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五神聚會齊挖坑,美帝萬裏送人頭

對於世界各國的媒體人來說,1945年三月是個讓他們痛苦而快樂的日子,因為這一個月地球上三個不同的角落,都有震動世界的大事件發生,讓他們不愁沒有新聞可報道。唯一感到痛苦的,僅僅是因為這些大事發生的時間太緊,發生的地點相隔太遠,自己分身凡術無法全部作現場報道。

同樣在三月份,另一件震動全球的大事,卻是在這個月月初,先前一直縮在太西洋裏訓練的美國海軍,終於這個月,高調地向全世界宣布,他們將把已建成的二十艘埃塞克斯級航母為首的數十艘主力戰艦,全部西調穿過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

得到美國官方的通知許可後,早有準備的各國記者雲集巴拿馬運河,拍下了四艘戰列艦、二十六艘戰鬥航母(包括部分獨立級輕型航母)、三十艘巡洋艦,兩百四十艘驅逐艦穿越巴拿馬運河時的壯觀場麵。

美日太平洋戰爭打到現在已接近三年,隨著美國戰爭機器的全速運轉,到1945年為止,美國海軍已經接收到了整整二十三艘埃塞斯克級航母和十艘獨立級輕型航母,加上數百艘下餃子般瘋狂增加的輔助護衛艦,巡洋艦,接近兩百艘護航母,美國海軍的總噸位,在這個月已經超過到全世界排名第二到第四海軍強國噸位的總和。

美國方麵為這一行動命名為“號角”,取“反擊的號角”之意。

在英國,泰晤士報報導此事時,打出的紅字標題是:

“美國人的軍艦,填平了太平洋!”

算上之前已經提前進入太平洋艦的艦隊,美國海軍在太平洋裏,光是戰鬥航母的數量就超過三十艘,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戰鬥航母“每月加一或加二”的速度在快速增加中。

“可怕美國人!”

整個英倫三島上,此時盡是這樣充滿恐懼的驚呼聲。

不需要官方筆杆子去有意地引導輿論了,許多英國人在看過報紙後。都自發地發出這樣的驚歎: “太可怕了,當我們還在一條一條數著建航母時,美國卻是以一支艦隊一支艦隊的規模擴棄著他們的海軍,美國海軍實在太危險了.......”

十餘天後。也就三月十五日,日本東京灣這兒人頭湧湧,包括天皇在內,政府一幹高官在此雲集,以最高規格。最隆重的儀式,在這裏迎接到訪的“外國友人”,確切地說,應當是“外國神使”。

“英國神使阿爾托利婭訪問日本”,這是1945年三月份第二件大事。

在這個時代,擁有“神使”,就相當於後世擁有“核彈”。一個擁有神使的國家派出神使到另一個擁有神使的國家進行“友好”訪問,其意義自然非比尋常。

整個世界的目光瞬間就集中在了日本的東京灣。

阿爾托利婭是乘座著今年剛下水的,蘭斯洛特號航母訪問日本,這是一艘三萬五千噸級航母。由於使用了“龍骨一體化”技術,其性能相當於四萬噸級的航母。一九四三神聖衝擊開始後,英國幹了一件很“雷人”的事,他們將現役的航母全部改名,以亞瑟王的十二圓桌士命名。

當日,蘭斯洛特號航母和大和號戰列艦並行駛入東京灣,而後一起在岸邊泊地停靠。而後眾目睦睦之下,英日兩國的“守護神”當眾展示了自己“虛化瞬移”的技術,在碼頭早就鋪好的紅地毯上憑空凝聚實體現身,而後攜手走過灑滿花瓣的紅地毯。狠狠地做了一把秀。

表麵上,全世界都以為阿爾托利婭是第一次訪問日本,但實際上她一年前已經秘密來到日本,並在這兒待了整整兩個月。現在是第二次來到日本。

上一次阿爾托利前往日本時,除了代表英國政府和日本談論太平洋戰爭的問題外,外一個目的,則是為了在建中英國末代戰列艦布列塔尼亞號九門十八英寸的主炮製造問題。

以英國科技水平,隻要肯花錢,別說製造十八英寸的主炮。就算製造二十英寸都不是問題。盡管得到了大量的民眾捐款,部分解決了海軍經費不足的難題,但大英帝國畢竟敗落了,能省一文錢也是好的。

最後英國人決定把炮管的製造工作交給有現成製造十八英寸主炮設備和經驗日本人。去年一月時,英國人提供製造炮管的炮胚材料,九門十八英寸的主炮炮管全部交由日本人負責製造。至於製造費用,則用英國人向日本提供上千台先進的2500馬力的風冷式航空發動及其他軍援代替。

對於已不再是土豪的英國人來說,這大大節省了軍艦的製造成本,而對日本人來說,也通過造炮得到了額外的收入,雙方皆大歡喜。

當時英日兩家已經得到了美國正在建造同一級別的蒙大級戰列艦的情報,所以在這事上,林漢和李華梅都沒有為難英國人,林漢還特地和阿爾托利婭一起潛入日本,而後和“大和撫子”四人合體,直接參予了火炮炮管的製造工作。

新炮研發出來,要編製出射程表什麽的就得打廢好多炮管,為了省錢,英國人直使用了日本人為大和號準備的主炮設計,製定射程表時,參考了日本提供的數據。

這批十八英寸的炮管,英國人通過日本一次製造了十八根,多出九根的是為了備用。

當月轟動全球的另一件的大事,卻是德國方麵派出一支由卑斯麥號、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加百列號航母、薩菲羅斯號航母四艘主力艦為首,總計十八艘軍艦的龐大艦隊,於當年三月初抵達東南亞,而後該艦隊就停泊在日本人的新殖民地馬尼拉港。在休整了數日後,德國人派出一支分艦隊,由卑斯麥號戰列艦和薩菲羅斯號航母外加數條護航繼續北上,在阿爾托利婭訪問日本的同一天進入中國的天津港停靠,對中國進行“友好訪問”。

對於新中國來說,這個國家的上層領導,許多人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巨大的戰艦真麵目。

和英國神使日本神使高調花哨的出場方式不同,德國神使漢娜(加百列)出場顯得很“低調”平凡,而林漢雖然以中方代表的身份前來迎接她,但當時也沒有大使神秘手段。

這也是神聖衝擊後,失蹤了一年半的林漢,第一次在中國的公共麵前出現——其實林漢是和德國艦隊一起回來的。

卑斯麥號戰列艦和薩菲羅斯號航母都是一年歐洲戰爭結束前後陸續服役新銳戰艦。

這個位麵的卑斯麥號戰列艦,標準噸位超過四萬五千噸,裝備九門十六英寸(406毫米)巨炮。而林漢的寄靈艦薩菲羅斯號,是齊柏林級航母的改進型,標準噸位為三萬八千噸。

在天津港友好訪問泊靠的日子裏,該艦對中國普通人開放,停靠的七天裏接待了數萬名遊客,也趁機吸收了大量的信仰之力。

除了“還未完全誕生”的蘇聯英靈外,公眾所知的的五大英靈中,居然三月份全部齊聚在東亞,這是轟動全球的大事,全世界的目光全部聚焦到了這裏。

在美國海軍即將吹響太平洋上反攻號角的敏感時期,英德兩國的神使率著強大的艦隊進入西太平洋,並且突然出現在中日兩國,不能引人浮想連連。

不過更讓全世界的媒體興奮不已的大消息是,在結束了對中國為期十天的“友好訪問”後,停泊在天津的德國海軍於當月二十六日啟航,於二十八抵達日本東京灣。

日本人懷著無比興奮和熱情的心態,迎來了又一位“神使”的將領。對外界來說,英、德、日三國神使在這一天齊聚日本東京,其中所包含的政治意味不言而喻。

各國媒體把這一事件稱為“三神聚會”,但有人懷疑中國神明林漢也可能混在其中,別出心裁地稱之為“四神聚會”。

而當時真正的情況卻是,中國的“神使”林漢,這時也已潛伏在他的新寄靈艦薩菲羅斯號航母上,如果算上正在“大和撫子”身體裏的喀秋莎,實際上在東京這兒是“五神聚會”。

除掉正在德國繼續扮演希特勒的小漢娜外,“林漢一家人”現在在日本來了個快樂的“合家歡”。

當消息傳到美國時,整個美國都在為這個消息而顫抖。

“英國人想幹什麽,德國人想幹什麽?”

這是所有美國人在聽到這一消息後的第一想法,而杜威總統在接到德國海軍主力也在這個時期進入太平洋的情報後,更是這樣地怒吼了起來。

在美國海軍即將吹響反擊號角的敏感時期,英國海軍和德國海軍將一半的主力艦全部調到西太平洋來,並在這個敏感時期訪問“戰區”,其拉偏架拉意味已經非常明顯。

美國政府為此向英、德兩國發出抗議,英國人的回複是這是英國的內政,德國人的回複則是毫不客氣直接打臉:這是1940年時,你們在大西洋做過的事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