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九章 徐榮的大局觀念

?就在馬超和田豫向關羽送來最新的作戰計劃不久,獨領兩萬人馬的徐榮和顏良也分別送來了最新的出戰請示。

雖然無名穀大捷的消息目前還處於被嚴密封鎖的狀態,尤其是焉耆國境內根本無人知曉,但這並不妨礙分布在各個駐防區域的重要將領在第一時間便得知這一重大軍情。

無名穀大捷是整個對烏孫作戰中的一環,雖然發生的地點與其他各部隊的距離看著挺遠,但卻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事情。當位於整個戰區最西邊的徐榮接到消息時,距離無名穀大捷過去不過三天,這時候馬岱和馬超兩兄弟正組織被俘虜的烏孫士兵在穀中清理淤積嚴重的通道呢。

徐榮看到捷報之後自然十分開心,這可是旗開得勝的重要一戰,但他更關心後續的戰鬥進程。關羽這次交給他的任務是前出到疏勒至莎車一帶,從天山最西邊牽製烏孫人,同時鎮壓這兩個一直與烏孫國保持著親密關係的小番國。

徐榮作為昆侖軍的主將,原本手下是有三萬步兵的,當時關羽要他留下一萬人鎮守焉耆國內,重點是保護老巢員渠城的安全,徐榮當時二話沒有說,當即便將昆侖軍第一師和第三師共一萬人留了下來。這兩個師可是昆侖軍中重裝師和輕裝師的精銳,徐榮如此做,就相當於自己把自己的實力削弱了,這對於接下來在前線積累戰功可是明顯不利的。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徐榮還主動向關羽建議,將昆侖軍的軍師逄紀抽調到顏良獨自率領的兩萬平西軍那邊去,確保顏良那一路大軍不出任何問題。徐榮這麽做,既表現出了對顏良的支持,同時也向關羽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和決心。

在趙興麾下的眾多部隊中,不乏隻有軍長一人大權獨領的例子,如徐庶、趙雲、張遼等名將。徐榮雖然在趙興一係將領中出道較晚,但他想通過這種方式證明自己也具備這種能力。徐榮自認為武力不及顏良和文醜,但在趙興的軍隊中,武力本來就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真正讓趙興推崇和讚賞的是將領的綜合素質與大局觀念,還有就是忠誠問題。

徐榮已經通過高奴大戰以及這幾年的努力,證明了自己的忠誠和大局觀念,現在他需要獨領一軍來證明自己的綜合素質。就在這時,無名穀大捷的消息傳來,讓他立即看到了機會。

早在無名穀大捷之前,徐榮便對整個西線戰事有自己的判斷和想法,等到與自己隔山對峙的烏孫人撤走,換上了兩萬康居士兵時,徐榮便有了一口吃點對方的打算。但因為整個西線當時都是以牽製敵人為目標,所以他就自覺地服從了戰場大局,並沒有提出自己出奇兵幹掉對麵兩萬康居人的建議。

這次無名穀大捷的消息傳來之後,徐榮立即起草了一份關於對整個戰場形勢的分析報告並且附上了自己對下一步行動的看法,其中便有讓自己統率兩萬黑山軍翻越天山與康居士兵進行決戰的提議。

關於接到徐榮發來的密信之後,認真地閱讀和思考了徐榮的建議,他將徐榮的想法與馬超的想法兩相對照起來,發現西線和東線的將領如今都有了同時在兩個以上的戰場發動一次大規模作戰的想法和決心,並且還為此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推演,可謂是準備充分,讓人難以拒絕。

徐榮提出的一攬子解決西域戰事的建議,著重強調要東西線同時發力,將烏孫人和援軍的主力全部吸引到兩線來,這樣勢必造成赤穀城的防禦空虛,然後再派出一支部隊從無名穀中穿越,奇襲赤穀城,一戰而平烏孫。

徐榮還特別強調,東西線的戰事一定要控製好節奏,不要在一開始便陷入與烏孫人決戰的境地,而是以吸引火力為主。等到偷襲赤穀城得手的消息傳出來之後,到時候在對正麵的敵人發動致命的攻擊,那時候正是烏孫人和援軍士氣低落、驚慌失措的時候,平西軍可以輕鬆擊破敵軍,大量降低己方的傷亡和損失。

關羽對徐榮的這份建議十分重視,因為徐榮的建議與他和陸遜做過調整的作戰計劃基本吻合。更讓關羽覺得了不得的是,徐榮竟然也指出了烏孫人桀驁不馴、不似焉耆、車師等國百姓老實聽話的劣根性,並且建議采取一手大棒一手糖果的策略,先把烏孫人打怕之後,再議懷柔的手段收買人心。

關羽現在覺得,以徐榮的這份大局觀,將來被趙興任命為某個軍團的一把手隻是時間問題。隻要徐榮這次能夠在攻打康居援軍的行動中拿出個好成績,接下來趙興隻怕還會給徐榮安排更為重要的崗位。

戰場之上機會稍縱即逝,既然已經定下了新的計劃,關羽也不拖拉,立即便命人將統帥部經過調整的全麵作戰計劃送往各軍,準備趁著天氣最為炎熱的夏季到來之前,徹底將烏孫的戰事結束,這可是要比原定計劃足足提前了小半年的時間。

關羽下令,讓駐守龜茲一帶的顏良所部兩萬步兵向中軍靠攏,當兩軍合在一起之後,他便會親自指揮這支部隊立即對天山之中的六萬康居人和大宛人發動攻擊,目的便是將他們纏住,等到馬超得手之後,這些康居人和烏丸人就會被從背後趕來的馬超堵死在天山之中。

徐榮在接到統帥部的最新作戰計劃之後,發現其中的內容與自己的建議有六成以上的吻合,自然是非常滿意,於是立即盡起部隊,帶好所需的必須物資,毫不猶豫地向天山餘脈進發。

馬超接到統帥部的最新命令之後,也是興奮異常。這次關羽不僅同意了他的計劃,而且還囑咐他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幹掉烏孫人的六萬主力,然後火速進入烏孫境內,徹底切斷康居和大宛撤回本國的道路,到時候來個甕中捉鱉。至於東路大軍的具體行動,則由自己決定,關羽到時候隻看結果,不問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