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大禹鑄九鼎 夏啟家天下

萬魔山上,悟道冷冷的盯著被自己神不知鬼不覺擄回來的無支祁,淡淡的說道:“不管你想說什麽,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隻要我煉化了你,你的一切自然都是我的。”

“你會後悔的!”

無支祁已經是死鴨子不怕開水燙了,他也不想跟悟道解釋,同樣冷冷的看著悟道一眼,便閉目等死。

“這個世界本就如此,弱肉強食,你不要怪我!”

似無奈的歎了口氣,悟道雙目射出兩道強光,身形暴漲,瞬間就化作十丈巨人,恢複了六耳真身,隻見他大嘴一張,那讓悟道禁錮的無支祁直接就被他吞了下去。

盤坐於山洞之內,一絲絲的黑光不停的從悟道身上冒出,肚子裏的無支祁在他強大的真火煉製下,逐漸化作精純的靈氣被悟道所吸收,而他的靈魂本源精華,也被悟道所吞噬。一時間,悟道感到自身實力暴漲,紛亂的記憶也湧入腦海之中。最讓人驚詫的是,他的身軀竟然發生了變化,身為六耳獼猴標誌性的六耳竟然消失四隻,另外兩隻卻是變得黑光閃閃。

悟道於萬魔山煉化無支祁,而人族之中也發生了一係列的事件。

大禹治水,耗費十幾年之功,終於功成名就,而由於大禹治水的成功,帝舜在祭祀儀式上,將一塊黑色的玉圭賜給禹,以表彰他的功績,並向天地萬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為伯,以夏為其封國。禹在天下的威望達到頂點。萬民稱頌說:“如果沒有禹,我們早就變成魚和鱉了。”

帝舜稱讚禹,說:“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為民造福,你輔佐我。我想觀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繡服飾,你諫明我。我想聽六律五聲八音來治亂,宣揚五德,你幫助我。你從來不當麵阿諛背後誹謗我。你以自己的真誠、德行和榜樣,使朝中清正無邪。你發揚了我的聖德,功勞太大了!”

舜帝把禹推薦給上天,讓他作為帝位的繼承人。十七年之後,舜帝逝世。服喪三年完畢,禹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躲避到陽城。但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禹這才繼承了天子之位,南麵接受天下諸侯的朝拜,國號為夏後,姓姒氏。人們將其尊稱為大禹。

在大禹治水期間,他疏通了九條河道,把弱水疏導至合黎,使弱水的下遊注入流沙。疏導了黑水,經過三危山,流入南海。疏導黃河,從積石山開始,到龍門山,向南到華陰,然後東折經過砥柱山,繼續向東到孟津,再向東經過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轉而向北經過降水,到大陸澤,再向北分為九條河,這九條河到下遊又匯合為一條,叫做逆河,最後流入大海。從嶓塚山開始疏導漾水,向東流就是漢水,再向東流就是蒼浪水,經過三澨水,到大別山,南折注入長江,再向東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北江,流入大海。從汶山開始疏導長江,向東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東到達醴水,經過九江,到達東陵,向東斜行北流,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中江,最後流入大海。疏導沇水,向東流就是濟水,注入黃河,兩水相遇,溢為滎澤,向東經過陶丘北麵,繼續向東到達菏澤,向東北與汶水會合,再向北流入大海。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水,向東與泗水、沂水會合,再向東流入大海。疏導渭水,從鳥鼠同**山開始,往東與灃水會合,又向東與涇水會合,再往東經過漆水、沮水,流入黃河。疏導洛水,從熊耳山開始,向東北與澗水、瀍水會合,又向東與伊水會合,再向東北流入黃河。過程中大禹還鑿開了荊山、太嶽、王屋、太行、常山、太華、熊耳、外方(嵩山)、桐柏、大別、衡山等大山,疏導了弱水、黑水、黃河、長江,又導漾水入漢水、長江,導沁水入濟水、黃河,導失(左有三點水)水入汶水、大海,導渭水、匯灃水、涇水入黃河,導洛水會澗水、纏(左為三點水)水、伊水入黃河。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境之內都可以居住了,九條山脈開出了道路,九條大河疏通了水源,九個大湖築起了堤防,四海之內的諸侯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覲了,在治水的同時,大禹和治水大軍還大力幫助老百姓重建家園,修整土地,恢複生產。大禹命令伯益教人們種植水稻,命後稷給老百姓難得之食,並相互調濟,使老百姓又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而因此,整個東勝神州也被成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大禹為了鞏固大夏王朝,詳細的分列了九州,並派人加強管理,而此時,大禹的地位也達到了巔峰,人們生活富足,各部落己經很少讓大禹操心。

可是,大禹並不甘心。

據說,三皇之時,天皇伏羲悟出八卦,引導人們趨吉避凶,一心治理人族,得大功德,最終證得天皇之位,與天地同壽。又有神農嚐百草,傳下《神農百草經》而成地皇。黃帝軒轅更是拜仙師廣成子為師,問道於九仙山,成就人皇。天地人三皇居於天外,無病無災,與世共存。

大禹覺的自己十七年帶領各部落疏通河俊,治理水患,為人族求得生存之生。讓各部落越大興盛。如此功績也應與三皇一般,成就仙道,與天地同壽。於是,他便尋問眾大臣,自己與上古三皇相比,還有哪些不足。

此時,他身邊的謀臣便與大禹說:“大王啊,我曾聞上古之時,有天神自稱妖族,俱有不可思議的大神通,人族弱常被欺淩。大王雖與人族建立萬世基業,卻無法與三皇相比。人族如今根基形成,若是大王定人族基業,使人族億萬年興盛,當可如三皇一般,成仙成神,與天地同壽。”

大禹聽到後,不由大喜,問道:“如何才能讓人族億萬年興盛?難道我做的還不夠嗎?”

這位大臣與大禹說道:“我曾看到過大祭酒保存無數年的古典,其曰:若要使一人得福祿壽運,便要得一件寶物隨身,以改天命,鎮其氣運;若使一族保長存,也需一鎮族之寶。今大王立夏國,劃九州,統號天下,卻無鎮壓九州之寶,使九州長保平安,氣運長存。若是大王能得至寶鎮於九州,或許可達到三皇成就。”

大禹聽了後,皺起眉頭來。“至寶可遇不可求,我又如何尋得。此法不妥,你可另有方法?”

見大禹不滿意這個主意,大臣想了片刻後,才與大禹說道:“當年三皇曆萬難,才使人族大治。大王不如親手造得至寶,以此鎮壓九州氣運,再與上天祈禱,為天所知,說不定便可成就三皇一般的偉業。”

大禹想了良久後,點點頭,高興的說道:“我也見過大祭酒祭祀天地時,有一寶鼎,無香可燃,實乃寶貝。不如我把各部落大祭酒傳來,讓他們把這位寶鼎獻上,我選其中最精美的,鑄九方大鼎,鎮於九州之地,你意如何?”

聽到大禹這主意,大臣搖搖頭,與大禹勸道:“大王不可!大祭酒能與天神溝通,乃是各部最尊貴之人,也是各部之根本,不可失禮於他們。大王若要其鼎,當拜訪各部大祭酒,以顯心誠,禱告的祭文還要尋找大祭酒來寫。”

所謂禮下人前。大禹也知道自己剛才說的話有些不妥,同意了這位大臣的提議。

沒過幾日,大禹把都城各事處理完畢,就親自到各部落拜訪諸位大祭灑,參觀他們的祭鼎。曆時三年,大禹才選出九個大鼎,做為樣式,準備鑄造鎮壓九州之鼎。大禹收九牧之金,又招數萬工匠開始鑄鼎,為了親自參與到這件關乎自己成仙的大事中,大禹還找了一位經驗最豐富的工匠學習鑄造之術,又與大祭灑學習祭祀神文。這祭祀神文傳說是乃是黃帝期時倉頜拜異人所學,有莫測神通。

大禹鑄造九鼎之事,傳於人族,被龍神所知,它便與大禹傳夢。說此事乃是大功德,願助他一臂之力,讓自己的九個龍子為居於鎮內,成為鼎靈,使其以鎮壓氣運。

這個離奇的夢讓大禹大吃一驚。從睡夢中醒來,回想著自己剛才做的夢,夢中神龍有九爪,騰雲駕霧,身長千丈,又無窮神通。大禹想到這個離奇的夢境,便再也睡不著了,連夜把自己的心腹大臣招來,告之他自己方才夢中諸事。

這位大臣聽後,立馬跪下與高聲大呼:“大禹王乃是真龍天子”。

大禹不解其意,遂問道:“我乃是天下之主,何呼我為真龍天子?”

大臣與他解釋:“傳聞龍乃神物,曾為至尊,有紫微真氣萬邪不侵。大王夢中得真龍相助,如今身懷真龍紫微真氣,乃是天命的歸。紫微真氣非龍子不承,大王不就成為了真龍天子嗎?”

見大禹還是不明白,又與糾述三皇時的典故:傳聞黃帝當年與九黎部大戰,有龍神名為應,出世相助,倉頜造字曾得龍族相助,與其許諾四海河流湖泊水域以龍為尊,人族便崇拜龍為圖騰,凡得紫微真氣都便是天命所歸。

聽到此,禹大悅,遂命大臣傳撥天下,要鑄九鼎使人族得萬世之基。大禹開始了鑄鼎之事。

九鼎鑄成後,大禹又選大力士把它們分別安放於九州之地。後,大禹又築一壇,把中心鼎放於天壇之上,帶領百官沐浴三日,與天壇祭文告天。

時天降功德,於九州之地。天地之間生一胎膜,成為結界,叫做九州結界,以護人族安寧,不使外邪來九州侵害人類,不讓仙神輕易下得凡間。

大禹鑄九鼎,以鎮九州氣運,與人族有大功,上天又降功德,落於大禹之身,可卻沒有使大禹達到自己的最終目的,與天地同壽。大禹由此心鬱成結,再不複先前強壯。身體一天天衰弱起來。

在禹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近臣見之,提議大禹巡視天下,以排胸中鬱結,大禹應之。帶百官行於會稽後,封禪於天,並在那裏死去。死前把天下傳給益,取國號為伯,人皆稱其為伯益。

大禹有一子名啟,不服伯益繼承人皇之位,遂勾結大臣奪取了伯益的皇位,並將伯益流放。自此,人族開始了家天下之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