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蘇門答臘之戰
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間與赤道相交叉,由兩個地區組成:西部巴裏散山脈和東部沼澤地。
在東部,強大河流把淤泥帶到下遊,形成了遼闊的平地,遍布沼澤和湖泊。雖然該地區宜耕土地少,對農業不利,
但是其對印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為地上出產油,地下也出產油--棕櫚油和石油。
蘇門答臘是一座青翠欲滴的綠島,各類熱帶植物覆蓋全境,到處生機盎然。
交疊錯落的山脈被原始森林淹沒,波平如明鏡的河流被高大挺拔的椰樹簇擁,無論是城市、鄉村、田野、道路都浸潤在綠色的海洋中。
而綠色的海洋和蔚藍的天空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風情畫卷,成為蘇門答臘亙古不變的亮麗景觀,給旅遊者留下深刻印象。
西半部山地縱貫,有90餘座火山,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東半部為平原,南寬北窄,最寬處約100千米以上。
河流眾多,主要有穆西河、巴當哈裏河、因德拉吉裏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
富熱帶森林,覆蓋率60%。
蘇門答臘島雖然海岸線很長,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經常受到印度洋拍岸浪的襲擊。
一種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長排或兩排、三排向岸上推進,其力量極大,可以把漁船舉至浪巔,然後翻轉倒下。
由於印度洋拍岸浪現象的存在,致使印尼蘇門答臘、爪哇兩個主島,幾乎無天然良港。
1959年12月用於蘇門答臘島作戰的是以日盛堂為名義的雇傭軍,兵力僅一個海軍陸戰旅。
因此無法組織大規模進攻,隻得分兩階段實施,先掃清棉蘭以北地區,再強攻整個島嶼。
1960年南華聯邦總參謀部完成作戰部署,兵力增加到兩個裝甲旅,一個海軍陸戰旅,南華聯邦海軍的第2艦隊負責海上支援。
島嶼方麵,印尼當時主要兵力為6.5萬。
亞齊國民軍有3.5萬人,暫時還保持同盟關係。
島上的印尼軍裝備低劣,訓練又差,但亞齊國民軍也可以說是一群烏合之眾。
令南華聯邦沒想到的是,大約2000名原二戰日軍士兵參加了這一場被印尼稱為可歌可泣的保衛戰。
他們訓練和指導印尼島上的軍隊,原日軍士兵還參加了保衛印尼領土的慘烈戰役。
戰火中,一個身穿印尼國防軍軍服的日本士兵身先士卒,舍身衝殺在最前邊,像這樣的鏡頭事後被廣泛宣傳:他攥著手榴彈撲向直衝過來的敵軍坦克,手榴彈爆炸,坦克被炸毀,然後英勇犧牲。
發生於1960年9月至11月間的蘇門答臘島戰役,由於原日軍的參與是南華聯邦軍隊和印尼在爆發的最為血腥激烈的一場戰鬥。
戰鬥初期南華軍隻派遣了第1陸戰旅和第2裝甲旅出戰,後不得不將第3裝甲旅投入戰鬥,目的就是為了占領整個蘇門答臘島。
戰前,南華軍第1陸戰旅的指揮官龍建強少將預言將在4天內完全占領蘇門答臘島,但因為印尼軍完善的防禦工事體係和頑強的抵抗,這場戰役一共打了兩個多月才結束。
最終,作為南洋戰爭雙方傷亡率最高的一場攻防戰,由於其在戰略上存在的置疑和較高的死亡人數,使蘇門答臘島戰役成為後來的南華聯邦共和國曆史上最受爭議的戰役之一。
日本顧問從失敗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套全新的防禦方案,他們讓印尼軍放棄了周邊防禦,采取將地勢複雜化的蜂巢式係統來加強內部的防禦體係,這樣就變成了對南華軍的持續消耗戰。
總顧問中川州男更是利用崎嶇的地形,建築了一套由加強掩體、山洞和地道等方法共同組合而成的複合式防禦係統。
印尼軍的主要防守工事設在蘇門答臘島的中南部製高點,一座完全由丘陵和懸崖峭壁構成的小山。
在山的山頂可以看到島上中南大部分區域,也包括島南邊的機場。
山上有100多個石灰石山洞,彼此之間還有通道相連,這些山洞多為礦洞,繼而被印尼軍利用並修築成防禦工事用於架設大炮和機槍。
同時,印尼軍還在山上的其他工事處安放了81mm和120mm迫擊炮以及20mm雙聯機關炮,並配備了反坦克和防空小分隊。
為了防禦火焰噴射器和手榴彈,印尼軍駐守的山洞入口通道都是向上的斜坡。
這些山洞和碉堡組成了一套巨大的、遍布整個島中央地區的防禦係統,很有利於印尼軍戰術撤退和重占這些區域,並很好地鞏固了印尼軍的防線。
同時,印尼軍還在整個陣地前沿埋下了數千枚地雷和重型炮彈,這些修改過引信的爆炸物隻要有人或裝甲車輛在上麵走過就會爆炸。
南華軍整個作戰計劃如下:
陸戰1旅在北端右側進攻。
亞齊國民軍在左側進攻。
第2裝甲旅作為預備隊,並實施炮火支援。
參加這次轟炸行動的是南華軍第1飛行集群。
南華軍投擲了1793枚250公斤的炸彈和13412發25mm口徑的彈藥。
南華軍方麵認為這次轟炸行動很成功,第1飛行集群司令邁克爾-張上將更是聲稱空軍已經找不到可以打擊的目標了。
實際上,絕大部分印尼軍完全沒有遭到任何傷害,連駐守在機場的印尼軍守備都幾乎沒有受到損失。
在這次行動中,印尼軍使用了不同與以往的開火策略以避免暴露自己,結果南華軍的轟炸隻把機場裏的建築物和飛機炸爛了,而印尼軍士兵則躲在掩體和工事下等待著聯合軍的進攻。
當轟炸結束的時候,南華軍第1陸戰旅向前推進了10公裏,但左側的亞齊國民軍則沒這麽幸運,他們被猛烈的炮火打的挪不了窩。
當日南華軍傷亡1100人,200人戰死,900人受傷,亞齊國民軍的傷亡更大,達到8600多人,死亡2350人。
不過,兩方指揮官仍然樂觀地認為印尼軍就要被消滅了,因為他們的防線已被突破——他們壓根就沒注意到印尼軍已經改變了以往的作戰方式。
次日,付出慘重代價的亞齊國民軍穿過炮火快速向東推進,把西邊的印尼軍留給了南華軍。
而西部地區正是雙方爭奪戰最為激烈的地方,印尼軍占據著大量的碉堡,且當時氣溫高達攝氏46°,南華軍很快就因為高溫而筋疲力盡,並開始大量傷亡。
更糟的是,南華軍唯一的水源也被油料汙染了,盡管如此,到了開始作戰後第八天,陸戰隊員依然完成了他們的任務:完全控製了蘇門答臘島中部的機場。
開始作戰後的第三天,南華軍就已經開始使用北部的機場,偵察中隊開始空中偵查以確認地麵炮火和攻擊機的目標。
開始作戰後第11天,a-10攻擊機在中部機場的停機坪上降落,對印尼軍進行轟炸。
改裝攻擊機發射的140mm火箭彈為步兵炸開印尼軍掩體,並在整個戰爭中第二次使用了固體汽油彈。
固體汽油彈有效地燒光了目標地區的植被,露出印尼軍掩體的入口,並消滅了一部分印尼軍。
陸戰隊向山的製高點,後來被稱為--血腥鼻頭嶺推進,先頭營指揮官穆進中校帶領士兵發動了多次攻擊,但都很快被擊退。
他們被困在兩座山脊的中間,印尼軍的交叉火力讓他們傷亡慘重。
而且,印尼軍隻有在能夠造成大量傷亡的情況下才開火--當南華軍的傷亡人數越來越多時,隱藏在印尼軍中的日軍狙擊手就開始狙殺抬擔架的聯合軍士兵——他們知道,隻要一個倒下去就會有新一個補上來,這樣就可以慢慢消耗聯合軍兵力。
除此之外,其中的日軍還趁夜組織小組偷襲聯合軍散兵坑,聯合軍隻好挖掘可以容納兩人的散兵坑,這樣就可以輪流休息、放哨。
血腥鼻頭嶺上最慘烈的一場戰鬥發生在第203營攻擊100號高地的時候。
指揮官穆進中校在6天的戰鬥中損失了31%的部下。
馬永峰上尉和他的連隊深入滲透到山脊中,率領他僅剩的90人攻占他所認為的100號高地。
一整天的血腥戰鬥後他終於到達了製高點,但實際上那隻是血腥鼻頭嶺上被更多印尼軍占據的另一處山脊。
被困在山脊上的馬永峰上尉建築了一小塊防禦區,在這裏他的連隊整晚都在與印尼軍戰鬥,很快就用光了子彈,不得已隻能用匕首和拳頭與穿著印尼軍服的日軍繼續撕殺,甚至用空彈藥箱來砸向敵人……最後,他和他的士兵終於撐到了天亮。
當他們被護送撤離的時候,整個連隊隻剩下19個活人,馬永峰上尉和他的連隊為此而獲得了榮譽勳章。
最終,印尼軍讓第1海軍陸戰旅付出巨大傷亡的代價——這支部隊死傷1749人。
山脊的血腥戰鬥持續6天之後,南華軍總司令強勇元帥命令第2裝甲旅替換第1海軍陸戰旅和已經潰不成軍的亞齊國民軍。
9月23日,第2裝甲旅先頭部隊第126,221,223營進入戰鬥並發動進攻,但傷亡同樣巨大。
第223營的戰鬥梯隊於10月15日進入戰鬥,而到了10月的第三個星期,所有陸戰隊士兵和亞齊國民軍全部撤回到二線陣地。
第2裝甲旅的士兵在血腥鼻頭嶺和殘餘的印尼軍又戰鬥了一個月,才完全占領了蘇門答臘島。
最後,印尼軍彈盡糧絕,剩餘部隊投降。
南華軍陸戰第1旅在蘇門答臘島戰役中嚴重受創,一直待命整編,直到一年的時候才重新恢複作戰能力。
他們在蘇門答臘島的一個月作戰中傷亡總數超過6500人,占整個部隊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攻占蘇門答臘島的過程中,第2裝甲旅的傷亡總數也在3000人以上。
此役,印尼軍守島部隊陣亡19838人,被俘44000多人。
亞齊國民軍參戰的3.2萬中12684人陣亡,10000多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