向斯大林提出要共同開發原子彈後,斯大林臉色又好看了許多。

林漢繼續在斯大林麵前遊說道:“我知道因為曆史的原因,現在蘇聯和德國的同誌,彼此間都很擔心雙方會戰爭危機。但有了這東西,大家也就擁有了互相毀滅對方的能力,那樣的話,彼此間就會更加安全了。套用我們那個時代的話來說,正是核彈讓這個世界變得和平了!”

德國主動提出和蘇聯一起搞核彈,完全是林漢的緣故。

漢娜本來是將核彈作為對付蘇聯的最後的王牌,卻林漢的幾個質問說服了。

第一個問題是:德國現在的工業實力,三年之內,有能力造出多少枚核彈。

漢娜在問過專家後,給出的答案是一枚。

林漢和漢娜都嚐試過想仗著自己的微觀操控能力,以消耗信仰之力為代價,從鈾礦中提取製造原子彈所需的u235.但在試驗中兩人發現,付出信仰之力的消耗,恐怖得驚人,而提取出的u235則少得可憐,最終隻得作罷。

而憑著工業和科技能力製造原子彈,哪怕是使用耗電量較少的鈈彈,需要電力也是海了去,消耗銅更是驚人。如果真這樣做,未來的幾年裏,德國軍備都受到嚴重的影響。

一枚廣島級別的原子彈,對一座城市的殺傷力,也就相當於一次千機大轟炸。對一支軍隊的威力,撐死也就能摧一個師的兵力。威懾力是有,但更大的是在發射架上而不是打出去。

林漢問的第二問題是,德國偷偷地搞原子彈,有可能完全保密,不讓外界知曉嗎?

答案是不可能。

製造核彈是一個龐大的體係工程。以美國人為例就動用了整整十萬人,牽扯了無數個部門,這種事根本不可能保密。

德國不比封閉式的蘇聯和中國。一旦德國開始製造原子彈,美國、蘇聯都會知曉。然後隻會引發三國間的核武器研究大戰。雖然說愛因斯坦因為穿越者的關係至今留在了德國,但在美國開發原子彈一事上,他起的作用隻是堅定了羅斯福總統的信心而已。即使這個位麵羅斯福和奧本海默都死了,美國也因為德國的暗殺,損失了不少核專家。但隻要美國人想造,他們還是能夠找到足夠多的核物理學家堆出原子彈的。

而蘇聯方麵,曆史上即使有蘇德戰爭的幹擾,蘇聯同樣也在秘密進行著核研究。隻是戰爭的原因讓他們停止了這方麵的步伐。但現在蘇德和平的情況下,德國進入原子研製和製造,蘇聯一定會得到消息,然後也會緊跟著開始。

這樣,蘇德之間就會形成競爭,競爭的後果,就會加深彼此本就很嚴重的不信任。

林漢問的第三個問題是德國準備在五年或十年內和蘇聯進行生死大戰嗎?

漢娜母女的回答都是:不願意。

她們兩人現在也承認,隻要蘇德一開戰,不管勝負如何,第三帝國最後的結局一定是滅亡。即使德國慘勝蘇聯。英美也絕對不會放過在這個時候背後捅刀的機會。

然後林漢問的第四個問題:既然如此,那麽德國比蘇聯早一兩年,甚至早三四年。造出原子彈,又有什麽意義?造出來不急著扔,放在那兒隻是擺設,又有什麽用?還會因此而影響了常規軍備,浪費大量的資源。

既然蘇聯加入核俱樂部是必然的,那麽何不和蘇聯聯手,一起開發核彈。一方麵可以增加雙方的互信,二來可以大大減少開發的成本,三來蘇聯也可以提供天然的核試驗場。

最終漢娜母女被林漢說服了。

之所以會在三方會談上提出這個話題。是因為德國也準備讓中國共享核技術。

按林漢的理論,兩極是比一極還危險的存在。而三極共存才是最穩定的構架。

現在的社會主義陣營,當家扛霸子暫時隻有蘇德兩家。中國雖然潛力無窮,但是還是太弱了些,暫時還無法成為第三極。

中國強大了,強割走北方一百多萬平方公裏土地,以及強行分離蒙古的蘇聯,就要非常緊張了。中德合擊蘇聯造成的威脅,遠在曆史上日德合擊蘇聯的威脅要高百倍以上。

要知道日本隻是一個擁有六千萬人口的海洋國家,而中國卻是擁有五億人口的大陸國家,兵源方幾乎可以說是無限的。

現在是1942年,新中國成立已有五年,經過五年艱苦努力,中國方麵在德國的幫助下,已經建立了一個初步工業體係雛形。就工業實力而言,現在的中國要勝過曆史上1955年時的中國。曆史上1955年時的新中國,建國後又打了三年的朝鮮戰爭,軍費支出極大,影響了國家建設。

而這個位麵,新中國雖然也打了一場世界大戰,但戰爭隻打一年,戰後更得到了越北、緬北大片土地,國力不降反升。

而同期,出於牽製蘇聯的需要,德國方麵是極熱心地幫助中國進行工業化建設,也不象曆史上的蘇聯那麽地“小氣”。

1942年的時候,新中國已經有能力開始自產拖拉機,而德國方麵甚至將淘汰下來的3號坦克的生產線賣給了中國,並將四號坦克,也就是三十噸級的豹式坦克設計也賣給了中國。現在的中國由於底子太薄,暫時還不能生產豹式坦克,但最多再過兩年,就可以解決三十噸級的四號豹式坦克的國產化問題(注:曆史上中國是在1959年開始自產59式坦克,書裏這邊,中國生產三十噸級的豹式的時間定在建國後第七年,應當是很合理的)。

按目前新中國的發展速度,等到了1944年後,中國這個社會主義的第三級就會長成到讓斯大林感到很有威脅的地步。

屆時,中蘇德三國三足鼎立的三極之勢就正式形成。到時候就算斯大林發了瘋想要打德國,他也將不得不考慮蘇聯在東線將麵臨的中國的威脅。

到目前為止,中德之間的關係非常地友好。德國方麵對新中國是要什麽給什麽,人員、設備、技術大量地對新中國開發,每年都有大批的留學生在德國留學。而那些被流放的二十萬德國共產黨,連同其家屬大都被安置在中國,成為中國重要的技術人員來源。

中德之間的親密關係,早就斯大林感到恐懼。

斯大林很想爭取中國,但要爭取中國,就必須象德國那樣對中國全麵開放才有可能,可是一想到蒙古和沙俄時期割走的那一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斯大林更是頭痛萬分。

為了加深中蘇聯係,這幾年來蘇聯也有對中國開放留學生,可是在對赴蘇留學生方麵,以及幫助中國工業化方麵,蘇聯人就不象德國這樣可以放開手腳毫無芥蒂地行事了。

在拉攏中國方麵,蘇聯有著先天上的劣勢。

盡管新中國政權中有不少親蘇人士,但是被林漢這個穿越者橫插一腳後,中共這邊親德的勢力同樣強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是在不斷地增強——因為每年都有大量的留學生赴德留學,這些人回來後,基本就成了親德份子。而德國方麵對中國不象蘇聯般有那麽多的“心理陰影”,雙方在許多地方的利益是一致和有互補的。

幫助中國工業化,正好可以幫助德國淘汰落後的產業,進行產業再升級,同時還能進一步加深中德關係,以及賺取巨額的利潤。

武裝中國,讓中國核武化,頭痛的隻會是中國周邊的國家,隻會是斯大林。來自東邊的威脅,將蘇聯更加不敢輕啟戰端。

1942年北戴河會談時,紅色陣營中,中蘇德三駕馬車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九月初,當菲律賓戰役結束時,三家的會談也告一段落。

關於日本問題,三家達成了初步的意向,決定按林漢的設想,先暗中聯手支持日本,借著軍工貿易,將日本人口袋裏的錢榨幹,借著戰爭激化日本國內的矛盾,為未來向日本輸出紅色革命埋下伏筆。

原子彈方麵,斯大林也表示願意和德國合作,不過具體事項還要回國和國內的專家進行針對性討論。北戴河會談的結果來看,蘇德聯手共同開發核武器的前景很好。在這過程中,暫時隻能充當看客的中國,也分了一杯羹,德國方麵“熱情”地邀請中國加入,以李潤石主席的雄材大略,當然也明白核彈對新中國意義,自然是欣喜若狂地加入了。

蘇德雖然開始聯合開發核武器,但是核武時代的另一件王牌,導彈,德國人並沒有向斯大林提起。

北戴河會議期間,貪婪的斯大林還要求德國向蘇聯開航空發動機技術,不過他索要的是高空增壓發動機技術。這一點上阿道夫沒有藏私,因為她和林漢都知道,噴氣發動機時代很快就要到來了,活塞式發動機很快會成為過時貨。阿道夫很樂意看到蘇聯“點錯”科技樹把過多的精力放在活塞式飛機的開發上。他答應了斯大林的要求,隻是在技術出售方麵要求蘇聯人出大價錢購買。(未完待續)

ps:本日第一更,求點讚了!以後每天以更新一萬字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