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五章 世家門閥何處去

當許昌城內的遺老遺少們正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洛陽城內卻是一片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景象。

按照趙興的意見,如今的司隸地區已經被分成了兩個大州和兩座直轄城市,而洛陽便是其中一座直轄市。原來的司隸關中地區加上漢中郡、上郡合在一起,恢複秦代時雍州的行政區劃,帝都長安方圓百裏之內則成為直轄市;原來的司隸洛陽地區外加南陽郡合在一起,取名為封州;原來的晉國上黨郡單列出來成為第三個直轄市,更名為國興市。

今後,地域過於廣大的益州、荊州和交州也將相繼被重新規劃,按照山川地形和民族聚集區域,分成較小的七八個州。如將益州北部更名為巴州,將益州南部異族聚集的地方更名為昌州,將荊州南部的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合在一起,更名為永州,將交州日南、九真、交趾等郡合在一起,更名為越州。

對大漢疆域進行行政區劃的調整和重新劃分,一直是趙興的願望,隻因為原來的十四個州外加東北四個州,實在是不便於帝國中央進行集權管理,尤其是偏遠之地的各州,簡直就跟無人問津的飛地一般,譬如交州、望州、延州,以及未來的永州、越州、昌州。

趙興想要從他手中開始,便讓聚集在中原地區的密集人口向著東西南北各個方向遷徙和移動,確保對這些邊遠地區的控製和占領。在當時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極端落後的情況之下,人們的鄉土觀念和家族意識極強,想要大規模的移民,除了躲避戰亂、災禍之外,似乎沒有別的辦法。

想當初,若不是爆發了黃巾之亂,趙興也無法在短短的數年時間內從各地吸引了近百萬流民進入並州地區,而若沒有這百萬人口進入並州,在接下來的並州保衛大戰中,趙興便沒有足夠的兵力和經濟實力支撐到最後關頭。

後來,為了開發和占據東北地區,趙興也是絞盡腦汁想辦法從各地忽悠老百姓前往東北安家落戶。幸好司馬家在西涼地區放了一場鼠疫,結果嚇得人口密集的關中地區逃走了一半人口,全都便宜了趙興。

在如何處置許昌城內數量龐大的世家門閥和遺老遺少方麵,其實此前已經有了可供參考的例子。

南陽袁氏一族外加張溫覆滅之後,這些盤踞在南陽地區數百年的豪門大族被關羽連根拔起,所有的土地盡數充公,然後再被新任命的官吏按照當地人口數量重新分配出去,依然是土地所有權收歸公有,任何人不得私下買賣,更嚴禁發生土地兼並的違法事件。

比之後世的“打土豪、分田地”,南陽袁氏一族的下場無疑還是好的,畢竟趙興沒有尋個由頭將這些世家大族趕盡殺絕,而僅僅是將其打散了安置於大漢各地。他們的一些現有財產並沒有被沒收充公,足以讓他們在新的安置之地生活下去。

趙興從來不擔心斬草不除根而使得這些大族若幹年後再次變成龐然大物,結果威脅到了帝國的存在和安全。隻因為如今的大漢,已經從內到外發生了許多重大的改變,尤其是普通百姓的思想觀念和社會的生產方式,已經向前邁進了很大一段距離。隻要死死把握住土地國有,嚴禁私下買賣和兼並這一條,那麽原本那些依靠封地和田產來壯大的世家豪門,就永遠沒有機會再次抱成一團,憑借土地這一根本性的生產資源進行剝削和壓迫。

趙興之所以願意讓這些世家豪門在偏遠的地方開枝散葉,那是因為世家豪門也有其可以被利用和引導的一些方麵。

偏遠地區大多數是異族聚集之地,文化教育事業非常落後,很多地方的百姓甚至還過著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生活,比如益州西南部的各族,東北的挹婁、沃沮等部落。世家豪門淵源流傳,族內受過教育的子弟甚多,而且因為習慣使然,家族的控製欲望都十分強烈。如果將這些家族拆散了遷徙到東南西北各個偏遠的角落,相信用不了多少年,他們便會替趙興把當地的土著居民管理的服服帖帖,甚至過上百年之後,徹底漢化。

有人擔心趙興這麽做會給帝國的未來埋下許多的隱患,趙興卻笑著說這種想法目光實在過於短淺。知道五胡亂華那段曆史的趙興,他堅信就算日後這些世家豪門真的再次在偏遠之地崛起,那也是大漢文明和文化的崛起,就算他們帶著大軍攻進了中原地區,那也隻是漢人之間內部的紛爭,卻跟五胡亂華這種曆史悲劇沒有了多少關係。

同一文明之下的鬥爭,可以促進文明向前發展和進步。不同文明之間的鬥爭,往往卻是亡國滅種、某一文明覆滅的悲劇。

趙興絕對不幹那種後世某些皇帝將開國公侯將相全都圈禁在帝國都城之中,時不時的還要加以屠戮和打壓的事情。唐太宗李世民可謂英明神武,他擔心手下的公侯將相以後起來造自己子女的反,於是將這些人和他們的子女全都圈禁在長安城中,可惜若幹年後的安史之亂證明老李家這種小肚雞腸的做法完全錯誤!

開國的王侯將相,最合適的歸宿便是將他們和他們的子女送往更遙遠的地方,讓他們繼續為帝國開拓!同樣地,這些世家豪門也不是洪水猛獸,隻要從一開始便製定出合理詳細的限製措施,他們不僅不會危害帝國的統治,相反還會成為帝國控製偏遠地區的最大臂助。

按照趙興計劃全力推行的早期君主立憲國體,隻要中央帝國牢牢控製著軍隊,把握著先進文明的發展方向,再輔以合理的民族政策,那麽向外不斷開枝散葉的豪門世家和開國功勳後人們,他們仍然會凝聚在漢文明的旗幟下,努力地將大漢文明推向更為遙遠的地方。

趙興以為,比之成吉思汗麾下的鐵蹄,文明的傳播和控製才是真正的王道。野蠻的屠戮和焚毀,帶來的不過是一時的快感,根本孕育不出燦爛光輝而又持久偉大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