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第十一話、蝍台
老羊倌在溶洞被一隻紅頭蜈蚣追趕,無意間發@?現一塊石頭。在石頭周圍,手上碰到個東西,幹巴巴的,像是玉米葉子似的,有股很特殊的腥氣,借著微弱的熒光才現發,竟然是蜈蚣蛻下的幹皮。
蜈蚣從小到大會經曆很多次蛻皮,直到蛻完第八次皮,才算是長成了。蜈蚣成年後,毒性最強,也最有攻擊性,十分難纏。
書中描寫了一隻體形碩大的赤頭蜈蚣。赤頭蜈蚣的原型就是紅頭蜈蚣,也稱少棘蜈蚣。喜居於潮濕陰暗的處所,多棲息在腐木、石隙間和陰濕的草地等處,多以其他節肢動物為食:多汁的潮蟲、體型較大的螞蟻、蝗蟲、蟬都是它的最愛,即使連澤蛙都不放過。它那對駭人的大毒顎是捕食的得力工具。獵物一旦被盯上,就很難逃脫它那精、準、狠的攻擊。
而老羊倌發現的那塊入手奇寒的石頭,書中稱為蝍台。在書中,是一塊臉盆大小的石頭,表麵坑坑窪窪,像是一粒一粒的葡萄鑲嵌在一起,粗糙不平。
老羊倌解釋蝍台的作用時曾說,因為那條赤頭蜈蚣毒性很大,陽火旺盛,體內難免燥熱,所以會選擇一塊寒石盤踞,以化解身上的熱毒。這種寒石就叫“蝍台”。一年四季都是陰寒入骨,三伏天把它放在屋裏,屋裏的溫度立降。
說起來這東西其實還有個特殊的用處,隻不過老羊倌沒有告訴他們。因為有了這塊蝍台做誘餌,就不用蹲在草叢裏死等那赤血寶蟾了,這東西往那兒一放,用不了多久,赤血寶蟾就會乖乖地爬出來。
蟾蜍、蜈蚣和蛇,這三種互為天敵,蟾蜍吃蜈蚣,蜈蚣吃蛇,蛇吃蟾蜍,亙古不變。可倒是有一件趣事,一旦把它們三個都放在一起,反而會相安無事,誰也不會主動進攻。誰都知道,一旦吃掉自己的食物,自己也會性命難保,老話稱為“三物相值,莫敢先動”。
其實“蝍台”這種說法僅在牽羊人口中口口相傳,現實中,這種石頭就是“寒水石”。
寒水石又稱凝水石、水石、鵲石,是一種礦石中藥材,中醫認為其味辛、鹹,性寒。歸心、胃、腎經。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的功效。可治療熱病煩渴,丹毒燙傷等病症。
李時珍曾在書中記載道∶拆片投水中,與水同色,其水凝動;又可夏月研末,煮湯入瓶,倒懸井底,即成淩冰,故有凝水、白水、寒水、淩水諸名。生於積鹽之下,故有鹽精以下諸名。色如雲母可析者,鹽之精也。生常山山穀、中水縣及邯鄲。
《丹房鏡源》記載,鹽精出鹽池,狀如水精。據此諸說,則寒水石即鹽精石,也叫泥精,過去人稱為鹽枕。生於鹵地積鹽之下,精液滲入土中,年久至泉,結而成石。大塊有齒棱,如馬牙硝,清瑩如水精,亦有帶青黑色者,皆至暑月回潤,放到水中浸泡後會化掉。
色青黑,有孔竅,若蜂巢,有縱理、橫理兩種,色清明者為上。也把縱理的稱為寒水石,橫理的稱為凝水石。
寒水石稟積陰之氣而成,其氣大寒,其味辛鹹,入腎走血除熱之功,同於諸鹽。專治小兒丹毒,皮膚熱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