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

【黑客帝國】三部曲的拍攝很順利。

整個劇組估計要到2000年三月份才能殺青,不過張南卻提前殺青了。

因為接下片約後,張南就跟華納提出了時間要求:最多半年。

所以整個劇組的拍攝計劃,是先緊著張南的戲份拍的,順利之下,隻用了五個月就拍完了。

殺青之後,張南先是去給【007之黑日危機】的首映禮,捧了個場。

米高梅借勢又炒作了一番張南票房吉祥物的名頭,張南也樂得如此,畢竟是別人花錢給他漲流量。

但效果有限。

隻是又吸引了一批劇組來找張南客串,卻是沒有提高張南單日客串片酬的價格。

不過這也正常,單日七百萬美金的片酬,著實是有些太高了。

連幹三天比特麽的兩千萬片酬俱樂部的巨星,主演一個A級大項目還要高。

然後張南正準備給吳白鴿打個電話,商量一下哪天去【碟中諜2】劇組裏客串,將五百萬美金片酬拿到手。

結果斯皮爾伯格,帶著英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找上門來了。

“【角鬥士】?”

張南看著手裏的項目名稱,抬頭朝著斯皮爾伯格和雷德利-斯科特望去,問道:“這項目不是已經拍完了嗎?”

如果說內地古裝大片時代的開啟者和代表作品,是國師張一某的【英雄】。

那麽好萊塢這邊的史詩電影時代的開啟者和代表作品,就是英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和其執導的這部【角鬥士】。

1.03億美金的成本,4.65億美金的全球票房,還拿下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等獎項。

可謂是賣座又叫好。

之後的【特洛伊】、【亞曆山大大帝】、【天朝王國】、【亞瑟王】……等等大片,都是‘跟風’之作。

“有點鏡頭要補拍,原先的演員檔期調不開,我就想到了你。”斯皮爾伯格解釋了張南疑問。

但張南聽後卻是嗬嗬一笑,沒有說什麽。

檔期調不開?

騙鬼呢。

你要說是十幾、二十天,或者是個把月的鏡頭補拍,這事還可能是真的。

但補拍敢來找他,那時間絕對不會超過一天。

不然兩天就是一千四百萬美金的價格了。

這價格狠狠心再加一點錢,都能去找個兩千萬片酬俱樂部的大咖,來主演一個項目了。

所以斯皮爾伯格這波,其實就是衝著他票房吉祥物名頭來了。

但張南也能理解。

畢竟這部【角鬥士】,是夢工廠獨資項目。

而且高達1.03億美金的製片費都出了。

再花個七百萬美金,湊個1.1億美金的整,買個心安和增加一點電影宣傳效果,也是情理之中的。

是的,張南的客串片酬,之所以能夠達到單日七百萬美金的片酬。

不光是因為張南那票房吉祥物的名頭。

畢竟這玩意有點迷信了,而好萊塢這麽大、這麽多人,總有不迷信的。

更主要的原因是。

這幾年來,每個有張南出現的電影,都瘋狂的逮著有張南這個票房吉祥物出演的點宣傳。

時間一長,票房吉祥物已經不光是迷信的問題了,而是一個大眾期待了。

很多項目隻要爆出有張南參演,那就自帶一定程度的流量和熱度。

眾所周知,對於電影這種影視項目來說,流量和熱度是其上映前非常根本的東西。

電影上映前的各種宣傳,就是為了把電影的流量和熱度給炒上去。

但宣傳這種東西,不是花了多少錢,就能得到相應的效果,而是要看運氣的。

可邀請張南出演所帶來的宣傳效果,經過這幾年裏很多人的研究,卻是比較穩定和值得的。

“史蒂文,我現在的價格,可是不便宜,足足七百萬啊!有這個錢,放在宣傳上,我感覺對電影的票房會更有益。”張南是真心實意的說出這番話的。

結果斯皮爾伯格一聽急了,“八百萬。”

“至於嗎?”張南聞言都楞了。

斯皮爾伯格繼續加碼,“九百萬。”

張南總算是知道了,為啥那麽多酒吧小妹妹,最後都走上了挨槍子的道路。

實在是這種砸錢開‘道’的手段,真的很難抗拒啊!

……

有了【角鬥士】的半途插入,【碟中諜2】的客串計劃,自然就要往後推延了。

畢竟張南還有【靈異第六感】要拍攝。

而【角鬥士】劇組這邊花了九百萬之後,第三天就安排張南進組了。

進了【角鬥士】的劇組張南才發現,這個角鬥場裏的戰鬥力,是真的不低。

因為三個主演沒一個簡單的。

未來的神奇女俠、2019版小醜,還有一個在2014年造船拯救世界的救世主諾亞。

講實話,就這個角鬥場的配置,放在哥譚市也得是紅色的危險地帶。

但好在這票人還沒有成長起來,正在發育中。

而簡短的補拍結束之後,張南第二天就從各個報紙上,看到了自己出演【角鬥士】的新聞,並且整個新聞的篇幅,筆墨基本上都在他的身上,搞的他就是【角鬥士】主演一樣。

很顯然,那九百萬美金的片酬,不是那麽好拿的。

……

客串完【角鬥士】後,時間也差不多了,張南直接就進入了【靈異第六感】的劇組。

講實話。

像【靈異第六感】這種非好萊塢八大投資的項目,每年好萊塢都不少,但成功的卻不多。

可好萊塢依舊吸引著全球無數的資本,來這裏搞項目。

無他。

因為好萊塢的這個賺錢效率,相對於其他合法行業來說,實在是太誇張了。

拿上億美金製片費的A級項目舉例。

不說那種全球八、九億美金票房的炸裂項目。

就是全球三、四億美金票房的項目,光是票房就能讓投資方回本之後,拿個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百的利潤。

要是算上版權、周邊……等零零碎碎的收益,一個項目起碼是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二百的收益。

而且好萊塢現在已經工廠化,一個電影項目的周期,基本上都是一年左右。

一年的時間,隻要成功,那就是保底翻倍的收益。

龐氏騙局都不敢這麽搞,但好萊塢卻是真真切切的實現了。

當然了,也不是說其他行業,就沒有正規合法的短周期、高收益的項目了。

但往往其資金量就比較少了,一個項目頂多幾十、上百萬美金的投入,差不多就到頂了。

哪怕是翻倍又能如何?

資金體量太少了,很多大資本根本都看不上。

而好萊塢這邊呢?

上百萬美金的項目,隻能是微型項目。

小幾千萬美金的項目,也不過才可以稱得上一句中小型。

上億的大製作,都是常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