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節 外交策略

唐紹儀部長目前可是北京城裏最忙碌的人之一了。這位一貫以親英美的立場而著稱的外交家如今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成為親國防軍的強硬派外交家。

與列強的談判從上海談到北京,部長先生的口氣也隨著國防軍在海戰和陸戰的不斷勝利發生著戲劇性的變化。

第一個承認中國新政權的美國,理所應當地在伍廷芳和根特國務卿愉快的談話中達成了《中美友好互助條約》。條約規定:美國取消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和租界,所有的美國公民可以單方麵免簽證出入中國,美國公民的在華投資由中國政府給予保護,美國公民在華享受中國公民的同等待遇。美國承認中國對日戰爭的正義性,並承諾繼續保持“沒有偏袒”的中立……

當然,這些能拿到台麵上說的條款,在雙邊利益上的作用遠遠比不上隱藏在條文中實際內容。美國人從條約中,得到了中國開放的市場;得到了中國海軍艦隊對菲律賓、夏威夷的保護;得到了部分中國工業技術的雙邊排他性共享……這些,遠遠比三年前美國在國際上倡導的“中國門戶開放”政策來得實惠得多!單單一條“美國公民在華享受中國公民的同等待遇”,就為美國的投資者節約下不少的稅收,增加了大筆的利潤!在中國和美國在整體經濟實力尚不對等的情況下,這個條款對美國的羅斯福總統來說,是在對華政治投資上的最大收獲,也成為這位總統的顯赫政績之一。

國家間的合作簡單來說就是利益的交換或者共享。《中美友好互助條約》在軍事上的條款,更隱含了中美兩國控製太平洋的深意。美國,得以全力加強他的大西洋艦隊,不僅僅從質量上,也要從數量上與歐洲大國展開競爭。而互派軍事觀察團的條款,也使得美國海軍、陸軍軍官得以與中國國防軍在軍事技術和建軍理念上作進一步的交流。這對美國顯得很幼稚的陸軍來說,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大事!

因此,美國陸軍很快就組織了一個中日戰爭和平軍事觀察團,從舊金山出發趕往秦皇島。

唐紹儀的任務,不是與美國去談那些早就確定了的條款。他要麵對的是英國、德國、法國、俄國、意大利、奧匈、比利時、西班牙等國的使節。在美國、德國、英法先後宣布與中國新政府建交後,在與歐洲國家的重新商約談判中,如何貫徹龍劍銘的戰略計劃,就遠非簡單的談判可以解決的了。

因此,連經驗豐富的外交部長也不得不隨時向總理龍劍銘匯報外交談判的情況。

“德國人態度很明確,如果中、德、美三國或者中、德兩國能夠達成全麵的同盟關係,那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可以全部交還給我們。從這個條件上來分析,德國是在拉攏我國和美國,在中歐同盟的基礎上加強德國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要真能辦成,德國,完全可以取得英德較量的最後勝利。”唐紹儀稍稍側著身子坐在沙發上,看著龍劍銘顯得有點疲倦的臉說著。

“全麵結盟?不,這個名詞太大,包含的內容太寬泛,我看,中德之間的利益關係還沒有達到全麵結盟的地步。對德國而言,中國是他連接美國的一座新橋梁,德國人真正看重的是美國!是美國在大西洋的海軍和美國的資源以及良好的地理位置。英國和法國正在聯結俄國,其目的就是遏製德國膨脹的野心。外交,還是要從軍事戰略的角度來多考慮問題。德國人在自身麵臨兩麵受敵的威脅下,也在試圖給英法造成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麵。中歐同盟在巴爾幹的勢力擴張已經讓俄國走到了他的對立麵,對斯拉夫兄弟暫時失去保護力的沙皇,也隻有依靠英法來盡快恢複國內局麵的穩定和國力的複原。英法俄三國同盟關係一旦確立,德國和奧匈的處境就極為不妙了!就算他能拉上美國和我們,那又怎麽樣?美國的國會能夠同意與英法開戰?我們能派遣遠征軍通過英法控製的大西洋去德國作戰?不會,統統不會!與德國結盟,是虛假的戰略結合,永遠也不可能在實質上達成!這,是由於德國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歐洲的國際形勢決定的!目前,在這個方麵我們還沒有任何的影響力和發言權!未來,我們也不可能和德國捆綁在一起,去打一場吃力不討好的戰爭。所以,我的看法是:利用德國做出的外交姿態,造成中德即將締約的假象,以影響英法在對華談判中的讓步。這個目的一達成,德國對我們而言,就失去了利用價值!”

龍劍銘頓了一下,抬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接著道:“我們的遠期利益,是控製全球的市場和戰略資源。這就要求中國要站在英德兩大集團最有希望取得勝利的一方,而不是以自己作為兩大集團爭奪霸權的籌碼!剛才已經分析過德國在地理位置上的絕對劣勢和在國際關係處理上的白癡想法,也許,他們還可以依仗強大的陸軍來改變某些方麵的處境,但,戰爭也會由此爆發!打仗?我們不怕,那是我們在為民族獨立和國土完整而戰!這樣的戰爭我們甚至非常期待!可真要遠涉重洋去幫助所謂的盟國爭取利益,去打仗,那國防軍會怎麽想?我們的將軍、戰士和國民會怎麽想?中國的發展和真正的強大,需要一個主流的國際社會利益關係。因此,我們需要和zhan有國際上絕大部分市場的英法保持良好的關係,而不是德國。隻有國力強大了,才談得上去爭奪市場和資源的控製權!美聯集團,能夠短時間為中國支撐起一支超強的畸形的國防軍,以後呢?還是要靠經濟往來,靠市場控製和資源控製。”

唐紹儀隱隱約約地捉摸到一點什麽,今天龍劍銘給自己分析的外交政策和國際利益關係,完全不是自己以前所想像的那樣。疲憊的總理顯然不能很好地運用更有條理的談話來闡述這個驚人的理論,不過,作為政府部長的自己,應該在這些談話中整理出一個思路來!

這個思路,應該是中國在列強爭霸的國際環境發展、崛起、強大路程的主線。

目前的戰爭,是國家、民族獨立的需要,是國民意識和榮譽感建立的需要!那麽,外交方麵能從戰爭中得到什麽樣的助力呢?那就是國防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強大威懾力!這麽強大的國防軍,所有民興會高層幹部都知道,是靠龍劍銘的個人財力支撐起來的,而為了爭取美國的支持,美聯集團的股份持有已經出現變動,那就代表著美聯集團今後對國內建設和國防軍的維持力度會大大的縮水!那麽,要維持國防軍的裝備水平,進而維持中國國防軍在世界上的強大威懾力,那隻有通過發展國家經濟來達成!國家經濟的發展,不是以前的封建農村經濟,而是市場化、工業化的國際大流通背景下的國民經濟發展!這,需要一個對中國而言和平的國際環境。這,才是最根本的國家利益……

“總理,那對英法應當采取什麽樣的態度,具體的條款底線該作如何的界定呢?有跡象顯示,英國人已經知道廓爾喀的內戰有西藏地方政府的影子,也有國防軍的影子。這,對中英的雙邊談判尤其的不利。”唐紹儀把話題轉了轉,隻有把原則的問題定下來,外交部才能展開與各國的實質性談判,而不是此前的建交問題那麽單純了。

“英國人,紙老虎,長江口一戰已經給了他們教訓,西藏的陰影會成為他們永遠的痛!廓爾喀的問題,能避開就避開,我會讓澤登盡快解決這個事情。中國需要廓爾喀,並不是需要他貧乏的物資與人力,需要廓爾喀做的是一個代表,一個舊藩屬回歸大中華的代表!英國人不提,咱們就不提;英國人要提出來,咱們可以在香港問題上作出一點讓步。雖然,廢除舊條約的一切條款是必須的,但是我們可以給英國人一些時間,比如三年內或者五年內撤軍、移交香港。香港與廓爾喀相比,我覺得目前的廓爾喀更重要。他將成為朝鮮、日本、安南、緬甸的榜樣!戰略上的絕對防禦圈需要這些屬國。所以,在這個前提下,與英國人的談判可以適當參照美國條款。法國方麵,我們可以適當地強硬一些,等著安南出事情吧,安南的政局動**會給我們一個機會的。”龍劍銘突然顯得很有精神起來,一想到金蘭灣,他就不由自主地有些興奮。那是他的規劃中,明年海軍中東分艦隊的中轉港口和軍事基地。這樣的港口,怎麽能捏在法國人手裏呢?看來,跟青龍幫要接觸一下了,法俄電力的經濟力量,也要向安南滲透了……

“英國人恐怕不會輕易地放棄在長江流域的特權,從威海撤軍,也不是他們能夠爽快接受的事情。”唐紹儀有些為難的說著。跟德國人、美國人、法國人都比較好說話。畢竟德國人隻zhan有青島,撤軍對其利益觸及不大;美國人則更幹脆,除了全麵治外法權和租界的存在外,沒有其他更深切的利益,在中國市場全麵開放的前提下,所謂的口岸將不複存在!法國人的利益中心在雲南、四川和廣州灣,那樣的利益在日益強大的中國麵前,本來就會逐步的喪失掉。英國則不同,這個國家在中國有太多的利益關聯,中國海關權的移交問題,威海軍港的問題,香港問題,西藏問題,揚子江特權區問題…….至於日本,目前並不在中國政府的邦交考慮範圍內;而俄國,則在最混亂的政局下,在國力、軍備最為虛弱的情況下,勢必成為國防軍的下一個打擊目標!因此,外交部對俄國人是最殷勤的。

“朱爾典是個聰明人,告訴他,崇明島水麵上我跟他的談話可以找時間繼續下去。我會給你擬個技術轉讓清單出來,這些東西在英國人眼裏,在國防軍軍事技術在東北大暴露的情況下,會比什麽威海軍港強得多,有價值得多!就算給他保留威海軍港又怎麽樣?堂堂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已經沒有使用威海的必要了!他們要的,是在英國皇家海軍重新取得遠東優勢之前,和我們保持友好關係。能夠訛詐到一些技術的轉讓,也足夠那些政客炫耀功績的了!”龍劍銘從沙發上站了起來,疲倦感在短暫的興奮過後再次湧來,他隻好用輕微的活動來抵消惱人的倦意。

“那,總理,我就告辭了,外交部一定用最好的新條約來麵對國人的,請您一定注意休息啊。”唐紹儀說完,沒等龍劍銘回話,就收拾起自己的公文包匆匆離開了總理辦公室。

他知道,在他後麵還有李義安的例行戰況匯報,還有楊度的國內政治改革情況報告,還有方維誌、鄭安邦的工業和會務報告……也許,在一個百廢待興的新生中國,他的領導人必須要象一台超負荷運轉的機器一樣,消耗著自己生命的精華。

所以,唐紹儀盡量縮短了自己“打擾”龍劍銘的時間,也希望其他的匯報者、請示者能夠象自己一樣,為這個年輕而疲憊的領導人騰出更多的時間去休息。

不過,時間縮短了的談話並沒有影響質量。至少,唐紹儀再次明確了工作的方向,明確了與各國先建交後修約,逐步實現平等、合作、友好外交關係的建立,為龍劍銘的經濟擴張大計服務的工作步驟。軍事、政治、經濟和外交,是密切地聯係在一起的,而外交,則在一個國家的層麵上,成為聯係這些要素的紐帶!

外交部長的肩上,同樣擔負著重逾萬斤卻不能不挑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