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軍事調整
自取了關中和益州,李錚在軍事方麵又進行了一些調整。現下除了北邊與鮮卑接壤的疆域仍然存在著零星的軍事活動,其餘的地方,都進入了蟄伏階段。
首先,是針對各軍團戰功考核,對將領進行拔擢升遷。
原中央軍團長、一級少將、奮武將軍、臨時征南都督張山,因戰功升任二級少將、虎賁中郎將,進爵六等官大夫。
原南方軍團長、一級少將、奮勇將軍龐德,因戰功升任二級少將、南中郎將,進爵五等大夫。
原東方軍團白狼所部校尉、統籌高奴——通天山一線主將白榆,因戰功升任一級少將,破虜將軍,進爵五等大夫。
原白榆麾下校尉胡才,因戰功升任偏將,仍為實職校尉,進爵三等簪嫋。
原張山麾下校尉徐晃,因戰功升任一級少將,號驍騎將軍,進爵四等不更。
原龐德麾下校尉李樂、於淵,因戰功升任偏將,仍為實職校尉,進爵三等簪嫋。
有軍務院三等軍師戲誌才,遷二等軍師,進爵六等官大夫。
有情報部門主官賈詡,遷二等軍師,進爵六等官大夫。
有政務院副首、益州州牧荀攸,進爵七等公大夫。
有刑法部部長田豐,進爵六等官大夫。
教育部部長荀爽進爵六等官大夫,副部長蔡邕、李伯然俱進爵五等大夫。
有民事部部長、司隸政務首腦荀衍,進爵五等大夫。
有商業部部長周林,進爵五等大夫。
有商業部下轄畜牧分部部長周肥,進爵五等大夫。
此番參與攻略益州、關中的其餘將領,也各有官職、爵位的升遷賞賜,便不細表。
有原東方軍團長白狼,因屢破匈奴殘部、中部鮮卑,擠壓其生存空間,拓土至五原、雁門二郡,累功遷任三級少將、北中郎將,進爵六等官大夫。
有原北方軍團長蒙立,因屢破西部鮮卑,擠壓其生存空間,拓土數百裏,累功升遷為二級少將,遷任東中郎將,進爵五等大夫。
有西方軍團長李羅,累功升遷為二級少將,任西中郎將,進爵五等大夫。
有李羅麾下校尉楊奉,累功升任偏將,仍為實權校尉,進爵三等簪嫋。
在李錚攻略關中、益州之時,白狼、李羅、蒙立所部,並非沒有動作。雖然沒有掀起與北方鮮卑、匈奴殘部以及西域諸國的大規模戰爭,但局部的軍事行動,從去年起一直存在著。
白狼所部就將李錚的領地,拓寬到了雁門、五原,進一步壓縮了匈奴殘部、以及中部鮮卑的生存空間,功莫大焉。
蒙立所部與白狼所部行為一致,卻是針對西部鮮卑,往北拓土數百裏,功勞不小。
而李羅所部,則注重於威迫西域諸國。雖然就軍事行動而言,比起白狼和蒙立所部,都要少的多,但總的來說,卻是威服了臨近的幾個西域小國,比如鄯善、比如山國和蒲類。使得涼州的勢力觸角,逐漸延伸進入西域,並保證了涼州的商人,在西域安全行商的權利!
這一筆筆功勳,都記載在功勞簿上,累積起來,自然得到了官職和爵位的升遷。
這一次,李錚不但將各部大軍從上至下的功勳清算完畢,該升遷的升遷,該賞賜的賞賜,該進爵的進爵。還將政務係統的各大首腦、官員,也都按照累積的政績,加官進爵。
而後,李錚便針對現在的局勢,進行了軍事戰區的調整。
首先,將張山調回靈州,坐鎮中央,仍為中央軍團長。
調遣原東方軍團長白狼轉任北方軍團長,統籌北方戰線,抵禦北方胡虜。
調遣原北方軍團長蒙立轉任東方軍團長,命其前往函穀關,接替龐德,坐鎮東線,防備關東諸侯。
調遣龐德南下益州,仍為南方軍團長,著重清繳、收服西南蠻夷、並開始專注於荊州。
調遣一級少將、破虜將軍白榆南下益州,為龐德副手。
調遣一級少將、驍騎將軍徐晃至函穀關,為蒙立副手。
同時,有鑒於天下大勢的變幻,就軍團兵卒的數量,也作了一定調整。
李錚麾下原本有正兵近二十六萬,刨除戰爭傷亡,後從原董卓所部降軍之中挑選出四萬精銳,加起來就有二十九萬大軍。然後益州和關中所有投降的軍隊,到白水川經過一番甄選,又有七萬大軍可堪一用,總計起來,就有三十六萬之多!另有戰騎各部,暫不計入其中。
這三十六萬大軍,經過李錚和戲誌才等人的商議,作了詳細分配。
東方軍團和北方軍團暫時麵臨的壓力最大。
東方軍團要麵對關東諸侯,所以便定為十萬大軍的框架,其中步卒七萬,戰馬輕騎三萬。待到白水川降卒訓練完畢之後,便即補足差額。
北方軍團則要麵對鮮卑和匈奴殘部。鮮卑雖然因為內亂,暫時沒有聯合起來對付李錚,但隻要李錚逐步進逼,鮮卑人絕對不會束手就擒。所以北方軍團的兵卒數額,也定為十萬人的規模,其中步卒五萬,戰馬輕騎五萬。差額等到白水川降卒訓練完畢之後,立刻補足。
南方軍團則要輕鬆一些,荊州和西南蠻夷,終歸是比不上關東諸侯和鮮卑的,所以定額七萬。因地勢緣故,南方軍團的步卒比例最大,為六萬,戰馬輕騎一萬。差額待到白水川兵卒訓練完畢便即補足。
西方軍團戰事更少,暫時而言,李錚並不準備進兵西域,所以便定額為五萬,其中步卒三萬,戰馬輕騎兩萬。差額也會從訓練完畢的新兵之中挑選補足。
至於中央軍團,責任最重,但也最輕鬆,所以定額為四萬,步卒和騎兵各半。
五方軍團的首腦、兵額調整完畢之後,各部所需的各種兵器甲具、戰馬和糧草補給,也相繼調配完畢。
按照涼州軍方的慣例,即便是步卒,也要配備馬匹,而且是一人雙馬。三十六萬大軍之中,有戰馬輕騎十一萬,每騎則是一人三馬。這樣算來,統共就需要八十三萬匹戰馬。
八十三萬匹戰馬雖然看似數目巨大,但對於現在的李錚而言,還算不得什麽。當初隻從右部匈奴獲取的戰利品,就超過了這個數字。
這二十五萬步卒、十一萬戰馬輕騎,其中原本的二十五萬大軍,俱皆有戰馬配備,此番乃是補足戰損。大頭還落在新增的軍隊身上。
至此,一切便都有條有理,一目了然。
接下來,李錚要做的,就是盡快的將益州和關中消化掉,使其與涼州融為一體。這方麵的政務,就十分的繁雜。
包括土地的丈量和分配、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政策福利的實施、教育係統的普及以及涼州的律法、商業等等等等,讓人頭疼腦熱。
益州有荀攸掌握局麵,關中有荀衍掌握局麵,李錚在靈州把控宏觀大局,一時間也是有條有理,當然,人手方麵,仍然顯得捉襟見肘。
好在臨近年關的時候,原關中、益州的降臣降將,相繼完成了在靈州太學院的深造,也憑著各自的本事,接受了任命。
首先,關中方麵。呂布被任命為戰騎校尉,暫時留駐神州草場,何時需要,便即統帥一部或者數部戰騎出征。
對於呂布的任命,李錚有自己的考量。
呂布此人,精擅騎戰,自不用多言。但此人的性格,卻又有很大的缺陷。所以李錚決定將其留在身邊,時時不離眼皮子低下。而且任命他為戰騎校尉,絕對不算辱沒。說實話,哭著喊著想要做戰騎統帥的將領多的是,便是張山、白狼這類一方軍團首腦,都很是羨慕。
張遼、胡軫則被任命為實職校尉,調遣至函穀關,在東方軍團長蒙立麾下效命。
高順則因傑出的練兵能力,被留在了白水川,接掌新兵訓練營,暫時與王老虎等人平起平坐。
李傕被任命為校尉,遣至南方軍團,在龐德麾下效命。
樊稠則調任西方軍團校尉,在李羅麾下效命。
張濟調任北方軍團校尉,在白狼麾下效命。
牛輔、李蒙則留在中央軍團,在張山麾下效命。
其餘原關中所部的將領,也都各有任命,便不細表。
益州方麵,趙韙、黃權、吳懿、張肅等人選擇文事,被各自任命為關中或者並州的縣令,即刻赴任,待到有了功績,再做升遷。
嚴顏、高沛、泠苞、劉璝等人,選擇武事。嚴顏被調遣至東方軍團任職校尉,高沛則調遣至西方軍團任職校尉,泠苞在北方軍團任職校尉,劉璝留在南方軍團任職校尉。
另有巴郡甘寧甘興霸,因精擅水戰,被任命為橫江校尉,與原水軍的長水校尉並列,統帥水軍一部,並肩負訓練水軍的重責。
至於益州的縣級主官,則從關中和涼州調遣赴任。關中的縣級主官,則從益州和涼州調遣人手赴任。
至於任命郡守之事,李錚卻暫時按捺了下來。
如果僅憑能力,不論是黃權還是吳懿,乃至於武將中的一些能人,都有這個資格,但郡守已經算是封疆大吏,決不可草率行事。
一者他們初降李錚,還沒得到李錚的完全信任。
二則他們在李錚手下,還沒有功績,首先就任命為郡守,卻是難以令人心服。
這也是他們這些人沒有得到爵位的原因所在。
這方麵,這些人也都明白,沒有任何一個人抱怨。都是能人,都相信自己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升官進爵是早晚的事。
所以一個個都信心滿滿,誌氣昂揚的赴任去了。
這一幹文武撒下去之後,李錚麾下不論是軍事還是政務方麵,都顯得飽滿了起來。一時間,李錚就悠閑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