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九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下)

對隆慶皇帝的態度,徐階自以為很有把握,於是也不跟高拱辯論,便緩緩道:“既然高閣老和老夫各持己見,那就恭請上裁吧。”說著朝禦座上拱手道:“不知皇上對這三件事的聖意如何?”

見所有目光都望向自己,隆慶有些慌亂了……徐階和高拱的爭執,他大體聽明白了,前者是以恢複皇家的聲譽、提高皇帝的威信為出發點;而後者,則是以國家和臣民為出發點,考慮的可能更深遠。更重要的是,他相信高師傅不會害自己,但徐閣老也是一片好心啊,這時候該聽誰的,不該聽誰的,真讓他無從判斷。

但他畢竟是三十歲的長君了,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千萬人的命運,尤其是國家如此危難之際,萬一要是因為自己一句話,造成不良的後果,豈不是罪莫大焉?

隆慶的心裏糾結成了一團。雖然師傅們教給他很多治國的道理,但真到了這時候,卻完全對不上號。到底要如何應答呢?他不由額頭見汗,攏在袖中的雙手早就濕透了,心裏卻越想越不知所以然,枯坐在那裏一聲不吭,完全把下麵人當成大白菜。

高拱畢竟是陪伴皇帝十幾年的師傅,見隆慶不說話,馬上反應過來,自己的學生不知所措了,便出聲為他解圍道:“先帝禦極多年,通達國體,故而可以請上裁。然而皇上今天才剛接觸政務,還未熟悉國事,元輔便請聖裁,未免太難為皇上了”這話其實有些讓皇帝難堪,換成誰、說哪個皇帝,都可能會惹煩;可偏偏高拱這樣說隆慶,就沒那麽多顧忌。

本來大臣們聞聽此言,都驚得失色,便有言官想站出來指責高拱目無君上,誰知龍椅上的隆慶皇帝,卻如蒙大赦道:“高閣老說得對,朕還不熟悉政事,還是先不要亂拿主意的好。”說著笑笑道:“諸位愛卿都是經驗豐富的能臣,你們議吧,朕聽著就是……”皇帝想明白了,徐階是碩德元老,一直對自己保護有加,高拱更不要說,在他心裏就像父親一樣,如果不信任他倆,那滿朝文武還有可信的嗎?既然如此,就任由他們去爭論好了,不是有那麽句話,說‘理不辨不明’嗎?辯著辯著就明白了,

從一個,事事皆要上裁的老板,換成這麽個謙遜到甘為聽眾的皇帝,這讓徐閣老感到十分不習慣。

但他不會像高拱那樣,有事兒擺在臉上,有話掛在嘴上。甭管心裏怎麽想,他絕對不會表現出來,更不會去對皇帝指手劃腳,便拱手道:“既然皇上讓微臣議,臣便遵旨,”說著輕咳一聲道:“老臣以為,高閣老所論謬矣,其它先不說,單說那登極賞軍之事,乃是正統元年創下的先例,以後各帝,相沿未改。到先帝時,因是外藩入繼大統,遂決定賞軍數目倍於以前。今皇上登極,禮部和兵部聯奏內閣,仍倍賞三軍,乃是子承父製,有何不妥?”頓一頓道:“況且越是國家不安,就越要穩定軍心,現在新君登極,天下百萬官兵都翹首以待,等著皇上的賞賜呢,如果突然把相沿百年的舊例停了,官兵必然心生怨懟……如今邊患內亂不斷,正指望著官兵保家衛國呢,多加犒賞還來不及,焉能將本該有的賞賜,再行剝奪?”說著語重心長道:“高閣老拳拳憂國之心,本官能夠體會,但現在討論的,是一國大計方針,應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而不能隻算經濟賬。”

雖然徐階說得有禮有節,但高拱還是能聽出,這老東西諷刺自己目光狹隘,還沒資格討論國家大事。不由哼一聲道:“閣老稱英宗故事為祖製,恐怕不妥。能稱為祖製的,不過是太祖、成祖二朝的典故,但洪武、永樂年間,是沒有登極犒賞三軍之說的,這才是真正的祖製。”說著歎口氣道:“如果犒賞一次,真能讓將帥無不感念皇上的恩澤,永遠記著元翁的美意,那我也是讚同的。但元翁須知,就算是按照世廟的舊例,勒緊褲帶,拿出四百萬兩白銀,但我大明軍隊兩百萬;加上空額,在冊的更是超過三百萬,再加上一層層克扣盤剝,真正能分到每個士兵手裏絕對不會超過一兩。”

“難道因為這不足一兩銀子,官兵們就不效忠皇上了?”高拱的脾氣火爆,說著說著,不自覺就語氣刻薄起來,道:“所以我說,犒賞的意義不大。況且不能一味任恩,更要考慮實際情況。閣老應該也知道,距離年底還有一個季度,太倉中就已經沒有可支配的餘銀了。本官已經算過,就算把宮觀、采買的錢全省下來,也不過八十萬兩,就是全用來犒賞也不夠啊內帑空虛,從何支之?難不成閣老點石成金,能把土坷垃變成銀子發下去?”

這時郭樸也放聲道:“有司明知內帑空虛,還要妄揣上意,渾然上報,這樣的風氣,必須要殺一殺才行”

“這個二位不必操心,”見對方要二對一,戶部尚書高耀馬上幫腔道:“老夫自有安排。”

“無非就是從市舶銀中出”高拱冷哼一聲道:“但閣老想過這樣的危害嗎?就是因為年年寅吃卯糧”說著沉聲道:“要真是從下年的收入中,下年的一切財政安排又泡了湯,明年朝廷又隻能無所作為諸位大明朝滿目瘡痍,隻爭朝夕!是一年也耽擱不起了”

“那你說如何向天下官兵交代”徐階這邊的朱衡又站出來道。

“把話跟官兵說清楚,”郭樸高聲道:“也讓他們明白國事之艱”

“那樣的話,朝廷的顏麵何在?”黃光升開腔道。

“是朝廷的顏麵重要,”高拱這邊,工部侍郎李登雲出聲道:“還是大明的興亡重要?”

“不要總把國家危難掛在嘴上”徐階這邊,也有侍郎站出來應戰道:“治大國如烹小鮮,要真是依著你們下猛藥,大明才真要亡了呢”

爭吵越來越激烈,已經從最初的大學士單挑,發展到九卿雙打,繼而侍郎、言官們也加入進來,你一言我一語的混戰起來。到後來情緒越來越激動,完全聽不清哪邊是哪邊了,隻聽到一片言辭激烈的對罵聲。

金殿上的隆慶帝目瞪口呆,看著禦階下引經據典、滔滔不絕、唾沫橫飛、語速越來越快的大臣們,自己竟完全插不上嘴。這並不是件稀奇的事兒,因為朝堂上的官員分兩種,一種是久經風雨、德高望重的老臣,一種是因為勸諫嘉靖,經過詔獄加持的言官們,無論哪一種,都是些強悍到常人難以招架的存在。

現在這些人掐開了,隆慶帝要麽有比他們高的智商,以理服人;要麽拿出皇帝的威嚴來,以勢壓人。但他雖然不笨,思維卻真不夠機敏,完全跟不上這幫子牛人;而他又很清楚,如果自己貿然動用皇帝的權威,壓製這些臉紅脖子粗的家夥,肯定會從聽眾變成被攻擊對象。

他都已經料到了,那些不要命的言官們,肯定說自己‘濫用權威,塞責言路、有失開明、殊為無體’之類的,與其到時候被罵成三孫子,還不如不開口。

隻是看著下麵這幫殺氣騰騰、就差要動手的野蠻人,隆慶不由從心底發出一聲感歎:‘原來當皇帝,真是個苦差事……’

沈默一直冷眼旁觀,但心裏其實是向著高拱的,甭管高肅卿的主張,是不是摻雜著私心。但毫無疑問,他更為國家和百姓著想。相比之下,徐閣老頗有‘一切唯上、隻知任恩’之嫌……對一般官員來說,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大多數時候,決定你對錯榮辱的,往往不是國家和百姓,而是那個‘上’隻是若堂堂內閣首輔,也光顧著討皇帝歡喜,還有誰能為國家說話?

難道光指望海瑞那樣的死諫嗎?那未免也太殘酷激烈了吧,終究不是政治的常態。

歸根結底,還得有人為百姓說話,而從高拱的態度看,顯然比徐階更有這個意願。當然,也不排除這是他的一種反對手段,不能僅憑著這一場爭論就下結論。

“肅靜、肅靜……”鴻臚寺官大聲嗬斥起來,卻對情緒激動的官員們毫無用處。

“諸位,安靜”眼看著朝堂變成菜市場,徐階不能不說話了。還是閣老的話有作用,至少他這邊的人全閉嘴了,一個巴掌拍不響,高拱那邊的也不吭聲了。

“諸位不要再爭了。”徐階的語調依舊語重心長,但帶著宰相的不容置疑道:“高閣老的話,很實在理,但我輩位在中樞,每做一事,皆關乎大局,切忌就事論事。目下新君登基,天下人的期盼都很高,如果因為我們的吝嗇,而使天下人對陛下失望,那是幾百萬、幾千萬都買不回來的。這不僅僅是帑銀多少之事,實在關乎新君聖威,我輩不可不慎重待之。”頓一頓,又換上一副和顏悅色道:“有道是‘人心向背定成敗’,什麽時候人心都是最重要,大家緊緊手,拿出這筆銀子來,為隆慶改元開個好頭,後麵或是改革也好、或是推行新政也罷,都會事半功倍的。”

“閣老說得太好了。”他這邊的官員紛紛出聲附和道:“這錢確實花得值”

那邊高拱卻不說話了,他的幫手們不摸行情,也不敢亂開腔,一時間東風壓倒西風,戰局呈現一邊倒。

“閣老還有本要上奏?”見高拱不說話,鴻臚寺官望向徐階道。

徐階點點頭,便從袖中掏他的第三本,誰知老頭兒腿腳慢了點,竟讓人搶了先,不用猜,也隻有高拱敢這麽幹。

“陛下,臣有本奏”隻見高拱高舉著奏本,重新鬥誌昂揚的出班道。

徐階也不能說:‘你丫滾回來,老子先上’隻得無可奈何的站住,讓高拱先拔頭籌。

高拱的聲音繞梁半天,也不見隆慶回應,未免有些尷尬。站在龍椅下的馬森,趕緊小聲提醒道:“皇上,皇上……”

“哦?”隆慶也不知神遊哪裏去了,身子一點點的都快溜到龍椅下麵去了,聽到馬森叫自己,趕緊做正身子道:“要下朝了嗎?”大臣們頓時麵色怪異。

“還沒呢,高閣老有本,”馬森把嘴朝下麵努努,小聲道

隆慶定定渙散的目光,果然看見高拱在哪兒,把個奏本高舉過頭頂,趕緊道:“拿上來呀。”一著急,把那什麽‘例言’都忘了。

待馬森接過奏本,高拱才放下兩條酸麻的手臂,一邊強忍著捏捏胳膊的衝動,一麵沉聲稟奏道:“啟奏陛下,如今大明痼疾纏身,內則吏治之不修,外則諸邊之不靖,軍力積弱財貨虧乏,正需要群臣任勞任怨,為革舊布新不計毀譽,絕不能隻知任恩,不體認時艱?”

這時,所有人都偷偷望向徐階,果然見向來喜怒不形於色的老首輔陰沉著臉,顯然被高拱那近於當麵責罵的無禮言語氣壞了。其實能把烏龜神功修煉到大成的老首輔激怒,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要知道當初多少人諷刺他是嚴嵩的小妾,後來又說他是青詞宰相、甘草國老,徐閣老都隻當是春風拂麵,從不和他們一般見識,但高拱那句‘隻知任恩’,卻刺痛了徐階的心,確實觸到了徐階的軟肋。所以,高拱的話一出口,金鑾殿中的氣氛立刻怪異起來。

但徐階這時候沒法開口,有失宰相的身份啊好在他的馬仔眾多,工部尚書雷禮冷笑連連道:“高閣老好大的口氣,莫非舉朝隻有你一個忠義之士,難道元翁所陳的幾條都不是辦法?”

“首輔大人的提議固然金玉滿堂、皆大歡喜,但隻是一味的任恩,”高拱輕蔑的看他一眼道:“光靠甘草,沒有苦口良藥,是治不了大明的病的”

“這就是高閣老糊塗了。”雷禮笑道:“在下懂點醫理,知道重病人不能下猛藥,否則非但不能治病、反而會要命。須得先用溫藥調養,待筋強骨壯了,再下猛藥不遲。”說著朝徐階拱拱手道:“元翁的主張,正是要溫養人心,徐徐圖之,這才是救國的王道啊”

眾人聽了不由連連點頭,但高拱卻冷笑連連道:“我也知道,目前不宜做什麽大動作。吏治不修可以以後整飭,諸邊不靖可以以後攘定;兵不強財不充也可以等以後。但有一痼疾不除,就是用多少溫補良藥,也全都喂了狗,不會起到預想的作用。”

這話引起了眾人的好奇心,一時安靜下來,聽他發言道:“諸位想過沒有,其實世上大多數問題,都有解決之道,也不難為主政者得知。但為何朝廷頒布的措施,總是收效甚微,甚至越治越亂呢?”

眾人心裏是有同感的,作為中央官員,他們麵臨最大的困境,就是……經再好也抵不過歪嘴和尚,這確實是行政之千古難題,都想聽聽他的見解,是不是真的高呢?

“依本官之見,天下之大患,在於積習之不善而所謂‘積習之不善’,無非是二百年來陳陳相因,習慣成自然的陋規惡俗。本官將其總結為‘八弊’,分別是官場中的‘執法不公’、‘貪賄、不恤名節’、‘不敢任事’、‘嫉妒’、‘無效率’、‘黨比掣肘’、‘因循塞責’、‘浮言議論’,正是這八種積習,導致朝廷士風不正、公論不明。而官吏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並以之為聖法恒談,父昭其子、兄勉其弟,唯恐不能化而入也。其染無跡、其變無窮,遂使天下之病重矣。”

百官聽得麵色發白,高拱之言,錐心刺骨,讓他們渾身難受……

隆慶卻覺著很有道理,隻是高拱所說的內容,已經超出他的理解範疇,也不是那些‘例言’可以回答的,再說他估計百官聽了不會舒服,也沒法出言支持高拱,隻能默不作聲,反正也沒人敢問他,到底聽懂了沒有。

“正因為積習若斯,導致朝廷上下、大小衙門,盡是一些隻知貪婪固寵、桀驁不馴的官棍當道。這些人久側官場、利欲熏心。擅長逢迎鑽營,素不以民瘼在心,既不畏公議,又不知廉恥,一切皆以本人的官、財二運為至高利益。”高拱打開話匣子,越說越氣憤道:“這些人以言不出口為淳厚;以推奸避事為老成;以圓巧委屈為善處;以遷就苟容為行誌;以柔媚卑馴為謙謹;以虛默高談為清流卻以論及時事為沽名,憂及民憂為越分”

“這種人當官,居上位以矯亢刻削為風裁;官下位以逢迎希合為稱職,置朝廷法度於虛設,視民生疾苦如無物,看清廉持正為異類,麻木渾噩、嫉賢妒能,隻知道中飽私囊、拉幫結派,於國民隻有害處沒有益處”

“前者鬥膽違法未遭懲罰,則後者即襲之以為例,最終竟為大眾見怪不怪,反以為是理所當然。結果上下積習,相安無事,這種人越來越多,雖辯說無以喻其意,雖刑禁無以挽其靡這才是天下之病根所在”——

分割——

今天的,恩恩……高拱是個很重要的人物。

[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