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節 決戰鄴城
於是,臨行之際,曹操對第二軍團下達了新的軍團方針:河北攻略時限:七年。
吳凡率領手下眾位僚將,鄭重領命。
目前河北除並州的上黨、晉陽,以及冀州的鄴這三座城市均被吳凡第二軍團攻克之外,還剩三州六城。分別為:幽州的襄平、北平、薊;青州的北海、平原;以及冀州的南皮,總兵力約三十五萬。
不過,由於受兵糧不足所限,這分屬於各個城市的三十五萬兵馬,不可能全部調集到一起。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情報來看,袁紹正在以距離鄴城最近的平原為中心,集合南皮、薊、北海、平原四城兵力,約二十萬,準備與曹軍進行最後一次決戰。
本來鄴城有曹操第一軍團駐紮,加之袁紹軍還沒有從先前大敗的yīn影中走出來,對曹軍普遍心懷畏懼,以至袁紹不敢對鄴城擅自用兵。但是,眼下曹操為了救急徐州,將第一軍團撤走,鄴城隻剩下第二軍團,不到四萬人馬,這麽一來,袁紹就肯定要趁此機會,攻取鄴城。
畢竟,鄴城是河北最大的城市,地位相當於中原的洛陽和許昌,眼見曹軍將鄴城從自己手裏奪走,袁紹怎麽可能咽得下這口氣?
於此,吳凡就必須爭分奪秒加緊擴軍,並調集第二軍團所有城市可以調動的部隊,集結到鄴城,與袁紹軍作最後的決戰。
至於麵對袁紹大軍來襲,死守鄴城耗其兵糧的方案,吳凡不是沒想過,不過直接就將這個方案否決了。原因是平原擁有攻城武器製造所,這一次決戰是袁紹軍最後的希望,必定傾盡財力為部隊盡可能多地配備攻城武器,如此,死守鄴城就是極不明智的選擇,不但守不住鄴城,還會令己軍傷亡慘重。
長話短說,吳凡在曹操率領第一軍團急匆匆奔赴徐州之後,立即派出傳令兵分別前往第二軍團轄下的晉陽、上黨、洛陽三城,命令三城太守各派出一部分部隊火速趕來鄴城。
除此之外,吳凡對河內又特別有一道命令:命留守大將曹仁,與荀彧、皇甫嵩、朱儁四人,率領馬步軍三萬五千,佯做支援徐州戰場,經中原官道一路急行,抵達下邳後,直接北上攻打北海。
河內與北海之間的距離,步軍行進需要二十天
地理情況,北海與徐州毗鄰,屬於前線都市,此前駐有重兵。不過,由於徐州目前正遭受孫堅軍進攻,無暇顧及北海,袁紹因此得以放心地將北海守軍調至平原,參與鄴城決戰。
這樣一來,北海空虛是肯定的,吳凡豈有不取之理?除河內之外,鄴城正在加緊戰備,派不出人手和兵馬;洛陽沒有得力的人選;晉陽新破,又需要防備薊,能派一萬人趕來鄴城就已經是極限,根本無力去取北海;上黨由於是後方都市,吳凡隻派楊彪和陳震兩人駐守,軍隊也不多,自然不能派他們二人去取北海。
這樣一番比較下來,隻有河內有取北海的能力。
河內自吳凡取下鄴城後,目前被上黨、鄴、洛陽三城環抱,和上黨一樣都是後方都市。吳凡命曹仁四人取北海的同時,任命留守武將陳群為太守,王允為其僚將,僅留五千兵馬駐守,其餘近萬人馬全部調來鄴城。
與這近萬人馬同時調來鄴城的,還有謀士郭嘉,以及吳凡的徒弟李湛。
十天後,四城接到吳凡調令,派往鄴城的部隊全部到齊。其中晉陽派出軍隊一萬,上黨派出五千,河內派出八千,洛陽派出二萬;加上鄴城自有部隊,共計九萬八千人。
另一方麵,鄴城守將共有九人,分別為:吳凡、呂布、華雄、顏良、文醜、張遼、周泰、呂玲綺、郭嘉。(李湛還沒有出徒,不能單獨領兵,不算守將)
毫無疑問,這九人個個都是真才實料,沒有一個吃閑飯的。因此,雖然鄴城不論是守軍還是武將,都比袁紹大軍少了許多,但吳凡卻是淡定自若,絲毫不覺緊張。而吳凡手下的這些戰將們,更是個個摩拳擦掌,隻等著在即將展開的大戰中殺敵建功。
又過了二天,清晨,隨著遠方地平線上湧起滾滾塵煙,袁紹二十萬大軍終於出現了。
袁紹大軍這次行進得很慢,而且提前就把十餘架井闌全部組裝起來,由士兵一路推著向鄴城緩緩前進。看來袁紹是吃了上次長途奔襲的教訓,改為穩紮穩打,以兵力優勢以及大量的攻城武器,想要穩中求勝地將鄴城拿下。
早就得知情報的吳凡,站在城頭上望了一眼袁紹大軍,隨即下令:除周泰及一萬三千步兵守城外,其餘眾將以及八萬五千部隊全部出城,迎擊袁紹軍
卻說這出城的八萬五千部隊,光是青州鬥士就占了三萬人;由吳凡率領,郭嘉為部將,李湛為從將。餘下的五萬五千部隊:
突騎兵一萬五千,由呂布、呂玲綺父女二人率領。
騎兵一萬五千,由顏良、文醜率領。
騎兵一萬五千,由華雄率領。
騎兵一萬,由張遼率領。
很明顯,吳凡手下部隊有些過於偏重騎兵,弓兵部隊卻是一個都沒有。究其原因,吳凡手下這些僚將,大多都是精通騎兵兵法,像華雄、顏良、文醜、張遼,全部擁有騎兵最高兵法:突擊。而呂布和呂玲綺父女二人,在精通騎兵兵法的同時,又精通於弓騎兵法,因此吳凡將僅有的一隊突騎兵交給他們父女二人率領。至於吳凡本身精通的是步兵兵法,周泰和吳凡一樣都擅使步兵。而弓兵兵法由於沒有人擅長,吳凡便將直接弓兵舍棄。
吳凡用兵就是這樣,視武將兵法配備相應的兵種,而不是為了追求兵種平衡,強迫將不擅長的兵種配備給武將。這樣的用兵方式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一旦發起猛攻會異常猛烈,排山倒海一般,令敵軍難以抵擋。壞處就是由於兵種不最好。平衡,在某些戰場可能出現不適應;比如崎嶇山地,或是水戰。
所謂世間沒有十全十美,道理就在於此。
當然了,吳凡現在用兵之所以兵種不平衡,乃是因為手下僚將兵法不平衡所致。如果吳凡想要改變這一局麵,隻要調整一下僚將人選,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過,目前吳凡還不想改變這一局麵。河北一地和中原一樣,多平原,騎兵正好發揮威力。這樣的看似不平衡的兵種配置,卻是再適合不過了。
卻說吳凡與手下眾將所率領的這五支部隊列隊完畢後,對麵袁紹大軍也已經來到近前。看到曹軍總大將吳凡立在陣前,袁紹氣得渾身發抖——就是此人,屢破我軍,直接導致我軍大敗,並奪了鄴城。這還不算,他竟然還把我的二員大將顏良和文醜拐了過去,真是氣殺我也
雖然袁紹心中十分氣憤,不過他自馬車上站起後,卻並不與吳凡對話。其中原因:一方麵,兩軍交戰,攻城略地,沒什麽好說的。另一方麵,當袁紹看到立在曹軍陣前的另外兩個人時,就把和吳凡對話的心思拋到了一邊。
這兩個人,自然就是顏良和文醜。
隻見袁紹向著顏良、文醜二人高聲道:
“顏良、文醜,我待你們二人不薄,今因何背叛於我?汝二人,難道竟是忘恩負義,怕死貪生之輩乎?”
顏良、文醜二人xìng格忠義,又不擅辨才,聽了袁紹這話,默默低下頭去,不知如何作答。吳凡扭頭一看:這樣可不好,照此下去對全軍士氣都會造成影響。
剛想替兩位義兄答話,身邊郭嘉已經開口道:
“袁紹大人何故如此毀譽忠良?顏良、文醜二位將軍屢次舍生拚死救您於亂軍之中,親冒矢石,無懼無怨;就連我曹軍將士都對二位將軍極是敬重。卻不想,被您這一句話,就把這一切全部抹除。如此看來,二位將軍棄暗投明之舉,實應為袁軍將士共同效仿。”
袁紹一聽,頓時語塞,沒等他想出如何對答,側翼有一騎已是飛奔出來,徑直來取吳凡,口中疾聲怒喝道:
“賊將吳凡,還我二哥命來”
此人除了張飛,還能有誰。
張飛身後的側翼軍中,劉備忙叫張飛回陣,那張飛看到吳凡眼珠子都紅了,哪裏肯聽,隻管向著吳凡緊催**馬。丈八蛇矛的矛杆把戰馬的後胯都要打得骨折了,那馬疼痛不已,驚了一般向吳凡急速奔來。
吳凡麵無表情地看著張飛,腦中卻在回憶當日斬殺關羽後收到的提示信息:
提示:由於你斬殺關羽,張飛與你的關係變為仇敵。
提示:由於你斬殺關羽,劉備與你的關係變為仇敵。
提示:由於你斬殺關羽,關平與你的關係變為仇敵。
這就是《三國誌10》的典型設定了,斬殺某武將後,其結拜兄弟或親人,都會將自己視為仇敵。不過恰恰也是這樣的設定,讓《三國誌10》顯得更真實,更血xìng。
同理,如果吳凡被某人殺死,吳凡的結義兄弟:華雄、顏良、文醜三人也會視那個人為仇敵。當然了,吳凡目前還不想讓自己的三個結義兄弟背負如此深仇大恨。
既然早知如此,吳凡對於張飛此時表現自然也就沒有半點驚疑,麵無表情間,手上卻是緊攥龍鄂閃,隻等與張飛來一場生死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