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39之海狼
中國有一句古話: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同樣在西方也有一句能大致對應的諺語:better lose the saddle than the horse(吃小虧占大便宜)。雖然德軍部隊沒有完成將蘇軍從堅固防禦工事裏吸引出並在運動中殲滅的預定任務,但是兩翼包抄的德軍還是推進到了距離特拉維不到30公裏的地方。留給蘇軍突圍的空間十分狹小。
在向突破口趕路的蘇軍在知道了德軍已經推進到了特拉維附近,但是德軍還沒有封閉突破口,蘇軍還有突圍成功的希望,所有尚在包圍圈裏的蘇軍部隊都加快了自己的腳步,向特拉維突破口湧了過去。
在隻有二十來公裏寬的特拉維突破口上,擠滿了蘇軍的車輛和坦克,在德軍攻擊了突破口之後,下了幾場大雨,雖然德軍飛機因為大雨的原因沒有再過來,但是道路也變得更加泥濘,更加難以通過,蘇軍向外突圍的速度也被迫放慢很多。而這時德軍已經開始在往前線調動遠程大炮,德軍在看到突破蘇軍兩翼的阻擊線沒有多大的希望,便開始動用遠程大炮,準備用密集的炮火和空軍的對地支援轟擊堵在特拉維突破口上的蘇軍士兵及其車輛和坦克。
就在蘇德兩軍在特拉維地區拚死戰鬥的時候,一行德官和警衛士兵在一個高加索籍向導的帶領下來到了一個古老的高加索人群居地。
在向導的帶領下,幾個德官和這個高加索人群居地的幾個帶頭人在一間密閉的房間裏密談了一個多小時後,一行人走了出來,德國人上了他們開來的汽車快速離去。而送他們離開的部落首領的嘴角也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在18世紀,沙皇俄國開始將高加索地區列入了征服目標,19世紀初,沙皇派出以葉爾莫羅夫將軍率領大軍對北高加索進行討伐,俄羅斯軍隊對車臣人采取了有效的戰術,例如砍光森林,使車臣人失去藏身之所,難以隱蔽,在一定時期裏使俄羅斯軍隊得到安寧。車臣人像一切北高加索山民一樣,主動襲擊和搶掠俄羅斯人,而俄羅斯軍隊也對車臣發動了殘酷無情的軍事行動。從19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初,出現了車臣人的國家—‘沙米爾伊瑪瑪特’,但這個國家於1864年在俄軍的武力進攻下瓦解,臣服於沙皇俄國。
十月革命後的國內戰爭期間,各種政治勢力和軍事力量在北高加索地區進行了殘酷的較量爭奪。蘇聯紅軍則在艱難的國內戰爭中得到高加索山民的可貴相助。最終結果表明:角力各方的最大收益者,乃是布爾什維克政權。當然高加索也得到了回報,在車臣就開始了一個獨特的民族發展曆程—北高加索地區既沒有分裂成若幹小國家,也沒有完全實現一體化,而是實行了一種民族自治政策。但是在列寧去世後,蘇聯政府在蘇聯範圍內實施經濟一體化政策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高加索地區和高加索人他們的傳統習俗和固有的社會方式,在這個地區強行推行的經濟一體化政策破壞了當地的社會組織和經濟生活,招致當地人民的激烈反抗,尤以車臣為最。造成該地區人民與蘇聯埃政府長期的緊張和對立。從十月革命之後直到30年代,車臣地區對蘇聯政府的反抗一直時斷時續:從1929年到1930年,車臣發動了反對蘇聯政府的暴動,最後被強力鎮壓下去。)
因此德國在仔細分析了高加索地區的民族和蘇聯政府之間的矛盾後,認為他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進一步打擊蘇聯,而德軍在進入高加索地區後受到了當地人的熱烈歡迎和有相當一批高加索人加入了德國組建外籍部隊這個事實更加堅信了德國人這個想法。而且由於德國在和北愛爾蘭共和軍的合作過程中,北愛爾蘭共和軍和德國的配合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雖然合作行動最後被希特勒叫停,人員撤回,最後隻是德國海軍實施的不定期向北愛爾蘭共和軍提供一些武器彈藥的行動被固定下來,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但是這個也使德國很多高級軍官看到利用當地人在實施一些上不了台麵的行動的時候所帶來的好處。因此在高加索戰區陷入僵局後就有幾個軍官提出可以利用高加索地區車臣人和俄羅斯人之間的矛盾來實施一些上不了台麵的行動,打擊蘇聯人的意誌,迫使蘇軍將部分部隊從前線調回後方,減低前線德軍作戰部隊的壓力。
不過也有人對這個計劃提出質疑,認為蘇聯的情況和英國的情況不太相同,實施恐怖襲擊的效果很有可能沒有英國的效果好,甚至有可能會出反效果,還不如多招一些高加索人入伍更好。
不過在經過多次討論後,隨著戰場局勢的發展,認為應該利用車臣人去對蘇聯實施一些恐怖襲擊的派別占了上風,因此出現了在開頭德官拜訪高加索車臣部落的一幕。
而此時在特拉維封鎖口上,第一天德軍飛機對突破口的蘇軍轟炸過後,由於後麵幾天天氣並不好,天氣一直陰暗,天空能見度不高,雲團壓得很低,不能滿足德製ju-87俯衝轟炸機的飛行要求,因此德軍飛機並沒有起飛繼續對突破口的蘇軍進行攻擊。北高加索方麵軍抓緊這個機會,加快部隊的突圍速度,同時後衛部隊拚死抵抗在後麵收縮包圍圈的德隊。德國被阻擊在特拉維突破口外圍的軍隊隻好使用大口徑榴彈炮對突破口實施攻擊,以期阻止蘇軍的突圍,但是由於沒有準確的地麵和空中指引,效果並不明顯。
在兩天以後,天空終於放晴了,這時德國空軍負責支援南方戰場的航空隊聯合在該地區部署的部分德國海軍航空兵部隊出動大批飛機對特拉維突破口實施猛烈轟炸。在這次轟炸中,德軍俯衝轟炸機對滯留在特拉維突破口的蘇軍坦克和車輛進行猛烈攻擊,在此次攻擊中蘇軍損失了三十多輛坦克和四十多輛汽車,人員損傷無數,其餘的幸存蘇軍坦克裝甲車輛和車輛連忙沒命躲進了樹林裏。
在隨後的幾天裏,雖然部分蘇聯戰鬥機從遠處的二線機場飛過來和德軍攻擊機群爭奪製空權,但是德國戰鬥機數量非常多,蘇聯戰鬥機雖然非常勇猛,但是還是無濟於事,還是無法控製住特拉維上空的局部製空權,德軍戰鬥機在牢牢控製住特拉維上空的製空權後開始對地麵上的蘇軍人員和車輛實施攻擊,蘇軍的突破基本上被遏製了。同時兩翼的德軍開始在空軍的掩護下從特拉維南北兩翼向特拉維進行突擊。
在幾天以後,北翼的德國‘a’集團軍和南翼的德國北非裝甲集團軍合圍部隊終於在特拉維會合,封閉了特拉維突破口,但是由於先期到達的部隊數量不多,突破口的兵力比較薄弱,蘇軍還是突出去了一些部隊,包括一部分坦克部隊,不過隨後德軍建立了第二道,第三道封鎖線後,特拉維突破口就徹底被德軍給封閉住了。
在被封閉在包圍圈裏的蘇軍脫離了原有的防禦工事,被困在越來越小的包圍圈內,遭到德軍飛機,大炮的猛烈殺傷,特拉維以西成了一口血肉沸騰的‘大鍋’後來在德校的教材裏這個戰役被稱作‘特拉維開水壺’。
德國陸軍和空軍在東線苦戰的時候,周天雷已經開始在策劃一個徹底擊敗美國大西洋艦隊,同時輔以在大西洋上作原子彈爆炸試驗,以期達到將美國嚇住的計劃,根據以海森堡為首的德國核物理專家他們的報告的進度,他們已經在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上原來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補充性研究,初步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在軍方的配合下,在德國南部山區一個秘密基地進行了一個小規模的爆轟模擬試驗。雖然模擬試驗規模很小,但是通過這個試驗,驗證了海森堡他們研究出來的原子彈理論方案的正確和錯誤之處,在糾正了錯誤後,開始進入了原子彈的試驗性生產。
德國政府和軍方高級代表在聽取了海森堡的計劃匯報後,決定製造四到五個實驗型核彈,其中第一個將在大西洋某德國控製的島嶼上進行公開核爆,除正式驗證原子彈威力外,另一個目的就是想向美國和蘇聯施加壓力,下一個計劃是用德國新研製的六發遠程轟炸機投擲一枚,除了驗證飛機投彈的問題外,另一個目的就是向美國施加壓力。表明德國在必要的情況下有能力向美洲大陸投擲原子彈。而德國海軍則必須嚴密保護試驗的進程不受到美國海軍的幹擾。並授權海軍在必要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一切海軍認為必要的行動,無需事前請示,貽誤戰機。
因此周天雷根據這個指示,決定擬製一份和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進行‘攤牌’的作戰計劃,這個計劃以重創美國大西洋艦隊為目的,使美國大西洋艦隊在戰爭結束前和結束後的一段時間都無法再重新控製大西洋。同時也可以震懾英國,減緩他們靠攏美國的趨勢。
德國海軍開始進行集結,德軍開始將在地中海和黑海的大部分艦隻開始進行抽調,同時將這些地區的防務交給意大利海軍,因為德國海軍的評估是在短期內,黑海和地中海不太可能受到比較大的威脅,特別是從太平洋和印度洋方向,因此德國海軍沒有太多的必要在這個地區保持一隻強大的海軍力量,意大利海軍完全可以承擔起這個任務,同時也可以滿足那個自稱現代愷撒的意大利統治者的虛榮心。
周天雷為什麽會作出這種決斷,是因為根據德國的情報,山本五十六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已經和美國太平洋艦隊開始在瓜達卡納爾島交上了火。
日本聯合艦隊由於在中途島海戰的慘敗,開始慢慢失去了戰爭初期在太平洋上的製海權和製空權,也失去了戰略主動,被迫停止了戰略進攻,放棄或推遲了對斐濟、薩摩亞和新咯裏多尼亞等地的進攻。但日軍為了挽回局麵,仍決定繼續實施對南太平洋諸島的進攻,計劃先在瓜島修建航空基地,前出航空兵力,以掩護對新幾內亞島的莫爾茲比港的進攻,在新幾內亞島站穩腳跟後,再向東南逐步推進,進逼同盟國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澳大利亞,以此重新奪回戰略主動權。
為實現這一個日本大本營作出的戰略企圖,日本陸軍部將新組建的第17軍調到了該地區,該軍百武晴吉中將任軍長,軍部設在新不列顛島的臘包爾,該軍現轄有南海支隊、一木支隊、青葉支隊等部,總兵力約十三個大隊,集結於新幾內亞東部和俾斯麥群島,擔負攻占莫爾茲比港的任務。而日本海軍部則組建了第8艦隊,並任命三川軍一中將為司令,下轄第6、第18戰隊、第29、30驅逐艦大隊、第7、13、21潛艇戰隊,擁有包括重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3艘在內的多艘軍艦和潛艇,主力部署於臘包港,以協同陸軍第17軍作戰。同時日本聯合艦隊加派第25航空戰隊所轄的百餘架岸基飛機進駐臘拉包爾,以其為日本第17軍和海軍的第8艦隊提供製空權保護和空海、空地配合。
日軍在臘包爾建立軍港的時候,同時四處派兵占領附近的島嶼,他們在占領了圖拉吉島後就開始修建機場,並對附近島嶼進行勘察,發現瓜達卡納爾島雖然多山多叢林,但該島北部隆加河衝積出來的平原地勢平坦,比圖拉吉島的地形更適合建機場,於是派門前鼎大佐率第11工兵隊約2000名工兵登上瓜島,開始修築機場。二十天後又加派岡村德長少佐率第13工兵隊約700名工兵上島,加強施工力量,並限令於下個月初完工。
經過日軍工兵的緊張的施工,終於在日軍上司的限令時間前建成了瓜島機場,而且機場的輔助設施也大體完工。此時,瓜島有日軍工兵2700人,警備部隊240人,共約2940人;圖拉吉島有日軍工兵140人,航空部隊400人,警備部隊200人,共約740人。
而在美國這邊,美軍在南太平洋,仍處在比較被動的地位。當日軍於占領拉包爾後,美國海軍部就提出占領圖拉吉島,以阻止日軍的推進,保護美國至澳大利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羅斯福總統對此設想也表示支持。為抓緊時間進行必要準備,美國海軍派部隊進駐新赫布裏底群島的埃法特島,隨即又向北占領了聖埃斯皮裏圖島,並開始在這兩個島上修建機場。同時將精銳部隊——海軍陸戰隊第1師從本土運往新西蘭。
太平洋戰區司令尼米茲和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都認為臘包爾已是日軍的核心基地,扭轉戰局的關鍵就是盡快奪取臘包爾。但是在具體戰術上還存在分歧,麥克阿瑟主張集中最大兵力在俾斯麥群島組織登陸作戰,一舉攻占臘包爾。尼米茲則認為日軍在臘包爾已形成了堅固防禦,部署有近七百架岸基飛機,還隨時能得到包括4艘航母在內的聯合艦隊的支援。而美軍此時在太平洋上隻有2艘航母,實力比日軍弱,不能貿然行動。所以主張先在所羅門群島南部登陸,在新占島嶼上建立機場,然後在航空兵支援下逐步推進,步步為營,最終奪取拉包爾。
對這一戰役的指揮官人選,美國陸海軍一樣有爭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主張應由麥克阿瑟指揮,海軍作戰部長金上將則認為此次戰役是在多礁石的所羅門群島海域作戰,如果由不懂海軍的人來指揮,就有使海軍艦隊在這樣的危險海域陷入被動的可能,所以應由尼米茲來指揮。雙方互不相讓,僵持不下,最後隻好由羅斯福總統親自出麵主持協調,這才達成了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參謀長聯席會議據此正式通過代號為‘了望台’的作戰,計劃第一階段由尼米茲指揮攻占聖克魯斯群島和圖拉吉島。第二階段由麥克阿瑟指揮,攻占所羅門群島其餘島嶼,並肅清新幾內亞島東部萊城、薩拉莫阿地區的日軍。第三階段仍由麥克阿瑟指揮,攻占新不列顛島和新愛爾蘭島,進而奪取臘包爾。
但隨著日軍在瓜島上修建機場的情報被美軍獲知,美軍開始為日軍這一行動緊張起來,因為如果瓜島機場修成,日軍從這一機場起飛的飛機能夠到達聖埃斯皮裏圖島、埃法特島、新喀裏多尼亞島一線,嚴重威脅了美國至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線。所以最後美國修改了計劃,將‘了望台’作戰的第一階段作戰目標改為瓜島和圖拉吉島。
在經過短暫緊張的忙亂後,美軍調到新西蘭的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終於在艦隊的掩護下登上了瓜島,在瓜島上的日本警備部隊見美軍勢大,沒發一槍抵抗就逃入叢林,所以美軍一槍未發就成功上岸,到日落時已有1.1萬餘人登上瓜島。但沒有準確的地圖,上岸後就在叢林中摸索前進,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到達機場,日軍慌忙扔下剛做好的早餐逃入叢林,美軍輕而易舉奪下機場,跑道已經基本完工了,塔台、發電廠都已建成,還繳獲了大批糧食、建築設備、建築材料,最受歡迎的戰利品卻是幾百箱日本啤酒和一個完好的冷凍加工廠。令登陸的美軍喜出望外。
臘包爾的日軍很快就知道了瓜島已經落入了美軍的控製中,在美軍登陸的當天,三川派出臘包爾的日軍第25航空隊出動了51架飛機空襲瓜島,但遭到了美軍62架艦載戰鬥機的有力攔截,被擊落19架,未取得什麽戰果。
雖然周天雷得到的情報也就到此為止,但是周天雷知道這個曆史上的瓜島血戰已經拉開了它的帷幕,那片嗜血的大海將吞沒數量眾多的雙方艦艇為自己贏得‘鐵底灣’的美譽,為了使沉入鐵底灣的美國艦船能夠更多一些,同時使美軍不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大西洋戰場這邊,周天雷除了命令加快向日本運輸日本定購的武器彈藥的速度外,另外隨第一批彈藥到達日本的德國海軍教官團中間的大部分人也必須到達臘包爾港,為美國太平洋艦隊多準備一些來自歐洲的‘問候’。