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自責,戰場上瞬息萬變,兄弟們都盡力了。”

李振拍了拍蔣天祿的肩膀,寬慰道:“此戰,誅殺倭國賊人一萬兩千餘人,是我興軍的大捷,我豈能責怪與你?去清點一下人數,好生休息吧。”

“是...”

蔣天祿點點頭,神色仍有些自責。

說來,若是方才他拚死阻攔,未必不能攔下殘存的倭軍,隻是蔣天祿也不忍見天雷軍死傷慘重,隻是一瞬間的猶豫,卻放跑了敵軍。

營地內,已然是一片屍山血海,在此地休息顯然是不可能了,簡單清點了一下人數後,後退五十裏,重新紮營。

一直到天明時分,大軍終於安定了下來,李振也回到帥帳。

“杜方,昨夜戰況如何?”

“少郎君,昨夜殲敵一萬兩千餘,興軍戰死近五千,重傷一千四百三十一人,輕傷四千餘人,興軍的損失...不可謂不嚴重。”

的確是勝利,但卻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

而這,顯然不是李振想要的接過。

聽到這裏,李振長歎一口氣,捏了捏眉心。

“戰死將士近五千嗎...”

這個數字,對於李振而言,無疑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這意味著李振麾下,如今剩下的能戰之士,隻剩下了七千有餘。

這個數量,拿下密巢城都是個問題,更不必說如何征伐倭國。

沒辦法,敵眾我寡,又在人家的領地之上,這場戰爭從一開始,李振就陷入了劣勢,能有現在的成果,已經不易。

但話雖如此,這也意味著,在援軍到來之前,李振在無法前進一步。

密巢城內,仍有守軍五萬有餘,倘若新穀拓鐵了心要將李振這支軍隊吞下去,再派出一支隊伍,李振必死無疑!

想到這裏,李振坐直了身子,猶豫再三後,凝重道:“不能在此地久留了。”

“要退兵嗎?”

“現在隻剩下七千兵力,還有三千分布在港口,天元莒禹城三地,形勢極其不利...”

李振垂下頭,目光停留在倭國的地圖之上,猶豫再三後,無奈道:“正午時分,退兵至莒禹城,等待援軍。”

這也是無奈之選。

就算拿下密巢城,李振接下來還要麵對城高牆堅,兵強馬壯的飛鳥城,作為倭國的國度,可以預想的是,這回事最為困難的一戰,必須要做好完全的準備才行。

退兵固守莒禹城,顯然是最好的辦法。

“派人去天元城和港口,讓所有軍隊收縮退到莒禹城,不能再有傷亡了。”

杜方領命離開,營帳內,隻剩下了李振一人。

說實話,昨晚戰事的激烈程度,有些超出李振的預想了。

按照李振的預測,如果能夠將傷亡控製在三千人以下,李振就還有率軍與新穀拓對峙的底氣。

隻可惜,李振低估了倭軍的決心。

過河之卒退無可退,隻有拚死一戰!

“援軍,何日才能到來啊...”

......

安東都護府內。

八百裏加急,終於是在當天夜裏送到了顏洪麵前。

那是一紙軍令。

責令安東都護府,調精兵兩萬登陸倭國,馳援李振。

這無疑是解了李振的燃眉之急。

隻是天色漸晚,夜間出海未免有所不妥,隻能苦等一夜,知道第二天清晨,顏洪點兵兩萬,命副將湯丘率兵出發,渡海馳援!

而李振的親衛得知率兵馳援的人是湯丘之時,紛紛表示反對。

無他,隻因李振與湯丘之間,產生過不愉快的摩擦。

誰知道湯丘會不會陽奉陰違,故意拖延時間?

這可關乎著李振的性命,容不得馬虎!

“顏將軍,我等可率大軍渡海,至於湯丘...抱歉,我們信不過他。”

親衛找到顏洪,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顏洪聞此一言,表情明顯有些僵硬。

不爽是難免的,湯丘畢竟是顏洪的副將。

但他也能夠理解李振親衛的顧慮,但眼下,顏洪還要鎮守安東都護府,實在脫不開身,否則他就親自率兵了。

“老夫可以理解你們的顧慮,但老夫願以性命保證,湯丘絕對不會再犯這種過錯了,況且爾等沒有官職在身,擅自領兵,難免有些不妥。”

“這...”

親衛麵麵相覷,沉默良久後,隻得歎了口氣,道:“罷了,我等雖不相信湯丘,卻相信顏將軍的為人,事不宜遲,速速出發吧!”

須知,渡海抵達倭國,仍需要二十餘天的時間,耽擱不起了!

很快,兩萬精兵在湯丘的率領下,乘坐戰船出海,李振的親衛也是跟隨戰船出發。

另一邊,李振率軍退回莒禹城,固守此地。

城主府內,李振麵色凝重,看著送上來的一份份軍報,麵色一沉。

“可惜,東征倭國的消息還是暴露了。”

沒辦法,在兩座城淪陷,密巢城損失大軍一萬有餘,興軍來犯的消息不可能瞞得住。

李振派出去的斥候已經傳回了消息。

飛鳥城內,有一支數量超過兩萬人的軍隊已經在昨夜出城,奔赴莒禹城,密巢城主將也率軍出發兵指莒禹城,數量同樣有兩萬。

還有十餘股數量較少的倭國軍隊,加起來數量約有兩萬,是各城派遣的大軍,來圍攻莒禹。

顯然,倭國下定決心打算將李振與興軍圍殺在此,形式不容樂觀。

數量超過六萬的倭軍來討伐莒禹城,李振甚至能夠預想到城破人亡的光景。

“麻煩了...”

“少郎君,現在率軍趕往港口乘船離開還來得及!此戰我大興已經取得了顯赫的勝利,就算回去了,陛下也不會責怪你的。”

杜方猶豫再三,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倭國匯聚六萬大軍來攻打莒禹城,我們根本不可能受得住,少郎君應留有用之身,豈能戰死在這裏?”

李振垂下頭,陷入沉默。

要離開嗎?

李振不是沒有想過。

率領兩萬大軍跨海征伐,連下兩城的同時,還殲滅倭軍四萬餘人,這樣的戰績,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將領而言,足夠自傲了。

可李振不能走!

“我若是走了,將士們的犧牲還有什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