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虎臣良牧定江東 第七十六章

遠離江東軍200步開外後,趙雲出聲喝止住了風騎軍的繼續奔馳。隨即,趙雲自己也勒住小白龍駒,右手持弓,左手提韁,掉轉馬頭與江東軍陣前的太史慈遙遙相望。

“原來是太史慈,難怪會有如此箭技!”盡管已經多年不見,但記性極佳的趙雲還是很快認出了太史慈。當年追隨劉備救援北海孔融之時,曾與太史慈有過並力作戰的經曆,其時,太史慈於敵陣中馳騁縱橫,左右開弓,斬將殺敵如拾草芥的情形至今仍令趙雲記憶深刻。見識過無數頂尖高手的趙雲,也不得不承認——太史慈的身手絕對在天下可數之列。北海之戰後,趙雲便再未曾見過太史慈,甚至連其消息都甚少知曉。直至今年劉、孫兩軍戰端正式開啟之後,趙雲才知道太史慈早已加入江東軍中。未曾想今日兩人居然在戰場上重逢,但時過境遷,並力攜手的戰友此刻已成形同水火的敵對。

“子義兄,一別多年,向來可好!”趙雲微微一笑,笑容如和煦的陽光衝散了臉上的肅殺之氣。

“趙將軍,承你牽掛了!”太史慈也垂下了手中強弓,聲音稍稍放緩地說道,“想不到,你最後還是跟了劉備。可惜啊,可惜!”言下似乎對趙雲跟隨劉備感到頗為不值。頓了一頓,太史慈語氣變得相當懇切地說道:“趙將軍,莫如……”

“嗬嗬……”趙雲朗聲笑了起來,打斷了太史慈下麵的話,“我主劉皇叔帝室之胄,仁義遍布天下,更兼身具雄才偉略,正是不世之明主。子義兄,莫如你棄了那無德無才的孫氏,歸入劉皇叔麾下。以雲之薄才,入皇叔軍中半年未足便任中郎將一職,子義兄才具更勝趙雲,若願與雲協力輔佐劉皇叔,封侯拜將便是指日可待!”趙雲早從太史慈身側的戰旗上,看出其目前僅任鷹揚校尉一職(注:因為與荊州軍作戰時立下的戰功,太史慈已由建昌校尉升任鷹揚校尉)。

“…………”沒想到自己勸降的話還沒出口,趙雲倒反過來遊說起自己來了,而且其言辭還頗具蠱惑性,若非自己深受孫策的知遇之恩,說不定還真可能被其勸服。

“太史校尉,你且莫受此人蠱惑……”徐盛急聲提醒道。太史慈稍稍一沉默,倒讓徐盛以為他正在猶豫動搖。

“文鄉…咳…不必擔心,子義非是朝三暮四之人!”韓當輕咳著說道。

太史慈衝韓當點點頭,感謝他對自己的信任,隨即轉頭朗聲對趙雲說道:“趙將軍,看來我二人終是無緣共事一主了。不知今日趙將軍可願賜教一番?”

見太史慈直接以挑戰來回答自己的勸說,趙雲輕輕搖了搖頭,語中略帶遺憾地說道:“孫氏日薄西山,覆亡不遠,子義兄何必要為之效死命……既然子義兄有意切磋,雲自是要奉陪!”

“好,趙將軍果然是快人快語!”太史慈精神一振,高聲說道:“慈有一不情之請——若慈僥幸勝得一招半式,還望趙將軍暫且休兵,容我軍回營整頓一日,來日再戰,如何?”太史慈亦察覺到韓當部軍卒的士氣已然相當低落,若不能及時回營整肅軍心,到底能支撐多久猶是未知之數。而若要安然回營,就必須擺脫趙雲騎軍的威脅。不得已之下,太史慈隻能行賭戰之策。

“可以!”趙雲眼中精光一閃而過,爽快地應道。

太史慈回首向韓當和徐盛吩咐了幾句後,立時準備策馬出陣。

“太史校尉務必小心,此人武藝深不可測!”徐盛不放心地低聲提醒道。

“恩~,文鄉放心!”太史慈輕應了一聲,隨即朗聲對趙雲說道:“趙將軍,請!”

“風騎第一曲,後撤與第二曲匯合!”趙雲收起強弓,提起風雪銀槍,高聲對身後的風騎軍喝令道。

接到趙雲的命令,第一曲1000名風騎毫無猶豫,幾乎同時起動,朝第二曲所在處馳去。

“好一支精銳騎兵!”風騎軍動靜之間流露出的氣勢讓太史慈心中微微一驚,同時也不禁對自軍攻略廬江的前景深深地擔起憂來。

“子義兄,請!”趙雲立馬橫槍,聲音溫和地說道。

太史慈一夾馬腹,策馬疾衝向趙雲,天河槍單提在右手,蓄勢待刺。趙雲臉上仍自掛著淡淡的微笑,跨坐下小白龍駒上的身體一動不動,似乎並未看到太史慈已經距自己越來越近。

150步!

100步!

80步!

兩騎相距50步時,太史慈抬起右手,微向後縮,挺刺之勢已成,趙雲卻依然紋絲不動!

似乎未將趙雲奇特的表現看在眼裏,太史慈麵上沒有絲毫的驚異之色。至20步時,太史慈輕喝一聲,手中長槍運足勁力,以異乎尋常的速度疾刺向前,槍身周遭一股強烈的螺旋氣流不停地旋轉著,地麵的塵土、草葉竟然也被卷起吸附在槍尖。

就在這時,趙雲突然策馬起動。小白龍駒在一瞬間便將速度加至最快,背負著趙雲如一道白色旋風席卷向太史慈。

電光火石之間,風雪銀槍與天河槍極速交錯相擊,“鐺~!”尖銳的巨響竟讓兩百步開外的江東士卒耳中有刺痛的感覺。

封架住太史慈的槍勢後,趙雲動作絲毫不停,持槍的右臂用力一震,**飛仍黏在風雪槍上的天河槍,隨即長槍順勢橫掃向太史慈的頸部。

太史慈毫不慌亂,身形微微一矮,閃過風雪槍的槍身,長槍迅速由右手交與左手,隨即疾速刺向趙雲肋部。

小白龍駒與趙雲心意相通,前蹄猛一發力,憑地後躍5步有餘,恰好為趙雲躲過敵槍。

“好!”趙雲一聲斷喝,眼中戰意更勝,夾緊馬腹,風雪槍配合小白龍駒的衝鋒刺出一道與地麵絕對平行的直線,人馬完全合為一體再度襲向太史慈。

略有些驚訝於小白龍駒的速度,太史慈改以雙手持天河槍,轉瞬間將長槍舞出一道槍氣縱橫的鐵幕。

風雪槍以破竹之勢突破最外圍的氣幕,繼續疾刺向前。“叮!”槍尖竟恰好擊在天河槍的槍身之上。

“嗬~!”太史慈輕喝一聲,雙臂一齊用力,將風雪槍推開。隨即,持在槍身中部的右手迅速下滑,與左手一起握住長槍末端,奮力舉槍再極速砸向趙雲的頭部,竟是以長槍使出大刀的劈斬招式……

劉、孫兩軍各自的用槍第一高手之戰,其精彩激烈程度絕對不容懷疑,直令觀戰的兩軍將士看得瞠目結舌,緊張的氣氛在戰場中不斷積聚,不少人甚至大氣都不敢出一個。

百合過後,仍無法奈何對手,甚至還被對手漸漸取得了些優勢,不禁令太史慈稍稍有些懊惱。心念微動之後,太史慈突然右臂抬起,在右肋處放出一個細小的破綻。趙雲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風雪銀槍如電而至。

太史慈麵現一絲冷笑,右手中的天河槍迅速下壓,以奇特的氣勁將風雪槍黏在自己的長槍之上,空出的左手突然伸向背後。眨眼間一杆短柄月牙戟出現在太史慈手中,而後左手高舉,便要將短戟擲向趙雲。

就在此刻,令太史慈驚悸的事情出現了————風雪銀槍突然在趙雲手中疾速地轉動起來,高速旋轉的槍身輕易擺脫了天河槍的黏附。隨即,趙雲右手全力一抖,風雪槍順勢**向太史慈。“啪~!”帶著旋轉氣勁的槍身重重擊太史慈肋部。

盡管有鐵甲護身,強勁的力道仍讓太史慈如遭雷擊,眼前忽地出現無數飄舞的金星。情知不妙,太史慈仍勉力將手中短戟猛擲向趙雲的麵門。

帶著淩厲呼嘯聲的短戟瞬息即至,危急之下,趙雲純以雙腿控馬,身體急向後仰。“呼~!”短戟裹脅著強烈的勁風貼著趙雲臉麵飛過。短戟月牙尖處的勁風尤為猛烈,竟在趙雲的俊顏上帶著一道淺淺的血痕。

利用趙雲躲避短戟的機會,太史慈急忙策馬連退十數步,幾個深呼吸之間,強行將傷勢壓了下去,但麵色卻明顯有些泛黃。

“趙將軍,太史慈技不如人,甘拜下風!”太史慈倒也不是死撐麵子之人,雖心情沉重但還是沉聲向趙雲認負,“戰前賭約也是慈輸了,趙將軍若有什麽要求也盡可道出,但休要提什麽讓太史慈投靠劉備的話!”

直起身體後,趙雲不為人所察覺地急喘了幾口粗氣————到達戰場前連續兩個時辰的急行軍,緊接著又以一敵韓當四將,讓趙雲的體力有了很大的消耗。再經曆與太史慈百餘合的激戰後,趙雲已然接近了體能極限。聽得太史慈認輸的話語後,趙雲定了定神,以和緩的語氣回道:“子義兄不慎,才為雲贏得半式,實不敢稱勝。”頓了頓,趙雲繼續說道:“至於先前賭約,便以不勝不負論,如何?”

“何意?”太史慈眼中忽然一亮,急切地問道。

“我仍可放貴軍回營,但有一個條件……”

“請說!”

“我觀子義兄麾下似有近2000弓箭手,每人皆負有兩袋羽箭!”趙雲微微一笑說道,“請子義兄留下2000袋羽箭,如何?”

“這……”聽的趙雲的要求,太史慈不禁一陣猶豫——先前兩日攻城戰中,江東軍弓兵的箭支消耗很大,剩餘的箭支本已不多,而且暫時還無法補給。2000袋羽箭幾乎已經是庫存的了,一旦“送”出,勢必更加捉襟見肘。沒有了箭支,弓兵就成了沒牙的老虎。但眼下,卻實在是無可奈何了……

“就如此辦,還望趙將軍莫要食言!”沉吟片刻後,太史慈痛下決心說道。

“趙雲豈是言而無信之人!”

…………..

一盞茶的工夫後,死傷累累的江東軍仍保持著密集的陣型,小心謹慎地退出戰場,回到了距廬江城西南約1200步的軍營之中,隨即便將營門緊閉,並在營門附近加了數道障礙,以防敵騎軍突營。

命風騎第一曲將地上的2000袋羽箭盡數揀起、懸掛在馬側後,趙雲率軍與林豹的風騎第三曲合師一處。

讓林豹暫且統領風騎軍後,趙雲獨自策馬來到廬江城下,隨即將一封通報援軍情況的絹書射上城樓,“李將軍,一切皆在絹書之上,您一看便知。請恕雲暫時提師不能進城!”

“趙郎將不必客氣,你能如此迅速趕來救援,李某已經感激不盡。”李通笑著點頭說道,隨後接過士兵奉上的絹書,迅速展開閱覽了起來。不多時,李通麵上呈現異樣的喜色,凝聲對城下的趙雲說道:“君侯竟也要來了……”

趙雲笑著點了點頭。

看來是準備把江東軍全留在這裏了!李通暗歎一聲,隨即繼續對趙雲說道:“趙郎將,若風騎軍需要補給,盡管與我道來!”

“多謝李將軍!”趙雲朗聲回道:“那末將暫且領軍離開了,若敵軍襲城,可以號角傳信,末將必會疾速來援!”

…………….

告別李通後,趙雲在林豹的引領下領軍來到一片樹林中。安排好斥候後,趙雲命風騎軍下馬進食休整、哺喂戰馬,隨即召集林豹和三曲的都尉展開議事。

“子衝兄幹的漂亮,襲擾這許久居然未折損一個弟兄!”聽林豹介紹完昨日的突襲以及夜間的襲擾後,趙雲欣喜地說道。當日趙雲的風騎營統領一職便是由林豹相讓而得,所以盡管如今趙雲軍職已高林豹數個品級,卻始終稱其為“兄”。

“還不是照子龍所教授的方法去做的!”林豹嗬嗬一笑後,有些疑惑地問道,“子龍,今日為何放過了江東軍?其時若你我領軍同時從東西兩麵突擊,當可大破敵軍……”

“子衝兄應當看得出————敵軍雖被我風騎營兩麵夾擊,但卻能進退之間方寸不亂,而且以如此密集的陣型竟然還能轉換自如,當是江東軍中的精銳,統軍敵將更是指揮有度。要想徹底將其擊破難度不小!”趙雲麵色稍有些凝重地說道,“更為主要的,趕至此處之前,一、二曲的弟兄已經隨我急行了兩個多時辰,人和馬都已至極限,先前一番奔射其實已經很勉強了。若是兩麵突擊敵軍,雖可敗敵,但我軍傷亡必大,實在得不償失!”

“恩~!”林豹知道趙雲所說乃是實情,點頭說道,“子龍,下麵我們該當如何行動?”

“一個字——拖!”趙雲眼中隱現精芒,語氣異常自信地說道,“拖累敵軍,拖垮敵軍,直至關君侯領步軍趕到,再將敵軍一舉全殲……”

“從今日起,江東軍可以固守軍營,卻休想前進、亦或是後撤一步,這廬江城南,就是他們的葬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