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一次出手相幫
此事的勤王正站在池塘邊看著魚兒遊來遊去,附近沒有旁人,就花力一人在旁伺候。
“行了,月蘭,你回去吧,我找王爺有事。”麻姑說著便上前朝著池塘邊走去。
月蘭應了一聲,三步一回頭,還是離開了花園。
“喲,麻姑娘子怎麽回來了。”花力正好轉身看見了麻姑,眉眼挑了挑。
勤王轉身,狐疑的瞧著麻姑,似笑非笑的道:“有事?”
“嗯。”麻姑喘著氣用力點了點頭。
勤王朝著花力看了一眼,花力躬身退到了遠處。
麻姑將魚兒的事說給勤王聽,勤王聽得眉頭越蹙越緊,“你怎麽什麽事都管。”
“那也是一條人命啊,王爺是沒瞧見那嬤嬤下手有多狠,那丫鬟還是個孩子,哪裏經得住這樣打。”麻姑知道勤王心裏肯定在想她多管閑事,可沒辦法,碰到了總不能假裝沒看見吧。若是有能力可以幫她一下,她會很樂意去做的。
見勤王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她,麻姑再次懇求道:“你是王爺,隻要你開口要幾條魚,郡王肯定不會那麽小氣不給的。也要不了多少,郡王不會拒絕你的。”
勤王眯起了眼睛,“本王欠你的?憑什麽要幫你。”
“你,我……”她在趕時間,這個時候他還跟她磨磨唧唧的扯東扯西,麻姑也是無語了。
“王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這跟開保仁堂是一樣的,也算是幫人,那小丫鬟會感激王爺的。”
見麻姑一個勁的說好聽的來求他。勤王還有些享受這樣的過程,“喲,什麽時候小嘴這麽甜了?”
這樣**裸的調戲,麻姑嗖地一下羞紅了臉,但還是繼續順著嘴甜下去,“民婦一直如此,王爺沒發現罷了。”好吧。這算不算是在配合他的調戲。
“哈哈……”勤王果然開懷了,笑的差點背過氣去。
小人得誌!麻姑心裏啐道。
“好,本王就發發善心幫你這一回。不然你拿不到魚回去,人家該懷疑是你是在吹牛了。”勤王故意這樣戲弄她。
麻姑苦笑一聲,沒有接話,將需要的品種和數量告訴了勤王。
“你站遠些等著。”勤王仰著頭道。
麻姑應了一聲便退了下去。
勤王離開了花園。去了前院找郡王。
勤王開口問郡王要魚兒。郡王怎麽會拒絕,“幾條魚王爺喜歡拿去便是,哪裏還要來說一聲。王爺想要哪些就拿哪些,想要幾條便拿幾條就是了。”
勤王回到池塘邊,一堆人照著勤王的要求打撈起了麻姑所需的所有魚兒,再用一個大壺裝好。
“行了,你們都下去。”
幫著打撈魚兒的下人們速速退了下去。
勤王走到麻姑身邊,“這壺有些大。要不要本王派人將你送回去?”
“好,順便配輛車給民婦就更好了。”這樣她回去的時間準夠。
“哼。還真是貪心,算了,本王親自送你吧。”
呃……其實這個倒是真的不用了。
勤王已經大步的往外走,花力快一步出去安排馬車去了。
那個裝著魚兒的大壺被下人遮擋著提了出去,沒人知道這魚是給麻姑的。
馬車已經準備好,勤王與麻姑一起坐上馬車後,便一同去了刺史府。
“王爺,等下送民婦到後門就行,這種事還是不要大搖大擺的去做了……嗬嗬。”麻姑尷尬一笑,“所以,到時候就不請王爺進去坐了。”
“不請本王進去坐?嗬嗬,你真是好笑,那裏是刺史府,你當是你的醫學堂呐。”勤王並沒有生氣,嘴角帶著笑意道。
麻姑尷尬的垂下頭,真是的,這就是不讓你進去的意思,有必要說明白嘛。
“嗬嗬,民婦好像……隻是……”她也不知道該怎麽說,總不能說,王爺,你進去不方便,會暴露這件事情的。
他又不是笨蛋,那麽精明的一個人,這種事能想不通?
“好了,本王一會送完你就回去,不進那個刺史府。”見麻姑蹙眉眼珠子一轉,勤王又好笑又好氣。
有勤王這句話,麻姑便放心了,嗬嗬一笑後轉移了話題,“這幾日一定有不少應酬找王爺吧。”
“嗯。”勤王一副很疲憊的樣子點了點頭。
“皇上何事會到並州?”
“快了,大概正月初三到。”
兩人隨意閑聊著,馬車便停了下來。
“到了,多謝王爺。”麻姑說完便下了馬車。
勤王在馬車上衝著她喊了一句,有事就來找本王,別自己一個人去冒險。
麻姑心裏咯噔了一下,這句話在這一刻,是溫暖的。
“嗯。”麻姑眼裏噙著淚,沒有多逗留,提著魚兒從後門進入了刺史府。
後門是季嬤嬤給她留的,看見這樣豪華的馬車,季嬤嬤嘿嘿笑著問道:“娘子到底是何人,怎麽認識的都是些達官貴人。”
她是從胡家裕一家來之前就在刺史府了,自從胡家裕一家來到這裏後,也會有一些老家的親戚上門,可從來沒被胡家裕留宿過。最多給安排在客棧裏歇息,所以之後就再沒人來跟胡家裕攀親戚。
而這回,這個刺史大人的同鄉不但能住進客房,竟然還能隨意出入郡王府,還能拿到郡王府池塘裏的魚。
可別小看了這些魚,金貴著呢,平常誰都得不到。
這肯定不隻是憑著麻姑是刺史大人同鄉的身份,就連刺史大人自己都不一定能做到隨意的出入郡王府,隨意的拿回郡王府的東西。
閱人無數的季嬤嬤很快做出判斷,這個女子不簡單,肯定不是普普通通的同鄉。
這魚要麽是憑她的身份拿來的,要麽就是偷來的,否則不會這麽快就得到。季嬤嬤還是認為是前者。
想及此處,季嬤嬤立馬轉臉,獻媚道:“這壺重,還是奴婢來提吧。”
麻姑愣了愣,還是將壺給了季嬤嬤。
季嬤嬤很熟絡的開始跟麻姑攀談起來,這突如其來的轉變讓麻姑一計上心。
也附和著季嬤嬤,兩個聊得甚歡,就像她們兩個才是同鄉似的,好久不見有聊不完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