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時,聽君王後高聲說道:“國難當頭,我也不裝作女人不參政了,今天我就直接主政!”

大臣並沒感到意外,因為這麽多年來,齊王和君王後,形為一體,大家都知道齊王的命令,大多就是君王後的意見,現在不過是從後台來到前台罷了。

君王後說道:“麵對我們無法戰勝的趙國,我們複國這10多年,趙國就是我們的魔鬼!我思慮多年,今有一策,請大家定奪——事秦抗趙,保境安民!事秦,就是投靠秦國,這話你們不愛聽,我就講你們能接受的,愛聽的詞,聯秦,更好聽點的,與秦結盟!隻有這樣,西有強秦側應,東有我齊國呼應,兩國聯手,試問,天下誰能敵?”

大臣們紛紛議論,然後是爭論,甚至於吵起來……終於,在沒有更法子的情況下,齊國定下了聯合我們秦國的軍策!於是派使者來秦國,談結盟的事。

正在風雲際會,這時期我們秦國,太祖昭王正在籌備絕世之戰,正有意思聯合齊國,於是派使者回訪齊國,太祖昭王為了穩定齊人之心,讓使者帶給齊國一道考題。

什麽考題?九連環。是種智力遊戲。太祖父送的這個九個環的環子都是藍田玉做的九連環,由九個用環杆相套連的圓環和一隻長形的框柄所組成,故而得名。九連環簡稱"連環",常見的有三種環型,梯環型、連環型、缺環型,三種類型,也可以相互組合,巧妙變化,則更為有趣。

想解開這九連環,卻不是易事。極少有人能解得開九環的!

使者說:“我們大王聽說上國多智能之士,所以特地送此玉連環,不知齊國有人能解得否?若是解得此環,秦齊永結盟好,若是不能解開,表明齊國無人才,我們也就不必費心結盟了!”

齊王讓大臣們都試著解,解了半天,哪個能解得開呀?群臣你看我,我看你,麵麵相覷,誰也不知道如何解開這玩意。這齊王隻好讓宮女去找君王後。

君王後聽此這個遊戲事關國策,也就來到朝會大廳,接過九連環看了半天,又看看我秦國使者得意之形。事情發展到這,走到了拐點,必須進行抉擇,而且是痛苦的抉擇,政治閱曆和政治經驗極其豐富的君王後十分清楚,擺在麵前的絕不是玉連環,而是秦國的試探、挑釁。

君王後,當然洞徹秦國的用意,如果玉連環有人能解還好辦,可以給秦國一記響亮耳光,為齊國爭足麵子。但問題是,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解得此環,總不能對秦使說,你暫且回驛館歇息幾日,待曉諭我齊國百姓,看能否有人解得此環?這樣做的結果一:齊國百姓無人能解此環,一國飯桶。結果二:齊國百姓能解此環,齊國大臣和王室飯桶,連布衣百姓都

趕不上。結果三:此路不通。又不能當時承認齊國無法解開玉連環,因為這樣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一是示弱於秦。

君王後仔細看了好一會,拔下頭上的簪子,上下左右地挑動起來,不到茶盞功夫,居然就解開了九連環,將九個環穿在簪子之上,一個一個地取下來,對秦國使者說道:“老婦已解此環,秦使可稟告秦王,九連環,環環機關,機關如結,心結宜解不宜解!”

君王後見秦使和齊國大臣們驚得麵瞪口呆,又將那九個環一個一個地套起來,用手一抖,又複原了九連環,說道:“老婦來教你們玩這個九連環遊戲,解環心訣: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進先退,欲退先進!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得法者需經過81次上上下下,才能將相連的九個環套入一柱,再用256次移動,才能將九個環全部解下。——解環如邦交,兩國結盟,都要耐心、細心、用心!”邊說邊示範,眼睛也不看環,又輕鬆地解開了九連環!

眾人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正在這時,隻見君王後對身邊的宮女低低地說了一句,宮女離開大殿,不一會拿著個小金錘回來,淨錘遞給君王後。

君王後抬起雙手,示意大家安靜,然後高聲地說:“此環極其難解,老婦再教一個最為簡單的解法。請看——”

將九玉連環,放到幾案之上,舉起手中小金錘,連砸九下,將玉環砸著粉碎。嚇得眾人麵麵相覷,心想,這可是對秦王的大不敬呀,說不定,結盟不成,反此來兵禍呀。

君王後哈哈大笑:“秦王以九連環定能否結盟,老婦也此為喻,兩國結盟的前提是平等,我們秦國的外交原則有如此環,寧為玉碎,不為環扣!”

秦齊從此結盟,太祖昭王聽說後,大為驚歎,認為齊國不可欺。因這九連環,秦齊結明至今!為了幫助齊國解困,我秦國不斷發動了對韓魏的攻擊,當年更重要的是為了絕世之戰掃除外圍勢。

前265年,也就是在絕世之戰的前5年,齊襄王憂勞成疾,撒手西去,在位19年。

齊襄王的兒子建成了新齊王,年幼,政事主要依靠君王後打理。我秦國發攻了對趙國致命的絕世之戰,曆時2年的長平之戰,在最緊要的關鍵時刻,趙國平原君多次向齊國君王後求援,齊國不僅不派一兵一卒支援趙國,甚至連糧草也不賣給趙國,這就是對我秦國的大恩呀,如果當時齊國出兵援趙,勝負之數,難料呀!所以,我們不能忘記君王後對我們的恩典!

這了幫助我秦國。長平之戰後不久的邯鄲之戰,魏楚合縱救趙,秦國大敗,公元前250年,燕取齊國聊城,由於齊王建不救趙國之事

,魏楚更是老實不客氣。魏國東攻平陸,楚國也進攻齊之南陽。

那時,君王後連連派使者來求援,可是,那時我太祖和祖父相繼病死,白起叔叔和範睢叔叔、王齕叔叔,接二連三地去逝,我們自顧不暇,那裏還能派兵支援齊國!齊國因我們而受兵禍,我們一兵一卒一分錢也沒支援呀,我們對不起人家呀,這是我們愧對君王後!幸得田單猶在,魏楚終於退兵,又得魯仲連遺書燕將,陳說利害燕將罷兵棄聊城而去。

公元前249,君王後病倒了。她在彌留之際,麵對憨厚的兒子齊王建,似乎有些放心不下,用眼睛示意兒子靠近床邊,說道:“兒呀,你可知道,我們齊國的基本國策?”

齊王建含淚說道:“保境安民,富國也不強兵!”

君王後點點頭,又問道:“兵者,凶器,不到萬不得已,不得動兵戈!那……外交國策呢?”

齊王建說道:“除了燕國,與其它國家平和相處!”

君王後又是點點頭,說道:“兒呀,我齊國外交國策的核心是——事秦!萬萬不可忘記,此乃保家衛國之本啊!”

“娘,我們一直都對秦國好,可是當我們被楚魏趙燕攻打時,求秦國,他們一兵一卒都沒派呀!我鄙視秦國,做人怎麽這麽差勁呢?”齊王建很是不解地問道。

君王後長歎一聲:“兒呀,做人要厚道些,不能隻想別人的短處啊。再說了,秦國這兩年,兩個王去世,將相連連升天,我們派出的吊喪使者,回來不都說過了秦國的難處麽?事秦,兒呀,切記切記,否則,為娘死不瞑目的啊!”

齊王建流著淚答應著。見老娘喘不過氣來,怕是來日無多,就連忙問道:“娘,田單爺爺也老了,你看誰能為將,誰能為相呢?”

君王後低低了說了幾句,但已經聽不清楚了。

齊王急叫人拿來筆和絲絹,問道:“娘,你寫下來吧?”

君王後說道:“好的。”

待宮女遞過筆,君王後卻遲遲不下筆,好半天,筆從手中滑落,卻對他說:“我已經忘記這個人是誰了。”

……

齊國一代奇女,君王後走完了她傳奇的一生,我們隻要敬重她的真愛真情,卻無法進入她的夢境,不知道,這君王後臨走之時想說的是什麽!

這最後的欲說還休,成了千古之迷!但是,這正是君王後的偉大之舉——事關齊國前途命運,她豈能意氣用事,如果告訴兒子誰可以重用,兒子隻能是唯此人馬首是瞻、言聽計從,難保此人不專權禍國。與其這樣,不如不給兒子這根拐杖,也許兒子能學會獨立行走。順其自然吧!興業罷,亡也罷,都是天意民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