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阿留申戰役
1944年元月過後,林漢就一直待在德國,半內都沒有回到中國去。在這裏,他繼續以“薩菲羅斯”的身份傳教,平時所做的事,就是借機教導一下教中那些虔誠的女信徒,替她們洗滌一下心靈乃至身體裏的汙垢什麽的。除此之外,他餘下的時間,就是寄靈在最大的寄靈艦,提爾皮茨號戰列艦上,充當工業設備的加工廠。
象林漢和漢娜這樣的存在,除了在戰爭中擁有現代雷達的作用,另一個最大的益處,就是可以利用自己對金屬的融合操縱能力,加工一些極複雜的工程設備。
後者這方麵的能力,以林漢最為強大,漢娜次之,至於其他的艦靈,又再次之。這一點林漢和漢娜研究過,其原因可能涉及到“靈魂”完善程度問題。林漢可操縱金屬達到原子級別,漢娜也可以做到,能力差他一些,至於其他艦靈則做不到這一點。
林漢不想在這個時間點回國,最高興的人當然是漢娜。為了充份發揮林漢的“生產能力”,提爾皮茨號借口改造,被重新拖回了幹船塢,並暫時移走了尾部炮塔。然後該艦尾部被改造成一個小型加工廠,由林漢負責加工一些常規手段難以生產的高級機器設備——比如精密機床,噴氣發動機的葉片和關鍵零部件,或增強航空發動機的零件強度等等。
這些生產出來的產品,一部分會以“友好”的價格賣到中國去,一部分德國自用。至於噴氣發動機,現在的德國,已經開發出了第一代的噴氣戰鬥機。
由於是現在是和平時期,德國也不缺少珍貴的稀有礦物。目前開發出來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發動機使用壽命,已達到七十小時,經林漢消耗信仰之力增強後。更可提升到一百小時。
一百小時的使用壽命雖然還是短了,但真的麵對美國b17海和b29海時。艱苦的空戰中,很少有戰鬥機能用完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倒也夠用。
目前德國已組建了兩個噴氣戰鬥機中隊進行試飛,一支是使用雙發噴氣發動機的me262,另一款則是譚克博士開發的單發動機的ta183.
雙發動機的m262,將作為截擊機使用,目標是對付未來可能的敵人美國的b17或b29,單發動機的ta183則是針對美國人p47戰鬥機。
就目前而言,已開發出來的me262和ta183。綜合性能方麵,優於曆史上同期的產品,尤其是ta183,曆史上有名的一些氣動設計上的錯誤,已經得到了糾正。
不過由於技術新產品,目前這兩款噴氣式發動機還很不成熟。雖然林漢和漢娜抄襲後世成熟的第一代噴氣發動機的氣動外形,同時也帶回了一些亞音速度時代氣動設計的理論資料。但在亞音速空氣動力學才剛剛起步的時代,即使有穿越者帶來的超前知識保證可以少彎路,但要完全吃透這方麵的知識,還需要的大量的時間去試驗和完善。
擁有了噴氣式戰鬥機後。漢娜和林漢最擔心的美國飛機的高空問題,終於得到了有效的解決辦法。雖然這兩款飛機現在還極不完善,但這一兩年內。美國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在太平洋方向,德國還有時間。
為了對付美國的四發重型轟炸機,me262安裝的是兩門最新研製30毫米的mk104ii型機炮,而ta183則是四門20毫米機關炮。
而活塞式戰鬥機方麵,德國由於穿越者的影響,在航空發動機方麵總算沒有點錯科技樹,現在已成功地開發出2000馬力的航空發動機。海軍方麵考慮到未來極有可能是針對美國飛機為對手,所以是新式飛機換裝第一優先的兵種。
到1944年年初時,德國海航正在集體換裝使用2200馬力風冷式發動機的ta152t型。至於從前作為過渡產品的液冷式戰鬥機。現在正逐步從海軍中撤裝,可折疊的機翼將會換回陸基型。交由海軍陸戰隊使用。而ta152t的改進型,使用2400馬力風冷式發動機的ta152t3型。現在也已開發出樣機。不過由於現在是和平時期,德國海航換裝新飛機的速度並不快。
而和德國一海相隔的英國,其海軍發展,受阿爾托莉婭影響,現在皇家海軍也正在研究使用風冷發動機的台風戰鬥機。無論是大西洋空戰還是太平洋空戰,各國的海軍航空在戰鬥中都遭遇了液冷式戰鬥機在地麵高射炮火的打擊下,防禦過於脆弱的問題。現在英德國都準備將艦載液冷式戰鬥機替換成風冷式。就連日本,隨著新式紫電式戰鬥機服役,從前隻是權宜之計的雨燕戰鬥機,同樣也正在從日本海軍中撤裝。
而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美國航空兵經過近一年蟄伏,同樣也已完成了前線戰鬥機的換裝工作。
海軍方麵,大批性能優秀的4u海盜式戰鬥機和6惡婦式戰鬥機的到來,替換了落後4野貓和水牛式戰鬥機。
陸軍方麵,使用廢氣渦輪增壓,高空性能極其優秀的p47閃式戰鬥機,也這一年年初大批地裝備陸軍,淘汰掉了落後的p40和p38。
至此,美國二戰航空兵曆史上著名的“奶瓶三兄弟”終於在這一年齊聚一堂。
1944年一月二十日,美國方麵終於發動蓄勢已經第一波反擊行動。
反擊的號角是阿拉斯加半島進行的。
阿拉斯加半島,位於白令海的布裏斯托爾灣與太平洋之間,從美國阿拉斯加州本土向西南伸出的陸地,長約800千米。阿留申山脈縱貫全境,構成半島骨架。多火山。終年受阿拉斯加暖流和極地太平洋氣團影響,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1月氣溫0c左右。
由於地處偏北,曆史上,哪怕是到二十世紀,整個阿拉斯加的人口也隻有50萬人,是美國人口最少的州。
而在太平洋時期,該地的人口就更少了,是極荒涼的一個洲,這裏人口極其稀少,美國人這邊兒軍事力量更是十分地薄弱。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海軍出兵占領這裏部分島群,用於警戒美國海軍,防止其從北方突襲日本的警戒哨。
翻開地圖看,在北太平洋地區,阿拉斯加半島就象是一條長長地伸太平洋的啄木鳥的舌頭,而從舌尖向西望去,可以看到烏納拉斯卡島、烏母納克島、安德烈亞諾夫群島、基斯卡島、阿圖島等一係列密密麻麻的島嶼群,一直延申到堪察加半島。
這片龐大的島群,統稱阿留申群島。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實際占領的,也隻是離阿拉斯加半島較遠的安德烈亞諾夫群島以西的大片島群。至於以東靠近北美的烏納拉斯卡島、烏母納克島,以及最重要的阿拉斯加半島,日本方麵連碰都沒碰。
對於日本來說,阿拉申群島其實是塊雞肋,吃下這裏,政治上的意義更大於軍事上。當時的日本人,也不乏一些頭腦發熱者,提出趁機占領附近阿拉斯加半島甚至是奪取整個阿拉斯加,但這種愚蠢的建議都被李華梅和日本海軍完全地否決了。
二戰前的阿拉斯加,自淘金潮結束後,又重新變為人煙稀少的荒地。日本人真的想拿下這裏,短期內榨取不到什麽資源不說,更會被美國人將這裏變成泥潭,將他們毫不客氣地陷進去。
有過1935~1936年中國戰爭慘敗的陰影後,現在日本軍部的中二們在這一點上已經清醒了不少——就算不清醒也沒有用,海軍不配合的話,這些陸軍馬鹿根本不可能自己遊過太平洋?再說了,就日本那可憐的燃油供給水平,就算海軍想配合,也沒有那麽多的油維持一條跨越太平洋的補給線。
對於美日兩國來說,阿留申群島都是遠離本土的戰場,軍事價值不大,而在這作戰,補給壓力巨大。對於財大氣粗的美國人來說,這不是問題,而對於日本來說,則是大問題。
1943年舊金山之戰後,美國展用了收縮戰術,海軍主力艦合部東調,進入大西洋,開始了烏龜流的囤兵戰術。
但是,避走的,僅僅隻是主力艦。在太平洋,美國海軍唱主角的,是護航航母。
到1944年一月時,美國光是在太平洋裏,擁有護航航母的數量,是六十五艘,這些護航航母是作為主力戰鬥航母還未造好前的臨時補充。
而後美國海軍就以大量的護航航母為機動兵力,靠送大量的人員和物資前往阿留申群島東部分阿拉斯加半島,擴大在這裏的軍事基地的模樣——在這之前,為了弗萊徹艦隊能夠完成那次史上距離最遠的偷襲,美國方麵在1942年下半年時,已經在這裏興建了多個軍事基地了。未完待續
ps:一更,晚上還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